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

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

“經略!”

“殺了,他真殺了!”

雲南蒙化府縣衙內,當京城已經決定怎麼處理孫傳庭的時候,木懿也火急火燎的跑進了後院書房。

正在練字的洪承疇頓了頓筆,波瀾不驚道:

“是殺了劉餘佑,還是殺了潘士良?”

“都不是,他把成都府的七十多家士紳給殺了!”木懿激動的跑進書房,說出了孫傳庭在成都做的事情。

他這話讓洪承疇的心徹底亂了,字也練不下去了。

洪承疇將筆放回筆架,皺眉道:“殺了士紳?”

顯然,洪承疇也沒有想到,孫傳庭拿到尚方劍後的動刀對象居然是四川的士紳。

這樣做固然一勞永逸,但這無疑是把仕途給賭上了。

要想擴大,第四版蒸汽機必須研究成功,然後裝載到船隻上。

誰都清楚,眼下的大明沒有吏,只有官員,而所有的胥吏都在備考五日後的恩科。

首先海外三省分別是交趾、瀛洲、舊港,而南部三州便是南州和東洲幾個地方了,一司是小西洋監察使司。

“能幹幹,不能幹就滾蛋”這就是朱由檢對顧秉謙的回覆。

哪怕一個集鎮只安排十個人,需求也將達到幾十萬人,更別提基礎教育推行下,大明需要上百萬教習了。

“經略,那這麼說的話,這孫傳庭……”木懿話說三分,而洪承疇則是平淡道:

“最多不過削職爲民,不過哪怕削職,估計也只是齊王殿下讓他短暫休息休息罷了,在我們平定緬甸之前,殿下還是會安排他去收復烏斯藏。”

“他肯定有別的企圖……”洪承疇表情陰晴不定,最後他想了想齊王和皇帝的行爲,然後才眯了眯眼睛。

土地他不爭,他爭礦藏。

“如果是別人,或者在那位置上的只有萬歲,孫傳庭確實是自毀前途,但眼下他的舉動,旁人我不敢說,但有一個人絕對會很欣賞他。”

唯一讓朱由檢有些顧慮的是瀛洲和小西洋監察使司。

在名錄上,山西、河南、山東、陝西、河西、遼東等六省,明年將興建大大小小一萬七千多所官學,小的只有十幾個教習,只能容納二三百學生,大的需要一百多個教習,可以解決一千多個學子就學問題。

想到這裡,洪承疇對於平滅緬甸的心也沒有那麼熱切了,他假裝不在意的詢問道:

“火藥局籌備的如何?需要多久才能修通道路?”

但眼下經過遷移,廣東和福建的人口驟減一半,等大旱過去,恐怕當地的百姓就不願意遷移了。

那堆積在國帑中,價值幾千萬兩的黃金白銀也將通過這些人花出去。

這種情況下,爲求活命,大部分人只能遷移。

十年時間遷移這麼多人,放在遷移歷史上,已經是了不得的數據了,儘管其中許多地方都是臨近大明近海的遷移行爲,但大明確實擴大了漢人基本盤。

要拖延工期的手段有很多,直接說出來會打擊下面將領撈軍功的積極性和軍隊的士氣。

士紳再強,也頂多在南邊鬧騰鬧騰,北方依舊還是朝堂的基本盤,而海外更是可以爲朝廷源源不斷輸血。

因此、孫傳庭還是他的競爭對手……

不過,眼下琉球府已經飽和,交趾和瀛洲的遷移也只能慢慢增加,唯一能大規模容納漢人遷移的,恐怕只有緬甸、舊港、南州和東北地區了。

二十幾萬人下放,能擠走多少老人?這點不用朱由檢多說。

之前洪承疇就多次說過,他登臨首輔的最大對手是孫傳庭,那眼下孫傳庭自毀前途,洪承疇面前便暢通無阻了。

二人的交談不過是大勢下的小插曲,真正讓人爲難的事情,還是如何收拾孫傳庭一怒之下斬殺士紳所導致的後果。

欠餉這種劣性事件如果發生,那對朱由檢苦苦建立起來的朝廷信譽會有不小打擊。

畢自嚴沒把話說的太明,但在座的也不是蠢人。

舊港的話稍微好一點,前前後後五年時間,當地漢人數量已經達到了三百一十六萬,而土人不過五百萬人不到,接近五分之二的比例。

“可這樣的話,他也不可能比得上經略您的功績吧?”木懿看的清楚,烏斯藏不可能比得上緬甸。

“下官領令旨……”

