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高平血戰

伏擊北漢的輜重車隊,竟然傷了兩名校尉,這讓侯大勇心痛不已。“看來,等此戰過後,黑雕軍要建立專業的情報系統,收集漢、遼、唐等對手重要將領的情況,做到知已知彼。劉繼業,好歷害的箭法,好快的槍。”

黑雕軍打了勝仗,李重進態度也沒有多少變化,沒有一句嘉獎的話,對受傷軍校也不聞不問。李重進上報戰表:“大周前鋒營在雙頭溝發現北漢軍輜重車隊駐地,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李重進令黑雕軍前往滾刀嶺伏擊,毀敵車隊,殺敵上千,黑雕軍校尉匡操、山宗元爲敵所傷。”

三月十八日,柴榮率京師來到了澤州,和前鋒會師。柴榮沒有進城,夜宿於澤州郊外。柴榮爲滿足軍士們一睹皇帝風采的願望,全身戎裝,架車檢閱了全軍。大周軍將士見陛下英武,士氣大振。後世爲紀念此戰,柴榮駐紮的村被改名爲臨澤村,柴榮乘坐之車稱輦車,故其下、上車之處有下輦、上輦村之稱。

檢閱完畢後,柴榮接到李重進捷報,翻來覆去揣度後,把捷報遞給兵部尚書張昭,張昭看後,默然不語,把捷報放在桌上。柴榮道:“燒燬輜重是大功,黑雕軍是此戰主力,捷報上竟不提黑雕軍主將侯大勇之功,李重進器量不免太小。”張昭提議道:“可賞黑雕軍軍士,以振軍威。”

“不必,大戰過後,再論功行賞。另外,調黑雕軍到殿前司。”

“陛下,殿前司又得一員猛將,前有趙匡胤斬將奪關,後有侯大勇火燒輜重,大周有如此勇將,何愁北漢不滅。”

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是柴榮妹夫,張永德指揮的殿前司軍隊實爲柴榮親衛軍。柴榮率京師行動極快,到達澤州時,劉詞所帶預備隊還未跟上,全軍兵力只有兩萬五千人。柴榮得到消息,北漢劉崇、遼節度使楊袞親率四萬大軍來到高平,距澤州五十里。柴榮調黑雕軍到張永德部,實是增強親衛的兵力。

侯大勇很快就到殿前司報到,行過軍禮,張永德爽快地笑道:“黑雕軍大軍是如雷貫耳,侯都指揮使到殿前司,令殿前司如虎添翼,現戰事正緊,不能爲指揮使接風洗塵,先見過幾位好兄弟,等大戰一過,大家好生痛飲一場,不醉不休。”

侯大勇趕快道:“多謝提攜。”

隨後,張永德將殿前司衆將一一介紹給侯大勇。當介紹到一員年輕將領時,張永德道:“這是是殿前司虎將趙匡胤。”

聽到趙匡胤大名,侯大勇渾身一震,趙匡胤長着一張國字臉,頭上是沖天角鐵襆頭,穿一身烏油鎧甲,使勁握着侯大勇的手。趙匡胤的手寬大、溫潤、結實,微微有點出汗,十分厚實有力。趙匡胤客氣道:“侯都指揮使誅劉存孝、射殺蕭寶珍,早已名動天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大戰過後,兄弟請你喝酒。”

張永德、趙匡胤等人豪氣,李重進的冷漠,兩者在侯大勇心中形成強烈反差。

侯大勇不知道,在他前往澤州的途中,趙匡胤剛剛在天井關打了個乾淨利落的攻城戰。天井關在澤州東南四十餘里的太行山上,是極爲重要的交通要道,劉崇爲了切斷澤州守軍的退路,派部將李彥能襲奪了此關。柴榮爲了奪回此戰略要地,派趙匡胤帶兵攻打天井關。

趙匡胤在天井關前擊敗了北漢軍,李彥能率軍逃回關內,堅閉不出。大周軍一時難以攻克。趙匡胤部將高懷德獻計道:“我帶死士,藏於關外,大軍可假意退卻,等到守軍放鬆警惕之時,某混入關內,打開城門,則城可破。”

第二天趙匡胤便依計率軍撤走。李彥能見周軍撤走,派斥候秘密查其蹤跡,證實周兵確實撥營而去。李彥能放鬆了警惕,開放關門,讓老百姓出入採樵經商,往來活動。高懷德趁機帶人混入關內。入夜,大周軍回來圍住南城門,齊聲發喊,佯作攻城,李彥能緊守南城。三更時分,高懷德偷襲了守衛,斬關落鎖,趙匡胤率人馬一擁而進,李彥能被殺後,天井關餘下將士全部投降,大周軍順利搶佔了天井關。

