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

水澤上箭矢飛梭,殺聲震耳欲聾,趙軍的攻勢猶如狂風暴雨般猛烈。蘆葦邊上唐軍敗退之勢,已是不可逆轉。

唐軍士卒在泥濘中撲騰,掙扎着,但此刻卻無人憐憫,屍體層層累疊着,陷入泥澤中,以各種姿勢匍匐着。

武士彠上陣時,傷了右手一條胳膊,他自負武力過人,平日對陣七八個人都不是他對手。但趙軍長槍陣,令他有種無懈可擊之感。他拿着步槊,想要近身前方就是一排密密麻麻的槍林,可是上到陣前時,武士彠才發現,你要想殺透槍林,就要和趙軍士卒以命換命。

唐軍之中不缺乏這樣敢於換命的死士,他們拿着長兵器殺出趙軍陣中,在一排槍矛殺死之際,也能反手將手中兵刃插進趙軍士卒身軀裡。但這樣的程度根本不足以抵擋趙軍推進,趙軍死了一個,隨即又有士卒後補跟上,前仆後繼。

一排排槍矛後面,是覆下鐵面下的目光,冰冷冷的沒有一絲感情。

武士彠上陣時根本沒有砍死一名趙軍,就被捅傷了胳膊,若非鎧甲堅固,他這手臂就廢了。武士彠難以想象,這樣的槍陣,這樣的士卒,這樣堅固的鎧甲,需要趙軍花費多少人力物力才訓練出來的強軍。

武士彠憤怒之下,想拔劍自刎,當下轉念一想自己嬌妻,乃是前朝宗室楊氏之女,年輕美貌,又剛剛爲他誕下一女兒,他請了天下第一相士袁天罡給這女兒看相。袁天罡說這女兒有貴人之相,若非時運阻礙,將來貴不可極,但也可以是一位名揚後世的人物。

武士彠想到這裡,斷了尋死之念,而這時候蘆葦邊,唐軍援軍已是逼退湖面上的趙軍的舟師,將船划到岸邊來。

岸邊被趕落下水。淹死的唐軍已有數百,但見舟船行來,一個個人都差一點喜極而泣。

士卒爭相恐後登船而上,爲了爭奪一船。唐軍士卒相互推搡,而前方士卒也不甘心,再也不抵抗了,全軍一面向湖邊涌去。

“將軍,我們速速登船。”

武士彠看着全軍一片慘敗之相,無言以對,在親衛的護衛下,一併向渡船擁去。這些親衛從渡口上搶了一艘舟船來,硬將武士彠推上船去。

武士彠坐上船後,面無表情。而身後無數唐軍士卒伸出五指向武士彠喊道:“將軍救我!”

“將軍救我!”

武士彠扭過頭去裝作沒有看到,他的親衛將要相爭船的唐軍士卒轟走後,直接要撐船離去。

眼見武士彠可以逃走,這時候湖邊馬蹄聲響起,一行輕騎沿着湖邊殺散唐軍後。直衝武士彠的小舟而來。

“唐將休走!”

輕騎爲首之人,乃是尉遲恭的長子尉遲寶琳,只見他拍馬而至,擡手張弓射箭,一箭將撐船的唐軍親衛射落水中。

少了撐船之人,船頓時在湖邊打轉。

一人又要站起拿船篙,只要再推開數丈。就能劃入湖中,逃開趙軍的追擊,但這人只是剛起身又是被尉遲寶琳一箭射殺。

武士彠見此一幕不由驚道:“好箭法!”

在昭餘祁的對岸,鼓聲已是漸漸停止。

襄武王李琛聽着鼓聲停歇,目光泛出了淚水,良久之後一口鮮血從口中噴了出來。

“將軍!”

“大帥!”

一旁士卒紛紛上前。緊張地道。

李琛轉過頭問:“三千將士救回來幾人?”

“不足百人。”唐軍士卒垂下頭。

“武將軍呢?”

