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

白狼山當初李重九率衆將祭天的祭壇猶在。

祭壇之下巨石所書,惟大業十四年夏五月,有隋幽州刺史李重九……暨室得奚,東胡靺鞨,中原丁零之羣,驍騎十萬,遂陵遼水……茲所謂一勞而久逸,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盛德之字。

薛萬徹想到當初,正因爲李重九在此大破二十萬契丹,奚族聯軍,威震塞外,幽州,薛家一門見其功業才生了投效之心。

而今日薛萬徹,王君廓以七千精騎,深入契丹腹地千里,破敵無數,降其衆十餘萬,此之戰功可謂赫赫。

大軍抵達白狼山路口,但見遠處烽煙燃起。

突地稽對衆人言道:“當初大軍破契丹之後,遼西郡在此設了一火墩子,傳遞警訊。”

衆將聽了紛紛釋然,大軍未至火墩子前,但見前方大營扎於此處,大營遍是兵馬。

衆將皆是不知其故,後來大營內兵馬而出,原來才知道是李重九得知薛萬徹,王君廓決定從白狼山而返後,命大將王馬漢率軍三千人馬,至遼西郡白狼山,接應大軍歸師。

知是虛驚一場,衆將這才放下了心。

幽京臨朔宮。

早朝衆官齊上殿,這幾日因薛萬徹,王君廓率七千騎兵深入火兒慎草原,失去音訊二十日之事,衆臣們爲此都是憂慮重重。

上朝之時,衆臣們不免有幾分長吁短嘆。

宮內中書省的班房,更是有十幾名官吏日夜值守,將任何關於火兒慎軍情,從奏摺之中優先篩選而出,第一時間呈送至李重九之處御覽。

但是衆臣們伸長了脖子,日也等。晚也等,就是盼不到前線而來的軍情。

最近民間流言,已在幽京之中傳來。流言敘述王君廓,薛萬徹孤軍深入。追擊契丹敵酋至鮮卑山,結果兵糧耗盡,爲契丹人與黑水靺鞨聯兵所敗。七千騎兵全軍覆沒,王君廓被俘,薛萬徹陣亡。

消息說的有鼻子有眼,大軍交戰,以及遠征軍幾名大將的名字。都說的繪聲繪色的,在大軍渺無音訊的情況之下,倍加令人確信。幽京之中有不少遠征軍百姓家屬,甚至聽信流言設幡祭奠家人來。

這消息唯有李重九。兩位尚書僕射,以及幾名心腹官吏,心知是造謠,因爲薛萬徹,王君廓送來最後的軍報來看。他們已決定折道往南,大軍奔襲烏桓山,再從白狼山返回遼西郡。

不過這軍報極度機密,除了幾名心腹官吏,其他人一概不知。故而在沒有真正消息之下,才使得不少人都是聽之信之。

遠征大軍生死未卜,衆朝臣也是密切關注着中書省的軍報。

每日送至中書省班房的軍情有上百份之多,但關於薛王二人的毫無音訊,卻絲毫全無,這時候連郭孝恪,張玄素二人的七萬主力大軍,以及南附數萬契丹人,都已經抵達了御夷鎮,但是唯獨就是沒有深入火兒慎草原大軍的蹤影。

正所謂不怕壞消息,就怕沒消息,在場衆臣如王珪,陳孝意,盧承慶,魏徵等人都是久經風浪的,就算再壞的處境都可以應對處理,但眼下毫無消息,讓他們不知從何處理起。

這日早朝衆臣皆是看向溫彥博的神色,但見其四平八穩從容在朝班之前,毫無異色,心知是看不出什麼端倪來。只能看向中書省兩位侍郎薛萬述,姬川。

姬川是這幾日小染風寒,臉色本就是欠佳,今日更是陰着臉,彷彿他人都欠着他錢一般,至於薛萬述雖沒說什麼,但見其眉頭緊鎖的樣子,衆人心底都知恐怕還是沒有消息。

“諸官入殿!”

隨着內侍高喊,衆官員皆分爲文武兩列,按照班序魚貫進入大殿。

朝拜之後,先是戶部尚書林當鋒稟告河北一府六郡夏糧之事。

林當鋒似因爲軍情所憂,一夜沒有睡好,當場說錯好幾處。林當鋒難免誠惶誠恐,額上汗水直滴,衆官員見李重九神色不佳,雖是沒有當殿斥責,但是衆人都心知在遠征大軍音訊全無的情況之下,皆是爲林當鋒捏了一把汗。

林當鋒終於將夏糧徵稅之事說畢,李重九言道:“契丹歸附之民數萬口,嗷嗷待哺,眼下府庫已是入不敷出,今年新收夏糧的已爲重中之重……”

說到這裡,李重九看向衆臣一個個眉頭緊鎖,當下言道:“衆卿,我知你們擔憂前線戰況,但孤憂心更在你們之上,大軍生死未卜,而出征的大都護,更是孤的二叔。你們若不能爲孤分解,也不該在朝堂垂頭……”

正待李重九說話之時,突然一人急匆匆奔入殿內,卻被殿外侍衛攔下。

李重九見話說了一半被人打斷,待見擅闖大殿乃是內廷侍女,當下伸掌往桌上一按。

衆臣見李重九動怒,皆是伏下頭。

李重九深吸一口氣,言道:“此乃是朝堂之上,商討機要之事,身爲侍女,竟然能直入大殿,乃是值守內廷官失職,將內廷官高勝拖下去先杖責三十。”

殿外內廷官高勝臉色微變,不由言道:“趙王還請……”

正待高勝要出聲解釋時,突然身子被人擠開,衆臣詫異心道現在大殿誰都能擅入了嗎?

