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到揚州

長安大明宮。

這一日早朝,天皇李治因頭風發作幾日沒有早朝,今日頭風疼痛稍減,便拉着天后武媚娘上早朝。大臣難得看到李治,所以今日都很高興。

殿中監問詢之後,便有人上奏,說道:“臣請陛下恩准,再度提撥幷州武清和絳州王勃二人爲國子監學士,教授生徒。”

高宗一愣,看到朝中大臣多讚賞之色,便明白了,於是低聲向天後問道:“媚娘,此事你怎麼看?”

武媚娘心中暗暗記住了這個官員,而後秀眉微蹙,說道:“武清和王勃雖曾爲囚犯,觸犯大唐刑律,但知錯而改,善莫大焉。如今二人幾乎引領我大唐文學之潮流,如此人才當爲我朝廷所用。”

李治心中雖然有些不舒服,但還是點頭,轉過頭,朗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準愛卿之奏,封武清和王勃爲國子監學士,好生爲我大唐培養人才!”

“陛下,臣有本奏!”只見中書侍郎郝處俊出班說道。

天皇李治一愣,但對於郝處俊則是非常愛惜的,他是一個敢於直諫的大臣,於是他便問道:“愛卿所奏何事?”

天后一直抓不到郝處俊的把柄,所以以至於眼睜睜地看着郝處俊如今升遷到了中書侍郎的位置,她瞥了眼郝處俊,她知道一定是關於武清的那首所謂的反詩。

果不其然,郝處俊說道:“有洪州長史陶仁進京述職上表,武清遊覽江州時,於潯陽酒樓題反詩。還請天皇聖裁!”

“嗯?”李治走眼眉驟然一緊。

但大唐向來開放,還沒有興過文字獄什麼的。於是李治問道:“那陶仁可曾上朝?”

郝處俊拜道:“迴天皇,陶長史正在殿外等候陛下召見。”

李治說道:“傳陶仁覲見!”

片刻,只見一個一身五品官服的中年男子低頭快步走了進來,而後躬身行禮,拜道:“洪州長史陶仁。叩見陛下!”

天皇李治問道:“武清於潯陽酒樓所作反詩可是屬實?你且默誦一遍!”

陶仁自不敢作僞,於是把武清所題詩句朗誦一遍。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似猛虎臥山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得罪權貴,哪堪流放江南。他年若得宏圖志,血染潯陽江頭。”

“心在長安身在吳,飄蓬江湖漫嗟吁。他時若得凌雲志,敢笑王莽不丈夫。武清!”

陶仁朗誦完畢。很多人不禁一陣嘆息,這完全是心懷天下,卻報效無門的幽怨之詩,這如何成了反詩?

一時間,朝堂出現了議論之聲。

“這怎麼是反詩呢?”有大臣爲武清鳴不平,顯然這人至少是支持武清的。

有大臣則不願意了,說道:“此乃反詩,‘他年若得宏圖志。血染潯陽江頭’和‘他年若得凌雲志,敢笑王莽不丈夫’,這是什麼意思?明明反詩!”

“反詩?你從那裡看出是反詩?就因爲有‘血染’和‘王莽’四個字?你這是望文生義。武清與你有何冤仇,你竟然如此栽贓陷害!”有人大罵起來。

那人根本不理會,拱手說道:“血染潯陽江頭,不就是殺官造反嗎?敢笑王莽不丈夫,那王莽是誰?難道你不清楚嗎?那是亂臣賊子!外戚篡奪神器!”

天皇李治看到御階之下,朝臣吵鬧起來。不禁大怒道:“爾等在朝堂之上,如此吵鬧,成何體統!”

龍顏大怒,瞬間,朝堂一片安靜。

只聽得李治緩緩說道:“我大唐自高祖皇帝開國以來,從不曾以言獲罪,儘管武清詩中有些不妥之處,可他如今造反沒有?爾等可聽說武清哪裡造反呢?誰能告訴我,武清到底造反沒有?朕自即位二十多年來,無不盼望着天下太平,國富民安。朕東滅高句麗、百濟,擊敗倭國;北征突厥鐵勒等諸部,讓回鶻臣服;西御吐蕃,使之不敢犯邊,如今西域諸國又來臣服朝貢,難道朕治理下的江山,會如此不安穩嗎?武清只不過一介書生,他又如何造反?此事不得再議!”

