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

松漠都護府。

都護府的大堂上,大都護郭孝恪,大馬金刀地正坐在虎皮椅上。下首則是靺鞨部統軍突地稽,丁零部統軍崔序,奚族統軍額託,契丹區絮部軍主枯莫離四人。

郭孝恪治遼東郡數年,處事殺伐果斷,又能施恩惠人,故而在番胡之間很有威望。

現在郭孝恪拿起碗,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誰後,指着桌上的塞北地圖對衆人道:“各位頭人,在白狼山我們已經是站穩了腳跟,不過火兒慎草原上各部卻沒有消停。契丹數部得到高句麗人的支持又捲土重來了,據我所知他們現在就盤踞在烏桓山附近。現在大賀父子已是失勢,契丹各部要重新選舉可汗,若是有新可汗,將一盤散沙的契丹各部再聯合起來,對我們則十分不利。”

郭孝恪說到這裡,頓了頓又指向地圖上烏桓山所在道:“此烏桓山,位於火兒慎草原中央,俯瞰四面,控制了這裡就控制了這片草原,並且附近水草豐茂,十分適合於放牧,當年陛下就對我與王都護言過,若是在白狼山築城之後,下一步可至火兒慎草原築城,深入草原之中。佔據這裡,不僅僅可以壯大我軍,而且還能切斷,突厥與高句麗之間的聯繫。”

“我有意攻打烏桓山,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四名番人大將一併點頭,烏桓山重要他們都是知道,這裡原來是烏桓部的汗庭,後來烏桓爲曹操所敗,烏桓陷入四分五裂,最後併入鮮卑。此後烏桓山一直爲契丹人所據。奚人與契丹一般雖都出自鮮卑,但奚人習俗是辮髮,而烏桓人與契丹人一般,都有髡頭的習俗,所以現在有些契丹部族。都認同烏桓人爲先祖。

四名番人對烏桓山十分感興趣,不僅僅是爲了切斷高句麗與突厥的大計,而是火兒慎草原上豐茂的水草。佔據了烏桓山,各部的勢力。就可以從草原南面拓展至整個草原上。

這也是李重九一貫的政策,與番人言利,當雙方有共同利益時,就會齊心。正如李重九調動番軍南下作戰,作爲回報,李重九也是經常,替番族各部在塞外草原取得立足點,擴大牧場。

現在郭孝恪提出攻打烏桓山,衆番將都是意動。

額託道:“馬上就要入秋了,我部可以出動兩萬騎兵。如果郭都護還要人馬,還可以再調一萬人馬。”

這就是室得奚四大統軍的實力,經過十年生聚,室得奚部佔據了烏侯秦水草原全部,潢水以北草原。還有火兒慎草原南面,如此大的地盤,加上各部來投。室得奚四部的勢力如滾雪球一般壯大。

其中最強的英賀弗,已可以到隨隨便便動員三萬騎兵的地步。四部一併動員甚至有十萬騎兵的兵力,這還不算上遼西靺鞨,丁零部,木昆奚部。歸附的契丹,高句麗各部勢力。否則眼下以突厥人現在草原霸主身份,也不會對室得奚部如此忌憚。

雖然原來突厥人全力動員,加上草原各部的勢力,是號稱有四十萬騎的。當然這是理論上的,實際上一般突厥南侵。能動員二十萬就差不多了。何況原來突厥人的手下如室韋部,契丹部,奚族三部都被趙軍室得奚部打了半殘,現在處羅要動員人馬,肯定不到四十萬騎了。

額託說話底氣十足。他又看向契丹區絮部軍主枯莫離。枯莫離是當年投降的契丹三部之一區絮部的頭人,現在在額託麾下爲軍主。近兩年來枯莫離帶領族人,修養生息了,區絮部雖未還未恢復元氣,但也算站穩了腳跟。

枯莫離十分謹慎地向額託道:“今年春天,族內鬧了馬瘟,戰馬損失不少,如果出戰兩千騎我們區絮部還是有的。”

額託道:“這有什麼,我給你五百匹戰馬,你出三千騎,火兒慎草原上本就是你們區絮部的地盤,你們最熟悉這裡地形了。”

聽額託發話,枯莫離大喜給額託叩了個頭道:“多謝統軍大人。”

丁零部大將崔序也開口道:“你們都是騎兵,我丁零部就出步兵車兵,也是三千人。如果都護還要人馬,我就從遼東郡那,再調兩千族人來。”

郭孝恪擺了擺手道:“那不必,這次出戰是我松漠都護府的事,不要牽扯到遼東郡來,那個遼東郡郡守周洲聽說是個不好說話的人。我不去找他,他也別來求我,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三千人馬夠了。”

崔序當下領命。

當下衆人又看向,靺鞨統軍的突地稽。靺鞨人驍勇善戰是衆所周知的,由於趙軍府兵待遇高,不少靺鞨勇士都去府軍中投軍了,其中就有烏古乃那支赫赫有名的具裝甲騎。

現在在七萬多趙軍府兵中服役的靺鞨士卒已超過三千人,而室得奚部在趙軍府兵中服役的,也才五千多人。就連松漠都護府的三千常備軍中,靺鞨奚族士卒也佔了半數。

突地稽伸出五個手指道:“五千人馬。”

