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

長安夜幕降臨,街鼓分五波鳴響八百次後,長安最繁華的朱雀大街上早已是沒了行人,只有巡城武侯仍在大街上巡邏。眼下大唐剛剛經歷戰事,崩在朝廷身上的那根弦還未松下,一律處於臨戰狀態。

這時候若是有人犯了宵禁,就是直接被武侯當作細作當街打個半死,若不死,也難逃拷問。

所以大街上一片寂靜,坊門也是關閉的緊緊的,長安城內唯有坊內也多半是暗着。唯一燈火亮着地方,要數靠着皇城要鬧坊曲如崇仁坊,平康坊等,達官貴人在坊內仍是歌舞昇平,坊內的酒肆裡與胡姬喝酒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說起崇仁坊,平康坊,都是長安有名去處,崇仁坊內多是各州官吏在京城裡的留邸,邸務留後使辦公之處,所謂留邸就是唐中期進奏院的前身,通俗易懂的說來就是今天的駐京辦。崇仁坊內除了留邸外,還有無數旅舍,是外地人來長安若沒有去處,一般都選擇崇仁坊的旅舍下榻。

至於平康坊內,留邸旅舍雖是不少,但最有名的乃是當地的青樓楚館。到了夜裡,長安的妓女名流,京都俠少,萃集於此。

其中平康坊秦樓,也是大大有名,所謂秦樓用的是秦穆公女兒弄玉在樓上吹簫的典故,這蕭史弄玉之意,含着男女偷情相會之意。秦樓的姑娘各個擅於吹奏樂器,倒也是名副其實。

現在秦樓中某一重重隔起的雅間內,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對坐其中,簾子外是清倌人彈着琵琶。其悠揚婉轉的歌聲,聽得十分醉人。

不過李建成此刻卻沒有多少心情聽着歌聲,他停著不飲,似想着什麼臉上陰晴不定。

李元吉知李建成此刻心情不佳,當下寬慰道:“太子,眼下到了平康坊就是尋風流來了,朝堂上的事就放一放吧。”

李建成擡起頭看向李元吉道:“孤如何能寬心的了。你說今日秦王連續拜訪朝中幾位宰輔,用意何在?”

李元吉笑着道:“太子,眼下長安多是不利於秦王的傳聞,你說秦王現在還能如何呢?聽說他拜訪裴寂時。幾乎是痛哭流涕。哈哈,沒有料到昔日威風一時的二兄,今日竟也是弄到如此狼狽的境地。”

李建成身子前傾看向李元吉問道:“四弟,這流言一夜之間傳遍長安,我看肯定是有人動的手腳!”

李元吉見李建成如此問,當下神色不自然地道:“太子殿下,你還用猜。當然是李重九搞得手腳了,不過我看這謠言也絕對並非空穴來風。你看二兄現在到處求人,還不是裝作可憐,太子你可不能心軟,放過這痛打落水狗的機會。”

李建成冷笑道:“孤問的不是秦王。而是你,你真的沒有在暗中做手腳。然後將事推到趙國細作身上嗎?”

李元吉見李建成這麼問,心道何時自己兄長聽到了什麼風聲。李元吉當下道:“太子,你這是哪裡話。我這麼做,還不是爲了幫你鞏固東宮的儲位,對我自己有什麼好處。”

聽李元吉這麼說,李建成這才坐直了身子道:“好,你不否認,這麼說倒是真的了。看來這其中,也絕非趙國細作在其中挑事的緣故。四弟,你事情做太顯眼了,孤都聽說,你以爲父皇不會知道嗎?暫時放手,先停一停吧。”

“是,”李元吉不情願地答應了一聲接着又道,“太子殿下,這一次河陽兵敗,父皇雖讓屈突通頂罪,但實際上已對我們十分失望,你的儲君之位雖保住了,但我他卻是好幾日不見了。若不乘着這時候打壓秦王,讓他東山再起,再父皇面前重新得了寵信,那對你威脅可不小。”

李建成道:“你這什麼話,平心而論在河陽之戰前,孤認爲秦王是孤最大敵人,而眼下河陽之戰後,李重九卻是孤,也是我大唐最大敵人。孤倒是要勸你以往那一套趁早收起來,現在要顧全大局,不可再勾心鬥角,二弟要重掌軍權就由他吧。”

李元吉一副受教的模樣,但是心想若是太子不再針對秦王,以李建成用人時朝前,不用人朝後的脾氣,那麼他在李建成眼中地位就必然下降。李元吉知道自己生來就不爲李淵所喜,他今日的權勢地位,全是攀附李建成而得來,他怎能甘心再回到以往。

李元吉想了下道:“太子說得是,其實我看也並非一定要啓用秦王才能打戰?”

