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進入到鐵器時代,戰國時候吳越的鐵劍製作,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了,比青銅更加堅固的鐵,成爲了工具,也推進了時代的發展。

從鐵到鋼,按理說,幾乎沒有什麼界限,不停的消耗鐵之中的碳,達到一定數量就是鋼了,可是有史以來的記載之中,很多冠上鋼名字的,大部分都是鐵,真正稱之爲鋼的少之又少。

主要問題就是,封建時代,對於鐵跟鋼之間,沒有一個明顯的認識,只知道百鍊成鋼,知道鋼比鐵好,好到哪裡,卻不知道。

趙信給予標準化,還有對於鋼的瞭解,直接決定了,哪怕是手工,也可以比較高效的製作鋼。

北宋的鋼,主要還是手工打造的,是用鍊鐵的方法,百鍊成鋼,所以價格極高,原因就是在於成品率不高。

一般出色一點的鐵匠,10次煉製,能夠最終成功個一兩次,已經算的上非常驚人的,差一點,可能要上百次才能夠成功。

這樣的耗費,只是一個人力成本,就是一個非常高昂的數字,更別說千錘百煉未必一定會出,如果機率高一點,廢品率低一點,這個精鐵就不會那麼貴了。

趙信既然敢於開啓這個常識,就是對這個有絕對的信心,後世那種純手工打製,已經可以保證成品率了。

不是說,後世的大師,比起封建時代的大師強,實際上,遠遠不如,但是後世對於鋼鐵的瞭解,已經深入到一定程度了,哪怕是普通人,也懂鋼和鐵的區別。

說白了,鋼就是含碳量在0.2-2.06%之間的一種合金,後世的手工打造的方法,藉助着熟鐵和生鐵進行折皺打造,不過跟封建時代的隨便打造不一樣,這裡會控制比例。

熟鐵之中,幾乎不含什麼碳,生鐵也就是大於2%的那種,一般都在5%以下,後世的鍛造師們,會根據經驗,去一個平均量,同時計算生鐵和熟鐵的數量,讓碳的含量保持在0.8-1.2%之間。

超過0.6%的,就是高碳鋼,跟生鐵相比,有差不多0.6%左右的餘量,就算有誤差,也可以保證在八成九成以上,這樣可以保證效率。

10次成功9次,這樣下來,就可以把鋼的價格,降低到跟鐵差不多,或者稍稍高一點的程度,這就極大的降低了成本。

這個比例,是高碳鋼,是硬度最大的鋼,柔韌度差一點,可是用來製作鎧甲,兵器,是出色的選擇,歷史上的不少名劍,就是使用的這樣的材料。

相對於全程沒有參與水泥實驗,關於鋼鐵打造的實驗,趙信全程參與了,因爲其中的一些關鍵的點,步驟還有比例之類,也必須他來把握,甚至說一次性也未必能夠成功,必須要多次實驗。

這裡就展現出最終的目標,還有記錄方面的好處了,古代中國雖然創造了輝煌的科技文明,也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四大發明,對於中國和世界科技,有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可是一點,沒有形成完整而有序的體系,沒有一個培養和學習技能書,往往經過戰亂之後,某些技術一失傳,就消失了。

當然了,這也跟整個中國並不是特別重視,有很大的關係,中國重視的是儒學,連更加生僻難懂的醫學,都也因爲跟儒學沾邊,而擁有了完整的體系和培養的方法,可偏偏工學沒有,這或許是跟百家爭鳴有關。

除了已經併入到儒學和朝堂之中的兵學,法學,有一定的發展之外,諸子百家之中的其他行業,都是被壓制的,特別從北宋開始,儒學發展上升到了一個巔峰,工匠就被壓制的更加厲害,有些發明,也是沒有什麼重要意義。

薛玉抵達的時候,趙信的這個實驗,正好進行到了比較關鍵的程度。

趙信根據不同的比例,測算,然後對於失敗的產品進行掃描,通過卡牌系統,大體上分析出了一部分的數據,然後根據成功的和失敗計算,最終測算出了不同色澤,性能生鐵的一個大體上面的含碳量。

這個含碳量,遠沒有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幾位,可是有一個大體上面的範圍,0.5%以內的誤差,已經可以實際上進行了。

這個基礎的數據,會通過不停的實驗,不停的記錄和計算,而變的越來越精確,可惜這個工作不可能交給別人來做。

哪怕是最簡單一個比例的計算,如果是有精確的數字,四則運算,這對於北宋來說,有些難,一些精研的人,未必算不出。

可是趙信要的是一個概率,一個混合,一個模糊,根據一些數據,最終給出來一個相對精確,誤差較小的,這就只能夠使用高等數學,或者數論的方法。

這玩意,就算是在後世,一個出色高中畢業生,都不太可能做出來,更別說這個時代,整個大宋,懂得這個計算的,只有趙信一人。

得到了薛玉確切的消息之後,趙信卻不能立刻離開,因爲這個鍊鋼已經到了關鍵的程度。

在經過了衆多鐵匠的磨合之後,加上趙信數據,出鋼比例,已經從最開始的1%,提升到了50%,這已經讓鐵匠們喜出望外了。

這些鐵匠,都是附近的,或者是從禁軍之中來的,後者在整個北宋,已經稱得上比較精銳的那種了,可是跟工部局的相比,差的很遠。

一個大匠,或者是領匠之類的,在打造精鐵的時候,能夠有3成,已經算是登峰造極了,他們卻可以達到五成,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大部分人都達到五成,他們興奮不已,就只是憑藉着這個,他們的級別就能夠升一升,就算是回到軍營之中,月俸也能夠升一升。

