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章 反王們的機會

聽聞李密要渡河,率大軍攻打洛陽,房彥藻臉上沒有多少意外之sè,顯早已得知,而魏徵,祖君彥對望了一眼,卻是沒有料到。

“怎麼了,很意外嗎?”李密輕搖羽扇,笑着言道。

魏徵低下頭言道:“爭名於朝,爭利於市,攻東都牽一髮而動全身,攻其之必救。”

李密笑着將摺扇一揮,言道:“我懂得你意思,你擔心我攻東都,會引得隋軍四面來救,而陷入苦戰對嗎?”

魏徵低下頭言道:“蒲山公英明,在下聽說要砍倒一棵大樹,要先伐其枝,再伐其幹,驟然一舉而下,恐力不足。”

李密尚未說話,一旁房彥藻哈哈大笑,言道:“魏兄去一趟上谷,必受了李重九的蠱惑。”

魏徵呵呵笑了兩聲,卻沒有反駁。房彥藻將袖袍拱起,言道:“當時司馬錯勸秦王伐蜀而不伐周,乃是因爲周天子尚在,且並無過失,如此取惡名也。而今天子無道,四方百姓無不揭竿而起,恨不得誅之。若密公能率大軍伐洛陽,無疑是肩負天下之望,百姓無不翹楚以盼,順應民心而爲。”

李密聽房彥藻之言,頷首微笑,顯然有十分贊同。

魏徵見李密意已十分堅決,但是覺得應該勉強一勸,言道:“我聽說洛陽,有張須陀,裴仁基,劉長恭等大將駐守不可輕取,何況洛陽水運便利,一旦我們來攻,從江都,涿郡的隋軍必然四面來救,我們瓦崗軍等於是同全天下的隋軍在作戰。”

房彥藻笑着言道:“張須陀勇而無謀,既驕且狠,密公可一戰擒之,至於裴仁基,劉長恭更是名過其實,而我軍若攻洛陽,隋軍四面來救豈不更好,如此各地兵力空虛,義軍必然更勝於以往十倍。”

“恐怕有人漁翁……”

李密笑了笑,言道:“竇建德來信已說,若是我瓦崗軍攻取洛陽,他願以整個河北降之,若我現在進河北,竇建德很可能與我一戰,現在竇建德聲勢不在於我瓦崗之下,若是兩軍相搏,只能讓昏君嘲笑。另外晉陽留守的李淵也來信。”

說到這裡李密臉上露出幾分驕sè。李淵信中說,吾雖庸劣,幸承餘緒,現今年邁,更無大志,幸有弟在,秋正盛,奪取九鼎,舍弟其誰,老夫願附翼其後,與四海英雄共推弟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執子嬰於咸陽,除紂王於牧野,豈不是盛事。(注一)”

想到這位昔ri的俊傑,隴西李氏的唐公,對自己一味卑辭,李密不由是狂喜。他自上了瓦崗寨之後早有大志,一心要進取洛陽,後爲李重九,魏徵,柴孝和等人力勸這才暫時經略河北。眼下他在河北已有五郡,麾下二十萬之衆,jing兵數萬,勢力頗爲可觀。而現在李淵,竇建德都支持自己攻打洛陽,到時若攻下洛陽,他就是天下之主,就算他們也不擁立,他也有天下民衆的支持。何必再去河北那與段達,薛世雄苦戰,與竇建德爭河北,那不是自己削弱反隋勢力的力量。

而李重九他們說的也十分有道理,但是眼下瓦崗軍最大的敵人是大隋,並非是李淵,竇建德,先與他們聯合滅了隋,再瓜分天下也是不遲。現在要擊倒大隋,必然有人強攻東都,李密覺得自己應當仁不讓。

yin山南麓,青山覆雪,一條白灰sè土道直入崇山峻嶺之間。

白灰sè的土道上,上千彪悍的突厥戰士正策馬緩緩徐行,在隊伍之中,一頭辮髮的阿史那俟利弗正送李淵使者劉文靜,向南而行。劉文靜不敢怠慢,這位阿史那俟利弗是始畢可汗的弟弟,現爲泥步設,掌突厥東牙之兵,同時對方也是對中原局勢最爲洞悉的突厥人之一。

