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緣分天定

王珪這麼說,大殿上的人都是神色一緩。

不過溫彥博搖了搖頭道:“不妥,不妥。”

王珪問道:“溫宰輔何出此言?”

溫彥博道:“王兄不知,當初長公主當年有在懷荒鎮住過,見過不少番人,若是拿其他女子頂替,突利隨便尋一兩個人來問,必是瞞不過去。”

王珪聽了神色一變道:“竟還有此事?”

當下王珪眼珠一轉道:“那我們可以尋一個相貌相似平平公主的人去頂替,我大趙子民千千萬萬,我就不信找不出一兩個相貌相似的來。”

“倉促之間,恐怕也能找一個可以替代長公主的女子。”魏徵開口道。

當夜殿議卻沒有結果,楊娥皇決定明日答覆魏徵他們。

楊娥皇走回後宮,找到室得芸。這時候李鷹已是睡下,娥皇怕驚醒李鷹,也沒有讓人通稟就入了室得芸的宮室。入了寢宮後,但見室得芸扇子輕搖,滿臉愛憐地看着李鷹,見到這一幕楊娥皇露出一絲笑容。

楊娥皇看去但見李鷹,已是有了幾分小男孩的模樣。宮裡說李重九不喜李鷹,是有原由的,傳說最大的原因就是當年室得芸嫁給李重九,誕下李鷹後。室得奚部長老大將,給李重九壓力,要讓他立李鷹爲太子,立室得芸爲可墩。

李重九當然是沒有答允,否則也不會有今日了。楊娥皇沒有見過這件事,當然無從推斷,但是她有私下問過李重九對李鷹態度如何。李重九卻如實答道,男兒小時候太過寵溺了,反而不好,朕就是要擺出疏遠他的樣子。讓其他人無從逢迎,否則將來難成大器。

楊娥皇自是體會到李重九對李鷹的厚望,他絲毫沒有瞞自己。所以楊娥皇聽了又是感動又是難過。因爲李重九信自己,所以把自己想法告訴她。

所以楊娥皇看向李鷹也自是不同。這其中當然有室得芸的功勞,因爲後宮嬪妃中室得芸與自己最交好,所以對李鷹這位李重九的長子,楊娥皇也格外的關切。

“娘娘!”室得芸待發覺楊娥皇,已是遲到了。

楊娥皇笑了笑作了個噤聲的手勢,示意二人出屋去談。

室得芸讓宮女照顧李鷹,自己起身隨楊娥皇來到外堂。楊娥皇找室得芸就是商量平平是否要遠嫁突厥,按道理來說。平平自小是由室得芸撫養長大,所以與室得芸也是最親。

室得芸聽了平平要遠嫁突厥,還要嫁給突利的長子,心底是一百個不願意。奚人雖也是一夫一妻多妾,但是卻沒有突厥人那種弟娶兄嫂的陋俗。所以也是大力反對讓平平遠嫁突厥的意思。

室得芸性子更是十分火爆道:“平平就是我的女兒,我室得奚人的公主,他突利有本事來搶槍看,我室得奚部在草原縱橫十年,也是到了和突厥人翻臉的時候了。”

聽着室得芸這麼說,楊娥皇只能無奈的一笑。她有幾分料到是這個結果。但是平平和親突厥,不僅是突利的意思,顯然趙國文官集團。也是同意的。用一個女子,換來突利的同盟,以及他三個質子在幽京,這買賣完全合算。

權衡兩難,楊娥皇說出了自己的決定,這事她早有念頭,現在等室得芸發完火,再與她商量就是了。

楊娥皇道:“我看這事是兩難,與突厥和親有利有弊。利就不說了,大臣都知道。弊就是畢竟是天子的長公主嫁給突厥。這在兩漢與大隋都沒有做出的事,而今一開先河。豈非辱沒了我大趙國體,傳出去我大趙在草原上,名聲跌落,突利也會因爲這一次的聯姻,得到在大趙突厥間左右搖擺的,奚族三部,契丹,靺鞨,霫,室韋各部的看好,而加強勢力。”

