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

雖說山裡樹木還沒有來得及抽出新芽,枝葉蕭條,但溝壟間、河灘間、石隙裡,一簇簇新草鑽出來,給天地間抹上淺淺淡淡的青綠。

在一株株樹影婆娑的野梅之後,坡谷峰嶺間的野杏野梨也漸次開放,一片片如雪素白,又如少女臉靨般輕紅,點染這融融春光。

幾場春雨,千百條溪澗淙淙汩汩豐潦起來;淮河匯千峰萬嶺之水,也隨之浩浩蕩蕩起來。

然而峰迴嶺繞,礁石林立、暗灘險惡,攪出大大小小的漩渦,掀起層層疊疊的飛浪。

一隊人馬沿驛道東行,看淮河水勢已是如此洶涌了。

此時卻有一葉竹筏逐浪而行,撐筏人赤足站在筏頭,下管收緊的麻褲,早被水浪打溼,上身袒露,桐色筋肉虯實似蘊藏無盡的氣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竹筏在礁石暗灘密佈的湍流裡疾行,撐筏人憑藉手裡一支竹篙御筏而行,對水情卻又不熟悉,更是兇險異常。

竹筏常常被水流帶起一個急拐,一塊從漩渦裡露頭的礁石突兀的橫在眼前,長篙又快又準點在礁石上。

然而竹筏被急流帶起的去勢甚疾,勢如奔馬,猝然間怎可能容易拐向,就見長篙在眨眼間彎成一張巨弓,讓人心懼下一刻會突然間崩斷開。

而竹篙一定斷開,撐筏人將失去唯一駕御竹筏的工具,將隨時會被掀入湍急的暗流之中。

然而撐筏人卻非站在筏頭紋絲不動,赤足急速間側轉探踩,帶動腰胯身椎像大河起伏跌宕,在差之毫釐間平衡長篙所蓄的巨勁,確保不超過長篙自身所能承受的極限,帶動竹筏在湍流中飛開的移形變位,避開暗礁……

撐筏人自猶未覺,岸邊驛道的數十騎兵看了卻驚心魂魄。

騎兵追隨着竹伐,很快就來到周橋驛前。

看到騎兵從山裡過來,周橋驛裡一衆人等從塢寨迎出來。

朱沆在騎兵裡張望了好一會兒,愣怔問道:“徐懷他人呢,我攜襄陽印信趕到楚山,他怎麼不露面,就柳姑娘你們這些人過來?”

“不知道他又犯哪門子病,非要自己撐筏過來。喏,朱郎君你看河灘那邊,犯病的傢伙在那裡!”柳瓊兒勒住馬,指向周橋驛北面的河灘碼頭,跟朱沆及史軫等人說道。

朱沆、史軫、徐武磧等人早就注意那艘竹筏孤零零從上游逐水而來,但之前他們在周橋驛裡,相距較遠看不真切,此時擰頭看過去,見撐筏人直接將竹筏擱淺到河灘上,不是徐懷又是誰?

數名侍衛策馬往河灘下馳去,徐懷將身上的水漬擦乾,從侍衛手裡接過衣褲袍甲穿好,看着史軫陪同朱沆深一腳淺一腳的走過來,笑着說道:“叫朱沆郎君看到我這狼狽樣子了!”

“今日有些倒春寒,你卻是不畏水寒啊!”朱沆還穿着夾襖,看徐懷坐在河灘一塊巨石上將侍衛遞過來的靴襪穿上,笑着說道。

“撐筏而行,血脈賁張,渾身熾熱,卻不畏寒……”徐懷說道。

在樹木剛剛爆出新芽的初春時節,徐懷撐筏而行,卻非純粹吃飽撐着,而是將此當作一種修行,以長篙作槍,在湍流、險礁及漩渦對抗中感受槍勢變化的微妙。

待穿戴整齊之後,徐懷與朱沆在衆人簇擁下,往周橋驛走去。

…………

…………

桐柏山主要分南北嶺兩支主脈,北嶺往東延伸到周橋驛斜對岸的石門嶺,就止住山勢,再往東就是一馬平川的河淮平原,地形上僅有很不顯眼的起伏。

而主要位於淮水南岸的桐柏山南嶺,其巍峨的山勢並沒有止於周橋驛;從周橋驛往東南方向還繼續綿延近百里。

整體上來說,桐柏山的南嶺要比北嶺更爲崔巍雄闊。

從周橋驛往東,算作南嶺的東段山脈,但又爲淮水南岸主要支流之一的師溪河(溮水),分爲南北兩部分,跨師溪河而建的淮陽城,就被環抱其中。

位於師溪河(信陽城)以北的這段長嶺又名金牛嶺,其山勢直逼淮水南岸。

故而周橋驛往東,沿着淮水南岸是沒有現成道路的,但有一條驛道穿過金牛嶺通往信陽城,然後沿着師溪河,往東通往羅山、璜川等縣,往南經九里、平靖、武勝三道,通往荊湖北路的安州及京西南路的隨州等地。

而周橋驛往西南方向折轉,經桐柏山道,可通往南陽盆地所在的唐州、鄧州。

周橋驛不僅是桐柏山道最爲重要的節點,同時淮水從周橋驛往東就正式進入河淮平原區域,河道變得平緩而開闊,利於舟船通航。

周橋驛作爲淮水出桐柏山的第一座水陸碼頭,百餘年來也發展成上千民戶聚集而居的大鎮埠。

也因爲周橋驛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置楚山縣時,徐懷除了在北岸的石門嶺修築塢堡、增設巡檢司,還在周橋驛增設巡檢司,並徵用上千役工沿鎮埠外圍修築城牆。