雙方纔沒聊了幾句,阿史那俟利弗手指麾下這條灰白sè土道,言道:“劉先生,我們腳下此道,就是你們漢人口中白道,這裡距離平城,也就現在定揚可汗所據的的馬邑郡善陽縣不過五ri馬程,很快你就可以同唐公覆命了。”

見阿史那俟利弗一副指點自家江山的模樣,劉文靜卻是別有一番心態,這腳下之地原來是大隋最北定襄郡,北抵yin山南麓的大青山腳下。不過一年前,正是此人與始畢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咄苾,就是牙直yin山以南,五原諸部的莫賀咄設,攻破了定襄郡大利城,奪取定襄全郡。

五原郡郡守張長遜,與阿史那咄苾結義爲兄弟,全郡已臣服突厥。靈武郡白瑜娑聚衆十幾萬臣服突厥。加上據馬邑,婁煩,雁門三郡的劉武周向突厥降伏。眼下突厥已是不知不覺之中,將大隋六郡,都暗地裡拉攏向自己一方,其勢力從yin山一口氣延伸至長城以南。

不過劉文靜心底雖這麼想,但面上言道:“這還要多虧了,大汗,還有泥步設的鼎力支持,在下才能這麼快完成唐公交代的事。”

阿史那俟利弗哈哈一笑,言道:“不說那麼多虛的,說起這白道,當年魏帝在時此築白道城,對了,後來魏帝又在此建了武川鎮,以防我們這些胡人,如果我沒有記錯,唐公的先輩也是出自武川鎮是。”

聽到這突厥人這麼說,劉文靜臉sè一變,暗暗佩服其對漢人形勢的洞悉瞭解。劉文靜言道:“正是,不過不僅是唐公,當初八柱國,十二將軍也多出自武川鎮。”

這武川鎮實際上誕生了周,隋兩朝皇帝的祖上,包括李淵祖上也是。

阿史那俟利弗將馬鞭抖了抖,另一手摸着下顎的鐵須言道:“同飲過此武川水,如此說來我們兩家也不是外人了,這一次唐公要興兵,可汗讓康鞘利等送馬千匹給太原,又允諾唐公若是入關,我突厥人馬任你所需,只是唐公爲何謙詞,只要了五百勇士,兩千匹馬?”

劉文靜後背爲冷汗打溼,低聲言道:“多謝泥步設厚意,只是突厥大軍若攻取關中,芻粟所費巨大,並非是我們可以供給的,這點還請明察。”

阿史那俟利弗笑了笑,言道:“劉先生不必緊張,我只是一心想爲唐公打算而已。既然不願,也就說了,只是唐公一時不肯說起兵的時間,說需要等關中隋軍主力東進,關中空虛纔可,這點我大是不明白。”

“我想若是兵力不足,唐公大可以藉助我們突厥大軍啊,大汗不是說了,任多少隨你所yu。若是唐公再推脫下去,我總覺得誠意不足啊。”

劉文靜現在額頭上也是滾落大汗,在這個冰天雪地之中,將心底實話道出:“此並非唐公推脫,在東都有隋軍主力十幾萬,都是jing銳,若是我們現在攻打長安,東都隋軍主力必然傾力入關中解圍,到時自能功虧一簣。所以我們只能等李密瓦崗軍先攻打東都,甚至將關中隋軍調往東都,我們攻打關中才有把握。”

劉文靜想着,來前李淵與自己說的話。

李密此人妄自矜大,現在我若攻打關中,若惹了他生怒,乃是更生一敵。倒不如我書信一封,以卑辭推獎之計,以驕其志。一旦李密渡河攻打洛陽,使爲我塞成皋之道,綴東都之兵。而我得專意西征,待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爲晚也。(注二)李淵說完之後,就當着劉文靜的面,修書一份給李密,說自己老朽不堪,而李密正是年輕可銳意進取,願附庸其後,一旦他攻下洛陽,就推舉他爲天下之主。

阿史那俟利弗聽劉文靜的解釋後,言道:“劉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但是若是瓦崗軍一ri不攻洛陽,那麼是不是唐公就一ri,不肯舉旗對抗大隋。要知道爲了成全你們起事,可汗還說服阿史那奈(注三),投靠你們李家,若是你們遲遲拖延,我們突厥的良馬戰士,不就是白送了?”

