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徵召

宿醉醒來,身上又有傷,清醒過來的李澈感覺口乾舌燥,喉嚨燒着疼,連忙嘶啞着喊道:“水……誰來給點水……”

房門應聲而開,劉備端着水走了進來,頂着兩個大黑眼圈,越過劉備還能看到門前的關羽和張飛。

飲水過後的李澈感覺自己重獲新生,微微搖搖頭,再定睛一看,見門外還站了一個人,卻是呂韻。

“你……你怎麼在這?”李澈有些瞠目結舌,腦子一時轉不過彎來。

“卑職節從虎賁呂韻,奉大將軍之令護衛李侍郎。”呂韻今日裡全身甲冑齊全,完全的精銳衛士裝束。其年歲尚幼,加之身高約有七尺六分,站姿筆直,若不細看,便難以發現她女性的身份。

“這……這位呂小娘言稱奉了大將軍軍令來護衛明遠,因爲沒有逾矩之舉,備也就只好等明遠醒來再言。”劉備有些面色古怪的道。

“此女氣力不俗,武藝精湛,頗爲不錯!”一向寡語少言的關二爺卻是難得的做出了評價。

而張飛嘿嘿笑道:“比起飛來說還有不足,但空手搏鬥之下,三五壯漢也難敵她,明遠先生好福氣啊。”

李澈感覺自己很凌亂,如果按照昨日的想法,是該找個理由把呂韻打發回去,畢竟和呂奉先那個二五仔扯上關係不是什麼好事,萬一哪天遭到背刺那就太虧了。

但是看看左臂的傷口,想想昨晚的遭遇,李澈還是說道:“嗯,她所言不差,正是大將軍派遣她護衛於澈,禁宮之中她也能便宜進出。”

這絕對不是慫,如果自己被刺殺死了不就成了穿越者之恥?還是小命要緊。

呂韻聞言後便盡護衛之責杵在門口,像個雕塑一樣一言不發,只是不時斜眼瞟向關張,神情充滿忌憚。

關羽輕捋長髯,微笑道:“禁宮之中無有鐵軍,不過是宮廷宿衛與閹宦之輩,戰陣不熟,以這小娘的實力,騰挪之下帶着明遠先生奔逃而出當是不難,兄長也可無憂了。”

劉備聞言微微頷首,倒是李澈詢問道:“雲長兄,益德兄,昨日你們是如何刺殺蹇碩的?西園軍天下精銳,戰陣不俗,萬軍之中取其上將未免太誇張了。”

卻見關羽和張飛頓時沉默,張飛略顯怒容,關羽皺眉不已。李澈皺了皺眉頭,示意呂韻先離開一下,呂韻一陣不悅,只是看了看關張二人,思及何進命令,只能去院外巡視。

劉備隨即嘆氣道:“大將軍放出風聲要廢殺董太后和渤海王,蹇碩焦慮之下失了分寸,帶人離開軍營,被圍殺於途中。”

李澈頓時明白了三人的心思。漢時的遊俠還頗爲重義輕利,這三人更是仁義當先,蹇碩如此作爲正可見其對靈帝的忠義,雖是愚忠,卻也頗爲可嘆。

李澈鄭重道:“玄德公,若不如此行事,一旦蹇碩兵變,死的人就不止這些了。亂世之下,禮崩樂壞便是如此,正因如此,吾等纔要重整河山,再現盛世。”

“備又何嘗不知蹇碩有取死之道。天子再是如何,其爲嫡長子,繼承江山自有名分。且大將軍長居顯位,權傾朝野,若是廢長立幼,怕是又有大禍,爲蒼生計,自是不能遂了蹇碩之願。只是這心中,着實不是滋味,倒是顯得有些不堪了。”劉備一陣苦笑,神情頗爲難受。

畢竟蹇碩是遵從靈帝遺命,在所有人都無視靈帝的情況下,蹇碩的做法往好了說就是難能可貴,雖然也可以往壞了說,叫冥頑不靈。

“正是因爲玄德公重情重義,澈才願意扶助於公,仁義從來就沒有錯。先帝若是心中能存有一絲仁念,體念民生不易,這大漢又豈會有今日之禍?”李澈倒是不反感三人這種仁念,心存仁念總比狼心狗肺的好。關張也沒有因爲自己的仁心而放過蹇碩,足以證明他們知道事情輕重。

