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新元並非是一位嗜血好殺之人,他還是比較仁慈的,只要旗人肯投降的,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把自己融入華夏的大家庭中,爲中華的崛起做出貢獻,他絕對不會殺。
可是這個昌伊蘇一來不肯投降,罵罵咧咧個不停,而且這個人也已經廢了,就算是給他用了藥讓他投降也沒有任何用途,陳新元的糧食不養廢物,於是乾脆推出去斬了算了。
這昌伊蘇也是勇敢,聽說陳新元要斬了自己,也沒有跪地磕頭求饒,然而是罵罵咧咧的,做出一副慷慨就義的模樣。
陳新元也感覺到了,這些旗人還是相當勇敢的,就拿昌伊蘇親自率領二十名八旗騎兵向自己的一千洋槍騎兵發起衝鋒這件事來看,這些旗人確實相當的勇敢。可是也就正好印證了真實歷史上英法聯軍對八旗軍的那句評價:他們除了勇氣之外,就一無是處!
一無是處的軍隊,只有勇氣是沒用的,只能是白白送死的莽夫行爲。
武器上的差距,可以用戰術來彌補,但是八旗軍現在是連戰術都沒有。
兩名華夏軍戰士把武狀元昌伊蘇推出去,揮起長刀,一刀斬下。
隨後昌伊蘇的人頭被掛了起來,華夏軍戰士向清軍大喊:“清軍總兵官昌伊蘇負隅頑抗,不看投降,已經授首!投降者不殺!若是不肯投降,昌伊蘇便是爾等下場!”
聽說主將被殺,被華夏軍騎兵追趕的清兵紛紛跪在地上高舉起雙手投降。
“沒想到,這T灣那麼容易就落入我們手中了!”陳新元哈哈大笑。
但是過了片刻,陳新元又想到一件事:“我們給太平天國送去的一封信,他們到現在還沒有回信呢!”
羅大綱問道:“爵爺,您給太平天國寫了什麼信?”
知道信內容的左宗棠替陳新元回答道:“爵爺在信裡面說,廣東和福建是我們的地盤,決不允許太平軍攻入廣東。我們和太平軍是合作關係,但不是從屬關係。”
陳新元有些擔心的說了句:“現在我們主力都在T灣,若是太平軍攻入廣東,我們根本就無法抵擋得住他們。”
左宗棠哈哈大笑:“爵爺多慮了!學生已經讓和順公司和天地會在廣東起事了!他們打出來的旗號雖然不是我們華夏軍的旗號,是反清復明的旗號,但是和順公司和天地會肯定是不可能加入太平軍的!他們是向我們效忠的。”
千里之外的廣東省,曾經的三元里抗英的英雄周春和飛砣鳳夫婦已經回到了廣州附近,同去的還有肖柏,以及南洋和順公司的朱來和鄭宏等人。
“這朝廷簡直是不讓人活下去了!”朝廷追加的鴉片戰爭賠款餉,令三元里附近的村民們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明明是我們擊敗了英夷,這狗日的朝廷卻還向洋人投降?”村民們憤怒的說道。
“朝廷?”周春趁機煽風點火,“這賣國的朝廷,他們就懼怕洋人!你們知道嗎,這個世道,就是洋人怕百姓,百姓怕朝廷,朝廷怕洋人!”
接下來,周春又火上澆油的說道:“各位父老鄉親們,你們知道不知道,除了戰爭賠款加賦稅之外,接下來,北方的朝廷要練什麼八旗新軍,這筆銀子也要追加到我們頭上來!你們知不知道朝廷練八旗新軍要耗費多少銀子嗎?”
周圍老老實實的村民們當然不知道要多少,周春回答道:“僅僅是初步購買軍火的費用就要耗費五六千萬兩白銀!而且練新軍,每個月還要消耗彈藥,消耗的彈藥朝廷自己又不懂得生產,只能購買洋人的,這每年下來,又是上千萬兩銀子的開銷!爲何朝廷練兵的費用那麼貴呢?你們知不知道,一支洋槍纔多少錢?”
周春拍了拍自己腰間的*:“就拿我這支洋槍來講,我們從洋人那購買,也就只花了二十兩銀子;但是朝廷要買一支這樣的洋槍,沒有一百兩銀子根本拿不下來!爲什麼呢?難道是洋人敲朝廷竹槓?非也!其實洋人做生意還是很講信用的!他們不會漫天擡價,因爲洋人要做的生意是希望有回頭客,而不是一次性宰痛了你。那麼爲何朝廷購買洋槍的費用會高得離譜?那是因爲一層層的貪官貪墨銀子!所以說,一支洋槍,從洋人哪裡到了道光手中,價格翻了五番都是良心價!”
聽說了這些事,老百姓更加憤怒了,貪官貪墨銀子,洋槍賣出天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道光老兒拿出的銀子,可是這些銀子又是哪裡來的?還不是老百姓辛苦賺來的?
