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我天下無敵

“我當然是希望平原君能夠請來援軍,就算不能請來援軍,就是能發動衆人爲上黨郡的士卒們送些糧食,也是可以的。”,趙括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戈嗤笑了一聲,搖着頭,說道:“少君真的是高看了平原君。”

李魚也說道:“在來投效您之前,我也曾去過東武城。”

“那您爲什麼又離開了呢?”

“因爲他與少君您不同,少君您行事仁義,幫助他人是因爲您善良仁慈,而他幫助他人,愛士則是因爲他追求名聲。”。

“這有什麼不同嗎?”

“平原君是一個自私的人,平原君殺妾的故事,或許您聽過了,我就是因爲這件事而離開了他,他本來是沒有理會那個殘足者的,只是那人後來找到平原君,對他說,天下的士子是因爲您愛士纔來投效您的,你若是因爲她是您的妾就不殺死她,就再也沒有人會追求您,您怎麼能允許自己的妾來侮辱一個士呢?”

“於是,他無情的殺死了自己的侍妾,而那個時候,侍妾甚至還懷有他的孩子。”,李魚很平靜的說道,而趙括卻是毛骨悚然,驚訝的看着他,李魚繼續說道:“他可以因爲名聲做出任何事情來,從頭到尾,他看重的就不是什麼仁義,他曾駕着馬車衝撞平民,也並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後來有門客勸說他,只有善待百姓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他這才連忙去跟那位受了傷的百姓道歉,因爲這件事,他在趙國的名聲果然更大,從那之後,他就滿臉笑容的對待百姓,再也不敢無禮。”

“他縱容自己的親族霸佔農田,不繳納稅賦,昔日馬服君嚴格處置了他的親族之後,他又想殺死馬服君,馬服君說出只有趙國強大,您的名聲才能更大,纔會更加被人尊重之後,他方纔笑着釋放了馬服君,還舉薦他爲官。”

“他曾收留了一個善長劍法的門客,樂毅將軍的兒子樂間曾來趙國拜訪他,樂間將軍麾下也有一位擅長劍法的人,於是與平原君的那位門客進行切磋,最後,平原君的門客不幸落敗,雙手被砍去,平原君大怒,認爲門客丟了自己的顏面,將他驅逐了出去,也不爲他醫治,此人最後餓死在了東武城。”

“他收留了不少的亡命徒,爲他們遮蓋罪行,他還能收留叛逃者,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就是爲什麼我會離開他的原因了,他看似愛士,實則是愛惜名望,看似仁慈,卻草芥人命,看似憂國,實則是趙國滅亡之後,他平原君的位置不存。”

“少君您這次去,若只是以趙國的安危,百姓的疾苦來勸說他,他一定是不會幫忙的,現在的趙國,尚且還沒有到達滅亡的邊緣,士卒的死活,自然是與他無關的,除非趙國即將滅亡,邯鄲都被敵人圍困,危及到他本身,他纔會來幫忙吧。”

李魚的一番話,直接擊碎了趙括對於這位名聲極大的戰國公子的所有幻想,趙括有些不敢相信,可是李魚說的似乎又沒錯,趙括不由得問道:“那該怎麼辦呢?”

“請你在見到了平原君之後,勿要提及趙國的危難,便以私人的身份,向平原君尋求幫助,若是您以國事請求他,他一定不會幫忙,可您若是以私人的事情去請求他,無論能否做到,他都會去幫忙的。如今您在趙國的名望很大,請您暫時謙卑的對待趙勝,這樣,他就不會爲難您了。”

“他與我的父親關係那麼親密,難道他還會爲難我嗎?”,趙括有些驚訝的問道。

“昔日,我跟隨平原君的時候,曾有人在他當面提及您的名望來,他一言不發,臉色卻甚是難看。”,李魚又說出了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趙括原本以爲,就是看在自己父親的顏面上,趙勝也一定會聽聽自己的想法,好在李魚提醒,不然,按着原先的想法,自己定然是不能說服趙勝的。