才5成這算什麼,動用了數論,練廢了最少500次材料,雖然每一次不多,人工和原料的消耗也不少,才5成,這太低了,好在,經過大量的累積,數論和概率這種東西,累積的數據越多,最終的結果越精確,鋼鐵,不同於後世的特種型材,必須要精確到小數點之後好幾位,不過是2%左右,甚至還有差不多1.4的誤差範圍,這還能只有5成。

趙信繼續下去,他負責數據計算,讓鐵匠們也湊到一起,回想一些經驗,爭取能夠解決掉問題的。

終於,通過比對,計算,大體算出來各種各樣的生鐵的含碳量,用熟鐵跟生鐵褶皺打造,計算出了一系列的數據,用模糊的方法,給出了一定的餘量,給了一個比較完整方法。

包括了大部分的身體和熟鐵的配比和混合方法,也把打造的步驟,給精煉了,減少了沒有意義的步驟的,要求每一次都達到一定的效果,節約人力成本。

這樣下來,效率顯著的提升了,以前打造一件兵器,可能需要三到五天,一些比較貴重的寶物,甚至需要十來天。

拿落月弓作爲例子,單純他的身體,都不是一次性成型的,在天然隕鐵之中,經過了幾輪,去掉了雜質,並且逐步的敲打成型,現在,哪怕是精鐵,最多需要4個時辰的時間,這比起以前,大大的減少了。

減少的時間,就是成本,這個北宋還沒有意識到,可是後世在無數的論文之中都表述了,人力也是成本,生產的越快,實際上,是減少了這個成本,變相的讓成本降低了。

就在衆多鐵匠興高采烈,可以穩定達到九成的機率的鍊鋼手段,他們就這麼的得到了,這有些出乎預料,而且大部分的鋼的性能都很好,幾乎比得上天然精鐵了。

可是趙信的傳授,依然沒有結束,這些鍊鋼的過程都沒有錯,他少了一項最關鍵的步驟,淬火。

中國的金屬冶煉工藝,很長時間,都在世界上佔據着領先的位置,可是有一項,一直以來,都是弱點,那就是淬火。

淬火也被稱之爲蘸火,主要是把高溫材料,迅速的降低溫度,形成常溫下的合金,從青銅器時代,就一直沿用至今,大部分的中國冶煉,都是用水來淬火,甚至一直延續到整個封建時代。

水是比較常見的淬火材料,能夠迅速的降低溫度,保證淬火的效率,對於鐵,和普通材料,淬火的效果還可以,可是上升到鋼這種程度了,就有些不足了。

大部分時間,沒有形成穩定的合金,應力釋放不均,鍊鋼的損失,一半以上,是淬火造成的,淬火失敗的鋼,甚至連鐵都不如,這也是良品的鋼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趙信卻知道,如何淬火的辦法,最簡單的,也就是遊牧民族和後世還在保存着冷兵器工藝的民族慣用,水和油分段淬火。

這個就是時機的問題,經驗豐富大師,可以把握住這個時機,讓合金形成的更好,水和油不同的釋放環境和冷卻,會讓內部應力得到巨大的釋放,最終性能更好,哪怕沒有掌握着這個時機,這樣的淬火方法,也比單純的用水,把燒紅的兵器放在水裡要好。

這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水跟油都是現實生活之中常見的,這個時機也可以通過不停的實驗來完成。

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
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麻煩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四十六章 羌族遊騎第六百章 人員培養第八百零七章 韓琦的要求第六十三章 風的契機第三百七十六章 破壞測試第二百五十三章 樞密之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喪心病狂的組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弩和工程量第六百六十五章 克涿州第七百七十四章 官制改革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三百五十三章 水上投入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海關之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二百三十四章 攻城器材第三百三十九章 要的起麼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長城修不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四百五十二章 造船技術第八百二十三章 管理費磋商第二百七十三章 拍賣會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二十八章 跋扈騎兵第四百四十六章 血色草原第五百三十七章 簡單的勝利第八百五十七章 航海時代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九十三章 新的身份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點的平衡第八百三十五章 忽視的東西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興慶府陷落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五百七十六章 援軍抵達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零四章 大獲全勝第八百五十章 玉米找到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三百二十一章 攻城和博弈第五百一十九章 實驗數據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攻北進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一百一十八章 禁軍實力第七百六十八章 街道工廠第二百五十五章 反撲的叛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八百零六章 仁宗的決定第二百二十八章 持久戰第五百六十九章 土著來襲第六百七十六章 擊退遼軍第一百零七章 再造奇蹟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七百五十八章 遞交國書第二百三十章 失望的火藥第四百四十一章 任意雄關第七百四十四章 最壞的結果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材料使用第三百九十五章 水利和糧食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五百七十二章 捲土從來第六百零七章 火炮起步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七百三十六章 定海現狀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口和污染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六十一章 分配比例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三百五十六章 元昊和肅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移民請求第二百七十二章 香水和化妝品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一百七十三章 磚和水泥第七百三十九章 分享快樂第七百八十三章 精神壓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二十三章 材料之秘第四百一十九章 移民政策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百五十六章 鋼鐵基地第三百零六章 戰爭將起第七百六十四章 富弼出使第三百四十三章 廷議驚雷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力工程第六百三十五章 罐頭和海鮮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二百零二章 錯誤判斷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