十八日夜,柴榮召來從中路先進入河東的樊愛能、何徽、史彥超、白重贊、向訓諸將,商議明日作戰方案。柴榮特意讓趙匡胤、侯大勇、馬仁禹等幾位品級較低的將軍立在一旁,聽其議戰。

“現在劉崇大軍已至高平,距澤州不足五十里,北漢軍兩敗於大周軍,銳氣已挫,聯當親率各軍,趁此良機,消滅北漢軍主力於高平,一戰解決北部大患。稍作遲疑,北漢主力逃掉,再全殲就難了。”

在大周行軍途中,禁軍控鶴都指揮使趙晁指使通事舍人鄭向謙向柴榮進言,勸阻親征。柴榮怒其擾亂軍心,將趙晁囚禁在懷州。所以,這次柴榮商議作戰方案,衆將不敢有異。

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心中直打鼓,“北漢軍兵力遠超大周軍,軍勢強盛,避其鋒芒是上策,而陛下擔心的卻是北漢軍跑掉。唉,此仗若敗,大周危矣。”

柴榮見衆將無異議,略覺滿意,擡頭見到幾位站立的將軍,隨意問道:“幾位將軍有何好計?”

侯大勇沒料到柴榮要提問,略一思付,道:“陛下思慮周全,此戰北漢軍必破,黑雕軍中有十名強弓手,遼將蕭寶珍就是他們射殺,明日大戰,可令強弓手隱於陣中,伺機射殺敵軍大將,銼其鋒芒,北漢軍士氣必衰。某把此計叫做斬首行動”

柴榮笑道:“此乃擒賊先擒王之計,斬首行動,好名字。”

三月十九日,高平之戰終於正式開演。上午,巴公原,雙方大軍迎頭相撞。

此時劉崇並不知道柴榮親征,探得大周軍主力北上,就在巴公原居高排開陣勢。劉崇親率中軍,張元徽率軍在東,楊袞率契丹騎兵在西,軍容極盛。

柴榮怕北漢軍和遼軍逃跑,堅持快速出擊。河陽節度使劉詞率領的後軍落在了後面。巴公原和敵軍相遇時,大周軍兵力只有兩萬五千人。面對敵重我寡的形勢,柴榮非常鎮定,令白重贊與李重進統率左軍在西,樊愛能、何徽統率右軍在東,向訓、史彥超率領精騎在中間列陣,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率領禁軍護衛皇帝。

北風吹過,軍旗“獵獵”,柴榮全身披掛,跨馬到陣前督戰,張永德、趙匡胤、侯大勇和馬仁禹等將緊隨其後。

劉崇見大周人馬不多,揮着馬鞭,對身過將領道:“區區反臣賊子,不勞契丹人,我漢軍當可擊敗周軍,讓契丹看看我們的歷害。”遼軍武定節度使、政事令楊袞仔細觀察了大周軍的陣勢和軍容,對劉崇道:“周軍列陣齊整,裝甲精良,不可冒然進攻。”

劉崇處於大周和遼的中間,與大周是世仇,只能依附遼國,平時受夠了窩囊氣,和楊袞多有不和,今天見到勝算在握,很不不以爲然,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將軍不必說了,且看漢軍破敵。”見劉崇如此,楊袞不願多說,只令遼軍嚴陣以待,坐山觀虎鬥。

此時東北風強勁,吹得大周軍將士睜不開眼晴,柴榮見風太大,不利於軍隊展開攻擊,隱約有些擔心。正在柴榮擔心時,風向突變,吹起了三月罕見的南風。柴榮見此戰機,擊鼓發令。

聽到大周戰鼓擂響,劉崇也令擊鼓發令。北漢樞密直學士王得中見風勢突變,覺得不宜出擊,提馬到劉崇身邊,道:“風向突變,不利我軍。我軍據高臨下,佔了地利之便,等此風過後,可再佔天時,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齊,可一鼓敗之。”