“這話怎麼說?”

李元吉道:“你看秦王驍勇善戰,是因爲天策府聚集了一幫人才,其中武有長孫無忌,侯君集,程知節,張亮,段志玄,文有房玄齡,杜如晦,薛收,于志寧等人,若是我們將這些人才納爲己用,那麼秦王不僅沒了爪牙,而且我們也收得一大批人才,到時候委任一名得力將領,還怕打不過趙人嗎?”

李建成聞言有所心動,但是道:“天策府的人對秦王都是忠心耿耿,若是驟然挖秦王的牆角,恐怕會惹怒了他啊。萬一他狗急跳牆,不肯與我干休如何?”

李元吉急道:“太子殿下,你若是再這麼讓下去,秦王必會繼續得寸進尺的,你還忘記了,上個月你派楊文幹出任雍州治中之事,但是李世民卻推舉他的舅舅高士廉出任雍州治中,我們派人去議論,吏部的官員說秦王是尚書令,當然要聽他的調遣,一定要讓高士廉出鎮雍州,這分明是不把太子殿下,不把東宮儲君你放在眼底啊。”

想到這件恨事,李建成霍然而起,將桌案的酒菜撒了一地,簾外的清倌人聽見簾內的動靜,當下嚇了一跳,以爲自己彈奏得不好,當下放下琵琶拜下。

李建成擺了擺手。示意清倌人繼續彈下去,自己對李元吉咬牙切齒的道:“吏部那些官員,如此也不是一日兩日了,慶州那還缺一個都督,孤決定保舉楊文幹去慶州任事,他是跟隨孤的老臣了,絕不能薄待了。”

“慶州之地民風彪悍啊。恐怕不如雍州易處啊。”

李建成道:“正是慶州之地民風彪悍,孤纔有心讓楊文幹到慶州招收敢死彪悍之士,充實東宮護衛!若是楊文幹一人撐不住局面,孤再派爾朱煥、喬公山二人到慶州幫他就是了。”

李元吉點點頭道:“太子殿下謀慮周密。楊文幹去慶州。與段德超也有照應。”

提及段德超,李建成臉上浮出一抹笑意,延州總管段德操是李建成難得幾個在軍中的親信大將之一。段德操也很爭氣,在與樑師都的多次征戰中,都獲得勝利。

眼下突厥陷入內亂,突利在東面叛變獨立之勢已成。李淵也不需如以往那幫看突厥臉色行事,現在李淵又調劉蘭夏州都督府司馬。大有要先攻滅樑師都剷除邊患,與趙國騰兵再戰的打算。

“至於你說的天策府的人才,爲我等效力之事,孤覺得可以用之,可以拉攏的就拉攏。不能拉攏的,就找藉口將他們調出長安。”

李元吉見李建成終於下了決心,當下大喜立即拜下道:“太子殿下英明!”

李建成點點頭,但臉上卻沒有什麼喜色。

二人又喝了幾杯。李建成當下離開,他身爲太子若夜不歸東宮,總不是太好的。所以李建成當下連夜而去,李元吉則不在乎那麼多,當下繼續留在秦樓賞歌喝酒。

護軍宇文寶來到樓上對李元吉道:“殿下,叫末將來有什麼事?”

李元吉道:“你與楊文幹相熟嗎?”

宇文寶道:“平日有交往,但交情不深。不過末將兄長與他十分相厚。”

李元吉聽了道:“你兄長莫非是司農卿宇文穎嗎?”

