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上)

男成拼死力戰,終是沒有等到元光的回來接應。

隨他斷後的那五十秦騎被安崇等殺敗以後,安崇也認得他,便只把他擒下,沒有擅殺。往東北邊望了幾眼,早看不到元光、蒲獾孫等的身影了,安崇雖是遺憾不已,亦只得罷了,吩咐從騎們將被俘的秦騎悉數殺了,並戰死秦騎們的首級,一起砍下,各懸馬頭,又取了這些秦騎們的衣甲和還能用的刀槊弓箭等軍械,及趕着他們的戰馬,即打道折回,還去陰平縣外。

到的陰平縣外,想那秦軍的主將蒲獾孫、同蹄樑兩人已然相繼逃掉,趙興又反了水,餘下的秦軍將士自不是莘邇、麴球兩部兵馬夾攻的對手,卻是已經潰不成陣。

護城河以外、以內,尤其是以外,秦兵主陣原本所在的那片位置上,黃色的土地如似被鮮血染紅,到處是一灘灘的血跡,倒着橫七豎八的敵我屍體,其中以秦兵居多,亦有無主的戰馬,定西的軍士暫時沒空收攏,獨自徘徊於死去的主人旁邊,時而恢恢長嘶。

放眼陰平縣北、縣西,偌大的原野上,盡是紅甲的定西兵卒乘勝逐北,在追殺穿着白色戎裝、四散潰逃的秦軍士兵,或者是少數的定西兵卒仗槊持刀,威風凜凜地押送着成羣結隊的秦軍俘虜,往事先規劃好的俘虜集結地而去。

安崇等騎穿過紛亂而透着秩序的寬闊戰場,於陰平縣北的城門外,找到了莘邇。

莘邇正與麴球說話。

——在把蒲獾孫、同蹄樑部擊潰之後,北宮越、王舒望兩人各自帶部,與莘邇部的將士們共去追殲逃敵,以擴大戰果了,獨留下了麴球在城外迎接莘邇。

通常的戰功有三種,一種是攻城時的“先登”,一種是野戰時的“陷陣”,這兩種都是第一等的功勞,此外,便是按照其部、其人所斬之敵人的首級和所俘獲到的敵人俘虜、戰利品等的數量來計算其功勞。這也就是說,追擊逃敵,擴大戰果,換來的也將會是一份不小的戰功,麴球生長行伍間,對此當然不會不知,但他主動放棄追敵,不僅是爲了迎接莘邇,同時也更是他身爲主將的覺悟,甘願把斬首、俘獲這樣的功勞讓給部將,不與之爭功。

安崇遠遠地下馬,抓着男成的胳臂,將他扭到莘邇、麴球的近前。

麴球不認得男成,瞧了他眼,問道:“這是誰?”

安崇稟報說道:“狗賊元光的弟弟,且渠男成。”

麴球是個愛乾淨的人,安崇與他見面的次數儘管不多,但之前每次見他,麴球都是儀表整潔,莫說衣服了,便是鬍鬚也收拾得整整齊齊,然此時看去,卻見他髮髻成綹,臉上灰撲撲的,應是多日未卸的鎧甲上血漬斑斑,混合塵土,也是髒污不堪。

唯他那一雙眼睛,雖佈滿血絲,明顯是非常地缺少睡眠,而依舊如昔,放出的目光落人身上,既使人覺得溫暖,又覺明亮,就彷彿這四月上午的春光,竟是絲毫不受這些日影響似的。

回顧麴球這些日的經歷,安崇心道:“先是固守襄武縣城十餘日,繼引殘部數百毅然南下陰平,又守陰平縣城近十日,這二十來天,一直都是以寡敵衆,所敵者,若孟朗、蒲洛孤、蒲獾孫、石首、同蹄樑諸秦將,無不是秦國的一時之選,上上之將,二十多個日夜,時時刻刻都處在極度的危險之中,今觀龍驤,卻仍神采如舊,煥發多姿,真英雄也!”