劉崇剛愎自用,此時一心想敗周軍,根本聽不進去其它意見,命東軍首先進攻。張元徽號稱北漢第一勇將,接令後,率領千餘精騎直撲大周右軍。大周右軍主將樊愛能、何徽本就怯戰,見張元徽進攻,下令部將帶兩千人出擊。兩軍相遇,北漢軍從高地衝下,氣勢逼人,張元徽手持點鋼槍,和大周軍相接後,槍槍奪命,大周將領不敢與之交鋒,張元徽緊追不捨。周軍主將樊愛能指揮騎兵,列於前陣,見張元徽勇猛,掉轉馬頭就逃。騎兵一亂,後面的步軍陣形被衝亂,張元徽帶領北漢騎兵圍住了上千大周步兵,大周步軍居然在陣前解甲投降。

侯大勇見張元徽勇悍無比,回頭對跟在身後的十名強弓手道:“若此人到射程內,務必射殺他。”柴榮看到戰事緊急,大周軍右翼已敗,左軍、中軍將士面露俱色,帶着馬仁禹等左右親兵,不顧矢石,列馬出陣督戰。同時,令侯大勇率黑雕軍從中路、張永德率二千人從左翼、趙匡胤率二千人從右翼,進行反衝鋒。

大周軍將士見陛下親自出擊,士氣重振。

三支軍隊猛撲北漢軍,黑雕軍按照平時訓練,衝鋒之時,已拿出弓箭,奔馳入箭程後,黑雕軍全軍同時在馬上舉箭,近二千支鐵箭全部射入北漢軍,對陣的北漢軍倒下一片。內殿直馬仁禹是大周有名的神箭手,他躍馬猛射,連斃數十敵軍。柴榮見黑雕軍訓練極爲有素,馬上奔馳射箭,比遼人還要嫺熟,又見馬仁禹神勇,不禁大聲叫好。柴榮身後諸軍,齊聲大呼。

北漢三萬軍馬,竟擋不住三支突擊隊,柴榮見敵軍有敗退之勢,又令殿前右番行首馬全義率領部下幾百騎兵向前猛攻。

柴榮出陣之後,被眼尖的北漢將軍認出,馬上報告給劉崇,劉崇此時才知柴榮親征。北漢軍在經受一陣猛攻後,後退幾百米後,也把陣腳漸漸穩住。張元徽從左軍回來,與劉崇全合。

兩軍經第一陣撕殺,各有勝負。

劉崇見張元徽,大喜,傳嘉獎張元徽,爲部隊打氣。同時,令張元徽率四千精騎,直撲大週中軍,擊殺柴榮。張元徽帶領北漢軍精銳,氣勢洶洶朝中軍而來。面對北漢第一勇將張元徽的衝擊,大周軍士臉上又顯懼色。侯大勇見張元徽衝在前面,正是開展“斬首行動”的大好時機,命令十名強弓手張弓搭箭,只等張元徽進入射程後,一擊致命,同時命令黑雕軍各營準備衝鋒。

張元徽剛一衝進箭程,十支鐵箭迎面而來,張元徽甚是了得,用槍格開五箭,閃過三箭,大腿上中了一箭,戰馬頭部也中一箭。戰馬中箭後,倒地斃命,張元徽被甩下馬來。黑雕軍全軍迅速衝鋒,石虎衝到隊伍前面,來到張元徽落地之處,張元徽正在試圖爬起,石虎的戰馬踩在他身上,石虎俯身舉刀,一刀斬下張元徽首級,再用長刀挑起,縱馬狂奔。

大周軍見此,士氣更加高漲,趙匡胤、馬仁禹等勇將各自率兵猛擊北漢軍。這時,南風越來越大,北漢軍大敗。劉崇主親自揮舞旗幟,但是制止不住北漢軍的潰敗。楊袞看到大周軍驍勇異常,不敢救援,又恨劉崇不聽勸告,先率領契丹騎兵撤退了。

(第十五章完)

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9章 解救符英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5章 操持家務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章 草原生活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9章 疑雲重重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3章 大軍奇襲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5章 操持家務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4章 黃牛軍寨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84章 風雲再起(七)
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373章 蕩盡羣雄(五十三)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253章 鹿死信手(十六)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9章 解救符英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273章 鹿死誰手(三十六)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78章 廟堂之高(五)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5章 操持家務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90章 南下之路(五)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140章 爭奪河套(五)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183章 廟堂之高(十一)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2章 草原生活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81章 廟堂之高(九)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25章 決戰幽雲(十六)第279章 鹿死誰手(四十二)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230章 決戰幽雲(二十一)第11章 商隊北行(四)第36章 大梁城內(二)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9章 疑雲重重第151章 爭奪河套(十六)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13章 大軍奇襲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5章 操持家務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4章 黃牛軍寨第105章 清水河畔(二)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84章 風雲再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