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

九龍山,就和黃河岸邊許多的大土堆一樣,也取了一個威風凜凜的好名字,可是和真正的高山峻嶺相比,只是一個地勢略高的大土堆而已。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大土堆,卻挽救了上萬人的生命。

封沙等人留在半山腰,他讓災民們各自坐回原地,然後由軍士們按照百人分爲一隊,每隊指定一個隊長,很快,亂成一團的災民就井然有序了,糧食也就很快就發到了災民手中,半山腰上一片歌功頌德之聲。

侯大勇、時英等人則快步奔向王成德、鄭有林所佔據的山頂,剛纔還在耀武揚威的衙吏們,全都啞了口,他們不認識侯大勇,卻見一位大將軍畢恭畢敬地跟在了一名他身後,都知道侯大勇必定是不是一個普通人,他們跟着聳拉着腦察,跟在幾個惡狠狠的軍士後面。

山頂上,刺史王戰德坐一個大木箱上,這個大木箱裡全是裝着寶貝,一半是錢物,另一半則是他收集了一輩子的字畫,坐在了木箱之上,他稍覺安穩,他表情仍然有些呆滯,前幾日破城而入的洪水,給了他太大的震撼。

“怎麼會這樣?”王成德望着昏沉沉的天空,嘴裡反覆地念叨着這句話。

侯大勇走到他面前的時候,王成德仍然有些癡呆地坐在木箱子上,他手下的師爺、衙吏們早已瞧見事情不對,都知趣地避到了一邊。

在侯大勇心目中,王成德定然是一幅奸滑模樣,沒有料到眼前的王成德就如一位窮困潦倒的老童生,眼光空洞也不知望在何處,侯大勇不由自主地想起另一個世界的孔乙已,暗道:真是腐儒誤事。

“王刺史,你可知罪?”想到城內之百姓的慘態,侯大勇心中的那一絲憐憫又無影無蹤,就冷冷地道。

王戰德收回不知看往何處的目光。目光定定地着着侯大勇,有氣無力地道:“別擋着我,走開。”

時英剛滿三十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他怒罵道:“王成德,你瞎了眼了。”時英正準備報出侯大勇的名號,只見侯大勇對着他擺擺手,就住口不言。

王成德對於時英的辱罵沒有任何反應。仍然把眼光對着遠處。

侯大勇右手習慣性地撫着刀犧,冷冷地道:“王成德,澶州城一共十六萬五千八百七個四人,這些人如今在何處?”

此語一出,王成德神遊天外的心神突然回到了他的身上,他渾身打了一個激靈,恢復了正常的思維,他站起身來,道:“在下是澶州刺史王成德,請問是那位大人。”話未說完。王成德已經認出當面之人是誰。年初他曾經在大殿上遠遠見過的侯大勇,他從木箱上滾下地來,跪在侯大勇身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道:“侯相,黃河決堤了,城裡老百姓都被水沖走了,真是太慘了。”王成德一邊痛哭,一邊以頭撞地。

侯大勇看了一眼王成德,臉無表情地看着道:“鄭有林在哪裡?”

從衙吏羣中走出來了一位大胖子,他跪在地上行過大禮,道:“在下是澶州司馬鄭有林。”鄭有林和王成德的氣質明顯不同,王成德是明顯的儒生,而鄭有林身上有着濃濃的市井味道。

侯大勇抱着手臂看着澶州城裡兩位官員。一時打不定主意如何處置他們,他地眼光落在了先前王戰德坐着的木箱之上,就對身後的親衛道:“把木箱打開,我要看看裡面是什麼東西?”

王成德原本是跪在地上,立刻露出可憐巴巴的神情,道:“侯相,這木箱是下官的,都是一些聖賢之物。”

一箇中年女人眼見着幾位軍士走向了木箱,便撲向木箱。道:“這木箱是我從孃家帶來的,你們不準動它。”羅青松眼中向來只有侯大勇,其他人向來都不放在眼裡,他抓起這位連罵帶哭女人的手臂,稍稍用力,將她推向一邊,羅青松習武之人,臂力極強,他原本只是想把那女子推開,不料那女子受不住這股大力,一屁股坐在地上。

王成德的娘子出自世家大族,是三省使張美的堂妹,她比張美小一歲,自幼就和張美相熟,她向來是頤指氣使,如今被一名軍漢推倒在地,頓時來了潑性,從地上爬起來,竟然披頭散髮的朝着羅青松撞過去。

羅青松根本不吃這一套,擡頭一腳將王成德娘子踢翻在地,王戰德娘子在地上打了幾個滾,她此時知道來人地歷害,不敢再撲上來,就在地上罵天嗆地。王成德娘子對下人向來動輒就打罵,素來不爲人所喜,此人遇到更加強橫之人,手下人雖然表情嚴肅,卻沒有一人肯站出來援手,心底都有些幸災樂禍。

王成德對着侯大勇不斷作揖,道:“侯相,張美張大人是在下娘子地哥哥,不君僧面着佛面,就高擡貴手吧。”

張美是大周朝老臣,也是柴榮的心腹之一,一直擔任着三司使這個重要職務。

三司使源自唐代:唐末,唐昭宗命令朱全忠爲三司都制置使管理財政,三司開始合併爲一個使職,朱樑建國,理財不屬三司,而由建昌宮替代。

後唐代樑以後,以租庸使掌理財政、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隸屬之,後唐明宗繼位以後,誅殺了不聽話的租庸使孔謙,復置三司,委宰相一人專剖;長興三年,唐明宗令許州節度使張延郎行工部尚書,充三司使,自此,“鹽鐵、戶部、度支”三司作爲掌握國家的財政機構,三司使作爲其長官,才最後確定下來。

