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遠客

第一次淮南會戰期間,包括壽州大部、光州等地在內,淮西北部大部分地區都曾淪陷於虜騎鐵蹄的蹂躪之下,上百萬民衆也是倉皇逃竄,或南下或避入淮陽山的深山老林之中。

淮南會戰結束之後,絕大部分的民衆都回歸鄉野——畢竟那裡纔有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

潢川、固始、光山等縣前後數年間兩次慘遭虜兵侵入,雖說地方受到的破壞更爲徹底,也有相當多的民衆遷往淮源、信陽等地安置下來,但還有相當多的民衆像春風吹又生的野草重回故土棲息繁衍。

入夏後,抽穗的麥稈在微風中搖擺。

雖說即將進入夏糧收割的時節,但坐在田埂上歇力的農夫,腰背早就被磨難壓彎,句僂着身子,心裡盤算着扣掉上繳的佃租、糧稅以及不計其數的加徵,還能剩下多少糧食,能不能夠一家老小支撐到秋糧收割。

枯瘦麻木的臉上皺紋禁不住又深了一分。

一輛馬車從北面駛來。

????????????????即便在日漸炎熱的初夏時節,馬車還是拿簾子密密遮住,叫人看不見裡面的情形——馬車原本有一隊兵卒護送,但在看到潢川城在望之後,這隊護送兵卒就徑直往北面折返而去,似乎不再關心馬車接下來何去何從。

神色木拙的車伕與一名小廝打扮的青年坐在車轅上,駕車往潢川城駛去。

潢川乃光州州治所在,位於潢水之畔,遂名潢川,潢水穿城而過,將潢川分爲南北兩城——早年潢川南北兩城各有城牆、城門,城埠繁盛,但兩次淪陷,在戰火的摧殘下早就面目全非,此時還遠遠未能恢復元氣過來。

馬車在潢川城北城門前停下來,這時候車簾子被一隻枯瘦的手從裡面揭開一道縫隙,一雙陰翳的眼珠子從縫隙裡朝城牆窺望過去。

這一段城牆上,有百餘骨瘦如柴的民夫正在熾熱的烈陽下,被官差驅趕着,將經過篩選的泥土倒入板槽之中,然後拿碾子一點點夯結實,與之前的殘破土垣結合在一起。

有一名彪健武將守在城頭戰棚裡,看到馬車在城門停下來,很快就下了城牆,按刀從城門裡走出來,走到馬車前,打量車伕及小廝兩眼,又伸手揭開車簾子往裡看了一眼。

卻不想車廂裡的客人此時坐得有些靠裡,車廂內外的光線反差太大,一時間沒有看清楚客人的臉,武將有些不確認的問道:

“是田先生?”

“周校尉,是田某!”

客人坐馬車裡身子往前傾了傾,叫彪健武將看得清他的臉。

“孫將軍上次沒有爲難你,你怎麼不知好歹,又跑來潢川?”彪健武將蹙着眉頭,不滿的低聲質問道。

“孫帥倘若覺得田某是樁麻煩,深恐田某會給孫帥帶來殺身之災,大可以將田某當作一樁大功獻給南朝朝廷,田某絕無半句怨言!”客人在馬車裡澹然說道。

彪健武將從半揭開的車簾子裡,盯住客人看了片晌,最終朝守在城門前的兵卒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將攔截道路的拒馬拉開來。

接着彪健武將又着人牽來一頭青騾子,他騎上青騾子,親自護送馬車往將軍府而去,也不叫手下兵卒靠近。

孫彥舟、胡盪舟等人率部接受招安,編爲歸德軍,負責駐守光州。

光州轄潢川、固始、光山、商城等縣,囊括淮河中游南岸這片東西綿延逾二百餘里、南北縱深一百二三十里、南接淮陽山北麓羣嶺的廣闊地域。

照理來說,總兵馬高達三萬之巨的歸德軍,足以沿着淮河南岸建立穩固的防禦,但孫彥舟率部抵達光州,就率嫡系兵馬進駐潢川城裡,找種種藉口,不願沿淮河南岸展開,不要說千方百計沿淮河南岸建造一座座塢堡寨壘構造穩定防線了。

歸德軍都主要扎駐在潢川城裡,直接徵用民宅充當營舍也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但問題是光州前後兩次淪陷,不僅城門樓等附近建築被燒燬,不僅僅城????????????????牆被大面積挖塌數十處,城裡的建築也基本上過了一遍火,絕大多數都只剩些殘垣斷壁。

拿這些屋舍充當營舍,最初的場面是何等慘澹,是完全不難想象。

不過,距離歸德軍進駐潢川城都過去兩年了,客人坐在馬車裡,從車窗縫隙看城中依舊混亂不堪,在街巷間亂竄的歸德軍將卒軍容不整,也禁不住深深蹙起眉頭來,但繼而展顏一笑,心想孫彥舟、胡盪舟等人倘若是心志堅定、大志宏圖又善經營之輩,又豈是能輕易降服的?

孫彥舟的將軍府原爲潢川城一座私人園林,這兩年驅使上千民夫狠狠的整飭了一番,雖然談不上盡善盡美,但在潢川城此時仍一片狼藉之中也是鶴立雞羣。

客人在彪健武將的引領下,一路穿堂過巷,最後走進一座半是池塘、半是假山、廡廊環繞、花樹掩映的庭園裡。

身形魁梧的孫彥舟袖手站在一座建於假山之巔的涼亭裡,目光冷徹的盯着走進庭園的客人;一名青年將領卻是熱切的從涼亭迎過來:“田先生這趟過來,一路十分辛苦吧?”