安崇自問之,如換了他是麴球,他能做到麴球做的這些麼?他不用想就找到了答案,他不能做到。別的不說,就那個好不容易從襄武縣突圍出來,爲了大局着想,卻不回隴州,主動再赴險地,來入陰平這點,安崇就做不到。不止他做不到,整個定西國,怕也沒幾人能夠做到。

如果說莘邇是安崇佩服的一個人,那麼麴球,就是他佩服的第二個人了。

安崇佩服莘邇,佩服的是莘邇對待才勇之士寬仁、對待盟友容忍、對待政敵狠辣的手段,——莘邇“光復中原”的宏大志願,能夠得到唐艾等人的共鳴,安崇是個粟特人,對此卻是沒甚感觸,換言之,莘邇在安崇眼中,只是一個通權變、能得人、也能用人,同時也有足夠能力掌握權柄的“明主”形象。而安崇佩服麴球,則就是純粹佩服麴球這個人了,亦即麴球在他眼中,乃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人物。

莘邇、麴球都是安崇佩服的人。

這會兒兩人站在一起,他兩個年歲相仿,麴球雖是高些,身形健碩,但莘邇爲上位者漸久,氣度雍容,單從氣場言之,莘邇卻是勝了半籌。

一時瑜亮,可比之爲定西的雙子星。

安崇不覺想道:“明公素懷平定中原的壯志,秦、魏、賀渾邪俱爲強敵,以偏隴一州,欲滅此數大敵,難矣!麴爽、曹斐諸公,恐皆不能大用,只有龍驤將軍,可以成爲明公的臂助啊!”

莘邇清朗的聲音響起,安崇急忙收住心中冒出的這些念頭,恭謹傾聽,聽到莘邇問道:“你不是去追蒲獾孫了麼?怎麼帶回了個男成?……莫非是你半道上碰見了元光?”

安崇答道:“明公料事如神!小胡快要追上蒲獾孫時,元光忽引秦騎百餘殺到,……他殺到本也無妨,奈何他遣了男成引騎五十阻擊小胡,蒲獾孫因被他給救走了。”

莘邇點了點頭,看向跪在地上的男成,問他說道:“男成,你與元光背叛我定西,投靠蒲秦,你們情願從賊,叛就叛了,卻爲何把你的叔父麴朱殺了?你與元光居然無有半點親情麼?我且問你,麴朱是你殺的,是元光殺的?還是你倆合力殺的?”

元光殺掉麴朱這事,男成也接受不了,但面對莘邇的詢問,男成倒有骨氣,不可出賣元光,別過臉,沒有說話。

莘邇說道:“男成,我知道你,你是個樸實的少年,殺害你叔父的事,你斷然是做不出的,這一定是元光乾的了。”

男成還是不開口。

莘邇也就不再多問,命令從吏,說道:“把他帶下去,等回到谷陰,交給其父,讓他父親自己發落!”

安崇問道:“明公,拔若能不會饒了他的,一樣是殺,幹嘛不現就殺了他,還帶回谷陰作甚!”

莘邇說道:“他與元光叛逃,此爲公,他與元光殺掉麴朱,此爲他家的私,先由拔若能處理完了他們家的私事,再處理他叛逃的公事。”

麴球懂得莘邇這麼做的用意,笑道:“私事一畢,自此盧水胡不復再有叛逃秦虜者矣!”

元光、男成如果只是叛逃,在盧水胡的內部,也許元光還不會名聲臭掉,甚至沒準兒還會被一些盧水胡的青年視爲是他們本族的勇士,因爲盧水胡中的不少人,實際上與元光的想法相似,也都把定西國看作了奴役他們的一方,但一旦元光、男成殺掉他們叔父麴朱的事,在男成的證言下確鑿落實,無論是何理由,殺掉自己的從父,這是不折不扣的惡行,那麼可以想見,必然就不會再有盧水胡的胡牧“支持”元光了,而元光逃去的是蒲秦,那麼在以後與蒲秦的作戰中,當然也就不必再擔心會有盧水胡的兵士譁變奔秦了。

莘邇嘆道:“我待元光甚厚,不意他卻叛我投敵,致使曹領軍、田將軍等不得及時趕到襄武,援助於卿,又因他繞城詐言曹領軍等部援兵被殲,導致襄武守卒士氣沮喪,襄武由而失陷,尚且罷了,險使卿身遭不測,纔是要緊!每思及此,我就後怕不已!常恨未能早確定元光的叛心,沒有把他殺掉。女生,你如因此出事,我定西將塌半片天矣!”瞧着男成被從吏帶走,又與麴球說道,“女生,有朝一日,等攻滅蒲秦,抓到了元光,我把他交給你,由你處置!”