“呸!八旗新軍!”一名村民憤怒的說道,“八旗新軍又能幹什麼?八旗兵厲害嗎?當年老子打英夷的時候,這些八旗軍他們在哪裡?他們被英夷嚇得縮在城裡,連出來都不敢出來!今天倒好,朝廷要練什麼幺蛾子的八旗新軍了!”
周春冷笑一聲:“你們以爲這八旗新軍是用來對付洋人的?給那些廢物點心一萬個膽,他們也不敢對付洋人!他們是用來對付我們這些不聽話的刁民的!”
“活不下去了,不如反了!”有人大喊道。
“反他孃的!不讓人活了,那就揭竿而起吧!”
“對!將相王侯寧有種乎!”
“這話不能亂講啊!”一名年長些的,看起來像是士紳模樣的人說道,“造反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啊!打贏了還好,打輸了呢?”
周春認識此人,他是王韶光的父親,當地著名的鄉紳。
“王老先生,清廷的八旗和綠營都早已爛透了!他們也就只能嚇唬一下老百姓!看看當年鴉片戰爭時期的表現就知道了!而且這一次我們也不是單獨行事,天地會已經在廣東全境策劃造反了!我們只要配合他們就好了!”周春說道。
天地會早已把廣東滲透得千瘡百孔,這次起事之前,天地會提起運輸了大批軍火進入到廣東各個堂口,那些武器不是蘭芳兵工廠仿製的英法洋槍,就是萊茵公司蘭芳分公司生產的德式洋槍,還有大嶼山兵工廠生產的各種洋槍彈藥。
當地的村民們紛紛表示:“只要天地會起事,我們絕對支持!”
三日之後,早就在廣東準備已久的天地會起義爆發了,打響第一槍的是設在潮州府的潮汕天地會。
下南洋的很多人,都是東江以東的粵東人,尤其是潮汕人。自從明末清初開始,潮汕人就大量的下南洋,連羅芳伯都是潮汕一帶的人,梅州在當年也是屬於潮汕地區。明朝的時候梅州屬於潮州府,雖然清朝成立了嘉應州,管轄範圍是今天的梅州地區,但是在當地老百姓的心目中,嘉應州也是潮汕地區。
朱來、鄭宏等人也是潮汕人,而肖柏本身又是惠州人,這一批粵東人,其實本來都是天地會的人。
和順公司自從同華夏軍合作之後,從陳新元手中獲得了大批洋槍。而和順公司本名叫和順堂,是天地會設在婆羅洲的一個堂口。所以和順公司的人回到廣東之後,立即就同當地各堂口取得聯繫,把大批的武器彈藥偷運到廣東各地。
潮州府普寧縣洪陽鄉,當地士紳方源在家鄉操辦團練。因爲粵東一帶天高皇帝遠,這裡匪徒出沒,客家人和當地人的械鬥層出不窮,所以一些有勢力的鄉紳都操辦了團練,用來保護自己村子的安全。
“老爺!不好了!天地會叛亂了!”一名家丁急匆匆的跑進方源的客廳稟報。
“天地會叛亂?我們的一千多團練幹嘛用的?還不去幫助朝廷?”方源冷哼一聲。
那名家丁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不行啊,老爺,天地會的反賊手持洋槍,潮州府的官兵被打得落花流水!”
方源的兒子方耀說道:“父親,讓兒子先去會會他們吧。如果他們真的那麼厲害,那麼我們不如投靠了他們,反正這個朝廷對我們也沒有多少恩。”
也就在粵東天地會起事的時候,西江的天地會也同時起事。
廣東三水範湖村,西江天地會首領陳金缸站在村口臺上,拉開嗓門大喊道:“各位兄弟姐妹們!朝廷已經逼得我們快活不下去了!他們因爲和洋人打仗打敗了,賠款的銀子就全部落入到我們老百姓的頭上!朝廷賠償洋人一千萬兩銀子,落在我們頭上的負擔就是五千萬兩到六七萬兩銀子!而且他們還要操辦八旗新軍!那又是多少萬萬兩銀子的開銷!”
陳金缸說的是沒錯,滿清官府的什麼稅銀火耗,火耗就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爲由,多徵錢銀,更稱爲火耗或耗羨,其實這些銀子都落入官員自己的口袋裡。
鴉片戰爭的賠款,朝廷多派一兩銀子的賦稅,落實到地方老百姓身上的時候就不是一兩,而是二兩,甚至是三兩、四兩!
因爲嘛,千里做官只爲財!“聰明”的滿清官員,把收取戰爭賠款銀子的事情,也看成了是自己的斂財之道,這就更大程度上加深了老百姓的負擔。
陳金缸的講話一呼百應,當地村民們紛紛站出來表示願意跟隨他造反。
1849年12月2日,三水天地會起義爆發,首領陳金缸帶着副手鄭金、劉超等人,集結了當地上萬村民揭竿而起。
一萬多起義軍,除了天地會成員手中拿着洋槍之外,普通的老百姓手中只有鋤頭、長矛,甚至有的人手中只有一根削尖了的竹竿。
起義軍並沒有直接攻打縣城,而是在村子裡打出了日月旗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