待看見來人恍然大悟,原來是值守中書省的七品主事,主事有上殿稟告緊急軍情之責。

莫非是薛王兩位將軍有消息了?衆臣都是老經驗了,不看對方說什麼,先從對方的神色來猜測是喜是憂。

但見對方一臉焦急的模樣,到底如何也是不知。

這名七品主事先是告罪,上呈了一個蓋着火漆的奏摺。衆人心知如此蓋着火漆的奏摺,只有李重九有資格親啓,其餘任何人敢於窺看,一律重罪。

難怪這名七品主事不敢親拆,而是呈上大殿。

李重九問道:“何人的奏摺?”

這名主事言道:“塞北道行軍總管,弱水州大都護的聯名奏摺!”

此言一出,滿堂衆臣幾乎都是哦地一聲。薛王二人不僅有了消息,還是親自送來的奏摺,無論如何說,比之前渺無音訊實在好太多了。

“取來!”李重九重新坐回位上,袖袍一揮,朗聲言道。

大堂之上,陰霾之氣轉眼之間一掃而空。

主事將奏摺轉交給內侍,內侍再呈給李重九本人親啓。李重九一揭火漆,親自看奏摺。

大殿之上,寂靜一片,甚至連咳嗽聲都省卻了,只是盯着李重九的臉色。

但見李重九一目十行將奏摺看到最後,最後將奏摺一合,神態平靜如常。

“溫愛卿。”李重九直接將奏摺一放,溫彥博上得臺階,雙手李重九接過奏摺。

衆臣溫彥博手也不抖,將奏摺接過讀畢。溫彥博看到一半,就將奏摺放到一邊,跪伏下行叩首之禮,言道:“恭賀王上,賀喜王上,薛王兩位將軍馬到成功,從此契丹不足爲患矣!”

衆臣一聽當下精神一醒,卯足了勁一併隨着溫彥博行叩拜之禮。

李重九朗聲大笑,言道:“衆卿請起!”

李重九看向仍跪伏在殿前的內廷官高勝,言道:“今日恰逢我軍大喜,不過汝罪不可抵,領罰去吧!”

內廷官言道:“諾。”

正待李重九要接受衆臣的道賀時,突然殿外那名被侍衛拿下的侍女大喊言道:“高總管是無罪的,是婢子哀求他的,實是有急事!”

李重九聽了訝然,仔細看去,認得對方乃是侍奉楊娥皇的侍女,心底一凜,當下言道:“讓那婢女進殿!”

侍女當下進入殿內,向李重九言道:“婢子自知擅闖大殿,乃是死罪,但請容婢子稟告,王后今日在後廊時走路時,突暈厥過去了。”

“什麼?”

李重九微微失態。

衆臣一聽王后暈厥,皆是一陣騷動,王珪當即出列言道:“王后乃是一國之母,身體違和,乃是國家大事,懇請王上中止早朝,立即探視王后。”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溫,王,陳三位宰輔,善後遠征之事,若王后無事孤半個時辰內再返回。”

說完李重九從殿內大步離去,直往後宮。

但見後宮內,果真是忙作一團,侍女老媽子行色匆匆。

李重九入得楊娥皇寢宮內,但見堂外李虎坐在塌上神色焦急。

而平平,室得芸連忙在一旁安撫李虎,李虎也是上了年紀,衆人生怕他憂心。

李重九看向楊娥皇的侍女拂衣問道:“拂衣,這是怎麼回事?”

拂衣也是焦急垂淚言道:“我也不知怎麼的,王后這幾日說身子疲,我說要請醫官診治,但王后說不必,她驚擾了王上,今日早起我與完後在後院散步,突見王后……”

說到這裡拂衣聲音哽咽,再也說不下去了。

室得芸上前言道:“夫君莫要擔憂,王后她宅心仁厚,不會有事的。”

李鷹一臉無措,由平平揉着看着大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這是正醫官步出,李虎亦是椅上起身,衆人一併擁上前。

正醫官提着藥箱,捏着鬍鬚向李重九雙手抱拳言道:“恭賀王上,賀喜王上,王后娘娘有喜了!”

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四百章 情定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
第六百零六章 開國四將(第一更)第四百九十六章 安定民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時三刻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五章 兄弟不睦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兩百一十三章 情報體系第六百二十九章 你還不配問第八百零五章 玄武門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暗流(第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七百五十三章 立信尉第五百九十二章 竹林(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五章 射人當射馬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八百二十二章 已有決斷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兩百八十一章 水軍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第六百五十二章 假道伐虢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兩百九十七章 酒坊私營第九十五章 汾陽宮之圍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十二章 惡向膽邊生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三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兩百七十八章入城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三十三章 無定河第六百四十二章 魚躍龍門(第三更)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十二章 折服以言辭第六百二十三章 李家有子初長成第五百七十五章 受降(第一更)第四百六十章 震懾第一百五十三章 鑄鐵第七百九十三章 反攻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八百一十七章 前倨後恭(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四百章 情定第七百章 秦下軹道則南陽動(第二更)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第一道埋伏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二章 小樓第八十九章 烏帕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九十四章 可汗點兵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一章 偃師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援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兩百九十九章 就食於敵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風第八百一十一章 李元吉降趙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百六十五章 踏破烏桓山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