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

一旁李神符言道:“大兄,既然劉黑闥北上攻打尉遲恭,我們該怎麼辦?這時候若棄宇文化及,乘虛襲擊洺州,也是不錯。”

李神通轉過身來,言道:“我纔不會如此,往趙夏兩軍激戰的火坑裡跳,唐主是要拿下洛陽的,我等不過是探路的馬前卒,襲擊洺州,不是替李重九作好嗎?”

說到這裡,衆人皆是哈哈一笑。李神符笑着言道:“我也不過這麼一說。”

李神通顧盼左右,當下言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維持河北均勢,攻滅宇文化及,扶持劉黑闥不爲李重九被滅,只要河北保持如此,待唐主攻破洛陽後,再揮兵河北山東,到時李重九不要說有草原番騎相助,就是調來突厥四十萬鐵騎,也無力迴天。”

聽李神通這麼說,衆人也是一併點頭。

崔民幹言道:“淮安王,此事是否請示一下天子?”

李神通言道:“按道理,請示公文已是到長安了,不過天子以山東全權託某,某就在此定下方略,先則滅宇文化及,次則扶持劉黑闥,三則保河內之地不失。”

衆人聽了當下一併俯首稱是。

李神通躊躇滿志,笑着言道:“眼下我們就不妨作壁上觀,屯兵於此,看劉黑闥如何滅尉遲恭的,若是劉黑闥勝我們就攻宇文化及,若是劉黑闥敗,我們就是出兵援夏。”

信都,古翼州之治,而翼州乃是九州之首。古代堯、舜、禹皆都河北,所以稱爲冀方,乃是古代中原的代稱。

對於劉黑闥而言,信都郡的位置極其重要,北聯河間郡,南抵清河,武安二郡,東依趙郡,襄國郡,西有永濟渠,黃河相繞。

劉黑闥的兩萬精兵,從洺州永年城趕到信都郡郡治長樂縣,劉軍士卒輕兵而行,不過費了三日的功夫,即抵達長樂縣,可謂是神速,也足見劉黑闥之軍精銳。

現在長樂城之外,劉軍士卒頭扎紅巾,手持火紅色的戰旗,站立滿了漫山遍野,一股濃濃戰意籠罩了整個山頭。

劉黑闥看着山巒中的尉遲恭人馬,面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其弟劉十善向劉黑闥問道:“大哥,我們精銳盡數前來,加上這信都郡郡兵的人馬,足足有三萬之衆,是尉遲恭的三倍,正可以一鼓作氣,向敵軍猛攻,爲何大哥這時候卻遲疑了?”

劉黑闥看向劉十善言道:“你說的我怎麼不知,只是這尉遲恭,明明知道兵少,卻在此不退,豈非有詐?”

劉十善聞言言道:“大哥,你不知道趙人一直連勝,氣焰實在囂張,這尉遲恭聽聞是李重九麾下焊將,素來不將人放在眼底,這一次居然還攻下了李唐的鼓城,這等於是當衆拔了李神通的顏面,我看其是不知死活,故意在此向我軍挑釁的。”

劉黑闥看向劉十善言道:“若當真是如此,就好了。”

大將張君立言道:“大將軍,不過李重九的草原番騎,還在幽京,只要高陽不失,就不用擔心其騎兵南下,這尉遲恭乃是送上門來的肥肉。”

劉黑闥點點頭言道:“正是如此,各部準備好了嗎?”

劉十善抱拳言道:“準備好了,只待大將軍一聲令下。”

劉黑闥欣然點點頭,言道:“全軍出擊!”

正當劉黑闥一旁的鼓手,正要敲鼓時,突然山下一人火急火燎的奔上山來,言道:“且慢,大將軍,大事不好了。”

劉黑闥雙目一凜,見對方正是凌敬,言道:“你不在洺州坐鎮,來信都作什麼?如此倉皇,是高陽城被李重九攻破了,還是高雅賢被李重九策反了?”

“都不是。”凌敬搖了搖頭,人還在猛烈的喘氣。

劉黑闥聽高陽城未失,失笑言道:“既是高陽城未失,我又有何可懼?”

凌敬臉色蒼白,搖了搖頭言道:“大將軍,你有所不知,今日李重九以二十幾艘火船,燒斷了長蘆城河面上的攔江鐵索,其水軍大艦已是順永濟渠南下了。”

劉黑闥聞言身子一震,言道:“竟然是永濟渠!”

河間郡長蘆縣,此刻緊挨着渤海郡的鹽山縣,一貫是河北鹽道,由永濟渠轉入洛陽京師的重要中轉之所。因毗鄰永濟渠,加上鹽業,此地南來北往,商業繁榮,也使得當初朝廷在此設有水關,以監督南來北往的船隻。

現在長蘆縣外的河面上燃燒着熊熊大火,駐紮長蘆縣的夏軍水師,以及之前的橫江鐵索,現皆在河面上燃燒。船隻半截沉入水底,另外半截冒着大火,江面上浮沉着屍首,顯示出這裡剛剛經歷過一場激戰。

在永濟渠的北面,數百艘大小水船鋪滿了運河河上。火紅色的趙字大旗,橫插於船頭,遠遠遠去好似星火燎原一般,由遠而近佈滿了整個江面之上。

運兵船在前開路,上面滿載着趙軍士卒,而船舷入水甚深的,乃是吃重趙軍的糧船。而沿江兩旁近萬趙軍精騎,夾水而行。趙軍萬勝軍,突騎團的精銳騎兵,舉火焚燒了夏軍堆放港口上軍資,將港口化成了一片白地。

