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權術

太尉劉虞,宗室扛鼎重臣,海內聞名的名臣,其名望昭著,德行受天下景仰,連靈帝都不好意思問他要錢。

若是他進京輔政,必然會在朝堂上再立一極,即便是太傅袁隗,也無法忽視劉虞的影響力。

“陛下怎麼會想到召回太尉?如今幽州初定,太尉若是回京,恐怕幽州亂象又起。”劉備有些疑惑。

“士人之中必須要有能與袁太傅抗衡的人。朕本是屬意臨晉侯,可惜臨晉侯資歷淺了些,未必能抗衡袁太傅。放眼天下,地位能與太傅相抗衡的也只有太尉了,朕欲拜太尉爲大司馬,以大司馬爲上公,如此使袁太傅再不能於朝堂一言九鼎!”

劉辯越說越興奮,終究年少,念及能打破袁隗的地位,他有些按捺不住激動的情緒。

李澈思量了一會兒,發現劉辯說的還挺有道理。

臨晉侯指的是太中大夫楊彪,其家族弘農楊氏乃是“三世三公”的名門,僅次於袁氏。而按照本來的歷史軌跡,這位臨晉侯在今年會被董卓提拔爲三公,楊氏也能達成“四世三公”的成就。

但即便是成爲三公,楊彪比起袁隗這官場老臣,也是有不小的差距。

如今的大漢除了大將軍何進外,能抗衡袁隗的也只有寥寥數人,而宗室重臣中也只有劉虞一人勉強可行。

太尉乃三公之首,比起上公太傅仍有所不足,但若是劉辯真的拜劉虞爲大司馬,同爲上公的劉虞,加上宗室身份和縣侯爵位,也足以與袁隗過過招了。

看來今日朝堂的情況確實讓這位少年天子怒氣勃發,袁隗一言九鼎的樣子,衆臣爲袁紹而保下董卓的樣子,都讓劉辯深深厭惡,迫切的希望有人能打破袁隗的專斷。

“陛下,拜太尉爲上公,是需要經過朝議的,臣恐公卿們不會同意太尉回京。”劉備緩緩開口,試圖打破劉辯的妄想。

劉虞這等巨擘回京,影響非常之大,莫說袁隗,便是何進與何苗,恐怕也不會願意讓劉虞回來給自己添麻煩。以如今天子的權力,強行任命劉虞爲大司馬,恐怕是通不過的。

“若是交換呢?由劉景升出任幽州刺史如何?”劉辯的眼神微微閃爍,微微有些得意。

二人對視一眼,均是苦笑,看來劉辯早已打好了腹稿,試圖以劉表出任幽州刺史,換來何進對於劉虞入京爲大司馬的妥協。

wωω_ттkan_¢ ○

李澈更是有些按捺不住吐槽之魂,單騎入荊襄的劉景升,這是要單騎走幽燕?幽州的宗賊巨室們怕是要遭殃了。

“陛下,僅有大將軍支持是不夠的,車騎將軍、袁太傅、劉司空和丁司徒,他們四人若是反對,大將軍也擋不住。”李澈苦笑道。

其實劉弘和丁宮兩個泥塑木雕問題倒是不大,東漢的三公跟虛職差不多。

但是何苗和袁隗不一樣,他們是有實權的開府將軍和輔政大臣,兩人若是一起反對,任命就很難通過。

“丁司徒爲太尉,劉司空進司徒,臨晉侯進司空,如何?”

“嘶!”李澈驚訝的看向劉辯,三公亦有高下,基本順序便是太尉、司徒、司空,劉辯這樣一搞,丁宮、劉弘很可能就同意了,反正劉虞進京要對付的也不是他們。

再加上楊氏發力,何進首肯,似乎真的可行?

劉辯見狀,面色愈發得意了。

劉備卻隱隱有些面色不虞,李澈連忙插話道:“陛下此謀可曾說與太后?”

