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不懂政治

關於購置棉花,開闢棉區種植的事情,楊銘交給民部、司農寺、太府寺協同去辦,他自己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的。

人,是需要休息,不休息,死的快。

他今年雖然才二十五歲,但也需要注意身體上的保養,畢竟這是穿越進了歷史,不是仙俠世界,沒有靈丹妙藥給續命。

他可不想跟楊昭一樣年紀輕輕就生大病,連楊廣都熬不過。

東宮那麼多屬官,事情要交給他們去做,自己最後拍板就可以了。

關於伊吾城關稅的事情,也議出來一個大致的方案。

“臣等的意思是,將伊吾郡的全稅和張掖郡的半稅,合在一起,總爲關稅,只經一個專稅機構的手,這樣一來可以避免損失,”太子冼馬劉炫道:

“在西平郡設置安西都護府,總領河西邊軍,在張掖郡設置河西總管府,主政地方,監管對外貿易,安西大都督的合適人選,是楊玄挺,河西大總管,最好也是咱們東宮的,臣舉薦封德彝。”

西平郡那個地方,古稱涼州,也就是後世的青海省西寧市,往西就是青海湖,湖的對面就是原來吐谷渾的王城伏俟城,現在給它改名了,叫威定城。

威定城現在的大都督,是賀若弼舊部王朔,楊銘的人,祁連城都督,是玄挺的部下吳景龍,這兩部加上張掖、武威、西平以及玉門關、伊吾城的駐兵,就是大隋部署在河西走廊的邊軍,總計兩萬四千人。

劉炫的意思是,玄挺管兵權,都護府設在西平郡,封德彝管行政,治所設置在張掖郡,而伊吾城完全設置成一所邊鎮,取銷其貿易權。

“這兩個人選,是合適的,”元文都說道:“攻滅吐谷渾,玄挺爲先鋒,威定城王朔祁連城吳景龍都是他的部下,他去主掌兵事,比較合適封德彝做過河源郡太守,對那裡也頗爲熟悉就是一下子去做河西總管,資歷有所欠缺。”

當年攻滅吐谷渾之後,在吐谷渾原先的地盤上新設四郡,那時候是楊瑞監國,楊約輔政,所以將封德彝安排去了河源郡,算是歷練吧。

沒有地方主政經驗,是不可能讓你做大官的,雖然封德彝眼下是東宮典書坊右庶子,但這只是個正五品的官,河西一旦設道,大總管至少是正三品,五品跳三品,說不過去啊。

因爲大隋從五品開始,想升一級,怎麼也得四五年,一級可不是一品,比如從五品升一級,那是正五品,想熬到正三品,有人扶植的情況下,你也得一二十年。

楊銘心中犯疑,東宮的這些屬官們不是不知道,升一品有多難,這麼推舉封德彝,他們是怎麼說的出口的?

楊銘觀察着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發現封德彝和李密的表情,有些不自在。

玄挺很正常,他好像還挺樂意去。

楊銘忍不住笑道:“是你們自己的主意?”

李綱點頭道:“是大家商議過後,一致認爲的,期間有過一些分歧,但多數贊成。”

“你就跟我說,都有誰不贊成?”楊銘道。

李密主動道:“臣與右庶子封德彝、左虞侯率楊積善,左右內率韓世諤、楊思玄,不贊成。”

他這是在暗示楊銘這次的商議結果,是在針對楚公府。

這話可不能明說,誰敢說出東宮有派系之爭,誰第一個就會被踢出去。

看似將封德彝和楊玄挺委以重任,實際上是踢出東宮這個圈子,楊茵絳要是知道了,肯定會亂想。

而楊銘肯定也不會明說此事,畢竟你們有矛盾,本來就是我一手促成了。

楊銘笑道:“玄挺的安排,還算合適,但是封德彝出任總管,幾無任命可能,河西是窮,但也不會讓一個五品主政,咱們議出來的結果,是要上呈陛下御覽的,你們覺得能通過嗎?”