室得芸目光一亮,滿是佩服地道:“皇后娘娘,你太有眼光了,這都能想得到。”

楊娥皇謙虛地道:“這不是我想到的,而是大臣魏徵提出來的,他雖是支持和親,但是他與溫相,王相幾位也並非是只懂說利不說弊的啊,只是將這些道出讓我們考慮就是了。”

室得芸點點頭,欣然說道:“大趙能有如此賢相,都是陛下的福氣啊。”

楊娥皇聽室得芸誇李重九淡淡一笑,接着道:“所以這一次和親,總體是利是大於弊的,有利的地方卻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所以本宮決定爲陛下,和爲平平自私一下,將這件事能不能成交給一個人來決定。”

室得芸當下求饒道:“皇后姐姐,你就不要賣關子,直接告訴我吧!”

楊娥皇點點頭道:“好吧,平平去了遼東也有一段日子,據她身邊的人與我秘報,遼東郡守趙欣也見了好幾次面了。若說緣分天定,我們實已經也給過他們足夠的緣分。”

室得芸點點頭,當初得知趙欣牽掛那個什麼喬月心後,室得芸可是發愁了好一陣,但是趙欣也是個強項的人,居然寧死不答允李重九的賜婚,難怪別人都叫他小魏徵。當時弄得李重九下不來臺階,差一點就將趙欣給罷官了。

聽說事後趙欣也是榮辱不驚,在遼東太守位置上勤勤懇懇,與高句麗的淵蓋蘇文交涉中,有禮有節,據理力爭,口若懸河的都將高句麗使節差點說哭了。

拒絕了淵蓋蘇文給大趙的幾塊邊角料般的爛地,邊地,着着實實地將大趙的疆土向遼東擴了五百里,將趙軍的長矛直接豎在高句麗千里長城之下!

失去這五百里之地後,千里長城上高句麗士卒,從此枕戈待旦,不能安寢一日。這些都是趙欣的功勞。也有人問趙欣,你惡了陛下,官位遲早不保,甚至有殺身之禍,爲何還要作了這麼努力,沒有人會記在心上的。

趙欣聽說後,居然書呆子氣十足回答:“吾等爲官豈是爲天子,吾爲了是百姓。”

那人聽後滿是敬佩道:“公此次無論結果如何,將來青史之上,必有公一筆之地。”

趙欣聽後哈哈大笑道:“此乃吾生平之志!”

也是因爲這般霍去病的壯語,幽京之中,不知多少待字閨中的少女對趙欣憧憬不已,佩服他這一番雄心和抱負。

平平在宮中雖是口不能言,但耳朵卻能聽得見,聽說了當下茶飯不思。楊娥皇與室得芸見了心知平平已是情根深種,今生無論如何都忘不了這趙欣了。

當下楊娥皇以皇后名義,讓平平代替自己去遼東北鎮山酬謝山神。這座北鎮山,在當初李重九破蓋牟城路過,重修了山神廟,以後十分靈驗,幾乎成了附近百姓必來拜祭的廟宇,從一個破落的山神廟,從此香火不斷。

而楊娥皇思及,大趙起家於幽州,北鎮山又是幽京的鎮山,身爲皇帝皇后的自己,早該前去拜祭了,但這幾年國事繁忙二人都無暇分身。而李重九幾個兒女中,李鷹還小,唯獨平平已是長大成人。

於是楊娥皇就讓平平前往北鎮山拜祭,滿朝臣工聽說了此事後,倒是一片稱頌,說皇后這件事辦得真是極好的!

當下平平也找了一個去遼東見趙欣的理由,至於趙欣願不願去,笑話,皇家長公主代表皇帝皇后前來遼東拜祭北鎮山,身爲遼東郡守的趙欣就是天大的事,也得放下鞍前馬後的伺候着。

於是在楊娥皇巧妙設計之下,讓平平和趙欣不知不覺中,又成了一次見面的機會。所以楊娥皇說給了平平和趙欣足夠的機會。

楊娥皇道:“此事也是無可奈何,緣分天定,如果趙欣不喜平平一切作罷,平平再考慮是否去突厥和親,若是趙欣喜歡平平,強力力爭,那本宮也就不忌諱滿朝大臣的議論,替陛下作決定下懿旨成全了這樁好事。若是將來有人指責,一切過錯由本宮來當!”