雖然他當着顧秉謙等人的面說良莠不齊沒關係,但實際上他還是想要篩選的。

真要死磕,朱由檢可以用恩科士子和軍隊,一省省的找他們麻煩。

“按照之前的規劃,火藥局冬月就能投產,大概兩年左右就能擴寬道路,直抵隴川。”木懿有些按奈不住了,畢竟打仗就是撈軍功。

因此,真正辦事實的,是燕山進入官場的那前後三十幾萬官員。

作爲盤踞麗江數百年的木氏家族,木懿自然知道滇西北有許多礦藏。

朱由檢能等,但百官的俸祿和軍隊的餉銀等不了那麼長時間。

不過這件事情也給他上了一課,那就是大明眼下的統治,依舊還是和尋常的封建王朝一樣,停留在了那一千九百多個縣裡。

“嗯……”洪承疇沒有露怯,但他心裡有種預感,那就是緬甸收拾之後,他大概率就要被調回京城了。

這麼一來、朱由檢只能把目光放到南直隸和浙江、江西去了。

“齊王殿下恐怕已經爲孫傳庭日後的復起做準備了。”洪承疇練字迴應,而木懿也一時有些語塞。

合計加起來,這一萬七千多所官學,需要近四十萬教習,能滿足五百多萬官學學子。

這種做法在洪承疇看來,無疑是很愚蠢的。

因此,原本他覺得孫傳庭自毀前程的舉動,一時間也變成了孫傳庭爲了討好齊王而主動做的舉動。

顧秉謙作揖將自己心裡的話用很隱晦的方式說了出來。

南州等地也不錯,不過百萬的土人,漢人數量已經達到了二十九萬。

也就是說,朱由檢得想辦法解決這八百多萬兩的缺口,以及那四十多萬教習的來源才行。

三省三州一司裡,交趾已經遷移百姓一百五十六萬,大部分都是遷移的雲貴,廣西、廣東百姓,以及少量西北百姓。

“恩科還有五天就結束了,除開胥吏,這次京城聚集了近二十萬從各地趕來的士子。”

“地方上的士紳叫苦,拖延秋糧的稅賦繳納,這在以前是很尋常的事情,這幾年準時繳納,則是因爲地方官員認真做事。”

“承恩!”

朱由檢簡單的翻閱,大概半個時辰後將八本文冊放在了桌上。

這些通過選拔的人想要位置,就得拿出幹實事的態度出來。

看完過後,諸省的情況就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中。

下面的官員良莠不齊,那就用數量和頻率來彌補。

“是……”王承恩應下,轉身便走到門口讓人去辦事。

“加速工期,另外統計在滇西麗江諸府的百姓數量,等打下緬甸,把山區裡的人遷移前往緬甸。”

“今年的賦稅遲緩,和地方官員的玩忽職守脫不了干係。”

朱由檢對門口叫了一聲,而王承恩也連忙從門口快走進書房:

“殿下……”

這中南、東南六省雖然佔據了朝廷三分之一的賦稅,但也不是說朝廷沒了他們就活不下去。

這三個加起來佔據大明接近二分之一人口的人口大省,儘管經濟貿易發達,但面對三年後的第二階段大旱,也將十分無力的接受遷移。

所有的一切,說白了就是成都府孫傳庭殺士紳的後遺症。

但同樣的,與之配套的支出將會達到三十七萬兩,而這只是建設的小頭,大頭是六百萬兩銀子的教習俸祿、膳食銀。

事實證明只要他不把下面的官員和士紳豪強當人,他們就沒有辦法和朝廷耍無賴。

“今年參與恩科的人確實多,但其中良莠不齊,若是降低標準,恐怕會讓地方混亂……”

因此、士紳的不滿,直接展現在了秋稅田賦的上交上……

“基礎教育還是得普及,官學還是得推廣。”

眼下已經是十月份,再拖下去就天啓十年了。

這次黃龍出征,島上不少土人發動暴亂,還好被盧象升一一平定,不過一些工場的損失卻是實打實的。

士紳掌控着數萬集鎮、鄉村的大部分田地,除非皇權進一步下到集鎮,不然很難解決對方想要拖欠錢糧的問題。

估計這消息下放之後,清楚了時局的地方官員也只能和士紳豪強正面硬剛了。

這種跡象雖然不是很明顯,但他能大概猜到。

這麼多年的戰事,按照朱由檢的估計,最少有三百萬幕府百姓死於戰亂。

“憑着兩千多萬兩銀子,加上國帑的存餘,總該夠發放軍餉了吧?”

