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熱淚盈眶(2)

確定女兵就是劉梅梅,並得知她來自江中縣之後,楊志遠指示方煒珉全力協查,江中公安部門的通力協查。最後終於查清劉梅梅爲江中新興鄉劉村人。相關資料彙總,劉梅梅有一個哥哥,叫劉守珏,後來去了臺灣,現已去世,沒有留下後人。她姐姐與劉梅梅同赴抗日前線,下落不明。現在劉村年長者回憶,他們雖然已記不清劉家姐妹的面貌,但是卻知道劉家有兩個女孩子當年出去抗日後就沒回來。他們還說,劉家當時是這一帶很有錢的大地主,要不然也不會把兩個女兒都送到會通去讀書。

至於劉梅梅父母的墳墓,因爲歷史原因,已是不知所蹤,找不到了。

民政局長向楊志遠彙報所知道的情況,隨即問:“楊書記,怎麼辦?”

什麼怎麼辦?自然將先烈遺骸與其父母安葬在一處之事,現在其父母的墳墓已經找不到了,又沒有直系親屬,自然就有些棘手,不好處理。

楊志遠稍一沉思,隨即指示市民政局長:該政府做的事情就得由政府來做,劉梅梅先烈是抗擊倭寇而犧牲的,按政策可以將烈士的遺骸安葬在會通市烈士陵園,有那麼多會通的先烈和劉梅梅烈士相伴,我想她肯定不會再感到寂寞。有我們的後人去敬仰,我想她應該也會感到欣慰。

楊志遠還着重指出,民政部門有必要成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收集像劉梅梅先烈這種零星犧牲在各地的會通籍先烈資料,隨着經濟的發展,原來僻遠山頭,都在大興土木,平墳平山,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先烈犧牲了,現在連墳都被平掉,靈魂無處安身。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該銘記的歷史,我們作爲後人不能忘記。楊志遠說我看到有報道,某地進行開發,竟然將一處抗戰烈士的亂墳推掉,烈士的遺骸隨處可見。這個縣的書記縣長應該慶幸自己沒有在會通,要不然,我楊志遠會讓他們死得很難看,這不是無知,而是無恥!中國之大,難道就沒有一個可供烈士安息的地方。你爲了自身的利益,竟然就敢去打擾先烈的亡靈!真要是逼不得已,即便他們是國軍將士,也應該好好移靈不是,豈能將先烈的遺骸隨便遺棄,寒心至極,黨性何在!人性何在!古人尚且知道平人祖墳,罪不可赦,但看看現在那些人做的事情,禽獸不如。

楊志遠說:“除了會通籍的先烈,其他非會通籍貫像劉梅梅烈士這種情況的先烈,我們會通都無條件接收先烈遺骸,給先烈的靈魂一個安身之地,這不是累贅,而是財富,比金錢更可貴。”

經過各方的精心準備,劉梅梅烈士的遺骸於清明節這一天回到會通,會通市委在烈士陵園舉行了隆重的迎靈儀式。這一天的會通,可以說是萬人空巷。

會通市委市政府委派常務副市長劉鑫平和宣傳部部長帶隊,專程前往徐州迎接劉梅梅先烈的遺骸回家。

楊志遠這天一早,就來到榆江機場,親自迎接先烈的遺骸回家。

九點。從徐州觀音機場飛來榆江的航班準點到達。楊志遠登機,和劉鑫平、部長、吳彪一起,四位常委親自將先烈的小型靈柩從飛機上擡了下來。靈柩上覆蓋着鮮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是否覆蓋國旗這一點,常委們也有不同意見,不知道此舉是否合適?這可以理解,畢竟根據調查,劉梅梅當時參加的是國民黨的部隊。楊志遠則認爲,國旗不是黨旗,國旗代表的是什麼,是一個國家,劉梅梅雖然參加的是國民黨,但她是中國人,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子民,她捨生忘死,爲國捐軀,用國旗並不爲過。既然沒有明文規定,那就是可以爲之。

