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還輪不到你

十月初,長安縣造紙場第一批紙出來了,上等紙一七百番,中等紙三千八百番,下等紙八千四百番。

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錢。

一般情況下,上等紙歸入皇帝內庫,用來皇帝私用以及賞賜大臣,還會撥出一部分由皇家紙坊出售,中等紙歸入國庫,是各部衙門的行政紙張,也會有一部分與下等紙一樣,由太府寺售賣,流入民間。

洛陽的兩個造紙場也即將技改完成,年底之前會交付幾批。

“不錯,眼下是十月,那麼年底之前,長安縣的造紙場,還能出多少?”楊銘在朝會上問道。

太府寺元壽心情大好,驕傲道:“按照殿下的法子,以竹子做爲原料,那麼年底之前各類紙張,還能出三萬餘番。”

中國是不缺竹子的,二十七個省份都有,關中也有,資源豐富。

而竹子的成本又低,用來造紙的話,也會降低紙張的價格。

楊銘道:“定價了嗎?”

“還沒有,”元壽笑道:“成本大大降低,是繼續保持原價,還是適當降價,得殿下拿主意。”

楊銘點了點頭,看向衆臣道:“你們覺得呢?”

“不宜降價,”楊約皺眉道:“眼下國庫需要錢,按原價出售,可以很快的補盈國庫,降價的話,會少很多錢。”

宇文述也附和道:“紙是從來不愁賣的,三等紙一旦開售,瞬間便會售罄,尤其是上等紙和中等紙,皆爲貴族所購,他們不在意價格。”

雲定興道:“物以稀爲貴,可是按照現在的產量,紙會大量進入市場,貨物多了,早晚是要降價的,不然滯賣的現象,時間久了肯定會出現。”

楊恭仁道:“那就降低下等粗紙的價格,上等白紙中等黃紙,價格不變。”

“其實沒有那麼麻煩,”楊約笑道:“粗紙最不好賣,皆因其購買羣體大多爲平民,如果由太常寺太卜署,改一改喪葬禮儀,建議民間喪事祭品所用的黃紙白錢,加一點數量,就好賣了。”

楊銘哈哈一笑,指着楊約道:“楊公真是好心計啊。”

這不就好比牙膏不好賣,把牙膏口擴大兩毫米嗎?

太常少卿韋霽點頭道:“這個法子可行,關中地區流行燒二十四張黃紙和四十二枚白錢,數量是可以提一提的,燒的越多,先人們在下面的日子也更好過,更能福廕子孫。”

“法子是好法子,但不能太常寺去辦,”盧楚笑道:“最好還是玄都觀,由道門傳播比較合適。”

楊銘哭笑不得的擺了擺手,笑道:“好了好了,你們也別出這些餿主意了,不就是降價嗎?細水長流纔是生財之道,是吧雲少卿?”

衆人鬨然大笑。

雲定興趕忙道:“太子智慧,就是這個道理,粗紙還是得降價,眼下是五十錢一張,臣以爲降爲三十五錢,最合適。”

“如果改爲三十五錢,利潤是多少呢?”楊銘問道。

元壽道:“大約二十五錢。”

“還是太多啊,也就說,粗紙的成本也就十個錢,”楊銘道:“那就改爲二十錢,能賺一倍就可以了。”

在大隋,民間商人本小利微,賺不了多少,但是朝廷不是,因爲朝廷乾的都是壟斷行業,有定價權。

說罷,楊銘突然道:“那上等白紙的利潤又是多少?”

元壽道:“按照當前市價三百錢一張計算,成本大約在六十錢至八十錢左右。”

一張白紙,能賺二百二十錢。

楊銘大喜,道:“那就這麼定了,粗紙降價,白紙黃紙不變,將來若是不好賣了,再適當降低價格,眼下國有所急,這批紙全都賣出去,等到年底的紙出來,再補上陛下的內庫和國庫。”

中等黃紙,可不是純黃紙,人家是稍微有點泛黃的白紙,下等粗紙也沒有那麼黃。

不過這三等紙放的時間長了,都會泛黃,因其品質泛黃程度也都不一樣。

民部崔仲方點頭道:“這批紙售出,錢是撥給江都疏浚運河,還是”

“先發軍餉,”楊銘道:“這個沒得談。”