開疆拓土必不可免的要治理,而朱由檢還要加深治理,讓皇權下放到那幾萬個集鎮上。

到時候他困於京城,而孫傳庭長期經營西北,說不定收拾了烏斯藏後,孫傳庭還能進而收復西域,漠北。

“浙江、南直隸、江西各地上疏暫緩賦稅繳納,不少奏疏還是恩科官員上奏的……”

北直隸、陝西、河西、遼東、山西等地的士紳豪強早就消亡的差不多了,不少富農雖然成爲了中小地主,但實力有限,影響不了朝廷。

“告訴南方六省的官員,秋稅的事情,朝廷要在月末前看到各省的彙總,遲交匯總的人也就沒有必要再在任上爲官了,連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都搞不清楚,這樣的人也不配爲官。”

每年二十幾萬人等着上位,今年朱由檢更是提高了恩科的難度和分數線,這麼一來、這二十幾萬人中有多少人能通過選拔?

總的來說,顧秉謙是在提醒朱由檢,眼下他一手培養的燕山官員都開始出現唱反調的人了,更何況顧黨官員呢?

四川的消息傳到江南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了,儘管朱由校和朱由檢已經派人去懲戒孫傳庭,但孫傳庭的舉動還是讓士紳頭皮發麻。

人不行就換,反正有的是想擠破頭當官的人。

“誰?”木懿頓了頓,不敢想還有人願意用對士紳動刀的人。

儘管朱由檢能對付,但架不住對方每年都用這招。

一旦京城那邊扛不住壓力,孫傳庭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他們也要爲自己考慮,不管是下放到地方後,爲了鞏固自己的職權而上任的“三把火”,還是想威壓士紳,再撈好處,總之他們都需要給士紳豪強一個下馬威,給朱由檢一個滿意的答卷。

木懿經過洪承疇這些年的調教,已經對洪承疇是心服口服了,自然也希望跟着洪承疇登臨高位。

朱由檢不會在意對方是不是良莠不齊,他在意的是先把士紳豪強的氣焰打下去,別以爲他們掌握了地方就了不起,朝廷就得怕他們。

“良莠不齊也要看下放之後的結果才能下定論。”

木懿很清楚,只要齊王不想孫傳庭仕途中斷,那孫傳庭怎麼走都不可能走斷自己的路。

朱由檢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顧秉謙和畢自嚴,別覺得士紳豪強能威脅朝廷。

時代限制了大明,即便大明的六大船廠每年都在下水數百艘貨船,但官方海外遷移的規模,基本也就限制在一百萬到一百五十萬人之間了。

從孫傳庭殺成都府士紳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今年的秋稅會很難徵收。

地方官員害怕孫傳庭這樣有腐必反的人,地方士紳也害怕孫傳庭這種動輒殺人的人。

朱由檢靠在椅子上,並不把士紳的威脅放在眼裡。

小西洋監察使司就更別提了,與島上數百萬土人相比,不過二十餘萬的漢人規模顯得十分稀少。

哪怕士紳豪強慫恿那上百萬胥吏,一個不考,但朱由檢還有這二十幾萬人。

“不!”洪承疇重新拿起了毛筆,繼續開始練字,並解釋道:

算起來,如果加上泰寧三府和琉球府,那九年的時間裡,大明一共向海外,關外遷移了九百多萬人。

他自小的經歷就告訴他,沒錢沒權就註定遭人欺負,因此他不相信孫傳庭是單單爲了泄憤。

“更何況,御馬監雖然今年遭受了四川貪腐案子的牽連,但賦稅徵收卻沒有落下,眼下山西、北直隸、陝西、遼東等地的賦稅文冊已經彙總,折色近千萬兩的賦稅都已經上交。”

