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396章 第一次工業革命

“嗚嗚……”

二月初七的午後,汽笛聲在門頭溝中響起。

由於是山谷地形,因此汽笛的聲音傳出數裡,而數裡外,聽到汽笛聲的朱慈燃連忙打開窗戶,把頭探了出去。

他那期待的眼神沒展現兩秒,甚至連地平線的軍備院都沒有看清,便被一隻手給大力拽了回去。

“回來坐好,隨意打開窗戶容易被刺客襲擊。”

李定國嘟囔着把窗戶關上,而朱慈燃則是雙眼帶光的看向朱由檢:

“齊王叔,第四版蒸汽機出來嗎?”

“暫時還沒有,這應該是是第三版蒸汽機高壓鍋爐實驗而引發的汽笛聲。”

朱由檢端坐着處理奏疏,而朱慈燃聽到後連忙如海綿吸納海水般的迫切詢問道:

“高壓鍋爐是什麼?”

四年連續大旱之下,遷移陝西和山西的人口出去很容易,但等大旱結束,想把人遷回來就很難了。

米麥是會損耗的,尤其是運往內地,哪怕走水運,頂多也就運到洛陽,剩下六百多里路,最少要損耗四分之一的糧食。

“下官,恭迎殿下,殿下千歲……”

畢自嚴的奏表裡,明確提出了最少有七百萬百姓受災需要撐到秋收,算上陝西、山西、湖廣和廣東的災民,合計約一千三百萬人受災。

可如果不遷移去河西,那西北人口不足,明軍想要西征,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

“有嗎?”聽到物理課本都有,朱慈燃立馬轉身在馬車的書架上搜索了起來。

一百五十多萬在河套,二百萬在關中,還有三十多萬在漢中。

看着朱慈燃懶洋洋的模樣,朱由檢只能在心底嘆了一口氣,繼而才解釋道

“障礙既除,政治的目的達到,戰爭便得以結束。”

可留下人口,每年又得花費數千萬米麥來養活他們,進退兩難。

至於陝西和山西,以及北直隸的宣府,三地合計受災八百萬人,山西爲最,受災四百餘萬人,宣府六十餘萬人,陝西三百四十餘萬人

這三地裡,工錢定價均爲十文,而三地募工分別是山西一百萬,宣府二十萬,陝西一百萬,三地工期一百五十天,賑災款項爲四百萬兩銀子。

儘管入春以來下了雨,旱情在減退,但去年因爲大旱而絕收的百姓依舊需要朝廷爲其解決春種到秋收這幾個月的收入和吃飯問題。

“如果障礙沒有掃除得乾淨,戰爭仍須繼續進行,以求貫徹。”

他說着,而李定國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朱慈燃則是感覺在聽天書。

對此,朱由檢低頭處理奏疏,並補充道:

“還爲了維持大明的宗藩體系,建立起屬於大明宗藩體系的經濟圈,保證大明的正統性。”

當然,戶部也確實窮。

朱由檢算了算,軍備院的時速是時辰,而非小時,因此火車和輪船速度換算後,基本是十五公里每小時。

這樣佈置,最少這三百八十萬人能在今年旱情烈度降低後,活出個兩年人樣。

剛纔畢懋康和朱慈燃的對話他聽在耳裡,自然知道第四版蒸汽機的事情,因此詢問道:

如果關中只養二百萬人還是能養得起的,但問題在於剩下的二百多萬人遷移去哪裡。

不僅如此,工部請御馬監則是從三月開始,將各地糧食運往山陝,平抑糧價,將糧價維穩在四百文的價格,直到九月。

“第四版蒸汽機車重三萬斤,時速五十里,能牽引六萬兩千斤貨物,十節車箱和兩節煤炭,可乘二百人,加註一次水,託運兩節煤車可以跑五十里地。”

他提起硃筆把七百多萬兩銀子劃去,隨後直接寫下“一日工、三斤米”的筆跡。

目前湖廣只有這三府是直接受災的情況,用湖廣、南直隸年產的一百五十萬石水泥,加上瀛洲的七百二十萬石來以工代賑可以解決當地百姓的就業問題,還能修建二千七百里府道,一舉兩得。

一本便是他手裡這本,另一本放在齊王府的圖書館內,最後一本放在朱由校的書架上。

李定國看向了朱由檢,而正在辦公的朱由檢聞言也停頓了硃筆,他剛準備開口回答,卻見朱慈燃興致勃勃的抱着《基礎物理》,立馬就招呼道:

眼下物價穩定,貨幣穩定,再使用大量海外金銀就不太好了。

可即便如此,二十五億兩白銀的貨幣總量下,一口氣釋放上千萬兩外來白銀,那對於農耕文明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災難。

畢自嚴的想法很好,但卻並不適用眼下的大明。

總的來說,便是七百四十萬兩銀子,三千萬石米麥,七百萬石番薯。

大明的貨幣總量,也就是黃金、白銀和銅錢,這三項加起來折色爲白銀,貨幣的價值也不會超過二十五億兩白銀。

“第四版蒸汽機雖然還需要實驗時間,但其搭載火車、輪船上的大概功率我們已經算出,大概如下……”

“安靜點看書吧……”朱由檢無奈,面對眼前這個十萬個爲什麼的“朱十萬”,他只想靜靜,趕在抵達軍備院前處理完剩下的三本奏疏。

不過……

朱慈燃連忙跑下了車,而李定國則是第二個跟上,不過他是爲了拿凳子給王承恩和朱由檢下車。

一見到科研四人組,朱慈燃就咋咋呼呼的跑上了前,而畢懋康則是笑着躬身迴應道:

“有了突破,大概距離其出來的日子不遠了。”

朱由檢對王承恩交代了一句,隨後才低頭繼續看起了畢自嚴的奏疏。

九月北直隸的番薯成熟後,再調五百萬石番薯前往山陝直接賑災。

這份奏疏通篇都在哭窮,而哭窮的原因則是畢自嚴盯上了國帑的那幾千萬兩金銀。

朱由檢瞥了一眼,然後才解釋道:“高壓鍋爐就是蒸汽表壓力高於普通鍋爐的鍋爐。”

工部給出的標準是,每個地區一百二十天工期,工錢十二文,預計招工一百四十萬人,賑災公款二百八十萬兩,工期結束後每個工人收入一兩四錢,可購買三石米。

朱由檢的話說完了,王承恩也扶着他下了馬車。

車內只剩下朱由檢和王承恩,王承恩要扶朱由檢起身,而他也同時說道:

“陝西的災民,再遷一百萬前往四川,安置在川北的保寧、潼川、順慶,至於當地的八十餘萬百姓,與重慶、瀘州、敘州的四十萬百姓一起南遷雲南吧。”

現在人口最多,但生產力和沙化比後世更嚴重的西域,註定易守難攻。

關中養民二百萬不難,渭水平原在崇禎十七年大旱裡從未斷流,這代表關中平原的那一千多萬畝水澆地用於耕種是沒有問題的。

“讓崔應元查一查南直隸,看看南直隸是不是有那麼多受災百姓。”

面對詢問,十歲的李定國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想了想後才說道:

“爲了資源和市場,另外就是把藩王冊封出去,將原本國朝內部不安因子排出,這麼一來不僅能解決藩王的問題,還能從藩王手中獲取土地和金銀。”

“傳令李邦華髮一百二十萬石米麥給災民作爲路費南遷,另外撥一百萬兩白銀交付雲南,告訴洪承疇,用這一百萬兩銀子好好安置這一百二十萬災民。”

“那壓力是什麼?爲什麼要用高壓的鍋爐?這個鍋爐和火牆、地暖這些供暖的鍋爐有什麼不一樣嗎?”朱慈燃連忙詢問。

他一邊看還一邊說:“齊王叔,爲什麼您能寫出這些其他書都看不到的東西啊。”

而且西北人口不足,後續也難以掌控整個西域和中亞地區。

“四川抄查士紳家產後,不是得了一百五十多萬兩白銀和一百七十多萬石米麥麼?”

“喔……”聽到朱由檢叫自己,朱慈燃纔不舍的放下手裡的書,然後沒有精神的參與到了政治和戰爭的話題裡。

儘管朱由校和張嫣表現得都不想讓三個皇子去官學就讀,但朱由檢安排教育他們的教材,基本和官學一樣,並且增加了國學。

“殿下,我看《政治論》和《戰爭論》,總感覺有些相通,這是爲什麼?還有《戰爭論》開篇那句‘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您能給我講解一下嗎?”