“陷在對岸,應該是殉國了。”

李琛仰天道:“此戰之失,罪責在吾啊,是我對不住三千將士。”

“大帥切莫自責,實在是趙軍太狡猾……”

“前軍雖敗。但主力尚在,大帥我們可以整兵再戰。”

李琛搖了搖頭道:“不可,我上表向陛下請罪,請他再派援軍,全軍先在此紮營!”

湖畔。

唐軍降卒一隊一隊地被押入祁縣之中。

尉遲恭高坐馬上,滿意點了點頭,一旁士卒道:“大帥,唐軍幾乎全部被殲,只有幾十人漏網的,我軍在岸邊撿到鎧甲五百多具,刀槍劍槊尚未不及清點。這戰雖說不上大捷,也可以小挫唐軍士氣了,可以向陛下報捷了。”

“不必麻煩,等抓到李琛,就一併送去就是。”一旁尉遲寶琳接過話去,哈哈大笑道。

尉遲恭看了兒子一眼,沒說什麼,他對這兒子十分寵愛,雖在軍中也沒有太約束他。何況這一次他立下大功,將唐軍大將武士彠生擒了。

尉遲恭道:“李琛還有近三萬人馬,主力未損,豈是那麼容易消滅的,你先率士卒押着武士彠趕往太原,並告之你蘇叔叔獲勝之事,他知道高興了,必定會向陛下替你請功。”

“是,父帥。”

“慢着,武士彠此人乃是李淵心腹,必可以從他口中知道李唐內部軍情,你要好好看着,不可讓他自殺,懂了嗎?”

“是,我又不是三歲小孩。父帥告辭。”

說完尉遲寶琳撥馬而去,尉遲恭見了不由搖了搖頭。

在祁縣這一場遭遇戰,揭開了唐趙大戰的序幕,這慘烈的湖邊激戰,不過此後大戰的序幕。

長安東郊,唐軍的大旗,鮮豔奪目。

千軍萬馬匯聚於此。

關中府軍,李唐最精銳十萬人馬聚集於此,士卒鮮衣怒馬,精神飽滿。

李淵見此一幕,不由滿意一笑,拿起玉壺於一身戎裝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杯中斟酒。

“滿飲此酒,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謝父皇!”

李建成,李元吉振聲言道,說完將酒杯一攬大口喝下。

飲畢,二人向李淵一抱拳道:“父皇請回,待兒臣得勝的消息傳來!”

李淵微微笑着點點頭道:“好,不愧是我李淵的兒子,父皇在長安等着你們得勝的消息。”

“必不會令父皇失望!”

言罷之後。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併翻身上馬。

轟!

大鼓擂動。

三軍士卒頓時一振。

李建成策馬來到三軍之前,高呼道:“唐軍萬勝!”

“萬勝!”

十萬唐軍聲浪此起彼伏,咆哮之聲如同驚雷。

李淵看着這一幕。不由欣然地點了點頭。

然後幡動旗行,三軍人馬行進,漫道之上,煙塵滾滾!

李淵負手立於將臺之上,躊躇滿志。

一旁大臣陳叔達上前道:“陛下放心,太子,齊王殿下此次東出關中,必能破洛陽得勝而歸。”

李淵看向陳叔達笑了笑道:“破洛陽得勝而歸是必然的,但誰說朕的大軍要東出關中了?”

此言一出衆臣都是訝然。按照計劃,不是李唐大軍從北中南三路同時出兵。攻打洛陽嗎?而十萬唐軍主力作爲中路軍主力,出潼關,一如當初李世民討伐王世充那般。

李淵自信地道:“兵法有云,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朕用兵謀劃豈非他人所能夠意料,衆人都以爲朕要三路齊攻洛陽,但朕卻自有定計。”

衆臣聽了雖是不解李淵之意,但一併道:“陛下運籌帷幄,微臣等遠不能及。”