“母后認爲此事可行,她也希望太尉能回京主持大局。父皇還在時就常稱讚太尉,言昭烈侯之後,宗室惟太尉可堪大任,亦可信重。”

劉辯連靈帝的話都搬出來了,看來是已經下定了決心,李澈不由得一陣無語。這就像後世網絡上許多發帖子詢問的人,事實上早已經有了立場,只是來尋找支持的。

你若是加以反對,必然會招致不滿。網絡上的不滿倒沒什麼,最多隔空對罵。要是讓劉辯對自己二人不滿,那就糟糕了。

昭烈侯,即宗室名臣,逯鄉侯劉寬,被海內之人呼爲“長者”,也與臨晉侯楊賜等人一起教授過幼年的漢靈帝。其已於中平二年去世,被追贈車騎將軍、特進,諡號昭烈。

靈帝將劉虞與劉寬相提並論,也確實是頗爲看重劉虞了。

“陛下既已下定決心,臣以爲此事可行。”李澈連忙迴應,以免劉備開口暴露了態度。

李澈知道,劉備不喜的是劉辯年紀輕輕就精於玩弄權術,將朝廷名爵隨意作爲籌碼,這是一個很不好的開始。靈帝便是視名爵爲私產,纔會大肆賣官鬻爵。

而劉虞進京說起來不是什麼壞事,能更好的平衡京城各方勢力,也能加強皇權的力量。

說起來,劉表和劉虞完全是兩種風格啊,劉虞溫而寬厚,劉表卻是頗爲手辣。若是劉虞進京,劉表走幽燕,宅在右北平的公孫瓚可就未必好過了。

劉虞不擅兵事,爲人亦過於寬厚,所以纔會在原本的歷史上被公孫瓚幹掉;而劉表乃是梟雄之姿,這兩人碰到一起,想來也無法和睦相處,就是不知道誰更勝一籌了。

見李澈贊同自己所言,劉辯非常滿意,笑道:“既然如此,那朕明日便與大將軍等人好好談談。兩位愛卿果然是國之賢良,依朕觀之,劉卿的未來,未必會差於太尉啊。李卿也可與臨晉侯少時相提並論了。”

“陛下過譽了,臣等必以太尉與臨晉侯爲楷模,躬行不怠。”

李澈對劉辯許下的大餅毫無感覺,如今劉辯的核心班底就只有己方兩人,他當然可以各種許諾了。

“那朕便拭目以待了,今日便先到這裡吧,從明日開始,李卿便於華光殿侍講,朕很期待啊。”

“必不負陛下所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太后以澈精明強幹、才高德馨,令澈侍講天子於華光殿。

——《季漢書·列傳第一》

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章 初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
第四百四十五章 開陽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關中(九)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儒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一百九十二章 鄉賢與巨寇(上)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二百二十四章 兄弟(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夢第一百零七章 道別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七十四章 罰罪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廢立(一)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謀算第四百零二章 關靖第四百五十六章 師出有名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四百六十七章 攻敵必救(下)第二百四十七章 羣雄起(中)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訂)第一百四十四章 達成共識(第三更,求首訂)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九章 謀權(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縣衙第五百五十六章 演技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六十三章 賈詡第五百零三章 議功善後(上)第四百九十七章 來使(上)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敵必救(上)第九章 勇士大會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五百零八章 父子(上)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三百零九章 風水輪流轉(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亂象(元旦快樂)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煙第三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七十七章 死地第九十六章 比試(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四百八十五章 暗流涌動(六)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進爵第三百八十四章 邊市(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歷陽之戰(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一百七十一章 宣傳攻勢第三十三章 玉玦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五十八章 赴宴第七十二章 夜談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三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二百八十九章 常山之戰(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中秋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四千字)第一章 初見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計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使(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老友(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必要的戰爭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雄起(下)第二百四十二章 遙祭第三百八十六章 決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