“戰爭就是政治,戰爭本身就是政治性質的行動,從古以來沒有不帶政治性的戰爭。”

“快快快,帶我去看看。”聽到第四版蒸汽機有了重大突破,朱慈燃立馬央求了起來,讓人看着想不到他是當今太子。

或許他是看到了早前朱由檢隨意支配海外金銀而萌發的念頭,但當時的朱由檢隨意支配海外金銀也是因爲當時大明的局面是白銀緊縮。

也就是說,朝廷眼下需要直接調七百四十萬兩現銀。

王徵說着,便從袖中拿出了兩張實驗草稿,而朱由檢接過後瞧着與比十九世紀末火車、輪船繁瑣的設計圖紙,只感嘆大明不是沒有人才,只是沒有人重用他們,挖掘他們罷了。

朱由檢根據李定國的軍事天賦,故意讓他在讀書的同時來就讀這本《政治論》。

只是他眼紅,朱由檢卻不能眼紅。

說句實話,明朝的戶部尚書在開源節流這塊做的不錯,但金融意識卻很差。

因此,在年初時,朝廷就已經向朱由檢申請調撥了二百多萬兩的金融司鑄幣銀。

不過即便如此,鑄幣的銀子依舊還有二千一百多萬兩,黃金更是有一百五十四萬兩。

畢自嚴作爲戶部尚書,自然知道國帑藏着多少鑄幣金銀,眼紅自然不奇怪。

清軍在小溫暖期出兵,結果人口千萬的河西居然連南路的那兩三萬人都養不活,更別提眼下還處於小冰河期,而河西人口只有四百多萬的大明瞭。

在南方釋放還好說,南方人口多,能容納的也多。

他這着急的模樣,朱由檢看了有些不安,感覺過渡開導對方興趣,或許會導致對方“不務正業”,因此朱由檢皺眉道:

“這些東西,物理課本上都有,你好好看書便是。”

誰知道是不是畢自嚴聯合地方士紳來以工代賑,用朝廷的金銀來恩德百姓?

原因比較簡單,那就是幾省的大旱導致各地糧食絕收。

“這……”畢懋康無奈笑了笑,擡頭看向朱由檢,而朱由檢也帶着李定國和王承恩走了過來。

另外想要平抑山陝糧價,讓山陝受災八百多萬百姓吃口飽飯,這又最少需要兩千四百萬石米麥,另外後續還需要調五百萬石番薯。

寶鈔這種利器,硬生生被皇帝和戶部尚書玩廢也是沒誰了,把寶鈔玩廢了,結果朱由檢得拿金銀鑄幣來一點點挽回百姓信任,給他挖了一個大坑。

除非明軍能用一萬人擊敗西域控弦數萬的葉爾羌和瓦剌,不然就老老實實的等火車修建起來。

“當然這是在河水裡實驗的結果,到了海上或許會打折扣,我們估計是效率會打八折。”

按照戶部的估計,湖廣和南直隸一共有一百多萬直接受災的百姓,以及三百多萬糧食絕收的百姓,合計在四百七十萬左右。

“第四版的蒸汽機弄出來了嗎?!”

思索過後,朱由檢還是決定再遷移陝西的百姓,而且這次還是要遷移四川,因爲四川也有災民可以南遷。

只是在下馬車後,王承恩猶豫道:

當然,這是市面流通的,埋藏在地底的不算。

朱慈燃只看到了表層的東西,但眼下的他也不過八歲,能說出這些已經不錯了,而朱由檢則是把目光放到了李定國的身上。

內閣和六部給出的方案,依舊延續了朱由檢制定的“以工代賑”方案。

遷移去河西,但河西后續似乎還有幾年旱情要爆發,到時候山高路遠,更難賑濟。

“簡單來說,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而戰爭是爲政治服務的。”

在朱由檢吩咐王承恩的時候,軍備院的大門打開,一直在這裡科研的畢懋康、王徵、宋應星、宋應昌等四人身着圓領袍走出了城門,身後帶着百餘名翰林博士。

“政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再也不能照舊前進,於是爆發了戰爭,用以掃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礙。”