常委們於是也就不再予以反對。

楊志遠說:“我知道,事後,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出現,說我們會通如此大張旗鼓,實屬小題大做。但我認爲相對於其他,這件事值得我們會通傾力而爲,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是沒有黨派之爭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不是一黨之功績,而是全民族同仇敵愾的結果。我們現在的經濟是發展了,但我們現在恰恰缺失了一種精神,缺失了一種捨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就是要通過這件事,讓我們會通的市民接受一種心靈的洗禮,這比空乏的說教更有力量。”

靈車一出會通高速收費站,就有市民自發組織的車隊前來迎接先烈的靈魂回家,所有的車,都於車頭系扎白花。路的兩旁,一路鞭炮齊鳴。

楊志遠望着路兩旁絡繹不絕的人流,看了身邊的吳彪一眼:“這是什麼?這就是民心。民心在,凝聚力就在,國家纔會堅不可摧。”

會通市烈士陵園,這一天人山人海,知道會通市委市政府這一天在烈士陵園舉行迎靈儀式,各個中學都應學生的要求組織學生來到了陵園迎靈,一併祭掃陵園裡的烈士。放眼望去,整個陵園裡有如花海,所有烈士的墓碑前都擺上了素白的鮮花。

宣傳部長說:“雖然說每年的清明節都會有人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的英靈,但像今年這樣會通人民幾乎傾城而出的盛況,我在會通這麼多年,還是第一次見到。”

楊志遠說:“這就是宣傳的重要,弘揚愛國主義,正確的宣傳和引導很重要,現在的年輕人,享樂思想嚴重,對青春肆意揮霍,都是年輕人的問題?我看未必,是我們的輿論導向有問題,現在的媒體,對明星的隱私津津樂道,熱衷炒作,宣揚醜陋,明星也好媒體也罷,不以此爲恥,反以此爲榮,媒體的責任感哪裡去了?社會的正義感哪裡去了?作爲有責任的媒體,不能一味地去追求的現實利益,應該追求道義,弘揚真的善的美的東西。正確地去引導我們的下一代,什麼是美醜,什麼是理想,什麼又是人生。一個民族的傳承,不是一代人,也不是幾代人,而是世世代代人。”

11點,會通的武警戰士邁着整齊的步伐,將先烈的靈柩緩緩地放入墓穴,禮炮轟鳴,響徹會通的天空。這是一次遲到了六十多年的迴歸,一個在外遊蕩了六十餘載的英靈,終於於今天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終於可以安靜地躺在家鄉芳香的泥土裡。

現場莊嚴肅穆,全場鴉雀無聲,大家在楊志遠的帶領下,向劉梅梅烈士,也向所有躺在陵園裡的先烈,三鞠躬。

楊志遠在鞠躬的時候,心裡在默默地說:劉梅梅奶奶,儘管你的生命定格在18歲,但如果您活着,你也該與您的同學一樣兒孫滿堂。您沒有兒女,您不用遺憾,您看看今天在場這麼多與您當年一樣年紀的孩子們,他們生活幸福,無慮,不用再像您當年那樣去經歷血雨腥風,試想沒有您們當年的付出,哪裡會有今天的安逸和幸福。奶奶,我想從這一刻開始,有這麼同志和戰友和您在一起,您一定不會再孤單。

會通烈士陵園的英烈榜上,劉梅梅先烈的名字終於得以入列。

當天,會通市委、政府機關的新黨員在所有烈士的英靈前宣誓,就此加入中國共產黨;十八歲的男女生在劉梅梅烈士的墓前,宣讀了成人禮的誓詞,立志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楊志遠在離開陵園的時候,看到了林曉培,楊志遠表揚,說:“曉培同志不錯,辛苦了,我代表會通人民謝謝你,謝謝你這半個月的付出。”

林曉培說:“應該是我謝謝楊書記纔對,謝謝楊書記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如此近距離地走進先烈的那個時代,說實話,我採訪過許多的人和事,就這一次給我的震撼最大,感觸最深,我想在經歷了這一件事後,我才真正走向成熟。”

楊志遠說:“你能這麼想,我爲你感到高興。”

林曉培從揹包裡,拿出一個密封的透明的塑料袋,塑料袋裡,一個發黃的日記本二塊銀元清晰可見,楊志遠一看,表情凝重,他問:“劉梅梅烈士的遺物?”

