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

正當李重九送走涿郡士族,官吏後,這時一騎快馬突然從郡府門外,冒着大雨趕來。

衆將不免心底詫異,這倒是又出了什麼緊急之軍情了?

李重九當下停下腳步,在郡府門前站定,這名騎兵冒着大雨,從外奔馳而來。到了府門前翻身跳下戰馬,在泥水中一個撲跌,差點摔落。

對方將馬交給侍從,自己奔到李重九的面前,大聲言道:“恭賀可汗!賀喜可汗!”

原來是來報喜的,衆將不由鬆了口氣,不過不知是何喜事。倒是李虎一怔,倒是哈哈大笑。

蘇素見李虎的喜sè,也是反應過來。

“可汗,夫人在御夷鎮產下一子,母子平安!”

聽了對方的話後,李重九頓時一怔,一時說不出話。與李重九愣在原地不同,李虎則是喜悅之情溢於臉上,不過他早有預料,欣喜之情方好。蘇素亦是捏須微笑着與李虎說話。

至於衆將皆是大喜,特別是室得奚部番將,皆哈哈大笑,拍手稱慶,其高興之處反而更勝過李重九,李虎,蘇素三人。

李重九看室得奚部大將如此高興的模樣,不由心底有數。他此刻心情亦有幾分複雜,在身爲人父的巨大喜悅之中,同時也夾雜着,對室得芸愧疚之情,畢竟在對方爲自己生下兒子時,自己不在身邊,最後一點則是想到的是,若是女孩就更好了。

這一回室得芸生下男孩,正所謂有母憑子貴,這一回,室得奚部又該提及,將室得芸立爲可墩之事了,若是室得芸爲可墩,那麼他的兒子,按照嫡長制,將來就是李重九的接替人。

畢竟室得芸現在是李重九唯一的妻室,又爲他產下唯一的兒子。

室得奚部的大將,以及族長就更有理由了讓室得芸爲李重九正室了。不過這一點漢人鮮卑大將,以及涿郡士族們,肯定是激烈反對。他們會接納一個室得奚族的女子,當李重九的正室,再擁護一名有着奚人血統的男子,爲李重九繼承人嗎?

李重九想到這裡,不由看了下李虎,但見李虎,蘇素二人一臉興高采烈,他亦沒說什麼。

船到橋頭自然直,理會他那麼多就,李重九沒有考慮太長遠,畢竟自己已成爲父親,此刻應該盡情高興纔是。

當下李重九一一接受屬下大將,以及臣子們的道賀。

作爲一路諸侯,李重九誕下麟子,應是大宴三ri,百姓同慶就是,但無奈李重九剛剛下令楊廣發喪,禁一切酒宴娛樂,所以只能低調處事。

但是如此卻不能阻攔李重九以及屬下的喜悅之情。李重九不由念起,在楊廣被弒之時,同時自己兒子誕生,莫非這興亡更替之間,隱隱有命數在其中。

要知道李重九之子誕生與楊廣被殺,也只是差了六天而已。

身爲人父,李重九不免又心思重重起來,而李虎則是拉起蘇素,溫彥博二人,討論起李重九之子的名字來了。

給兒子起名,這事本該由李重九自己來辦的,但是看李虎這作爺爺的喜悅,一副要替自己將事情全數cāo辦的樣子,李重九也只能交由他了,誰叫李家一直是一脈單傳的。

李重九此刻卻是恨不能,背上插上雙翼,親眼見一見在御夷鎮的妻兒,看看這新出聲的孩兒有幾分像己。

正當李重九充斥着身爲父親的喜悅之時。

在長安,李淵此刻卻是接到了隋恭帝的詔書。

詔書之中,隋恭帝以十郡之地,封給李淵,作爲唐國之地。詔書上言,李淵仍爲丞相,而唐國之中又置一宰相,同時還加九錫。

李淵看了隋恭帝的詔書後,不由大笑,當下將詔書給劉文靜等重臣傳看。

劉文靜上前,笑着言道:“前面方可,但九錫之事,王莽,曹孟德,司馬昭等皆有過,嘿嘿,但也有不受的,李嚴曾向諸葛亮試探勸進受九錫,諸葛亮回答要滅魏之後再接受。”