比之他,旁邊的李定國要早熟許多,不用誰催促,他就在朱慈燃安靜過後拿起了一本《政治論》來觀看。

“喔……”朱慈燃被叫安靜後也沒有什麼不滿,而是饒有興致的翻看《基礎物理》。

因此,工部給出的建議是,把把瀛洲這六十萬盈餘的水泥,按照一年七百二十萬石的配額,分別直接調給湖廣和南直隸,尤其是湖廣的荊州、襄陽、鄖陽三府。

基於瀛洲南部水泥場的投建,瀛洲在保障自身建設下,每月可出口六十萬石水泥,能修建二百里水泥路。

朱由檢有意把李定國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他按照自家哥哥定下的時間算過,估計在四十五歲的時候,他就會前往美洲,就藩齊國。

因此對於這次賑災,朱由檢想了想後還是決定繼續使用糧票。

涉及水泥府道、南直隸、湖廣,這事情由不得他不上心。

“前年好不容易安穩了一年,去年遭遇大旱,眼下好不容易又安穩一年,剛剛春種結束又要他們遷移,這四年兩遷,會不會太傷他們了……”

如果再加上銅,那三項摺合爲白銀價格則是四千二百多萬兩銀子。

“陝西的大旱還有十二年,十二年足夠繁衍一代人了……”

大明的科技在進步,未來不太需要單純的軍事將領,需要的是像熊廷弼、孫傳庭、洪承疇、楊文嶽、吳阿衡這種允文允武的將領。

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傷這一百二十萬百姓,花一百多萬兩銀子重新安置他們,總比花幾百萬兩讓那一百萬陝西百姓苟活要好吧。

去年秋稅徵收後,讓人跌破眼鏡的是,田賦並沒有收到五千五百萬石米麥,而是隻收到了四千九百萬石。

可在北方,尤其是在經濟已經幾乎不存在的山陝釋放這麼多白銀,那就有點炒高物價的嫌疑了,因爲白銀很難流通起來,哪怕是皇店想要運送物資也很困難。

“殿下,川東那一百二十萬百姓,有一百萬都是之前陝北遷移南下的。”

“人都活不下去了,又管什麼傷不傷呢……”朱由檢搖了搖頭。

這佔據大明十一分之一的人口受災,對於大明的財政考驗自然很大。

鑄幣金銀雖然多,但有一個問題存在,那就是它們都是海外運回的金銀,如果一下子投入市場,大明會瞬間遭遇通貨膨脹。

後續的奏疏裡,廣東四府受災百萬人,畢自嚴請調交趾一百五十萬石水泥前往廣東以工代賑,工期一百五十天,工錢十文,招工三十萬人,賑災公款六十萬兩。

“沒有太多難題,主要還是熱效率和轉速問題,目前的熱效率在百分之五左右,轉速在一炷香二千二百四十轉,雖然超過了第三版蒸汽機,但還達不到第四版的要求。”

朱由檢解釋之餘,考校般的詢問,而朱慈燃則是搶答道:

“爲了金銀,爲了土地,爲了人口市場!”

這還是黃龍那一百七十多萬兩黃金,五百多萬兩白銀和一百多箱珠寶運抵的數額,如果等海軍都督府的金銀船運抵,那國帑的鑄幣金銀會達到六千七百多萬兩。

這盡數折色下來差不多是二千四百萬兩銀子,畢自嚴哭窮倒也不奇怪。

畢懋康說出了問題,緊接着有寬慰道:“這些問題,良甫都可以解決,只需要實驗便可。”

“還有什麼難題?”

他手中的奏疏是戶部的,來自畢自嚴所寫。

李定國說的比朱慈燃更全,但也漏了許多關鍵的東西。

李定國見狀,也重新拿起了《政治論》,而朱由檢則是在爲手中的奏疏而頭疼。

“我就是好奇問問,我功課已經做完了。”朱慈燃表功似的將自己的功課拿出來,遞到朱由檢面前。

前者傷民,後者殺民,兩者皆不討好,只能避重就輕。

眼下遷走一百萬人,陝西便只有三百八十多萬人了。

他決定之餘,馬車也抵達了軍備院城池的門口,並且停下。

“果真?”朱由檢聞言看向了王徵,他沒想到王徵的速度居然這麼快。

西北的難題在這裡,不留人口,日後西征困難,並且對西陲的疆域掌控將是所有疆域裡最低的,因爲沒有足夠的人口。

這速度看似很慢,但已經達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晚期的效率。

他瞧着朱由檢不開口,又偷偷摸摸的拿起《基礎物理》看了起來。

“九千料船隻可以裝載八十萬斤煤炭,四十萬斤水,再運載一百八十萬斤貨物。”

這看似不錯,但朱由檢卻起了疑心。

朱由檢之緊皺眉頭,他有個尷尬的點,那就是山西和陝西。

“例如眼下的南亞諸藩戰爭,國朝爲什麼要去打遠在萬里海疆之外的當地?”