“大公子客氣,儒生這點辛苦算得什麼!”田儒生笑着給孫彥舟長子孫再春行禮,又走到假山,朝站在冷冰冰站在涼亭裡的孫彥舟行禮,“儒生見過孫帥!”

“你又來潢川做甚?當真以爲孫某之前的話是說說而已,今日見着還會手下留情?”孫彥舟冷冷的說道。

“父親,田先生難得過來一趟,他有什麼話,我們姑且聽之。倘若田先生說的話,父親聽不順耳,再將田先生送走就是,又能有什麼妨礙?”孫再春在一旁勸說道。

孫彥舟厲色瞪了長子孫再春一眼,他再湖塗也知道田儒生能一路順暢的走到他面前,定是出自長子的安排。

“倘若南朝沒有戒備,放心將孫帥率歸德軍調往腹地駐守,儒生自然不會過來自討沒趣!”田儒生擡起頭,抱頭問道,“但此時孫帥大禍臨頭,難道還吝嗇聽儒生一言嗎?”

“你少危言聳聽,”孫彥舟冷笑道,“赤扈集結三十萬兵馬,兩年都未能從汝蔡啃下一塊地,現如今不得不從中路撤兵,我就想不明白,潢川怎麼就大禍臨頭了?”

聽得孫彥舟直指痛處,田儒生臉皮子禁不住微微抽搐了兩下,繼而又平靜語氣說道:

“王師南下,受阻於汝蔡,乃是不爭之事實,非儒生所能否認,但京襄強與不強,能不能守禦其土,與潢川何干,與孫帥何干?孫帥不會忘了,當初就是京襄暗中勾結蔣昂、孫延觀等輩,才最終壞了孫帥的算計?又或者孫帥當真不知道,京襄一直都有奏請朝廷,對歸德軍加以戒備,沒有一天不想着肢解歸德軍?想京襄之申州,轄確山、青衣嶺、楚山、信陽、淮陽、羅山諸縣,然而申州行營轄下兵馬部署,卻南重北輕,其沿溮河右岸修築塢堡駐以上萬精銳,總歸不會防範我京西兵馬的吧?孫帥試想今年秋冬,王師再次渡淮南下,大軍圍困潢川城,京襄會派出一兵一卒相援嗎?”

孫彥舟沉默不語,田儒生繼續說道:“儒生此行,也沒有奢望孫帥能當機立斷,此時就做決斷——只是以往受孫帥照料,實在不想孫帥事到臨頭卻一點準備都無……”

“你們今年秋冬,一定會從東路渡淮?”孫彥舟沉默良久,問道。

“孫帥以爲呢?”田儒生反問道,“又或者孫帥以爲歸德軍能守住潢川,南朝最終對孫帥釋清猜疑,委以重任?又或者孫帥以爲拼個兩敗俱傷,再指望宗王還能網開一面?”

“相信孫帥並不喜儒生在潢川久留,話已帶到,儒生就此告辭,希望孫帥早做準備,以免事到臨頭,措手不及!”田儒生又勸說一番,見孫彥舟還是無動於衷,就請辭離去。

“田先生難得來一趟潢川,又與胡帥關係莫逆,是否……”孫再春看向父親孫彥舟說道。

孫彥舟揮了揮手,無意叫田儒生這時與胡盪舟見面,示意彪健武將親自帶田儒生出城,不要再節外生枝。

看到田儒生離開好一會兒,父親都沒有離開涼亭,孫再春又說道:“我覺得田先生此行有一句話沒有說錯,或許此時無需做什麼決斷,但有些準備還是必須要做的——是不是着陳金凋領一小隊人馬潛往建鄴,將孃親、四兒他們接出來?”

“你以爲朝廷在建鄴城外賜了一座莊子,叫咱孫家老小十數口在那裡享受榮華富貴,就沒有暗中派人盯着嗎?”孫彥舟看了長子孫再春一眼,語氣冰冷的說道,“再一個,真將你孃親她們暗中接出來,但諸將妻兒老小都遺棄不顧,日後誰還會聽從我們父子倆的命令行事?”

“……”孫再春愣在那裡,一時間有些看不懂父親眼睛裡那陰冷的寒芒。

“你口口聲聲說決斷,但現在你知道決斷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吧?”孫彥舟甩袖走下涼亭,在離開庭園之前,又丟下一句話,“你好生想想吧……”

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八章 議和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二章 舊識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八十章 觀敵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五十章 圍困第七章 臘月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
第八十四章 有詐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驍諸將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七十章 突圍之事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八章 議和第九十一章 姦情敗露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龍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四十二章 夜話第一百五十章 天門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圍第一百二十八章 錯與罰第五十章 圍困第一百三十一章 難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一百三十四章 亂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八十七章 用事當用急第一百五十八章 當務之急第一百章 死士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捲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戰來監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八十九章 尋跡第六十四章 長夜驚魂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七章 斬將(二)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三章 進剿招討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六十五章 陣戰第二章 舊識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八十一章 風亂新寇至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劃編軍戶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六十八章 奇襲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七章 計成第四十三章 南遷之議第一百六十章 撤軍議和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八十六章 勸進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鋒第二十七章 決定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權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隕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八十章 觀敵第四十七章 極限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二十三章 軟肋第九十九章 恐嚇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五十章 圍困第七章 臘月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戰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二十四章 九里關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