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疏影橫斜藏蹤

在韓奇、牛二的跟隨下,徐懷乘馬從軍院兵營出來,不多一會便看到一隊騎兵往東大街方向疾馳而去;馬蹄急驟的踩踏石街彷彿密集而沉悶的春雷在街巷間迴盪。

昨夜發生那樣的事,很難想象葛伯奕那邊有什麼事情會主動知會監軍使院,徐懷走到南裕巷附近,看到有不少披堅執銳的甲卒在街巷間搜查宅院。

見徐武磧、周景從巷口走過來,徐懷低聲問道:“怎麼回事?”

徐武磧說道:“昨日暖香樓被當街誅殺三十一人,大多數都爲蕃民,事情在城中傳開後,蕃民恐懼,好些蕃民就想逃出城去。不過,葛伯奕一早就下令要加強對契丹人奸細的搜捕,四城已禁止蕃民出入。剛有消息說北城那邊出了點亂子,有兩名蕃民不服管制,持刃欲闖北門出城,連傷城門守軍三四人才被格殺。現在看情況是葛伯奕直接從親兵營調派更多的兵馬,直接加強對城裡的搜查——我們已經將哨屋的人手都撤了回來。”

葛伯雄親兵要對全城進行地毯式搜查,他們在城中的幾處哨屋很難會漏過去。即便他們安排這幾處哨屋的人手,不怕會被當成契丹人的奸細處置,但作爲異鄉人在城中居住,既非投親靠友,又沒有正當的營生,也是說不清楚的。

面對這種情形,徐武磧、周景他們也只能先將人手都撤回到南裕巷鋪院來。

這時候有一隊甲卒從他們身後經過。

當朝禁軍武官沒有肩章、胸徽等區別職銜,但徐懷除了身穿禁軍武官衣袍外,袍衫裡面還穿着瘊子甲,馬鞍上還系掛長槊、擲矛、大弓等兵械,一看就是牛掰掰級的人物。

這隊甲卒端端正正的行過禮,才從徐懷身邊繞過。

嵐州因爲歷史原因,從漢唐以來都蕃漢雜居。

要是不算嵐州的駐軍,當地民戶裡,蕃民比例還要略高過漢民。

契丹從嵐代等地收買蕃民作爲奸細,而大越收買應朔等地的漢民作爲奸細刺探消息,這差不多是雙方上百年以來的常規操作。

每遇戰事或者遇到局勢緊張,嵐州等地加強對蕃民的管束,也見怪不怪。

不過,今日直接禁止蕃民進出,城中搜查也倍加嚴禁,很難想象跟昨夜發生的事沒有關係。

徐懷想到他剛出軍營時看到一隊騎兵往東大街方向馳去,問徐武磧:“我剛從兵營出來,看到有一隊騎兵正往東大街方向趕去,肅金樓那邊是發生什麼狀況了嗎?”

徐武磧說道:“兩炷香前我們剛從那裡離開,但當時有兩隊甲卒搜查過來,我們在哨屋有兵刃以及幾張弓弩要緊急處理,就沒有在那裡多作停留——不過,契丹人在肅金樓的密間這時候應該已經撤離了吧?”

“看上去不像,”徐懷說道,“我遇到的那隊騎兵,隨身所持的神臂弩都已填上了箭。”

無論是弓是弩,弓弦都是易損品。

長時間不用,甚至要將弓弦取下來妥當收藏。

神臂弩開弦填箭,說明這隊騎兵出兵營就奔着接戰去的。

岢嵐城之前就有天雄軍三千精銳以及相當數量的廂軍駐守,葛伯奕前日又率三千親兵進駐進來,此外還有陸續從天雄軍將卒從城外沿汾水北上,前往寧武城進行集結。

這時候可以說岢嵐城處於天雄軍的徹底掌控之中。

發生什麼事需要葛伯奕身邊的親兵精騎如此緊張戒防?