室得芸聽了不由流下眼淚來,道:“姐姐,我以前常常羨慕你身爲皇后,能成爲小九的正室,今日才知道這其中艱難,我萬萬處置不了這事的,今日算是心服口服了。”

楊娥皇搖了搖頭道:“我能作下這決定是因爲權衡之下,以今日大趙國力可以不受這和親這口氣,我大趙堂堂千萬子民,百萬大軍,若是連皇帝的長公主都保不住,又怎麼保下面的百姓呢?”

“此外還有另外一個想法,趙欣此人着實是一個人才,雖然侍才傲物,但是他是才幹的,否則換做他人出這事,陛下就早將他免官,下了大獄了。所以本宮決定給趙欣這個恩情。”

室得芸點點頭道:“是啊,長公主嫁給突利,還是趙欣,對大趙哪個更有利,一眼就可以看出。將來趙欣得皇家公主下嫁,豈非要一輩子對皇后對陛下感恩戴德。”

楊娥皇淡淡笑了笑道:“話是這麼說,但是能不能成最後還要看見趙欣的意思,否則本宮這一切謀劃,卻都做了泡影了。”

室得芸聽了噗哧一笑道:“皇后娘娘,這我比你看得開,我們室得奚人,一直相信緣分天定,該來的終究會來,擔心他做什麼呢?”

楊娥皇點點頭道:“是啊。”

ps:淋雨發燒了,碼下這一更,求推薦票月票。

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九十章 內附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
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隋朝舊吏第兩百零二章 動之以情第六百一十一章 主僕二人第四百四十四章 曲江池畔第一百三十三章 挈裘之勢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丈夫不可辱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三百四十六章 兩路並進第四百八十五章 出擊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七十四章 太行第一陘第三百六十六章 落難公主第三百四十一章正朔第九十二章 走私乃暴利第五百零六章 突厥手段第八百四十二章 蒲津關之役第四百五十一章 各路人馬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七百四十九章 兩京制第三百六十三章 重地晉陽第八百二十四章 礪兵積粟第四百八十章河北形勝(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六百章 身後功過第三章 臥虎藏龍第五百二十五章 士商之爭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章 除夕之日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虎牢之戰前瞻第一百六十二章 登門第八百一十四章 河南烽火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世績的反擊第五百四十四章 黃河岸邊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王道霸道第一百四十二章 抄家第六百零七章 室得奚部的勢力(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八章 偷城第七百八十七章 決戰(第二更)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六百四十三章 少年雖窮,不可辱其志(第一更)第五百一十九章 轉機第六百五十五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一百九十八章 圈套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四百六十九章 第三名中書侍郎第七百七十七章 草原天變第七百八十五章 生還希望第七百四十一章 不許和親第兩百八十五章 厚遇第七百八十章 陽山高闕第二十八章 持刀而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陸並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控制地方第五百二十七章 中二少年第七百二十章 攻陷丹陽第一百九十四章 突厥汗庭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四十九章 太原郡攻略(三)第四百一十章 與民同樂第三百一十一章彼此傾軋第兩百二十九章 家事即國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守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日得志第一百三十五章 韻書第三百三十三章 收二郡第兩百六十一章 藏身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五百一十八章 不是隻有你一人第四百五十二章 征服之道第兩百一十八章 招賢館第三百二十九章 心腹之患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三百三十八章 幽州刺史府第一百六十九章 口舌之爭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黎陽之爭(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五章 一國兩制第一百四十八章 微服下鄉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兩百一十九章 檄文第六百五十六章 平壤烽火第九十章 內附第兩百七十七章 破敵第七百九十五章 重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