“正是。”

李元吉點點頭道:“太子方纔派楊文幹去了慶州,孤不清楚太子此舉的用意,但萬一將來長安有變,慶州楊文幹,延州段德操都是太子的後路,也是我的後路,孤則派你去聯絡楊文幹,務必通過你兄長的關係結好於他,另外還有云州總管郭子和,我對此人有舊恩,他懂得該怎麼做。”

宇文寶當下道:“諾。”

李元吉拿起桌上酒杯遞給宇文寶道:“喝了這杯酒就連夜動身去雲州吧!”宇文寶當下謝過,接過酒杯一口喝乾。

宇文寶走後,李元吉雙目微眯,心底又謀劃了一陣,當下從席子上起身走出簾外,清倌人見李元吉走出當下一併拜倒道:“恭送官爺。”

李元吉微微一笑道:“不必恭送了,隨我回府吧!”

那清倌人擡起頭連忙道:“殿下,奴家賣藝不賣身。”

李元吉笑着道:“孤要得就是賣藝不賣身的!”

望日無極宮大朝,百官雲集於殿上。早朝上一連十幾道奏章上書,都是關於長安糧價飆升,百姓生活疾苦的事情。

李淵坐在殿上,皺着眉頭,下面百官的議論着實令他生厭。

當下李淵最終忍不住了道:“說來說去,無非是打擊囤糧糧商,開倉放糧,從各地掉糧之辦法,這些不過是老調重彈,你們若是沒有別的新意,就不要再議論了。”

見李淵如此疾言厲色,當下衆臣也不敢說話。自洛陽爲趙國所據後,長安糧價一日比一日更高,現在已經成了李唐上心中之痛了。以李唐的國力,就算這一次攻打河陽失利,但是也沒有觸動筋骨。可是長安的日益疲弊,這纔是傷及了大唐的根本。

當下一臣子道:“陛下,眼下我大唐的人口和財富都集中在關中,關中的人口和財富又多半集中於長安,這纔是導致糧價持續不降的原因。微臣認爲要解決此困惱,唯有遷都纔是。”

這名臣子此言一出,堂上也是議論紛紛。

李淵仍是愁眉不展道:“遷都之議也是沒有新意,若是要遷都遷到哪裡?我大唐雖廣,但又有何處能夠勝過長安的?”

這名臣子道:“陛下,不如考慮荊北豫西之地,以微臣愚見樊州、鄧州,都是不錯。”

李淵聽了沒說什麼,而是又問了幾個大臣意見,有的說可以,有的又是反對。李淵看向李世民問道:“秦王你怎麼看?”

李世民見李淵問自己,想到自己現在身處嫌疑之地不便發表任何議論,當下道:“兒臣沒有什麼看法。”

李建成卻道:“秦王殿下,遷都之事茲事體大,你身爲秦王,又爲當朝三公,堂堂尚書令,怎麼能說沒有看法呢?”

面對李建成這公然挑釁,李世民轉頭看向李建成目光之中綻出寒芒。(未完待續。(LWXS520。))

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章 遊獵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
第七百二十四章 火攻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三百五十七章 勢不可擋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十六章 強弓顯威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四百九十一章 背信棄義又如何第一百五十七章 歷經考驗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丈夫當乘風破浪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七十六章 賊勢浩大第六百九十三章 殿議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七百五十五章 兄弟相爭(第一更)第八百零四章 兵諫前夜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下爲棋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六百一十四章 金春秋的野心第七百三十九章 六宮之主第三百八十二章 花開堪折直須折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一十四章 河北爭雄第兩百零五章 暗流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懷荒鎮的歡歌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第三百四十七章 太原郡攻略(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太原王氏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人謀己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一百三十八章 半渡而擊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支文德出馬(第二更)第七章 遊獵第六百九十五章 情之所鍾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二十二章 相知於心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一百七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八百零二章 兄弟相爭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一十五章 渡海作戰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第五百六十二章 玄甲軍第六百零一章 大趙年號(第一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四百九十九章 連克數郡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三百零五章 涿郡二三事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一十三章 十字路口第四百零四章 得魚之時(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三百零八章 新羅動向向大家誠懇致歉第九十九章 英雄與美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時地利人和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八百三十五章 最後決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第七八三十五章 安定江淮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