林曉培點頭,說:“這是房東大嫂的孫子陳先生讓我轉給楊書記的。”

楊志遠‘哦’了一聲,莊重地接過,說:“這是烈士的遺物,我看就將先烈的遺物留在烈士陵園的陳列館裡,供我們會通的子孫世代瞻仰。”

林曉培說:“楊書記,您先別忙着將日記本移交陳列館,我覺得您有必要先讀讀劉梅梅奶奶當年寫的日記。”

楊志遠看着林曉培:“這麼說,你已經看過了。”

林曉培點頭,說:“是的,我是流淚讀完的。”

楊志遠點頭:“好,我一定會靜心地讀。”

當晚,楊志遠一回到房間,按捺住自己的心跳,滿懷虔誠地走進先烈的內心世界。

這是一本戰地日記,六十多年了,紙質有些泛黃,字跡娟秀,繁體字。

1938年1月12日

謝冰瑩女士今天來到學校招募“戰地婦女服務團”的戰士,我和姐姐沒有和家裡人商量,就偷偷報名參加了。

1938年3月13日

在榆江經過2月的戰地救護的培訓,我們戰地服務團的戰士今天一早出發,開赴前線。我們一百多名全省各地的女孩子在站臺上與家人依依惜別,孃親拉着我和姐姐的手,哭得像淚人一樣,我和姐姐的眼睛都紅了,但我倆都沒哭,姐姐安慰孃親,說娘,您別哭,等我們把日本鬼子趕走了,我們就回來,您放心,我們很快就會回來的。孃親說,你們可要好好的,說話算話,別騙我。我說娘,我們一定會回來的,一定。

火車啓動了,爹爹、孃親、哥哥的身影漸漸退去,我們全都擠到車廂門口,拼命地揮手,看不見了,我默默地問自己,我還會回來嗎?

1938年3月20日

輾轉到達徐州,來接我們的是一名上尉連長,目的地是賈汪。那連長比我們大不了多少,20來歲,聽說是黃埔生,穿着筆挺的軍裝,可真帥。我們問連長爲什麼去賈汪,連長說,那裡靠近山東的棗莊,我們和小鬼子的部隊都在向臺兒莊集結,看樣子會有一場大仗。我問連長打仗你怕嗎?連長說怕個球。戰士說我們的連長參加過南京保衛戰,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我說看不出,你還是個大英雄。

我們是步行,春天裡,野地裡到處都是不知名的野花,女孩子都愛美,我們每人採了一抱,我把採來了野花送給連長,連長的臉都紅了。大英雄也會臉紅?真逗!

姐妹們都知道我的歌唱得好,都讓我唱一個,我就唱了一支我們會通的山歌《妹妹思哥把家還》,那一刻,連長看我的眼神亮晶晶的,感覺真好!

1938年3月27日

臺兒莊大戰從24日算起進行到第4天,瀨谷支隊主力一部突入北門,第31師與敵展開拉鋸戰,官兵傷亡甚重,今天我們從戰場擡下不少的傷兵,子彈梭梭地在頭上飛,我們竟然都不知道害怕。

1938年4月2日

連長今天到救護隊來找我,連長是來向我告別的。明天拂曉,部隊將對進入臺兒莊的敵人發起總攻,決一死戰,連長參加了敢死隊。特意來向我告別,連長爲什麼單單來和我告別呢?我不明白這是爲什麼,但我的心裡還是有着小欣喜。

連長說他想再聽聽我唱那首《妹妹思哥把家還》。我不唱。連長問我爲什麼?我說等你明天從戰場回來了,我一定唱給你聽。

連長什麼都沒說,向我敬了一個軍禮,走了。我有些後悔,我是不是該唱歌給他聽?