劉備聞言欣慰的一笑,繼而又是神情遲疑,頗有些難以言表。半晌後還是道:“孟德兄再次進諫,希望大將軍藉此良機將幕後黑手栽到宦官頭上去。大將軍派人來問明遠的意思。”

李澈面色一變,剎那間確實升起了對曹操的懷疑。繼而又在心中嗤笑一聲,曹孟德可不會做這種蠢事,爲了誅宦而被何進仇視?以身獻祭來幫助何進上位?那就不是曹操了。

“澈當然相信曹公,玄德公可轉告大將軍,曹公絕非如此陰私之人。”想了想又笑道:“曹公想來是對大將軍心灰意冷了,只是略盡最後之力加以勸諫。”

劉備頓時神情古怪,笑道:“孟德兄今日氣沖沖的歸來,入府便叫‘匹夫不足與謀’。

聽他所言,大將軍府上的智謀之士勸大將軍召集兵馬,以此逼迫太后誅宦,還擬定了人選,分別是騎都尉丁原和東郡太守橋瑁,以及派出大將軍府掾王匡前往泰山徵兵。大將軍很是意動啊。”

李澈聽完劉備的話,突然感覺有哪裡不對,細細想後驚道:“沒有幷州牧董卓?”

劉備奇道:“明遠何以認爲會有董牧伯?”

“額……董牧伯畢竟是善戰驍將,如今又離雒陽不遠,澈以爲大將軍會徵召於他。”李澈一陣語塞,飛快的編出了一套理由。

劉備也不疑有他,笑道:“董牧伯熹平元年曾經爲袁太傅所徵辟,大將軍如今頗爲疑心都中士族,自然不願意召袁氏故吏入京。”

李澈細細回思了下,頓時釋然。原本歷史上如盧植等人反對的並不是徵召兵馬入都,何進手下的謀士也大多隻是反對召集董卓。

如鄭泰曾言:“董卓強忍寡義,志欲無饜,若借之朝政,授之大事,將肆其心以危朝廷。”

究其根本在於董卓的身份。首先,這位董牧伯是涼州人,而涼州地處邊疆,常與外族交戰,此地民風也頗爲剽悍,在東漢時期屢屢發生叛亂。就在今年年初,大漢朝最後的名將皇甫嵩帶着董卓又平定了一場叛亂,這個地方的人在中樞諸公看來就不怎麼溫順好使。

而且董卓此人的人品是朝野公認的差,皇甫嵩等人都上書彈劾過他,其牢牢把握軍權不放,朝廷徵辟他爲少府,他也拒絕不受,不服管束。靈帝拜他爲幷州牧,他也不去上任,霸着軍隊不放,如今駐紮在洛陽西北的河東郡。

因此肯定沒人會主動召他入都——除了以“四世三公”自傲,認爲能約束住董卓這個“袁氏故吏”的袁紹以外。而袁本初如今正在自證清白,擔憂何進疑心,自然也就顧不上董卓了。

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十章 憤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
第二百五十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五百五十三章 父女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三百七十章 薊侯(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十章 憤怒第二百六十六章 遊說(上)第三十九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見曹操第三百一十七章 當仁,不讓於師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五百四十五章 平定關中(十)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一百一十四章 惡名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三百九十六章 臨戰決議(下)第三百四十章 青州之治(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權力關於劇情推進第四百八十二章 暗流涌動(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冀州刺史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二百三十章 終局(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陽終局(下)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一十九章 末路(上)第四章 吹捧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三百零三章 戰後雜事(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賞罰(中)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三百七十一章 薊侯(下)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四百四十七章 叛(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二百五十八章 會盟(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百九十章 勸學(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七十五章 歷陽之戰(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應(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三十章 三荀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三十七章 所謂賢名(下)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五百三十六章 平定關中(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術勢第二百三十三章 終變(七)第二百零四章 焚糧第八十五章 激進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二十二章 蹇碩伏誅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三十六章 興趣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須慮王莽(起名無能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