裴寂笑着言道:“天子也知太上皇在江都遇難後,大隋江山不保,故而這也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希望將來不失一個安樂侯,唐王若有意三辭三讓一番即可。”

李淵看了一眼詔書,對衆臣言道:“孤秉大政而自加寵錫?這不是笑話,孤知道爾等要孤循曹孟德,司馬昭之跡,但依孤看來,這二人都是繁文僞飾,欺天罔人之人,氣量實不及五霸,而求名之yu,更蓋過三王。此二人之爲,孤不屑爲之。”

聽李淵之言,劉文靜,裴寂皆是收斂神sè,言道:“唐王之胸襟,某等妄加揣測了,還請恕罪。”

李淵擺了擺手,言道:“無事。爾等皆知,堯、舜、湯、武,各因其時,皆推其至誠以應天順人。但未聞夏末、商末,必效仿唐、虞之禪。天子yu加孤九錫,孤直取就是了,繁文僞飾此乃不屑。”

衆臣聽聞之後,一併領命。

這時丞相府司錄李綱上前一步,言道:“唐王,眼下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以蕭皇后令立秦王浩爲帝,居別宮。宇文化及以弟智及爲左僕shè,宇文士及爲內史令,裴矩爲右僕shè,決定起江都驍果軍十餘萬,準備西歸,聲言要回關中。”

聽李綱稟告,衆人皆是不語。宇文化及弒君的藉口,當年是煽動驍果軍西歸,現在楊廣已死,宇文化及必然西歸。現在關隴士族之中,以李淵,宇文化及二人爲首,宇文化及要歸關中,乃是於李淵爭奪,看誰能領袖關隴門閥。

劉文靜言道:“驍果軍乃天子親軍,十分jing銳,若宇文化及要歸關中,實不易抵擋。”

李淵擺了擺手,言道:“宇文化及要回關中,也要先過了東都再說。李密,越王二人,豈肯輕易放之。三人之間必有惡鬥,而我坐於關中,只要謹守潼關,即可獨以一面制天下,儘管坐山觀虎鬥,不必放在心上。”

“諾!”

這時又一人上前稟報,言道:“稟告唐王,齊公於太原稟報,幽州刺史李重九,在遼西大破契丹奚族聯軍二十餘萬,俘虜五萬餘,牛羊戰馬繳獲更是不計其數。現在李重九一統幽州之勢已成,齊公擔心其統一幽州後,屯兵雁門,威脅太原,故而快馬向唐王稟告,請示意其下。”

二十萬契丹奚族聯軍!

聞言衆丞相府的屬僚皆是一驚。契丹奚族雖不如突厥那般強大,但一戰能擊敗其二十萬大軍,說明李重九已成氣候,實力不足小視。

屬僚們議論紛紛,而李芷婉卻坐在一邊,默默的。

這時世子李建成出面言道:“此報未免太誇大其詞了吧,契丹奚族有多少人,就算兩部聯合,也怎麼可能會擁有二十萬大軍。我覺得四弟有些多慮了。”

這時右光祿大夫,臨汾郡公柴紹出面言道:“縱沒有二十萬大軍,但十幾萬也是有的。李重九此人,世子不可輕忽。”

李建成聽柴紹頂撞自己,頗爲不舒服。李建成又看了李芷婉一眼,心道這柴紹莫非是轉了xing子,居然說其情敵的好話。

這時卻見柴紹上前一步,言道:“唐王,末將懇請帶兵前往太原,防備幽州!”