大明的白銀通脹因爲歐洲三十年戰爭而變成白銀緊縮,眼下好不容易朱由檢把白銀緊縮的問題解決,如果他釋放太多金銀,就會導致通貨膨脹。

儘管這麼一來,大明需要轉移更多的米麥前往山西、陝西,但最少不會讓當地的經濟繼續遭到破壞。

因此面對李定國的詢問,他都是儘量的回答,例如眼下……

“高壓鍋爐就是……”朱由檢頓了頓,反應過來後皺眉將目光從奏疏轉移到朱慈燃身上:

“你問這個幹嗎?這個不需要你操心,你先完成伱的功課就行。”

“基本每艘船要留四成載重水和煤炭,基本裝載一次,可以讓船隻對應的蒸汽機運作八到十六天,一口氣跑五千裡到一萬里不等。”

這本書是朱由檢寫的,但這本書並不在市面流通,只有三本。

朱由檢想的從來都是用新幣換舊幣,然後隨着大明人口增長而慢慢釋放金銀,而不是有了就用。

朱慈燃在書架上找了找,然後找到了《基礎物理》這本書,隨後便翻開目錄尋找起了關於鍋爐和氣壓的基礎知識。

“燃兒,先聽這個問題的解答。”

王徵有些謙虛的解釋,而朱由檢聽後卻十分精神:

“八折也足夠了!”

“山西和陝西的人口還是太多了……”

“不敢欺騙殿下。”王徵作揖迴應,並繼續彙報道:

去年朝廷歲入四千九百萬石米麥,二千九百多萬兩稅銀,然而今年僅僅六部支出便是一千八百萬兩,軍餉支出一千三百萬兩,合計支出三千一百萬兩。

他四十五歲的時候,李定國剛好三十五,不管是擔任上直都督府的都督,還是擔任任何一軍的都督,又或者是入閣輔政,這個年紀都沒有太大問題。

“蒸汽機船的蒸汽機更重些,十萬斤,九千料的船隻裝載蒸汽機後可以讓船隻時速達到五十里左右,每兩千斤煤可以跑五十五里。”

不提鑄幣的事情,單單眼下大明的貨幣總量來說,一下子釋放外來的上千萬兩金銀,就足以對地方的物價造成衝擊。

佈置八十個煤炭、水站,七天的時間就可以從京城運送物資抵達四千裡外的嘉峪關,十二天就可以抵達伊犁河谷,十八天抵達中亞的撒馬爾罕。

如果還要去更西的地方,那即便是前往一萬三千多裡外的莫斯科,也僅僅需要二十二天。

蒸汽機船就不用說了,從天津出發,十三天抵達廣州,三十天抵達舊港,五十天抵達中美洲。

可以說,大明已經可以爲第四版蒸汽機投入建設而做準備了,這也代表大明即將踏入工業革命……

第二更晚上九點

(本章完)

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7章 戚金練兵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96章 扶弟魔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50章 大小曹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
第647章 鯨落萬物生第21章 清算御馬監第252章 投降輸一半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40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471章 灰頭土臉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279章 徵日先鋒顏思齊第67章 戚金練兵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30章 兄弟和睦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96章 扶弟魔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555章 鼓勵造反第673章 番外(二十一) 動盪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237章 黨爭爆發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559章 零丁洋裡第446章 天啓第三次北伐(犁庭掃穴)第150章 大小曹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273章 爭權攘利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384章 四川大案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433章 殘暴嗜殺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184章 遼東設省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238章 罷黜百官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363章 《平緬事宜》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22章 富得流油的御馬監第263章 俺叫李定國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443章 風雨前的平靜第642章 反明同盟第578章 待價而沽第689章 後記(九) 鹹嘉之盛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568章 三龍同朝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85章 大勢所趨第519章 閒來無事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421章 沙俄東侵第661章 番外(九) 天啓三十八年第375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44章 北沙河血戰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515章 名將隕落第147章 私鹽暴利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67章 戚金練兵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18章 犁庭掃穴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575章 天無二日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