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卓準備去車站接小雅時,關木接到護國營的第一份調遣令。
鼠疫導致永定府十室九空,人煙荒蕪。
大疫之後有大飢,大飢之後必有大亂。
各地流民開始有組織遷移,對所到之處進行無下限的掠奪,失去生活所需的人們被迫加入隊伍,對下一個城鎮進行擄掠,以此苟延殘喘。如此惡性循環,導致暴民隊伍不斷壯大,成爲一方禍害。
覺羅族乘機舉兵南征,一路裹挾流民充當炮灰,局勢不斷惡化。
面對源源不斷的災民,關木第一次感到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鄉勇團成爲正規軍後,關木派小黑重新在難民裡挑選青壯年,組建新的鄉勇團,這才隱住馬家村附近的災民。
馬家村收容災民數量到達極限,四處涌來的難民開始衝擊馬家村防線。勸說無果後,雙方糾紛不斷,死傷情況日趨嚴重,鄉勇團隊員開始出現懈怠情緒。
宗祠大堂,里正愁眉苦臉得來回走動,這些日子急得肝火過旺,滿嘴大泡,已無一村之長的沉穩。
桌下坐着的孔夫子、王財主、關木、青雲道長、大牛等人同樣沉默不言,嘆息不止。
小黑焦慮的站起來,“拜託各位想個法子,目前鄉勇團大多是外村青年,對涌來的災民難免滋生同病相惜之心,如此以往,馬家村難保。”
大牛喘着大氣,憤慨得說,“那就大開殺戒,吾帶火槍隊過來。”
“不可,一旦雙方出現大規模衝突,後果不堪設想。”青雲道長趕忙制止大牛的提議。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馬家村大亂,怎麼辦?吾等家人都在這裡,不像道長一人逍遙自在。”大牛漲紅着臉道。
“放肆,滾出去。”關木狠拍了下桌子,指着大牛訓斥道。
“一時......性急,胡亂說話。青雲道長,還望多多包涵。”大牛這時知道自已說錯話,急忙走到青雲道長跟前,鞠躬賠禮。
“沒事,聽說衝突時,爾姑家孩兒身受重傷,能知其中滋味。知禮,不要再責怪於大牛。”青雲道長轉身勸說關木。
“大夥坐下,有話慢慢說。”孔夫子站起來對着大夥招了招手,“都是良民,只因無食,方成暴徒。殺只能血流成河,但無濟於事。”
孔夫子的話讓關木冷靜下來,解決問題的核心就是糧食,只有讓流民有飯吃,所有的仇恨都將煙消雲散,反之,積怨將越來越深,不可調和。
“青雲道長,黑頭山的糧食還能維持多久?”關木貼着青雲耳邊悄悄問道。
“半年。”青雲道長低聲應答。
關木接着又問:“王大人,近期購買糧食情況如何?”
“情況不妙,各地糧商囤貨惜售,已成千金難買之勢。”王財主答道。
“再往遠處無鼠疫地區呢?”
“鮮國豐收,卻與糧商相互勾結,哄擡糧價。”
關木懷裡揣着一份黃千戶簽發的調遣令,命護國營前往湯縣,阻擊流民。關木正不知如何應付此差事,這一聽王財主的話,心裡便有了打算。
“里正,先生,在下有一建議,可緩當前狀況。”關木目視着二位爲民日夜操勞的老人,心中不免有些愧疚之感。
“請講。”里正一聽激動的走到關木跟前。
“護國營接到調令,前去湯縣阻擊流民,這等骨肉相殘之事萬不可爲。因此,吾想爭取徵糧差事。一爲軍需,二爲流民。”
“知禮,義士也。”孔夫子捋須微笑着道。
“先生教導有方,學生自當遵循師訓。”關木對着孔夫子躬身拱手揖禮。
“小黑,明日起廣徵民工,圍繞黑頭山開荒地,興水利,掙工分,換糧食,童叟皆可。此事由爾等全權負責。”
小黑立即起身,“定當全力以赴,不負使命。”
“青雲道長、小王、大牛、二楞隨吾前往鮮國徵糧。”
衆人聽完紛紛起身告退,爲出征做準備。
事已至此,關木騎上里正家的馬,快馬加鞭趕往州府。
黃千戶見關木來訪,甚是高興,可一聽關木違抗軍令,孤身前來。瞬時臉黑起來,一拍桌子猛然站起,“爾敢抗命?”
“大人息怒,待吾說完再議罪,可否?”
“說。”
“疫生災,災致亂,此次流民在於穩,不在滅。”
“如此穩之?”
“糧是關鍵,有糧則民安,民安則國泰。殺之來年何人耕種?荒地又是飢災,反覆乃動之國本。”
“唉......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官府已無糧濟之,如何破解?”黃千戶不是好戰之人,同樣懷有惻隱之心。
“請命前往鮮國徵糧,如有戰機,可襲擾覺羅部族,或能解前方之困境。”
黃千戶再次起身拍打桌子,大聲喊道:“妙哉,妙哉。真乃一石二鳥之良策。好,好,好。待老夫稟報津衛指揮使大人,再做定奪。”
“大人,不可。此舉不可昭告天下。”
“喔,爲何?”
“在於出其不意,與鮮國也要禮遇待之,方可得於助力。”
“一一道來。”
“護國營以商前往,公平交易,以解流民之患,進而伺機擾其覺羅後方。”
“此去危機四伏,如何處之?有何需之?”
“需戰船、銀兩、火藥、商船若干。到達鮮國見機行事,尚無計劃。”
“好,老夫這就前往津衛,跟指揮使大人請令。爾在此多住二天,待吾歸來再議。”黃千戶說完招呼管家進來,讓其安排關木起居,急速攜親衛前往衛所。
勞累一天,關木吃過晚飯立馬倒牀就睡,直到第二天日上三竿還賴在被窩裡不願起來。
“咚咚咚”這時管家在外敲門,“大人起牀了嗎?小姐有請。”
關木一聽,伸了伸懶腰,揉揉惺鬆的睡眼,極不情願地打開房門,只見管家正焦急得來回的走動,“不好意思,久等。”
“無妨,小姐已準備好午膳,想和大人一起進餐。”
“好的,待洗漱後,麻煩管家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