徐武磧也覺察到事情有詭異,說道:“我們去東大街看看!”

東大街的入口已經被一隊甲卒封鎖起來,禁止民衆隨意出入。

徐懷、韓奇、牛二從調入監軍使院的那一刻,就已經從廂軍升格爲禁軍了。

衣甲兵械也都照禁軍標準進行更換。

一般的封鎖對他們是無效的,徐武磧、周景跟他們同行自然也不怕被阻攔,但拐入東大街,徐懷遠遠就看到肅金樓前還圍着兩三百名甲卒,有不少弓弩手從兩側正朝肅金樓裡射箭,也不時有箭矢從肅金樓裡射出。

東大街出入口已經被封鎖起來,這裡滯留好些人以及商鋪住戶都無法出去,但岢嵐城裡的漢民不擔心會受到滋擾,這時候正興致勃勃的站在街頭看熱鬧;卻是不少蕃民只能心慌從門縫裡往外觀望形勢,怕受牽連。

“前面到底發生什麼回事了?”

徐懷招手將站街旁看勢鬧的一名中年人喊到跟前詢問情況。

“將爺你的消息卻沒有小民靈通啊!”中年人嘻嘻哈哈的說道。

“恁多廢話?我們才趕過來,哪裡知道這裡發生什麼屁事!”徐懷瞪了一眼,催他快說。

“兩炷香前有兩隊軍爺進東大街搜查契丹人的奸細,沒想到肅金樓裡還真藏有大魚,十數健壯蕃賊突然從裡面殺出來,眨眼間的工夫就殺死殺傷的好幾十個軍爺,之後又都退到肅金樓裡去了,”中年人完全沒有感受到戰爭陰雲已經籠罩在頭頂的恐懼,相反還很是興奮,說道,“駐軍反應卻是快,很快就調來三四百人馬,圍住肅金樓攻打不說,還將東大街封鎖,我們都不得離開——要說這蕃賊還真是該殺,最好都殺個精光……”

肅金樓所踞較高,而徐懷又跨坐在馬背上,雖然距離較遠,還是能看清楚那邊的局勢——那兩百多甲卒卻是葛鈺親自帶隊,不僅控制住肅金樓前後的街巷,還佔據左右的鋪樓,用弓弩對肅金樓形成封鎖。

應該是顧忌天乾物燥,沒有用火攻,而是用刀盾甲卒從樓裡強攻,樓前的石街上已經擺放數十具屍體,有禁軍,也是負隅頑抗的蕃民。

他們看不出有多人在樓裡負隅頑抗,但隨着一具具屍體被拖出來,其中蕃民裝束的人佔到大半,禁軍將卒受傷都能及時撤出來,說明裡面的防守正被一步步瓦解。

“陳子簫在對面!”周景眼尖,認出陳子簫騎着馬,停在肅金樓西南側的石街上。

雖然隔得遠看不清陳子簫的臉面,但應該沒有什麼慌亂,甚至還能看到陳子簫朝這邊頷首示意。

“他們是有意激起禁軍更放肆的去殺戮、搶掠蕃民?”

徐武磧這時候再不懷疑陳子簫就是契丹人的奸細,驚道。

兩炷香前他與周景就將人手以及所藏的一些兵械,直接從附近的哨屋帶走。

雖說蕃民這時候在岢嵐城的行動受到限制,不那麼自由,但真要有密諜正藏身肅金樓,轉移躲藏起來不是難事。

然而契丹人的奸細非但沒有從肅金樓轉移躲藏起來,甚至主動出擊襲殺搜街將卒,吸引大量的禁軍過來的圍攻肅金樓。

這時候再看到陳子簫冷靜的站在一旁看葛伯奕的嫡孫葛鈺率領親兵甲卒強攻肅金樓,徐武磧唯一能想到,這一切是陳子簫等人有意爲之。

徐懷眉頭皺起來。

肅金樓所發生的一切,令葛鈺昨夜率部圍殺暖香樓衆人變得師出有名,令王稟、王番、朱沆他們再無法借昨日之事非議魯國公還是其次。

四年後滔天大禍降臨,將有數以千計的皇親國戚及大臣會被赤扈人俘虜北上,此時一個個高高在上的皇子、帝姬以及自命不凡的貴胄子嗣都不知道會在怎樣的凌辱中苟活或屈辱的死去。

徐懷怎麼會將狗屁皇子放在眼底?