劉炫道:“如果太子一力舉薦,也不是不可以的,河西諸郡,轄縣不多,不難治理的。”

他這個人,算是比較正直的,自打楊銘邀他做太子冼馬之後,兢兢業業,大事小事沒有出過紕漏,但是東宮隱藏着一些派系之爭,其中以楚公府最是勢大,以至於劉炫容易被掣肘。

他和李綱在私下商量之後,覺得把封德彝和玄挺弄出去,東宮就會安穩很多。

這就是讀書人的弊端,不懂政治。

楊約玄感都在京,還有一個太子妃,你明目張膽弄人家的人,小心被暗算。

他們倆其實是出於好意的,也是爲了東宮今後的政務井然有序,條理分明,而東宮看玄挺他們不爽的人,大有人在,所以這個提議一出來,就是多數人贊成。

楊銘笑道:“沒有這個先例的,大隋立國以來,就沒有無爵在身者出任大總管的先例。”

楊玄挺一聽這話,心裡是最不服輸的,因爲他們兄弟幾個,老大國公,老二玄縱淮南郡公,老四玄獎清河郡公,他是老三,只有一個柱國。

爲啥呢?過繼出去了唄,等着襲楊約的修武縣公。

封德彝眼下也是長出了一口氣,點頭道:“臣資淺望輕,若被封疆,恐惹人恥笑,陛下也萬不會準允,臣以爲,還是從東宮以外選擇,比較好。”

肯定是東宮以外合適啊,東宮有爵位的,有幾個?管事的這幾個都沒有。

楊銘用的就是這種沒有勳爵的人,你有了,就沒有追求了,什麼都沒有才會天天向上嘛。

“有一個人比較合適,”李密道:“原沅陵郡太守,現爲武威郡太守的樊子蓋,他身上有濟北郡公的爵位,眼下就在武威,是最合適的。”

其實樊子蓋最適合的一點,是因爲人家是楊廣的人。

歷史上玄感打洛陽,東都留守就是樊子蓋,就是他硬扛着玄感,拖到來護兒等援軍到來,把玄感給滅了。

前年遠征高句麗,他在來護兒帳下做行軍總管,是有功的,眼下雖然在武威郡,實際上還管着張掖,叫做行張掖太守事。

楊銘一開始,心裡的屬意人選就是樊子蓋,忠臣嘛,誰不喜歡?

“就這麼呈送江都吧,”楊銘道:“玄挺爲安西都護府大都督,樊子蓋爲河西道大總管,轄十三郡,監管西域貿易。”

劉炫和李綱對視一眼,無奈的點了點頭。

其實楊廣會不會同意,都還不好說,將來就算同意了,楊銘都需要召見樊子蓋,將利害關係都講清楚。

給你這麼高的位置,就是讓你幫着朝廷擋住那些世家大族的走私生意,你要是貪,適當點無所謂,貪的太多的話,就當是放水養魚了。

這就是爲什麼,楊銘要給權於一個人,因爲一個人貪,好對付,貪的人多了,不好查辦。

就比如說,如果走私的只有化及一個人,直接就可以拿下,但是人太多,就不能深究,否則挖出一片來,是你對付人家,還是人家對付你啊?

十一月份的時候,始畢順利抵達江都,朝見楊廣。

而同一時間,嶺南冒出來一個反賊頭子,在哪呢,就在鬱林郡,也就是廣西南寧那一片,鬱林郡的太守,眼下是丘和,也算是名將了,結果被人家給打跑了,跑到了裴宣機所在的始安郡,就是桂林一帶,緊急招募兵馬,準備跟叛軍來一場硬碰硬。

嶺南形勢之複雜,遠超丘和等人的預料,其他人想幫忙,也是愛莫能助,因爲他們手裡的兵,只夠保護自己,出了首府,人身安危都沒有保障。

叛軍出現在廣西,廣東方向的馮盎也趕緊整頓兵馬,準備出兵平叛。

但是馮盎心裡很清楚,這哪是什麼匪盜之徒,分明就是老寧家在背後支持的部落反叛,而廣東打廣西,路不好走,馮盎派出去的先鋒軍五千人,被人家伏擊,全軍覆沒了。

消息傳到江都,被暫時壓了下來,因爲楊廣眼下在招待始畢,他不能讓始畢知道,大隋當下還有叛亂。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叛亂的規模,還不算大,還沒到讓楊廣特別在意的地步。