麴球說道:“球何德何能,敢做定西的半片天?要說半片天,非將軍莫屬!”

莘邇正色說道:“我自有我的長處,然如論及臨敵謀策,敢於出奇,我不如卿。

“適才在看卿於城北牆西段鑿出的那幾個藏兵洞,聽卿說卿派屈男虎等死士百人,出於此,奔襲城外攻城的秦兵之當時,女生啊,我就在想,此等奇謀、壯膽,也只有你麴鳴宗纔想得出,也只有你麴鳴宗纔敢做!我是不成的。我不如你啊!”

麴球笑道:“將軍何必過謙。那不過是一點小小的計謀,不登大雅之堂,萬無法與將軍運籌帷幄,廟算決勝相比!將軍如再誇球,那球說不得,只好禮尚往來,也誇一誇將軍了。”

莘邇問道:“你誇我什麼?”

麴球說道:“今回將軍引兵翻越岷山,奇兵天降,大敗蒲獾孫、同蹄樑,這纔是奇謀,纔是壯膽!球於將軍,纔是望塵莫及。”

莘邇哈哈大笑,說道:“鳴宗,你誇錯人了!翻越岷山此謀非我所出,是千里之策。我所做的,也就是走了一趟岷山而已!”握住麴球的手,再一次地仔細打量他髒兮兮的臉頰、污穢的鎧甲,充滿感情地說道,“女生!聞你領兵南下陰平的那一刻,你知我是怎樣的心情麼?我敬重你顧全我定西大局的決心,但我更憂心你的安危啊!好在這回沒有像上次支援襄武那樣,路上無有什麼耽擱,我總算是及時領兵趕到了!”

麴球感受到了莘邇對他真心的擔憂和重視,便說道:“將軍,秦州三郡西連隴州,南接漢中郡,東進則可逼脅秦虜之咸陽,經漢中郡則可與江左聯兵一線,此地關係到將軍日後克復中原的遠大雄圖,球怎能不誓死爲將軍、爲我國守之?將軍的遠圖事大,球一身安危何足掛齒。”

莘邇不樂,語重心長地說道:“遠圖要靠人來實現,沒有人,如何實現遠圖?女生,待來年東伐中原,我方欲借重卿能,與卿並肩作戰,卿可務必不能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啊!”

麴球肅容應道:“謹記將軍教誨,球必不敢忘。”

莘邇轉顏微笑,舉首望了望戰火之後的陰平縣城牆,顧望了片刻仍在一團團小規模追敵戰鬥的戰場,又看向麴球,最後側過頭,眺望東北邊的關中、中原方向,做出了遙想的姿態,鬆開了握住麴球的手,按劍說道:“女生,等到咱倆橫卷關中、河北,一洗中原羶腥,解民倒懸,領兵打到海濱之日,一起暢快飲酒,叫那秦主、魏主、賀渾邪,於咱們的席前獻舞,你說,會不會是件很快活的事情?”

麴球的臉上露出了憧憬的神色,隨着莘邇的視線,也眺看東北的長空,手亦按到了劍柄上,說道:“以球想來,天下最快活的事,無過於此了!”

追敵的戰鬥到傍晚漸漸停歇。

各部分別把擒獲到的俘虜和斬掉的首級送到中軍,由軍吏一一記下,登入閥閱簿中。俘虜不必說,那首級,有的部中送的是首級,有的圖省事,嫌人頭太多不好拿,送的是左耳,首級也好,左耳也罷,都作數。彙總了各部的所報以後,軍吏將整體的數目報與莘邇。

總計斬首兩千餘,俘獲五千多。

蒲獾孫、同蹄樑部共有兵士上萬,除此七八千人外,餘下的卻被他們給逃掉了。這也是難免的,到底莘邇部的將士沒有在人數上佔據絕對的上風,不好做到把敵人悉數殲滅。

當晚,莘邇與麴球、北宮越、唐艾、郭道慶、王舒望諸人,以及新投的趙興,和趙興的兄長趙染干等,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大家一致同意唐艾的提議。