劉文靜深知這位突厥男子實是一個可怖的對手,當下他言道:“泥步設請放心,瓦崗軍一定會南下攻打東都的,最遲不超過今年三月,絕不敢欺瞞可汗和您。”

阿史那俟利弗微微一笑,言道:“我哪裡還有不放心唐公的,不過笑言罷了。”

劉文靜聽了將額上大汗一抹,鬆了一口氣言道:“多謝,若我軍能入長安,一切按照舊議,民衆土地入唐公,而金玉繒帛歸突厥。”

阿史那俟利弗仰頭髮出如狼如梟般的笑聲,言道:“就一言爲定,若是到時唐公不給,我們突厥人就自己去關中取好了。”

劉文靜身子一緊,臉sè再度劇變,深深地埋下頭來。

而在御夷鎮,李重九此刻也收到了李密討隋煬帝的檄文。李重九見此長嘆一聲,李密比歷史上多忍耐了半年,終於還是憋不住南下攻打東都了。這樣的結果對於李重九而言,一弊一利。

弊當然是李密此舉,最終還是便宜了李淵。但至於利的,就是李密既然拱手讓出河北,那麼李重九奪取河北的機會就來了,如此少了他少了一個競爭的最大敵手。

而隨着瓦崗軍南下,相當於後世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將天下隋軍的吸引力皆牽向東都,如此各地反王,包括李淵,李重九的機會也就到了。

注一注二:這兩段對話皆見於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原文很生澀,本文作了通俗處理。

注三:阿史那奈,即史大奈,西突厥特勤,爲隋將,之後投效李淵。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四百章 情定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
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 變卦第五百五十二章 狹路成皋道第六百零四章 洛陽登基第六百九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一更)第四百五十六章 暫避第八百一十五章 李唐內亂第五百六十五章 五牙大艦顯威第四百零九章 十里紅妝第兩百五十七章 盧家顧慮第六百三十一章 浮萍第七十章 恰英雄年少第七百零八章 劫糧(第二更)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一百章 雁門關前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世民之過(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四章 遇故人第八百二十三章 處罰薛家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三百四十五章 假道第兩百五十六章 待客第一百一十二章 建衙懷荒鎮第八百零一章 清白第六百零八章 李靖的擔憂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五十八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三百三十七章 圖謀太原第一百八十二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五十一章 東西之爭第七百八十三章 抓舌頭第三百五十三章 渡河第五百二十二章 昨日之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綁架第四百七十九章攻心爲上(第一更)第四百章 情定第五十九章 我就是王法第四百二十八章火燒易水第三百四十三章 瞞天過海第六百八十四章 無間道(第二更)第三百三十章身在亂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江山還是美人第四百零八章 義成公主第三百四十章 再臨七千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兩百六十三章戰雲第五百二十八章 要回恩情第六百七十三章 登陸東萊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料敵在先第七百七十四章 知道後果第七百零七章 伊闕之戰(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二章 人質要挾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三百零一章 寡廉鮮恥第一百二十七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降第一百零六章 血戰第四十六章 帝都洛陽第七百二十六章 長公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氣第八百六十一章 一統天下(大結局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收得人心第五章 古武術第六百九十七章 開戰第五百七十四章 攻陷洛陽第五百九十四章 珍惜眼前人第四百一十六章處置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四百三十章 議和?第四百零一章 大義名分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兩百五十五章 一面第四百零七章 納采第三百三十一章 求將第三白三十二章 薛家出仕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可再忍第八百五十四章 兩翼突破(第一更)第五十四章 盛世當歌舞第一百六十四章 上品士族第六百二十八章 月下名花第十三章 李家來頭第六百五十一章 遠征之策第六百七十六章 刎頸之交第八百三十七章 當世虎將第六百零二章 半島風雲(第二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高建武的打算(第一更)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選拔精銳第兩百三十六章 柳城之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胡馬渡陰山第七百三十章 突圍之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五路取恆山第七百六十三章 變局(兩更合一更)第三百二十四章 梟雄之死第八百一十二章 李世民的努力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五章 說服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三百零九章 戰雲再起第四百零六章 盧家的妙棋第四百一十二章 滄海桑田(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