人家楊廣現在正領着始畢的使團,滿江都的晃悠呢,還讓始畢閱兵了。

閱兵,是展示武力的一種方式,楊廣就是讓始畢看一看,我大隋的將士,有多麼的威武,你小子親眼見過之後,以後老實點。

左右備身府,王牌中的王牌,始畢也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

他手裡其實是有精煉兵械的,宇文述偷偷給他送過去的,但是他們那邊的冶煉工藝不如中原,怎麼琢磨,都仿造不出來。

所以始畢在見到李淵的時候,曾經提議想去河東看看煉場,李淵能領他去嗎?

李淵自己沒有太子教令和兵部批文,他都去不了。

到了江都之後,始畢請求楊廣能賞賜給他一些精煉兵械,楊廣賞了。

鎧甲共計五百副,各類兵器八百,算是非常大方了。

皇帝出手,太吝嗇的話,有失身份,楊廣是個好面子的人,但也是個喜歡看笑話的人。

他讓始畢和處羅,見面了。

人家這倆人,都姓阿史那氏,突厥首領姓氏,祖上是一家人。(本章完)

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710章 蠻子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七四章 家大業大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760章 右僕射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二二章 牛、羊、豬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九二章 建成小兒六八章 入山剿匪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一零六章 上嫁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第540章 沒錢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六一章 背鍋俠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710章 蠻子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626章 不差錢五四章 配婚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758章 清理門戶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六章 女賊第665章 目有重瞳九一章 終於見面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617章 楊老八二二二章 牛、羊、豬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698章 一鍋飯第一章 三胎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三二四章 談判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559章 條件第653章 江淮羣賊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758章 清理門戶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544章 表哥表弟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十七章 純屬意外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
三三一章 最後一個機會第555章 楚公府書房一三四章 長江大江四二五章 金革之事不避第525章 小巫見大巫第710章 蠻子二零一章 牽馬執鞭七四章 家大業大第九章 河東郡王第760章 右僕射二零六章 工期一年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三八一章 范陽盧氏第644章 苛捐雜稅二二二章 牛、羊、豬一三六章 智謀第一第582章 九品中正制第628章 誠信第一二一五章 大秘小秘四一五章 東宮新面孔九二章 建成小兒六八章 入山剿匪一零五章 所謀者大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八四章 仁壽宮之變(一)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一零六章 上嫁四四八章 琅琊郡公第770章 大步前行第532章 一觸即潰三八六章 就是十八歲第533章 朕欲召見始畢一九零章 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二十九章 骨骼清奇第540章 沒錢八三章 皆大歡喜第620章 明軍不滿餉一零五章 玉體橫陳六一章 背鍋俠第718章 北進洛陽第710章 蠻子二五三章 羞辱嘲弄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第626章 不差錢五四章 配婚一七八章 與佛親近第758章 清理門戶一一八章 兩朝外戚第638章 我說楊約,你活膩了?第六章 女賊第665章 目有重瞳九一章 終於見面三七九章 再也回不來第567章 朝廷的態度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第722章 吾不忘矣一五九章 無解之題一零六章 不養閒人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三六七章 咱們是祖宗第546章 一天的保鮮期二九三章 京師守備二一七章 葬於洪瀆川第659章 將功贖罪第617章 楊老八二二二章 牛、羊、豬四五五章 水軍總管第660章 世嫡皇孫第765章 獎勵一畝地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二九一章 滎陽王第七章 化險爲夷四四一章 沒爹沒媽第698章 一鍋飯第一章 三胎一二四章 開門見客三六三章 遼東糞土臣元三二四章 談判六七章 御史中丞第559章 條件第653章 江淮羣賊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七四章 何爲大雅二十五章 老六栽了三五七章 賊軍勢大第758章 清理門戶二二三章 兄弟之爭三四五章 選曹七貴第575章 殺人者,楊堅也第544章 表哥表弟四六五章 營防堡壘十七章 純屬意外四五四章 左右驍騎第741章 父子相對而坐一一五章 首次離京第532章 一觸即潰一零四章 美中不足一八六章 仁壽宮之變(三)二八零章 王府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