1938年4月3日

這一天,我接連失去了兩個最親的人,姐姐和連長。

姐姐在救治傷兵的時候,一發炮彈打了下來,姐姐就這麼走了,什麼都找不到。姐姐走的時候我不在她的身邊,姐姐,我想你,你爲什麼要扔下我不管。

連長是晚上被擡下來的,滿身是血,我都快認不出來了,連長已經不行了。我握着他的手,一遍一遍唱《妹妹思哥把家還》,這一天,我的眼淚都快流乾了。姐姐啊,連長啊,你們怎麼可以這樣,你們就捨得這麼狠心把我拋下。

1938年4月18日

臺兒莊戰役於7日結束,我受傷了。部隊撤離,我被安置在老鄉家裡。我好冷,我好寂寞,爹爹媽媽哥哥,我想你們,我想回家。媽媽,抱歉,我和姐姐失約了,我們都回不來了。

1938年4月20日

好冷!好痛!我要死了嗎?姐姐,連長,我來和你們見面了,我想我應該不會孤單。

整個日記有近百篇,有的長有的短,最後幾天的日記,歪歪斜斜,無力。有些字被拉得很長,連1938年都省略了,看來先烈是強忍着痛和寂寞在寫,部隊撤離了,戰友們都離開了,一個人留在了鄉野的房東家裡,沒有親人,也沒有戰友,那種無奈和蒼白,對於一個十八歲的女孩都說,是多麼地痛苦,心靈的寂寞只怕比身上的傷更痛。

這一夜,楊志遠坐在合泰賓館房間的辦公桌上,讀着先烈的日記,忍不住熱淚盈眶,淚流滿面。

那一夜的楊志遠,就那麼靜靜地坐着,徹夜未眠,一臉是淚。

在此之前,楊志遠已經電話通知了《會通日報》的主編,明天的頭版,與迎接先烈回家無關的新聞都撤下。主編一聽,就知道楊志遠這是有更重要的稿件需要安排。

楊志遠含着熱淚,將劉梅梅先烈1月12日;3月13日、20日、27日;4月2日、3日、18日、20日的日記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遍,然後交給趕來的常樂,馬上排版,明早見報。

這幾篇日記的感染力同樣驚人。讀者反映強烈,紛紛打電話到報社,希望《會通日報》將日記全文連載。

部長向楊志遠請示,楊志遠予以同意。同時指示部長,儘快將劉梅梅先烈的日記發行單行本,免費發放。

劉梅梅姐姐的名字也被查實,劉梅梅的姐姐叫劉曉曉。

會通烈士陵園的英烈榜上,劉曉曉的名字與劉梅梅的名字並排而列。六十多年後,兩姐們的英魂終於得以在家鄉相聚。

就在這天夜裡,楊志遠做了一個夢,春天的田野裡,劉梅梅和姐姐劉曉曉手牽着手,跑過開滿鮮花的田坎,有一首輕快的旋律在楊志遠的夢裡響起,是劉梅梅在歌唱,旋律優美,還有着一絲調皮。

是什麼歌?《妹妹思哥把家還》嗎?