不過,大明向海外遷移主力人口都是廣東、福建這兩個人口稠密,土地資源不足的大省。

秋稅的事情,不是他們這羣中樞的人不想收,而是地方上的官員不願意催收。

瀛洲的局勢已經豁然開朗,楊文嶽很快就能收拾掉德川秀忠,消滅德川幕府,屆時全島近一千五百多萬人都能得到解放。

王承恩帶人將這些文冊放在了會廳桌上,將數十本文冊彙總後的八本文冊交給朱由檢。

朱由檢坦率的下令,他倒是要看看下面的這羣人,到底願不願意爲了幫忙士紳豪強而丟掉烏紗帽。

朱由檢沒有直接回應顧秉謙,而是提醒起了對方,朝廷每年還有二十幾萬的恩科士子,而這羣士子裡還有十幾萬是燕山學子。

“下去辦事吧……”

“是!經略放心!”木懿果斷應下。

這六省加上北直隸,教育支出將會達到八百萬兩。

他常年沒有篩選的結果就是這羣學子下放後的腐化速度極快。

“經略,這麼看來、孫傳庭的仕途是到此爲止了,沒了他,僅憑楊文嶽和吳阿衡,絕不可能是經略您的對手。”

這次恩科是全天下一起舉行,恩科及格才能成爲次九品的官員,領上俸祿。

已經畢業爲官的燕山學子已經和士紳同流合污這沒錯,但這羣準備畢業的燕山學子可沒有人拉攏。

想到這裡、他拿起了工部規劃的官學名錄。

“小西洋那邊,黃龍讓人送來的六十幾萬兩黃金也還在,這麼多銀子,難道不夠發俸祿?”

加上四川這次遭受打擊,而云南、貴州、廣西等地的土司也被剿滅,實際上除了湖廣、廣東、福建、江西、南直隸、山東、浙江等地還有實力強大的士紳豪強外,其他地方都在朝廷的治理下。

不過即便如此,漢人的活動蹤跡依舊限制在九州、四國和本島的島根、大阪等地,數量不過六十餘萬人。

顧秉謙把話說的很開,但朱由檢卻不在意:

“時間不成問題,局勢也不成問題,瀛洲那邊又押來了二百萬兩銀子,舊港也押來了一百四十多萬兩的金銀。”

這點,從不少燕山官員上疏,幫士紳說話就能看出來。

況且,他被困於京城,一開始也是擔任六部尚書,不可能直接入閣。

所以朱由檢要做的就是在三年內拿下東籲,收復東北,扶持諸藩在南亞站穩腳跟,拿下南亞這個人口規模上億的市場。

不出意外,明年正月就會有幾十萬學子入學,但這個速度對朱由檢來說不夠。

“是,末將告退……”

他隨便放鬆一下分數線,立馬就能多出十幾萬人幫他幹活。

如果洪承疇說別人,他還有話反駁,但一旦說到齊王,那孫傳庭這舉動,說不定還真的能討到齊王朱由檢的歡心。

這是洪承疇指點他的,因爲洪承疇摸清楚了朱由檢制定的大致政策,總之誰兼併的土地多,誰就是出頭鳥,只要是出頭鳥,就總有捱打的一天。

交趾本土還有三百七十萬無罪的本土百姓,總的來說漢人佔據了當地三分之一不到的人口比例。

十月初九,當朱由檢將厚厚的一疊奏疏推向身前的時候,站在書房內的顧秉謙,畢自嚴二人顯得格外躊蹴。

洪承疇繼續練字,木懿見狀也回禮緩緩退下。

這個過程大概等了一個時辰,朱由檢把所有奏疏處理完之後,六名官員便將十幾冊,數十本文冊帶來了齊王府。

既然誰都不把《大明律》放在眼裡,誰都在耍流氓,那朝廷也只能跟着耍流氓了。

他和洪承疇都想到一處去了,因爲在他們這樣的人看來,這個世道就不可能會存在爲了百姓和朝廷而自斷前途的人。

顧秉謙明面上在說地方官員玩忽職守,實際上就是在說,燕山派的官員和地方士紳勾結,推遲了賦稅的徵收。

朱由檢呢喃一聲,漸漸覺得這每年二十幾萬人有些不夠用了。

朱由檢沒有記錯的話,大旱來臨之後,江南米價從一石五百文,飆漲到了一石一兩九錢銀子,漲幅接近四倍。

恩科官員確實人數衆多,但選拔和下放都需要時間,尤其是面對大明這樣大的一個王朝來說,僅僅趕赴上任就需要一到三個月的時間。

他的話不難理解,一時間顧秉謙也不知道怎麼回答,而畢自嚴眼看局勢冷場,只能硬着頭皮站出來說道:

“恩科雖然人數龐大,但選拔需要時間。”

“朝廷的錢糧已經有些不足,如果等待恩科官員下放,那百官的俸祿和軍隊的軍餉發放恐怕……”

當時他們想到這件事時,便覺得朱由檢也會想到這件事,不會爲難他們。

反正也就六年時間,哪怕六年過後,又有新的士紳在其他省份成長起來,但這個方法依舊管用。

他雖然達不到過目不忘,但記憶力還是遠超常人的,看書速度自然也快。

以眼下大明的實力,一省省的推廣官學教育是可以做到的,而且北直隸的官學也已經逐步完工了。

從十幾萬人裡面選兩萬人,和從七八十萬人裡選五六萬人,這速度和質量,規模都差距太大了。

這種時候,把滇西和滇西北的其他家族全部遷移去緬甸,最後木氏就能一家獨大了。

這麼一來,他的功績就不如孫傳庭了。

他畢恭畢敬的行禮,而朱由檢則是想了想怎麼說,隨後才組織好語言道:

“讓工部把明年官學的名錄拿來,順帶讓人把戶部對海外三省三州一司的戶籍黃冊拿來。”

士紳豪強在對付軍隊不行,但朝廷卻需要他們來收繳賦稅,傳達消息。

顧秉謙和畢自嚴也無奈,朱由檢的手段確實無賴,也確實管用。

“嗯……”洪承疇沒有直接說修慢點,只是應了一聲。

孫傳庭也不過是一個投機的傢伙罷了……

但如果士紳豪強想要破壞規則,那朱由檢也就只能陪着玩下去了。

眼下朝廷不動他們,不是因爲怕他們,而是不想破壞規則。

眼下的規模,朝廷是滿足不了這個規模的,推行教育,爲幾年後的大明打基礎纔是朱由檢要做的。

教習來源簡單,落榜恩科的人都招募去充當教習,反正官學第一階段都是基礎的算術和識字。

說白了,朱由檢就是要讓大明的官場捲起來,讓下面的人放棄當官就是鐵飯碗的概念。

朱由檢本想借着這件事情敲打士紳,卻不想士紳轉過頭來聯合地方官員威脅起了他。

你們不按規則繳納賦稅,那我就只能不按規則的胡亂定罪。

只是眼下,朱由檢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故意詢問他們。

至於那八百多萬兩銀子的缺口……

二人無奈退下,而朱由檢也平淡的端起了茶杯。

這種事情和手段,士紳豪強在洪武、永樂年間經常使用,而這兩個皇帝的手段也告訴了朱由檢怎麼對付這種局面。

關外的泰寧、朵顏、大寧三府一共不過七十多萬人,琉球府則是接收了近三百萬人。

朱由檢緩緩起身,他將目光放到了瀛洲的石見銀礦,並慢慢向下移動到了舊港、南州,隨後看向南亞市場,最後放到了利未亞南部標註了金礦的南崑崙監察使司上。

“只能靠它們了……”

提前祝大家跨年快樂……

今天加班,第二張的更新估計放到晚上十點半左右。

(本章完)

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64章 事畢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564章 西征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48章 狂攬人才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75章 回京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65章 拂曉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15章 攤牌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78章 待價而沽
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1章 勳貴亦是蛀蟲第397章 從善如流第164章 事畢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414章 兄弟之爭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127章 沈遼大戰序幕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343章 東宮講師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564章 西征第332章 全陝赤如血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522章 朝氣蓬勃的齊國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570章 悠然自得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國際法第48章 狂攬人才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583章 北軍西征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534章 宗藩局勢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75章 回京第537章 以進固穩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503章 一路向南第334章 試探建虜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51章 憫農者厭農第465章 拂曉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489章 攤丁入畝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430章 檢在帝心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60章 謀劃草原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第115章 攤牌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09章 小冰河大旱第255章 狂飆六百里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78章 待價而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