“臣等謹遵陛下旨意!”朝臣不敢再言,躬身行禮。

天后武媚娘終於露出了笑容,她怕李治又給武清安個罪名,從此不得任用,還好,李治並不是偏執的。但她卻不曾想到,李治對武清的防備之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在接下來的朝會中,隻字不提封武清官爵之事,而此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當然武清是不知道他成了這一日朝會的一個亮點,他也差點成爲了謀反者,當然,武清寫那首詩,也只是酒後一時憤懣。造反?他吃飽了撐的?

如今武清四人下了船,登上了揚子碼頭,四人騎上馬,朝着揚州城緩緩行去。

揚州,自大運河和長江在此交匯後,揚州成了東西南北水道陸路的樞紐。隋末時,楊廣曾遷都於此,是爲江都。發展到如今,揚州之繁華,絲毫不比長安和洛陽差。而且就商業繁榮來說,當屬大唐第一。

故而有“揚一益二”之說。

武清等人自羅城東華門進城,目之所及,只見人頭攢動。大街上極爲繁榮,甚至番外之人也是比比皆是,有波斯人、大食人、婆羅門人、新羅人等等,他們喊着蹩腳的大唐話,吆喝着,兜售着來自異國他鄉的奇珍異寶。武清等四人也只好下馬行走。

王勃笑道:“公子,這裡可是揚州最繁華的十里長街呢!”

武清也是一愣,他被如此繁榮的景象所驚呆,聽到王勃如此說,不禁起了心思,說道:“聽說揚州有子城和羅城之分,一個在蜀岡之上,一個在蜀岡之下。羅城裡坊市井相連,如此長街,倒也別具特色,要是在此地做生意,何愁不賺!”

揚州城雖仿照長安和洛陽一般,有裡坊制度,但卻開明瞭很多,不像長安和洛陽那麼死板。這羅城之中十里長街,便是連接在一起,街邊店鋪林立,街上車水馬龍,一片繁榮景象。城內河網密佈,故而各式各樣的橋也成了揚州獨一無二的風景,揚州也是橋的世界。

揚州商業發達,各行各業都在這裡生根發芽,特別是鹽業、茶業、漕運、紡織、海貿等等,大唐百分之七十的商業匯聚在了揚州。所以揚州富甲天下,揚州富商雲集,使得揚州的大運河兩岸多了些許脂粉和銅臭的味道。

武清等人倒是沒有再坐船,隨着人流,緩緩朝着城中走去。街邊楊柳低垂,雖是初冬時節,本應該萬物凋零的時節,可依舊翠綠無比,點綴着這繁榮的揚州城。

揚州城富人多,自然秦樓楚館也多,來此消遣的富商們更是一擲千金,讓外來之人除了震驚之餘,也多了幾分羨慕。

清香樓。

最近半年以來,生意火爆異常,來此聽曲的不是文人雅士,便是慕名而來的家資深厚之輩。因爲在年初之時,來了一位清麗脫俗的少女,少女琴技極爲高潮,歌聲也是動聽之極。不久便在這清香樓中,紅遍了揚州城。

後來,人們也是一天天地看着她小腹慢慢隆起,到如今更是大腹翩翩,但那清麗之姿從來不減少半分。她是一個懷孕的女人。可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賣藝不賣身的,之所以在這裡彈琴,只是爲了生活而已,她從來不對人假以辭色。

雖有好色之徒騷擾,但自從揚州長史陳敬之聽過曲後,便再無敢有非分之想的人了。而清香樓的生意卻是越發火爆,大都是被那少女的容貌和琴聲所吸引。

此刻,少女一襲淺色長裙,獨坐珠簾之後,撫了撫隆起的小腹,臉上泛起一抹母性之光,而後艱難地坐下,身旁小婢想要伺候,卻被少女推開,隨即她伸出纖纖十指,也不看臺下色眯眯的衆人,開始撥弄琴絃。

“叮咚咚!”

一連串悅耳如珠玉一般的聲音流轉而出,十分優美。

“當!”