當那華麗的外衣緩緩掉落,露出令趙括鄙夷的內在的時候,趙括反而不擔心了,在面見樂毅的時候,他非常的緊張,因爲他要面對的是一個令他自慚形穢的人,而如今,他卻並不緊張了,他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路途上的亭,驛,都是可以休歇的地方,趙括在這些地方都受到了很大的禮遇,當知道來者是馬服子之後,無論是驛夫或者住宿的過客,都很是惶恐,急忙前來拜見趙括,即便旅途有些勞累,趙括也是很溫和的接見了他們,從談話中得知,這些過客大多都是地方鄉吏。

他們是要前往邯鄲求援的,各地都出現了災情,與往日不同,這次的災情跟乾旱,蝗蟲都沒有關係,只是缺少了耕作的青壯,使得糧產大幅度下降,而邯鄲又要求他們繳納更多的糧食,要送往戰場,他們就連自己用的糧食都沒有了,哪裡還有繳納的糧食呢?他們這次就是要去邯鄲,請求免除繳納的糧食,還希望邯鄲能夠救濟各地,以免更多的人餓死。

趙括沉默不語,他心裡自然知道,他們這都是無用功,耕作的人都在前線,他們需要糧食,而耕地需要他們,這是一個無比惡劣的循環,邯鄲如今也隱約有些支撐不住,只能不斷的從民間徵糧賦,又怎麼能救濟各地的百姓呢?趙括之所以想要找平原君幫忙,也是懷着能夠爲百姓們減少一些糧賦的想法。

“我們聽聞,秦人最害怕的就是您來擔任趙國的將軍,爲什麼上君還是不用您來擊敗秦人呢?”

有鄉吏問道。

“諸君不要擔心,秦人很快就要潰敗了,秦國范雎是想要偃兵的,他對秦國的將軍白起也有很大的怨言,有他來幫助我們趙人,戰事一定很快就能結束。”

“若真是這樣,那就太好了。”

自從發現秦人的奸細分佈在趙國各個地方之後,趙括就在不斷的想辦法來宣傳范雎與趙國的親密關係,他隱約記得,白起最後就是因爲與范雎之間的矛盾而落的被殺的下場,他想要挑起秦國內部的一些矛盾,他自己也不知道,這麼做到底有沒有用處,但是,這總好過什麼都不做。

東武城距邯鄲並不近,旅途上有着李魚與戈,趙括倒也不會太無聊,這兩人都是有見識的人,每到一個地方,都能說出些關於這裡的情況,以及一些趣聞,趙括聽的津津有味,同時,他每到一個地方,也會登上一處高地,暗自預想着該如何在這種地形下佈置兵力。

.........

上黨郡,光狼城。

這裡從前是馮亭對抗秦軍的一個重要據點,在經歷了數次潰敗之後,馮亭早已撤軍到了長平地帶,而這裡也就成爲了秦人的進攻的一個橋頭堡,秦人的主帥王齕就是駐紮在此處。

城內的一處小院落裡,一位身材修長的儒雅文士正在看着竹簡,他面相溫和如玉,氣質猶如齊國之內的那些學者,在他的右側,掛着一副甲,在他的左側,則是放着一排不同樣式的長劍,牆壁上還豎着幾桿矛,他認真的看着手中的竹簡,時不時的點點頭,臉上帶着笑容,正在此時,忽有人走進了室內,朝着他俯身長拜,方纔說道:

“武安君,趙國密報。”,他將懷裡的竹簡緩緩放在了白起的面前。

白起有些驚訝的拿起了那些竹簡,又認真的看了起來,前來的那人恭恭敬敬的站在他的面前,絲毫不敢打擾,白起看了許久,方纔咧嘴一笑,說道:“這趙括,還是有些意思的,這是要對我施反間計?讓我帶人去殺死范雎嗎?”

“這...白起將軍的所在本來就是趙人不知道的,而范雎又曾與趙國使者獨處,派他的馭者爲他傳遞消息。范雎他本來就不是很尊重您,我聽聞,他是個睚眥必報的人,或許他是真的想要勾結趙人來擊敗將軍您呢?”