第5章 書記蒞臨(3)第31章 磨礪人生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3章 多方會談(1)第23章 線上有線(1)第6章 交通局長(3)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4章 魚頭期貨(1)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38章 在商言商(1)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23章 至關重要(3)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9章 韶華依舊第10章 前所未有(2)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6章 交通局長(2)第30章 責無旁貸(1)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7章 英雄相惜(2)第3章 嘔心瀝血(3)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24章 雨後新竹(2)第25章 洽談周(4)第7章 官德民風(3)第5章 書記蒞臨(5)第44章 千里姻緣(2)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17章 吉祥號碼(4)第5章 書記蒞臨(2)第5章 大智若愚(1)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28章 省長召見(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9章 國慶長假(3)第1章 黨校報到(1)第6章 交通局長(1)第8章 新春團拜(4)第10章 新春福到(4)第27章 競逐風流(2)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4章 先謀後定(2)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9章 國慶長假(3)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1章 黨校報到(1)第43章 一語定盤(1)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16章 無語的憂傷(2)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19章 好事連連(1)第2章 成竹在胸(3)第5章 執政之道(2)第3章 權力快感(3)第3章 將軍令下(1)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8章 新春團拜(3)第4章 先謀後定(1)第6章 有情翩翩(1)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6章 交通局長(1)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5章 執政之道(2)第39章 農博會(2)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4章 先謀後定(1)第2章 楓樹灣(1)第46章 情誼無價(1)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1章 北京再見(3)第3章 多方會談(1)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0章 旅遊專線(2)第4章 路見不平(2)第6章 交通局長(3)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4章 元旦前後(4)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4章 路見不平(2)第7章 官德民風(3)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25章 洽談周(4)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14章 通普高速(3)
第5章 書記蒞臨(3)第31章 磨礪人生第18章 開工在即(2)第3章 多方會談(1)第23章 線上有線(1)第6章 交通局長(3)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4章 魚頭期貨(1)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12章 春暖花開(1)第38章 在商言商(1)第15章 舊地重遊(4)第23章 至關重要(3)第35章 心情愉悅(5)第9章 韶華依舊第10章 前所未有(2)第14章 時不待我(1)第6章 交通局長(2)第30章 責無旁貸(1)第20章 南山開發(1)第7章 英雄相惜(2)第3章 嘔心瀝血(3)第12章 春暖花開(2)第24章 雨後新竹(2)第25章 洽談周(4)第7章 官德民風(3)第5章 書記蒞臨(5)第44章 千里姻緣(2)第19章 雄才韜略(1)第17章 吉祥號碼(4)第5章 書記蒞臨(2)第5章 大智若愚(1)第33章 初具雛形(1)第28章 省長召見(2)第14章 時不待我(2)第9章 國慶長假(3)第1章 黨校報到(1)第6章 交通局長(1)第8章 新春團拜(4)第10章 新春福到(4)第27章 競逐風流(2)第27章 省委考察組(5)第4章 先謀後定(2)第14章 通普高速(4)第9章 國慶長假(3)第34章 提前佈局(2)第1章 黨校報到(1)第43章 一語定盤(1)第18章 換屆在即(4)第35章 皆大歡喜(1)第16章 無語的憂傷(2)第18章 問政於楊(3)第15章 事發突然(3)第20章 欲罷不能(1)第2章 師生情重(3)第14章 通普高速(3)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19章 好事連連(1)第2章 成竹在胸(3)第5章 執政之道(2)第3章 權力快感(3)第3章 將軍令下(1)第17章 吉祥號碼(3)第8章 新春團拜(3)第4章 先謀後定(1)第6章 有情翩翩(1)第13章 英雄美女(2)第37章 天塹變通途(2)第11章 勿忘歷史(3)第6章 交通局長(1)第28章 福星高照(1)第5章 執政之道(2)第39章 農博會(2)第33章 力所能及(2)第25章 你的生日(2)第4章 先謀後定(1)第2章 楓樹灣(1)第46章 情誼無價(1)第32章 人大議案(1)第4章 魚頭期貨(3)第44章 千里姻緣(4)第1章 北京再見(3)第3章 多方會談(1)第22章 江山多嬌(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0章 旅遊專線(2)第4章 路見不平(2)第6章 交通局長(3)第26章 賓客盈門(2)第4章 元旦前後(4)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34章 提前佈局(1)第18章 換屆在即(1)第4章 路見不平(2)第7章 官德民風(3)第44章 千里姻緣(3)第25章 洽談周(4)第29章 刮骨療傷(1)第14章 通普高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