李淵微微笑着,卻沒有沒有說話。

長安以北,蒲津渡。

這蒲津渡對於立都於關中的李唐而言。至關重要。當年李淵晉陽起兵入關中,走得是蒲津渡,李世民出兵河東,反擊攻打太原的趙軍,也是走得蒲津渡。

而今日唐軍主力將再踏此路。

二月之後,春暖花開。蒲津渡的黃河半月前,還是浮冰順水而下,相互碰撞,轟隆作聲的場面,而現在已是不見。

黃河上水流翻滾。浪濤之聲澎湃於耳。

三座浮橋橫跨河面,唐軍士卒登橋行馬,急急過河,戰馬嘶嘶而鳴,河岸兩邊聚集唐軍士卒是人聲鼎沸。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穿着甲冑,目望這十萬大軍橫渡河面景象。

李元吉道:“父皇之謀略,果真是我等兄弟不能企及,先前放出風聲,說我軍十萬主力要東出關中,竟連滿朝文武都瞞住了。而今我們不是東進,而是北渡黃河吧,必是出乎所有人之意料吧。”

說到這裡李元吉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

李建成笑着道:“是啊,連我們都以爲如此了,趙軍也必然料定,我軍會三路攻打洛陽,故而重兵都佈置在河南,最後卻沒有料到我們虛晃一槍,大軍北上渡過黃河,與淮安王的河內軍會師。這一下趙軍上下是要手忙腳亂了。”

“這也是父皇料事如神,趙軍細作自以爲刺探得我軍機要,卻沒有想到是我們給他故意放出的假消息。”

說到這裡,兄弟二人齊聲大笑,在他們眼中此戰已是勝算已是有五成了。

在洛陽以北,河陽的黃河渡口上,濁浪滔滔,從南至北望去,河陽三城依次雄偉挺立,扼守住這南北要衝之地。

眼下正是黃河解凍之後,浮橋通行之時,無數南來北往的商旅正從河面上急行過河。

他們尚不知唐趙大戰的消息,對於他們而言,囤積了一個冬天,手中的貨物必是十分緊俏,要在這時將貨物賣去,必是能大賺一筆。

浮橋之上一片車水馬龍的景象。

ps:多謝丫影和小黃牛兩位書友的萬金之賞。收到大家的打賞很慚愧啊, 因爲我更新一直不算快,還能得到大家這樣支持,這裡只能說十分感謝了。

嗯,晚上還有一更。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
第五百二十九章 入塞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七百六十章 河南道大行臺第六百一十七章 賞與罰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四百三十三章雪中之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席捲東南(第一更)第四百七十章 河北之將第兩百三十五章 兵指遼西第六百八十章 要投降的是你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五百零七章 中策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八百五十八章 堅守第五百三十六章 千里戈壁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四十八章 長安城下(第一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三十五章 消弭紛爭第七百七十二章 故佈疑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當斷則斷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兩百二十五章 獨騎第三百九十六章 恆山之役(第一更)第兩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七百八十四章 風雪渡陰山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一百九十章 室得芸的心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身後榮光第八百六十二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下)第兩百零四章 莽古歹戰法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一百四十四章 絞車弩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帝王雄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我留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八十三章 建城大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破局之機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二章 成敗得失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三百零四章 置身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兩百七十九章驗庫第兩百八十三章 幽州刺史江山國色 第三百八十章 楊暕之意第六百九十四章 衣錦還鄉第七百五十七章 願得一人心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三百八十六章 瓦崗歸心第七十六章 騎射之威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六百一十八章 官位重於爵位第五百八十六章 清河碼頭第七百零三章 河陽攻防戰上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靖判斷第三百二十五章 封白狼山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七十二章 五鼎食還是五鼎烹?第三百零六章 三月時節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七百五十六章 掃清側榻(第二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堪一擊第三百五十四章 關中精銳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知好歹第八百二十六章 儲位第三百六十八章 官民兩利第七百五十二章 唐卒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議(第二更)第七百七十六章 頡利的失算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第五百八十一章 洛陽之宴(第二更)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