宇文述趕忙點頭:“軍餉確實是當務之急,這錢絕對不能用在其它地方。”

“先算算大概有多錢,”楊約道。

崔仲方趕忙吩咐民部官吏,開始打算盤計算。

“總計十萬零五千貫,”民部官吏不大一會就算出來了。

楊銘皺眉道:“太少了。”

“不少了,”楊約趕忙道:“這只是第一批,年底之前還有兩批,粗略一算,長安縣造紙場每年可盈利近一百萬貫,比從前不知強了多少。”

一百萬,修個魏王府就沒了,還是走私賺錢啊,看人家宇文化及這幾年賺了多少。

其實不是所有的親王府,都是按照一百萬的標準來修,有超標的,比如以前的秦王楊俊,也有遠低於這個標準的,主要看你這個親王,跟皇帝什麼關係。

親孫子規格就高,親兒子更高。

楊銘問道:“洛陽的兩個造紙場,什麼時候能出紙?”“年底就能出,而且那邊的造紙場,規模更大,全國各地的紙場也進入技改了,”元壽趕忙道:

“等到所有的造紙場技改之後,每年大約能爲國庫貢獻近千萬貫之巨。”

衆臣聞言,神情大振,紛紛讚頌太子。

錢,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楊銘真正在意的,是紙張在民間開始傳播。

楊銘沉吟片刻,道:“十萬貫,杯水車薪,司農寺的木棉要加快種植,明年我就要見到棉布,怎麼織,你們自己想辦法。”

崔樞趕忙道:“今年已經在河北山東沿黃河河畔大量種植,產量還不錯,太府寺司染署已經拿到了第一批木棉,正在探究如何織布。”

“留種了沒有?”楊銘問道。

崔樞點頭道:“留了,明年開始,黃河棉區可擴大三倍,還可在江淮推廣種植。”

“錢錢錢,哪裡都需要錢,”楊銘朝衆臣笑道:“我得想個法子,給李靖出征湊點錢啊。”

管着國庫的崔仲方一愣,正要說國庫不缺這點錢,卻被楊銘一個眼神給摁住了。

朝會就此結束,當天晚上,留京的宗室子弟三十七人,被召入東宮。

“國力艱難,你們也都看到了,強敵在西,於我邊境不利,若不早做準備,恐釀成大禍,”楊銘故意誇張道:

“李靖出征勢在必行,我不指望你們湊錢,減一減食邑,以解國家之難吧。”

楊浩楊綸等人面面相覷,沒一個主動接這個茬的。

要錢就是要命啊。

今天晚上的宴會,都是自己人,全都是姓楊的,楊銘專門也把自己的嫡長子楊瑞給叫來了。

見到衆人都不吭聲,楊銘看向兒子,道:

“你覺得,該不該減,如果減你的食邑,你是否樂意?”

他有什麼不樂意的?楊瑞自打從河東王開始,屬於自己的錢是一個子都沒見到過,我本無錢,何懼減錢。

楊瑞點頭道:“爲國分憂,兒子不敢推辭。”

楊浩與楊銘的關係很近,小聲試探道:“不知殿下打算減多少?”

“你覺得減多少合適呢?”楊銘反問道。

楊浩嘴角一抽,這話我沒法回答啊,我要是說個數,你一下子同意了,其他人會賴我的。

“臣覺得,宗室是國家根本,親王郡王是國之砥柱,能不減,還是不要減爲好。”

楊銘點了點頭:“你說的對,我也不願意這麼幹,但是國家沒錢,用錢的地方又太多,我等做爲宗室,當作表率,有國纔有家,現在減你們的食邑,是因爲沒錢,等到有錢了,再給你們補回來。”

空口白話,誰特麼信啊,楊綸心道:免除奴婢部曲授田,剛開始不也說是暫時的嗎?現在呢?自打開始就沒停下來過,已經虧了很多錢了,再減食邑,我們不用吃飯了?