“啓稟王上,我軍已攻下長蘆縣。”

李重九,張玄素二人在一艘大船上,聽得薛萬徹稟告,皆是點點頭。

一旁姬川問道:“夏軍在此人馬多在水師,水關之上,水師覆滅,水關已破,長蘆縣不降也難。”

薛萬徹言道:“縣令原本還要頑抗,但爲城中縣尉所殺,縣尉持其顱開門投降,故而纔不費吹灰之力。”

李重九看向張玄素笑着言道:“我記得縣尉,是你策反的內應吧。”

張玄素微微笑着點了點頭。

原來李重九親率三萬大軍,並沒有從幽京走陸路直下高陽城,而在雍奴縣大部上船,從永濟渠走水路南下。

之前李重九早已令林當鋒,周博在幽京徵調了數百艘水運商船糧船,這一次李重九走永濟渠,正是用這數百艘船來裝載自己兩萬步卒,以及可供三萬大軍一個月的軍糧,之後再令突騎團,萬勝軍的騎兵沿江隨船並進,以水陸並進之勢,直搗永濟渠下游。

張玄素鋪開地圖,言道:“從長蘆縣向南,需經河間郡弓高,信都郡武邑,清河郡漳南,武城,清陽,武陽郡永濟,館陶,即可至洺州以東的大名,由大名再往南,經過內黃,即可抵黎陽倉。”

李重九從地圖上看去,永濟渠猶如一紐帶,將這一線河北重城皆是連接在一起,洺州乃是劉黑闥大本營,而黎陽倉有可補給的糧秣。

張玄素笑着言道:“劉黑闥以高雅賢駐高陽城,不過是絕我河北糧道,而我軍以永濟渠運糧,則兵馬錢糧可從運河之上,源源不斷直抵洺州,又何懼劉黑闥絕我糧道。”

衆將皆是一笑,連姬川也難得附和張玄素的意見,言道:“當初楊廣修永濟渠,就是爲了轉輸,將河南之糧調至幽京,以供徵遼大軍之用。我軍以水道運糧則事半功倍,又可直搗劉黑闥心腹之洺州。劉黑闥如此,如何敢擅離開洺州,支援高陽,信都,只能困守洺州,而我軍分兵數路,正可席捲河北諸城,將劉黑闥孤立在洺州,最後一戰而克之。”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合當如此。”

正待這時,薛萬述稟告言道:“河面上的水障,已是盡數清除,水軍可以順勢南下了。”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從長蘆縣徵發民役,爲水軍爲縴夫拉船,至於烏古乃,秦瓊,羅士信等將,遇到頑抗之敵,不必浪戰,從城下經過就是,我軍的目標只有洺州,而不在運河周邊之縣。”

之後李重九的數百艘船隻,滿載的軍糧人馬,懸掛滿帆,順永濟渠南下。烏古乃,秦瓊,羅士信等大將率騎兵,隨船而進。

永濟渠兩岸的夏軍見趙軍大軍經過,聞風喪膽,哪裡敢出城攔截。李重九從長蘆縣徵發了一萬民夫,隨船拉縴。

李重九水軍沿永濟渠南下,抵達的弓高縣時,突然聽聞前方水道被堵。

原來弓高縣乃是劉黑闥麾下將領董康買駐守,弓高縣水軍有二十艘小船,水軍五百。

董康買聞之李重九三萬主力大軍,沿河而至,他當下下令水軍盡數沉船於江面,想要阻攔李重九大軍南下。但董康買沒有想到想到,

李重九早有防備這一手,徵調來的五千民役上前配合李重九水軍清理沉船。

民役直接在李重九直接下水,勾拽沉船,將其拖到岸邊。董康買想要調兵襲擊,破壞民役清船,但看見岸上大股大股的騎兵,當下打退堂鼓。

不過一個時辰,水面被清理幹盡,李重九水軍繼續南下,而夏軍水軍白白自沉。

夏軍董康買在遠處山丘上,看着趙國水軍浩浩蕩蕩,沿運河南下之狀,頓時幾欲吐血。

之後信都郡漳南郡守將宣佈歸降趙國,李重九大軍更是暢通無阻,水路並進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夏軍運河沿線的武邑,武城,宗城各縣的守將,只敢退兵守城,不敢出城。

李重九前軍抵達清河,距離劉黑闥大本營洺州只有百餘里。而這時身在信都的劉黑闥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本站)訂閱,打賞,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九十章 內附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九十章 內附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
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三百九十章 殺機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六十五章 摘星奪月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四百七十六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五百零一章 紮緊口袋第七百五十一章 以本傷人第八百零八章 皇權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三百九十九章 仰求俯就(第二更)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六十六章 饑民流民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四百六十二章 六纛雙旌萬鐵衣第八百三十章 篡改史書第兩百零三章 將略第兩百二十三章 說客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四百五十九章 試探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五百零三章 唐鄭大戰第七十一章 比箭第二十六章 李芷婉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八百二十一章 伐唐之議第九十章 內附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兩百一十七章 安民養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四百五十七章 懲治奸商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四百一十七章平息風波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五百五十七章 再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四百五十八章 以戰迫和第六百九十八章 長槍陣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五十一章 豪門惡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九十章 內附第三百六十章 傾國傾城第四十三章 寺內修行第七百六十五章 萬衆一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亂命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七百六十四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宴無好宴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兩百四十八章 分化突厥第一百零四章 鐵騎陷陣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第五百六十七章 焚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爲官之道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八十七章 皇后鳳儀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三百一十五章陳兵於前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