大周朝建國以來,張美任過多年的三司使,掌管着大周朝的財政,深得柴榮信任,在顯德六年北伐之際,柴榮以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爲權東京留守,剖開封府事;以宣徽北院使昝居調爲副使;以三司使張美爲大內都部署,此三人,都是留守大梁帝都的重臣,可見三司使張美也是非同小可的人物。

柴宗訓繼位之時,張美仍然爲三司使。他在大週三朝都任三司使,可謂是樹大根深,也正因爲此,柴榮一直沒有讓其成爲宰相,這也是變相地對張美的制約。

侯大勇聽到張美之名,心道:“這是飛鷹堂失職,王成德和張美的關係,居然沒有打探出來。”他腦筋快速地轉了轉。很快就下定了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這王德戰和鄭有林,一定要成爲得民心的祭奠品,至於張美,或許這還是收服或除掉的機會。

想通了這個關節,侯大勇便沒有理睬王德成,任由羅青松去開箱。

木箱上掛着大大的銅鎖,羅青松用刀柄敲了數次,銅鎖紋盟不動,羅青松也不找王德成拿鑰匙。回過頭去。

對身後地一名親衛道:“張草,看你的本事了。”、

張草投軍之前,是著名的大盜。爬屋上樹、開鎖探窗,正是他的拿手好戲,聽到羅青松招呼,他笑嘻嘻地走了過去,蹲在木箱前,也不知他使用什麼手法,大大的銅鎖輕鬆地就被張草取了下來。

木箱一開,衆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木箱裡。

露在衆人眼前的是一和和的字畫,侯大勇見羅青松正欲把畫和往地上扔,就道:“別扔。打開看看是什麼畫。”羅青松隨手拿了幾個畫和來到侯大勇身邊,依次打開畫軸。

侯大勇雖然名爲宰相,但是對文人墨客喜歡地書法、繪畫並沒有研究,他回頭看了看時英,只見時英雙目放光,嘴裡念着:“宮樂圖、內人雙陸圖、簪花仕女、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今天可真是開了眼界,一次君了這麼多地大唐名畫,這個王德成。還真有些本事,在何處尋了這許多大唐名畫。”

王德成見到自己愛若性命的畫和落在了侯大勇的手中,他全身禁不住開始發抖,雖然在心中對了數遍孟子也不能用浩然正氣來停止身體的抖動,他聽到侯大勇說了一句:“全部充公。”只覺得天旋地轉,軟倒在地。

侯大勇見山頂上還有三個箱子,就平靜地下令:“把這些箱子全部打開,我要看着刺史大人和司馬大人從大水中到底運了些什麼出來?”

親衛把三個箱子搬到了侯大勇面前,張草施展絕技,不一會,三個箱子全部打開了,第一個箱子裡全是上好的綢緞,第二箱子是一些女人用的首飾和雜七雜八的玩意,第三個箱子稍小一些,但是裡面全部都是周元通寶和一些銀錠。

“這幾個箱子是誰的?”

侯大勇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一旁面心如貓抓地鄭有林卻覺得侯大勇的聲音就如一把利劍,正在慢慢的桶向自己的心窩,他本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混混,膽子比王德成要大得多,穩了穩心神道:“這幾個箱子是下官地。”

“不錯,不錯,鄭有林不愧是澶州司馬,城中個幾萬百姓都沒有能夠逃脫大水,鄭司馬的三口箱子卻能夠安然抵達九龍山,真有本事啊。”聽到侯大勇嘲諷的話語,鄭有林知道自己這三箱寶貝已經易主了,他雖然心痛萬分,卻知道自己在侯大勇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就老老實實地閉嘴不言,聽憑侯大勇發落。

“周青聽令,山上所有的男人,全部遞到城內搬運屍體,等到城內屍體清除乾淨以後,再押到九龍山來受審。”

周青以前是獅營的骨幹,他和武家強兩人搭擋,數次立有大功,侯大勇到大梁以後,郭炯千方百計又把他從軍情營調回到黑雕軍,這些五千黑雕軍來到大梁,周青就成爲新龍威軍左廂副都指揮使。

周青看到澶州城的慘象,又詢問了肖青黃河決堤的前後經過,早就對王德成和鄭有林兩人深惡痛覺,聽到侯大勇這個命令,只覺得痛快無比,大聲道:“接令。”

侯大勇又歷聲道:“不服從命令者,先斬後奏。”

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8章 發現密室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章 草原生活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6章 糧食問題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章 小人難防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5章 中元節日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滄州城內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47章 回鶻大軍(一)
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18章 發現密室第372章 蕩盡羣雄(五十)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章 草原生活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39章 蕩盡羣雄(十六)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6章 糧食問題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310章 南下之路(二十五)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280章 鹿死誰手(四十四)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158章 爭奪河套(二十三)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271章 鹿死誰手(三十四)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章 小人難防第226章 決戰幽雲(十七)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21章 迎娶符英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190章 廟堂之高?(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00章 南下之路(十五)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5章 中元節日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5章 決戰鳳州(九)第262章 鹿死誰手(二十五)第12章 攻心爲上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159章 爭奪河套(二十四)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23章 符英掌權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371章 蕩盡羣雄(四十九)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81章 鹿死誰手(四十五)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91章 鏖戰西北(四)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363章 蕩盡羣雄(四十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222章 決戰幽雲(十三)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8章 滄州城內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47章 回鶻大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