眼前一切更關鍵的,叫徐懷隱約看到北征伐燕會受挫敗的直接要害了!

大越禁廂軍從上到下是存在太多的問題,但契丹人對西京道的統治以及契丹人在西京道駐守兵馬,也絕好不到哪裡去。

這至少不應該成爲北征伐燕受挫的直接原因。

肅金樓發生的一切,已然坐實天雄軍大肆搜查敵間的合理性及必要性,接下來只會促使天雄軍進一步加緊對岢嵐等城的蕃民搜查,稍有反抗,也必會格殺無論。

禁軍之中收編大量的流民、盜賊,很難想象諸城大肆搜查蕃民不會伴隨劫掠等行爲。

甚至這種行爲作爲對微薄兵餉、禁軍將卒地位低下的補償,以及在戰前爲了激勵將卒的鬥志士氣,在一定程度是受到縱容的。

更嚴厲的搜查、更放肆的搶掠,必然會激起更多反抗,從而叫各種彈壓、鎮壓加碼。

嵐州作爲邊州,岢嵐、樓煩、嵐谷、寧武諸縣加起來也就一萬四五千戶,比淮源都遠遠不如,蕃民青壯人數約在一萬左右,這時候即便都站起來反抗也不足爲患。

嵐州很快就會集結五六萬禁廂軍兵馬,鎮壓一兩千乃至三五千蕃民作亂,是一點壓力都沒有的。

甚至西路軍上下將吏都樂見其成。

在北征伐燕之前,提前清除境內的隱患,還能折算成軍功,有什麼不樂意的?

在渴望軍功的將吏眼裡,特別是這些軍功還唾手可得,仁慈算什麼?蕃漢和諧相處算什麼?

肅金樓里正發生的一切,已經足以說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誰這時候敢站出來說幾句要寬容、要和諧相處之類的話,天雄軍將卒不打上門來,唾沫也能噴死人。

徐懷此時想的也不是寬不寬容的問題,也不覺得嵐州境內會出什麼問題,但東西兩路十數萬兵馬殺入契丹境內呢?

契丹人在西京道的問題是比大越還要嚴重,以漢民爲主的駐兵也確實是沒有多少戰鬥力或者說有多少抵抗意志,但陳子簫與契丹人混入嵐州的奸細,這時候利用大越禁軍對邊州蕃民的大肆殺戮、搶掠,去激勵西京道境內十數萬計的蕃民與契丹本族人對北征伐燕軍生出同仇敵愾之心,情形會變得如何?

第八章 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十三章 奪寨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辭行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十六章 京襄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
第八章 大戰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脫鉤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三章 夢裡夢外兩相疑第一百二十八章 緣由第十三章 奪寨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五十九章 鐵橋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三十七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間歇第九十五章 殘戰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九章 鐵棍攪得江海涌第二百零九章 變故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二十二章 兵餉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二十三章 掌燈傾訴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七十七章 大寇陳子簫第三十五章 城頭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十三章 辭行第十一章 風吹草動驚蛇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謀第十六章 交接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五十二章 大匠師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計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十六章 京襄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一十九章 聖意何爲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一百零三章 風雨茅津渡第九章 作戰方案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誠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一百四十四章 傳授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二百四十章 計在東洲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八十五章 軍議第八十章 牽掛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義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五十二章 殘骸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八十九章 遠客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一百零三章 傳詔第八十五章 捉將第六十九章 聲東第九十七章 誘餌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