“你放心吧。”

“全天下....沒有人能擊敗我。”,白起溫和的笑着,很是謙遜的說道。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馬服君的勝利(三合一大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四十九章 得道者多助第九十一章 傷痕累累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三百零八章 不甘心的秦王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永別了,最後一位國相第兩百九十八章 十年之期已到,恭迎信陵君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九十八章 趙軍大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四十七章 可趁之機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劇辛之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兩百四十七章 可趁之機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帶來毀滅的王令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姬與藝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義的軍隊和正義的戰爭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道貌岸然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兩百三十二章 在真理之中死去第一百八十六章 有賢人範子第三百章 條件滿足,已成功激活第二十六章 孰不能死第九十三章 有您這樣的賢人在第八十六章 請降第四百二十九章 燕國的覆滅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兩百二十七章 五種蛀蟲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兩百八十五章 帶不走的學問第九十章 爲何而戰,爲何而死第一百二十五章 馬服君的勝利(三合一大章)第一百三十七章 從今天開始當聖人,晚嗎?第八十八章 戰事結束第四百二十五章 三老制和孝悌制第四十九章 得道者多助第九十一章 傷痕累累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括的軟肋第兩百二十六章 學術大辯論第四百九十五章 年邁的趙括第八十二章 最老的趙國質子第四百零八章 安得猛士兮第三百八十五章 移民關內第四百五十章 我本咸陽一老農第三百零八章 不甘心的秦王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五十三章 一個輪子的車第三百三十七章 伐馬服君書第三百五十三章 戰鬥與戰略第六十三章 劍指北方第兩百一十一章 不幸之人第四百六十七章 陳勝吳廣又何妨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一十七章 聖賢光環第四百七十五章 高皇與霸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永別了,最後一位國相第兩百九十八章 十年之期已到,恭迎信陵君第五十四章 趙國可伐也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勞第三百六十四章 墨家新鉅子第二章 義薄雲天馬服君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趙七月第十章 應侯范雎第三百三十五章 馬服君的歸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魏無忌的血色盛宴第三百零七章 信陵君之哀第九十八章 趙軍大敗第一百九十五章 殺人誅心第兩百四十二章 長安君之死(上)第七十章 魏不只有信陵君第三百四十一章 將馬服君迎回趙國第兩百七十六章 孔子的後人第四百零一章 不讓人省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韓人有什麼呢?第兩百二十四章 我不是騎劫!第兩百章 武安君與信陵君的第二次邂逅第兩百四十七章 可趁之機第三十四章 君子與小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劇辛之死第四百七十二章 曹參之能第四百二十六章 變法將自己變沒第一百八十四章 怯戰將軍李牧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才無德第四百一十二章 挾趙括以抵秦國第一百八十七章 白起來了第兩百零九章 親小人,遠賢臣第兩百七十三章 荀子的教學辦法第三百七十四章 將成爲大父的括第二十三章 樂毅老矣,不能飯第四百五十一章 城內城外第五十章 朽木能燃第兩百五十四章 請離開邯鄲!第一百五十八章 拯救天下的三種辦法第四百五十八章 漢才秦用第四百六十八章 黃石公第三百五十一章 爲什麼要生下我呢?第三百三十章 趙括家的混世魔王第三百七十九章 三員猛將第兩百四十七章 可趁之機第四百八十章 南征百越第五十六章 給我備車第三百六十五章 秦王與齊王第十九章 勇士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帶來毀滅的王令第兩百三十九章 趙姬與藝第四百七十章 大秦幼兒園的留學生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此微不足道的我第兩百四十一章 李斯與韓非第一百二十六章 戰後的美好風景第四百五十九章 我的叔叔劉季第三百一十七章 仁義的軍隊和正義的戰爭第三十三章 真君子也第一百一十一章 騎劫的帶兵初體驗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農業無敵第十三章 殺身成仁(感謝鬼、欲的盟主)第一百七十一章 道貌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