“呵,看樣子,大家都不太樂意是吧?”楊銘冷笑道。

楊瑞雖然年紀小,卻也跟着他爹道:

“不是隻減你們的,是所有的親王郡王都要減,我和楊瑾是親王,剩下六個弟弟都是郡王,我們的損失比諸位都大,舍小錢保大家,各位叔伯長輩應知曉輕重緩急。”

楊恭仁點頭道:“世子之言,醍醐灌頂,臣願意減少食邑。”

楊浩本來就是跟着楊銘吃飯的,得罪楊銘的事情,他不會幹,聞言也點頭道:

“臣也願意。”

剩下的那些,很多都是被楊廣長期壓制的,得了楊銘的好,今天才能混成這樣,如果再把太子得罪了,那日子還過不過了?

楊綸點了點頭:“臣絕對不是捨不得,只是擔心動搖我大隋根基.”

話還沒說完,楊銘直接擡手將他打斷:“動搖根基,還輪不到你。”

楊綸頓時一愣,不敢說話了。

楊銘沉聲道:“大隋姓楊,上有陛下,中間有我,下面還有你們,如果連你我都不知體恤國家,何談奢望他人爲國爲民?”

楊恭仁趕忙道:“臣願減半,請殿下恩准。”

喲呵,我可沒打算減你這麼多啊?

楊浩也是一陣肉疼道:“臣也願意。”

“沒那麼嚴重,”楊銘道:“哪有動不動減半的道理?我何嘗不希望你們能夠富貴呢?你們的日子過好了,我也爲你們高興,這樣吧,親王由一萬戶減三千戶,改爲七千戶,郡王少一點,只減一千戶,改爲四千戶,你們覺得如何?”

衆人對視一眼後,齊聲答應。

就以一戶200畝計算,一千戶就是20萬畝,這個政策一旦施行,國家能收回數百萬畝的良田,大大減輕負擔。

親王的食邑,每戶下面的田畝可都是足額的。

楊銘不怕老爹不同意,他爹肯定比他還樂意這麼幹。

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26章 形勢複雜二十二章 撩妹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98章 一鍋飯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二十二章 撩妹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539章 遼東郡王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43章 諡號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十八章 關中盟四四章 說和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590章 索然無味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九一章 滎陽王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九五章 返京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17章 楊老八一零六章 上嫁第574章 平反第517章 嚴防死守第658章 斛律明月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四二七章 捱打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627章 潮汕地區一八零章 齊國公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二七章 捱打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480章 太師李穆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01章 指桑罵槐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三四章 造化弄人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710章 蠻子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505章 猶豫不定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484章 僧籍道戶
二五零章 武士彠第496章 山西吐萬緒四三八章 秦晉之好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三六零章 各懷心思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720章 做人要給自己留退路第704章 哪涼快哪呆着去一八零章 齊國公四零四章 博陵家主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第526章 形勢複雜二十二章 撩妹第537章 朕並非厚顏無恥之人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第698章 一鍋飯四三九章 擅離職守二十二章 撩妹四六零章 請太子試刀三四八章 四大使持節第539章 遼東郡王二六六章 齊王醜事三八七章 接受挑戰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第518章 西方之劫第543章 諡號第635章 河西戰線一六二章 三公三師十八章 關中盟四四章 說和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一六七章 燕國後裔第590章 索然無味四六四章 染坊繡坊二九一章 滎陽王一八八章 秦王齊王九五章 返京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第617章 楊老八一零六章 上嫁第574章 平反第517章 嚴防死守第658章 斛律明月第702章 紙上談兵三九三章 高瞻遠矚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二三五章 登科進士四二七章 捱打四七一章 三個慰撫使一三五章 文人優點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41章 小心死在半路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一三七章 預算開支第627章 潮汕地區一八零章 齊國公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四四九章 兒女情長一三一章 用火不當第678章 人無再少年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二六二章 四人封王四三七章 陳氏子弟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第630章 遷刑徒以充戶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四七零章 誰贊成誰反對四二七章 捱打第521章 京兆需要狠人四零七章 齊人之福第716章 世民北上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第480章 太師李穆三九八章 帶下醫第622章 監門將軍第565章 嶺南之疾第610章 做事要做絕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三七章 我會等你第501章 指桑罵槐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二三八章 快請御醫第53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二九五章 玉璽一角三四章 造化弄人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第502章 黜陟討捕大使第710章 蠻子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第762章 主動請辭四二六章 處羅歸附一五一章 求助玄學第505章 猶豫不定四五九章 新型高爐第671章 您還是瞧不上我一五二章 下蠱之人第484章 僧籍道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