當時主要考慮是防備虜兵從東北方向的河淮平原直接渡過淮水,從周橋驛西進侵入楚山腹地。

而在光州都納入楚山行營的防區之後,信陽城將作爲“虛外守內”之策的東部核心節點,周橋驛不僅在地理位置上銜接青衣嶺、淮源以及信陽三地,同時還兼爲淮源、信陽之門戶,戰略地位就更爲突顯。

現在楚山行營還沒有正式接管光州,史軫、王舉、徐武磧、徐武江、陳子簫等人率領接管人馬提前進入周橋驛集結,爲後續的接管做準備。

周橋驛也暫時成爲楚山行營的軍政中心。

有史軫、徐武磧、陳子簫等一批極擅軍政事務的人,處理這些極爲繁瑣的日常事務,徐懷自然要輕鬆許多。

徐懷也是借這難得的機會,回到淮源攜柳瓊兒巡視桐柏山裡的工場、礦場、草場以及各處屯所;拿牛二的話說,就是抽時間遊山玩水了一些日子。

景王此時已在襄陽正式開衙設府,武威公趙翼經隨州,走平靖關道,借道壽春、徐州,前往青州遊說。

朱沆拉上鄭屠,也是經平靖關道陪同武威公趙翼進入光山境內,然後再分開往周橋驛而來。

朱沆這次過來,第一是攜帶正式組建楚山行營的諭令,並將景王到襄陽之後正式開衙設府,與蒲阪議策有所不同的地方,當面跟徐懷作些解釋,第二就是代表大元帥府前往淮南西路監司所在的壽春,交涉光州劃歸楚山行營之事。

“這是殿下的手諭,還是殿下以天下兵馬大元帥名義簽發的第一道手諭,”

走進周橋驛巡檢司公廨大堂坐下,朱沆將景王手諭遞給徐懷,說道,

“‘虛外實內’之策,殿下悉數採納,着你全權部署,現在比較大的變化是,周鶴、顧蕃等人提出要將京西南路裁撤掉,將隨、郢等地劃入荊湖北路,並在隨州、安州新置宣威軍,由荊湖北路都部署司組建、轄管。此外,還將把鄧州、唐州合併置南陽府,而除此之外的州縣都併入襄陽府,南陽、襄陽都歸兵馬大元帥府直轄……”

蒲阪議策所決定的內容,主要還是代表景王及陝西軍政集團的意圖,在進入襄陽之後所有調整,這是徐懷意料之中的事情。

景王將來要在襄陽登基,新都定於襄陽,襄陽周邊地區就將成爲新的畿輔之地;京西南路裁撤掉,就是爲擁立景王定基定都襄陽鋪墊。

整個河淮地區形勢徹底糜爛,僅在蔡州、楚山部署防線並不能叫人安心,將唐州、鄧州合併置南陽府,統一部署防禦,作爲襄陽以北的第二道防線,這是極有必要的。

將原京西南路一部分州縣劃入荊湖北路,同時在九里、平靖、武勝三關以南,由荊湖北路都部署司出面新組建一支禁旅宣威軍,這一方面很顯然是照顧到荊湖北路的利益,同時還能進一步加強襄陽東翼的防禦。

當然,朱沆有一點沒有明說,但徐懷也能想到。

不在安州、隨州新置一軍,加強襄陽東翼以及荊湖北路北部的防禦,這一側的防禦就將完全依賴於楚山行營。

周鶴、高純年、顧蕃這些人爲了自身的安危,都不敢對楚山行營加以鉗制。

而這顯然不是他們希望見到的。

最好的辦法就在九里、平靖、武勝三關南側新置一支禁旅。

不過,徐懷也不想在這方面跟周鶴他們鬥什麼心眼,直接跟朱沆說道:

“由荊湖北路都部署司出面在安州、隨州組建宣威軍,由荊北經略安撫使劉獻轄領,這沒有什麼問題。不過,一支兵馬不與敵軍交戰,是不可能成爲精銳的。我覺得還應該將光州東部的璜川、光山、淮川三縣以及九里關,都劃給宣威軍防守,讓他們有與敵軍接戰的機會……”

“周鶴、顧蕃等人也是這個意思,但是殿下說這是在蒲阪時就議定劃入楚山行營的……”朱沆說道。

“天下興亡在際,但凡有利驅逐胡虜、興復大越的,朱沆郎君你在殿下身邊,都不需要顧忌我會小雞肚腸有什麼意見……”徐懷笑道。



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六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章 途中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二十二章 舊案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十一章 天命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十五章 大營第三十一章 先行
第十六章 賊心難安第十八章 悅紅樓裡說風情第五十六章 形勢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八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章 他鄉不知身寄客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謀第七十九章 以山爲城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二十六章 罪問千古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虜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一百五十八章 馳援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二十七章 黃龍坡驛第五十五章 鏖戰第八十九章 市井殺賊如屠狗第八十八章 階下囚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二百一十二章 奪灘第六章 獻策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五十二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決第一百一十五章 驛名廣成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零五章 奪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五十一章 王謝堂前第八章 紹隆二年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零八章 河灘第一百一十四章 豎子成名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二百一十五章 圍困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一章 亂起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質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議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二章 蟄伏第一百五十九章 軍侯莫怪第一章 途中第九十八章 奪軍之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報捷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與否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一百九十四章 濃霧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四十四章 軍虞候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輿第三十二章 撤軍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一百六十九章 進宮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二十二章 舊案第二百四十六章 譯者布剌蠻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還第一章 京師第一百零七章 歸去第二百六十七章殘都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功第一百七十章 廷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十一章 天命第三十二章 雌兔眼迷離第十五章 大營第三十一章 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