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常山之戰(五)

然而左校等人並不甘心,劉石質疑道:“既然大帥覺得我們已經輸了,爲何不帶着弟兄們投了漢軍?”

張燕輕笑道:“我自然是想投降的,當年隨大賢良師起兵,我也未曾想過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如今我若是投降,兵權自然是沒了,但封個列侯頤養天年還是綽綽有餘。對於我來說,真的滿足了。

可是不行啊,有人認爲我褚飛燕是英雄,是能改變這腐朽大漢的英雄!他相信這一點,併爲之赴死。他死了,卻給我套上了枷鎖,每當我生出投降的想法,那枷鎖就彷彿一雙手一般掐住我。

我是降不了了,搏上一搏,也未必沒有個未來。你們若是想降了漢軍,自去吧。”

左校幾人愣住了,急道:“可大帥你不是說不甘心嗎?不想像於毒那廝一樣。”

“呵!看來我身邊果然有你們的人啊。”

左校面色大變,手不自覺地伸向了腰間的刀柄。

張燕嗤笑道:“左校,膽子大了啊,敢在老子面前玩刀了?跪下!”

一聲叱喝,縱橫常山的巨寇左校卻是嚇得一哆嗦,雙腿一軟便跪在了地上,其餘幾人也是一陣顫慄。

張燕嘆道:“老子自然是騙那傻小子的。他和楊鳳一樣,都認爲我是英雄,我不想戳破他的幻想,所以就讓他抱着這樣的想法。

若官府出爾反爾,再有如我一般的人出現,他也會繼續追隨那個英雄吧。

事實上,老子算個屁的英雄?當年家中略有些薄田,在鄉里也算有頭有臉的人物。然而先是閹狗的家眷,又是那些狗官和讀書人,一個個拼了命的禍害鄉里。

大賢良師傳黃天教義,普救受苦的黎民百姓,蒙大賢良師不棄,我便追隨左右,做了一方渠帥。

後來大賢良師兵敗,我帶着弟兄們在山溝溝裡轉悠,也不知怎麼的,越來越多的人來投奔,最後竟然有了百萬之衆。

可這又如何呢?閹狗沒了,狗官和讀書人繼續欺負百姓,如今又加上我們,百姓的日子反倒是愈發不好過了。

弟兄們想走,這很正常。他們本就是被欺負狠了,想當賊寇再欺負別人。如今這條路行不通了,回去給官府種地,總也能活下來。

你們也一樣,你們指望我能打贏李明遠,希望繼續過逍遙快活的日子,那就別去理那些有的沒的,全力備戰,打上一場,生死無怨。

若是想過安生日子,不想冒險,那就去投了官府便是。只是這動不動就摸刀的習慣可不好啊,那些個官兒可不像我一樣心胸寬廣。”

張燕蹲在左校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頭,轉身大笑着離開,只留下面面相覷的黑山軍高層們,癱坐在地上的左校更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

四月九日,站在衛水之畔,李澈俯身探了探清澈見底的河水,笑道:“幸虧如今還未到雨季,將士們可直接淌河而過。若是雨季再來,這多面環水的靈壽縣可不是一片好戰場啊。”

呂玲綺笑道:“如此看來,張燕是插翅難逃了?”

“莫要輕敵,對手是叱吒冀州數年的巨寇,就算如今窮途末路,也不能小覷。”

“又不是我指揮戰鬥,輕敵也無妨。反正韓司馬素來謹慎,讓他用兵,根本不用擔心意外因素。”呂玲綺翻了翻白眼,有些鬱悶的說道。

李澈含笑點了點頭,韓浩確實是很穩重的將領,他不擅奇計,但行軍打仗始終一板一眼,少有差錯,這樣的將領最適合指揮這種以強凌弱的戰役,可以大大降低被敵人以弱勝強的可能。

“再說了,張燕手下的人怕是也跑了七七八八,那個左校,不是黑山渠帥嗎?連他也帶人投降了,你這屯田之法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啊?上交六成稅額,這些人竟然還拼了命的要加入。”

呂玲綺頗有些難以置信,以她的見聞來看,五一之稅便能讓民衆滿腹怨言,如今徵泰半之稅,放在史書上那就是徹徹底底的暴政。

李澈搖頭道:“這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辦法,並不能作爲常例。連年戰亂,讓冀州地廣人稀,大片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這是物質條件。

而那些貪官污吏、世家豪強的欺壓,讓百姓苦不堪言,連活下去都難,這是環境因素。

六成的稅額確實很高,但分的地足夠多,餘下的口糧也足夠他們日常所需,更別說官府還借用耕牛,對於這些朝不保夕的賊寇而言,確實是善政。

但此法絕不能推廣,普通百姓不該過這種生活,是以我先前去信使君,阻止了推廣屯田的做法。”

屯田制是戰時之法,是亂世之法,實質上還是屬於惡法。在歷史上,曹魏早期強制推行屯田,導致的是“民不樂,多逃亡”,後來採用自願應募的方式才得以繼續推行。

但到了後期,官府帶來的壓迫愈發嚴重,出現了高達八成的稅額,而屯田作爲軍事管理,民衆根本無力反抗,只能被壓迫。

屯田的作用在於直接軍事管理無主土地,防止這些土地被世家豪強掠奪,直接收糧爲軍用,也避免了被地方政府“中間商賺差價”,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弊端也絕不能無視。

如王夫之所言,屯田之法要“有其地,有其時”,只能利用荒蕪之地,然後募集流民、使用俘虜或徑直實行軍屯。

若是強奪民衆之地而實行屯田,只會是“奪民熟壤以聚屯,民怨而敗速矣。”

而時間也只能是在戰時推行,若在和平時期推行,則必然會滋生腐敗,也會削弱軍屯的戰鬥力。

呂玲綺眨眨眼,有些迷糊,轉移話題道:“不管怎麼說,屯田制一出,那些豪強們似乎很是焦慮,連母親那都有人拜訪尋找門路,看來達到了你預期的效果啊。”

李澈嗤笑道:“不過是一羣跳樑小醜罷了,還寄希望於通過地方上的陽奉陰違,重新取回那些土地。如今徑直實行屯田,便是以軍規管轄,但有破壞屯田者,可以直接軍法從事!我倒要看看,有沒有不怕死的敢破壞屯田大計。”

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
第二十四章 失望第三百八十八章 決斷(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和親(下)第四百五十章 改變(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終變(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一百六十章 動亂(中)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內務(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終變(六)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一百九十七章 易陽縣(上)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五百五十一章 梟雄心性與梟雄末路第二百九十八章 常山之戰(終)第五百八十章 和親(上)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第四百零八章 說服(下)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外力與齊心第五百六十三章 忽悠(上)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關(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趙子龍(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對稱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文臺第一百零三章 送別第五百六十五章 漢土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價第七十六章 鐵頭娃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三百一十八章 窮途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一百零四章 尋劍第一百八十五章 楊鳳(下)第二百八十一章 辦學(下)第三百六十九章 雜談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百四十章 信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二十五章 刺殺第一百七十章 奴與民第四十章 崩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四百三十九章 屠刀第五百四十六章 平定關中(十一)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關(下)第四百零七章 說服(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動亂(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上)第四百七十三章 議罰?議賞?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八十四章 孫慎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戰(八)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三百三十一章 算計(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賞(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念第二百二十五章 兄弟(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終變(完)第四百六十四章 攻營與守營(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二十二章 宴席(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豐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關中(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四章 吹捧第五百七十八章 三使(中)第四百三十七章 南匈奴之戰(三)第五百章 演(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戰端(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