聽突地稽這麼說,衆人都是露出欣慰之色,有了五千驍勇善戰的靺鞨士卒加入,郭孝恪暗暗心道此事成了。

這一次襲擊烏桓山還是以額託的兩萬騎兵爲主,白狼城內守軍出戰兩千人,高句麗軍戶兩千,契丹丁零靺鞨出戰一萬一千人,總計三萬五千人馬。

衆將商議後,約定二十日後出兵當下散帳。

郭孝恪正要用晚膳,這時門官卻來稟告說:“新來報道的屯田校尉,不服軍令,要調動位置。他說是從幽京來的,還是廷衛軍出身的,要加入巡城甲騎,不去屯田。”

郭孝恪聽了罵道:“他孃的,廷衛軍那幫都是公子兵,能出幾個好貨,告訴他這裡不是廷衛軍,我不管他什麼出身,翅膀都給老子收緊了,敢動了一動就廢了他。先給我拿下打二十軍棍再說。”

“諾。”

在都護府上,滿懷着報效之情的王實,來到白狼城第一日,就吃了二十軍棍。

被打完軍棍後,王實被兩個家丁背到休息的屋中。一名家丁看了王實臀上慘狀哭道:“少爺啊,早就聽說了這姓郭的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貨,沒想到居然把你打成這樣。少爺我這就修書稟告給老爺。”

“混賬!別把這丟人的事告訴我爹,”王實罵道,“否則我還要再吃二十軍棍。”

“那不然告訴陛下和皇后,陛下說不準,但皇后一定是給你撐腰的。”

王實想了下道:“好,就寫信給皇后,不過不準說我被打的事,就說松漠都護府裡有人給我使絆子,讓我當屯田校尉,不給我去前線立功的機會。”

“好啊。”家丁聽了立即答允。

北上返回幽京的趙軍艦隊,在黎陽渡碼頭登陸靠岸。

“末將宋金剛拜見陛下。”

碼頭上,李重九剛下了船,大將宋金剛即上前向李重九行了叩拜之禮。

李重九笑道:“宋將軍,你甲冑在身,就不必行此大禮了。”

“末將不敢。”

宋金剛一臉恭敬,與以往李重九所知那幾分彪悍跋扈的宋金剛全然不同。

李重九對宋金剛道:“你在渤海剿匪的戰績,我在奏摺裡看過了,渤海郡郡守向我上奏摺說你辦事得力,將盤踞渤海已十數年的數大流匪,盡數連根拔起。告訴朕你有什麼辦法?”

宋金剛道:“末將靠着是陛下天威,但凡大趙旗幟一到,匪寇皆是降伏,末將哪裡有點功績呢?”

李重九聞言笑着道:“你到會說起好話了,實話與朕說,朕不喜歡聽恭維話。”

宋金剛垂下頭,當下將渤海剿匪之事說出,李重九越聽越是讚許道:“愛卿真乃良將,僅用兩個月就平定亂匪,難怪當年朕也敗在你的手上。”

宋金剛連忙伏下惶恐地道:“陛下這麼說,末將真不知如何自處了。”

李重九笑着將宋金剛扶起道:“知敗方能知勝,現在宋愛卿不也是朕的良將了嗎?聽說你平定匪寇收編其精銳爲軍,有三千人馬了。”

宋金剛當下道:“陛下,這些匪寇在渤海縱橫多年,當年官兵都拿他沒辦法,我看其驍勇,就收編爲士卒。不過也很苦惱,這些人匪寇作久了,軍紀就差了那麼一點。末將正在整頓。”

李重九道:“軍紀差一點也無妨,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時,你收編了強軍這很好,你現在還是鷹揚郎將吧,統帥三千人馬身份有所不足,朕着升你爲虎牙郎將。”

宋金剛聽了連忙道:“末將出身降將,蒙陛下不殺,已是天大的恩典了,何敢爲大將。”

李重九笑着道:“朕用人唯纔是舉,不在乎你的出身,你有戰功就應當提拔,我提拔你將,還有一件要緊的事,要交代你去辦。”

宋金剛肅然道:“陛下對末將的恩典,如同再造,但凡有什麼吩咐,赴湯蹈火一定去辦。”

“好,你也知道了,徐世績正率軍在攻打山東,山東綦公順,臧君相都是強敵,朕擔心徐將軍一人之力,不能平定山東,想讓你率這三千人馬南下助戰。”

宋金剛道:“多謝陛下對末將看重,平定山東,不知陛下有何機宜要面授給末將呢?”

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
第五百零四章 三個條件第一百六十六章 魚與熊掌?第兩百四十六章 再會李淵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向背第三百八十三章 李密心聲第兩百七十二章 涿郡劇變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兩百八十二章 相似的歷史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九章 意外收穫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狼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九十七章 千里赴戎機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同前行(第一更)第四章 恩威並濟第五百七十一章 少林武僧第三百零七章 高句麗府軍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七百二十七章 江淮軍火拼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兩百九十八章 花郎道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七百八十一章 白道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八百二十章 司徒丘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三百六十七章 魏徵之怒第八百零三章 溫泉宮內的暗鬥第六百二十七章 江山與美人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五百八十九章 柳絮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三百一十七章 矛和盾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五百五十章 聯樑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六百三十六章 陌刀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六百七十章 百濟稱臣第六百七十二章 胸懷萬里第一百六十三章 婚事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一章 二雄相會第七百九十七章 橫山前線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兩百一十二章 反間計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羅成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五百六十三章 趙軍水師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三百二十章全線擊退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一百三十七章 走馬上任第七百四十八章 再陰李世民(第二更)第四百四十三章 我很高興第五百五十九章 歷史借鑑第二十四章 鏢行天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三百三十四章 鹽場與海船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兩百八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兩百二十一章 遼西靺鞨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軍雲集(第二更)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襲子午谷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五百一十一章 兵精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