李淵看了柴紹一眼,露出欣賞之意,言道:“吾當務之急,乃是輔佐秦公,平定河西薛氏父子,你在關中不可輕動。”

柴紹聞言當下頓露失望之sè,當下只是退下。

李淵當下言道:“據我所知,這李重九沒能收攏幽州當地士族之心,可謂根基淺薄,此番擊敗契丹,必然驚醒突厥,加上豎子又與高句麗爲惡,身旁竇建德虎視,其處境自身難保,又哪裡來得東顧太原,暫不足爲我之患。”

衆人聽了紛紛點頭。

有了李淵定了基調,當下秦公府行軍司馬唐儉出列,此人一貫以足智多謀著稱,在霍邑擊敗宋老生,就是他的計策。

唐儉言道:“李重九今ri得勢,多是藉助番人之力,番人虎狼也,視信義於無物。伴虎必被虎傷,正所謂容易成勢,也容易失勢。我建議唐公不凡淡然視之,過了不久,幽州內部必自亂。”

唐儉說完,衆人紛紛附和,一旁齊王使者言道:“唐王還有一個消息,李重九番人之妻,剛剛誕下一子,聽說李重九有意立其爲正室。”

李淵聞言眼皮一跳,衆屬僚亦是不知說什麼,這消息對於李重九與番人之間關係,大大改進,若立其爲正室,兩者的關係,雖不說牢不可破,但也是暫時難以動搖了。

衆屬僚當下低聲議論,一旁的李芷婉卻悄悄捏緊了袍角,雙脣緊抿。一直留心李芷婉的柴紹,看了不由又怒,又是痛心。

“殷開山聽令。”李淵這時開口了。

“諾。”一名卓爾不羣的白衣男子站出身來。

“我命爲太原道總管,提兵屯於太原。”

“諾。”殷開山容sè不變領命。

“平陽公主。”

李芷婉聽李淵叫到自己名字,不由一怔,當站起身來抱拳言道:“諾。”

李淵打量着自己的愛女,言道:“我命你率軍屯於井陘口。”

李芷婉聽了低下頭言道:“諾。”

李淵又佈置了一番後,當下宣佈散會。

衆人走得一乾二淨之後,堂內只剩李淵一人。

李淵剛端起桌上熱茶,即合掌一放,站起身來怒道:“豎子小兒,竟成我心腹之患。”

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
第九十八章 胡騎聲啾啾第一百三十六章 教諭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八十七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八十八章 情深意重第七百七十三章 霍衛之功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局(第二更)第兩百六十六章戰密雲第兩百二十二章 林間搏虎第三百五十章 總領四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嫌隙已成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五百零八章 大軍圍城第十四章 小名芷婉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一章 大隋盛世第二十三章 自謀生計第三百二十一章 炸營第六百六十章 甲堅兵利(第二更)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五百二十六章 同仇敵愾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三十一章 白馬寺前一布衣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五百二十三章 江淮梟雄第四百八十二章 岳母安危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八百四十章 先入關中者爲王(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五十八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路齊勝(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五百八十二章 復仇(第一更)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第五十五章 詩中翹楚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七百零四章 河陽攻防戰中第四百九十七章 擺了一刀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四十四章 一頭麋鹿的血案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趙對決(第二更)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羅的請求(第二更)第六百五十四章 隋軍戰俘第一百五十二章 冶鐵大業第七百零二章 河陽得失第七十七章 繳獲第六百五十章 熊熊的野心第三百三十九章 開府建牙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五百七十三章 襲城第六百三十七章 以利誘之第三百六十一章 紅顏一怒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黎陽的細作(第一更)第三十六章 蛇蠍女人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兩百一十章 強援第一百七十四章 奮然一箭第三百二十二章 帥旗第七百六十九章 誰來主事(第二更)第六百六十九章 新羅人的盛情(第二更)第一百八十七章 屍山血海第五百五十八章 教訓第七百一十八章 盟友發力第八百零七章 李唐的天第兩百八十七章 名臣相助第兩百九十二章 深入草原第五十七章 翻臉如翻書第十九章 牙尖嘴利的丫鬟第一百零五章 鐵騎無懼第兩百五十二章 排場第兩百五十章 范陽盧氏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兩百八十章 水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七百九十八章 斷敵之援第六十一章 遭遇伏殺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七百零六章 夜襲第三十七章 力挽狂瀾(求三江票)第兩百二十八章 收服遼西靺鞨第七百零五章 河陽攻防戰下第四十五章 高尚的情操第七百一十九章 瓜洲之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入山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