琴絃斷了,因爲用力,少女的手指被琴絃割破了,一滴鮮豔無比的血珠滲了出來,而後滴落在了琴絃之上。

小婢急忙問道:“小姐,您沒事吧!”說着話兒,便急忙取出手帕,想要捂住。

少女蹙了下眉頭,把手指含在了嘴中,而後說道:“沒什麼大不了的,小蘭,去取根琴絃過來。”

說罷,少女臉色一變,捂住了隆起的小腹,而後嬌呼一聲,就此跌倒在了地上。臺下一片混亂,有人想到高臺上來看看,可被守候在兩旁的奴僕擋住。

武清等四人牽着馬正好從清香樓下走過,聽到樓中一片叫罵之聲,武清笑道:“這些個花花公子,不懂憐香惜玉,一旦不合心意,便露出了醜惡的嘴臉,真的是”

他搖着頭,看向了清香樓。只聽得一個少女大喊道:“誰來幫忙啊,小姐快生呢?”

“嗯?”武清大樂,這秦樓楚館之地,竟然有妹子生孩子,當真有趣,把馬繮扔給了武一刀,擡腳踏進了清香樓。

武清往臺上一看,只見一個少女捂着高高隆起的小腹,吃力地想要站起身,卻無力支撐沉重的身子,頹然倒下,少女擡頭看向臺下。

瞬間,武清渾身一震,他差點沒摔倒在地。

第404章 廬陵王風波(五)第377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五)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6章 官逼民反第194章 新收弟子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302章 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第132章 到揚州第400章 廬陵王風波(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15章 一語驚人第185章 出征(十)第199章 網羅人才第1章 狗血式穿越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1章 神童光環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184章 出征(九)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138章 考試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201章 早朝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二一十四章 名門望族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1章 清心館第325章 武周大統誰來繼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41章 帝王之路(十二)第277章 新皇立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463章 一代帝王(一)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437章 帝王之路(八)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323章 武周革命第138章 考試第277章 新皇立第70章 一擼到底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177章 出征(二)第181章 出征(六)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146章 潛入閨房第126章 出遊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來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402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第208章 研香閣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402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159章 御賜牌匾第320章 殺王弘義第422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三)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56章 除夕夜宴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6章 一晃三年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232章 少林寺(五)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204章 羽林衛(二)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17章 與狄仁傑談第97章 驚變(一)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9章 槍術如神
第404章 廬陵王風波(五)第377章 魏王的草原情結(五)第306章 不一樣的縣城第16章 官逼民反第194章 新收弟子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407章 廬陵王風波(八)第302章 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着第132章 到揚州第400章 廬陵王風波(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353章 牀弩陣再發神威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256章 由吳氏殺夫案引起的一場風暴第62章 蹴鞠場上初遇子安第15章 一語驚人第185章 出征(十)第199章 網羅人才第1章 狗血式穿越第488章 一代帝王(二十六)第11章 神童光環第151章 這就是名望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184章 出征(九)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412章 廬陵王風波(十三)第393章 來俊臣之死(五)第477章 一代帝王(十五)第346章 攜美夜遊神都第76章 武敏之作死第138章 考試第61章 菊花,刀,美人第201章 早朝第304章 萬人招親大會第411章 廬陵王風波(十二)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287章 揚州平叛(二)第二一十四章 名門望族第162章 秋天裡的春天第251章 採補採補第31章 清心館第325章 武周大統誰來繼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371章 後突厥末路(中)第308章 退路或出路第441章 帝王之路(十二)第277章 新皇立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463章 一代帝王(一)第421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二)第437章 帝王之路(八)第453章 帝王之路(二十四)第323章 武周革命第138章 考試第277章 新皇立第70章 一擼到底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114章 清湖之上第482章 一代帝王(二十)第四百四十九章 二十第177章 出征(二)第181章 出征(六)第434章 帝王之路(五0)第408章 廬陵王風波(九)第146章 潛入閨房第126章 出遊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457章 帝王之路(二十八)第283章 收穫一枚棋子第40章 與武敏之對第301章 太后微服而來第202章 武清的野望第402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475章 一代帝王(十三)第208章 研香閣第292章 跟武太后交心第447章 帝王之路(十八)第402章 廬陵王風波(四)第159章 御賜牌匾第320章 殺王弘義第422章 廬陵王風波(二十三)第472章 一代帝王(十)第56章 除夕夜宴第386章 做男人當如魏王第6章 一晃三年第193章 家中情事第232章 少林寺(五)第297章 再次出征第359章 定計素羅汗山第204章 羽林衛(二)第110章 落下帷幕第17章 與狄仁傑談第97章 驚變(一)第118章 發明創造第205章 羽林衛(三)第392章 來俊臣之死(四)第109章 宇文素娥第29章 槍術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