下一步的重頭戲當然是與曹斐、田居合擊隴西郡,但現被困於仇池山上、正被冉僧奴、仇泰圍攻的張道崇、李亮部卻也不可不顧,故是,應當分兵兩路,一路爲主力,北上攻隴西郡,一路爲偏師,東北而去武都郡,救援張道崇、李亮部。

莘邇做出決策,由他與麴球引來援陰平的定西兵士、趙興部,前去隴西郡;以北宮越、王舒望引其兩人本部的兵馬,計三千,先去與嚴襲部會合,然後一道往援張道崇、李亮。

麴球的部隊多數都損失在了隴西郡,他突圍時,身邊只帶了數百兵士,接着守陰平縣,又傷亡了不少,而下他帳中只有不到三百人了。

莘邇有心把本部分給他些,麴球卻是不要。

他笑道:“隴西郡的秦虜一兩萬人皆精銳也,此次反攻隴西,將會是場硬仗。將軍的部曲與球不熟,將不知兵,兵不知將,與其歸球統帶,不若仍由將軍指揮,這樣,才能發揮出他們的戰力。至於球部,今雖寡少,但今日之戰,不是得到了數千的俘虜麼?可擇其堪用者,暫由球率,候戰時,球以之爲將軍壯聲勢,足矣。”

莘邇真是喜愛麴球的這個性子,嘆道:“若國中之將,俱如鳴宗,不懼死、不爭功、識大體,則我定西雖小,秦、魏不足滅也!”沉吟說道,“鳴宗,俘虜堪用者,你指的是?”

麴球說道:“那些秦虜的兵卒,肯定是不能用的,但俘虜中有不少是附從蒲獾孫的陰平郡的羌酋、氐酋各部,這些俘虜,之所以從附蒲獾孫,無非是爲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對秦虜實是並無什麼忠心,球以爲是可以用一用的。”

“就是可用,然彼輩新才被俘,只怕短日內也不行吧?”

麴球說道:“行或不行,只有試過才知,球今晚就試一試他們。如果行,就用;如果不行,不用便是。”

莘邇約略猜出了麴球“試”的辦法,就笑道:“好!那就由卿去試上一試!”

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
第十七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中)第十五章 輕騎趁夜東 貧道方外人(下)第四十四章 拓跋大點兵 賀渾高力雄(五)第二十五章 乞勿牽幼弟 還君一公道第四章 魏鹹萬里侯 可呼你字乎第五十二章 唐艾識孟計 苟雄斬姚國(四)第四十三章 敦煌名邦也 六人守朝堂第三十章 曹羅共戰將 蛇龍並無存第二十章 瑰麗朱陽殿 太后如神人第十章 阿瓜胸懷暖 輔國果善謀第二十八章 黃榮膽大策 王城起風雲(二)第三章 禦敵策已備 張韶領兵至(下)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一章 侃侃析時局 竊竊覬神器第六十二章 地上有些滑 可斷阿瓜根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六章 麴球贈胡將 遣人請道智第十九章 入宮知天威 少年漸成人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三十九章 圍獵神射術 樗蒲擲萬金第三十二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中)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十九章 黃榮駁氾議 拓跋見莘使(上)第四十五章 姚謹辭動心 呂明平叛亂(上)第一章 梟豺無親情 救子母感恩第四十八章 麴爽大出兵 馬糞薰元光第十四章 言慰悲慘將 心憂酒泉胡第六十四章 左氏殿中熱 神愛揮馬鞭第五十四章 三議安西域 朝中爭沙州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三十三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下)第十八章 道智夢授戒 張龜謀盡職第六章 選使說宴荔 擇將援鐵弗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十九章 元光秘事發 平羅成關鍵第五十四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中)第二章 宴荔滿腹愁 勃勃獻謀策第三十四章 五日朔方下 殺一無名卒第六章 黃榮獻毒策 宋翩索厚賞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一章 元光塊壘積 麴爽奏設州第七章 遍觀詐與虐 唯是取信難第二十八章 貴非貧人想 京好鼠跡印第五十二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三)第十二章 平羅忠孝愚 元光計高明第四十九章 蜀攻彭模急 十里陌上停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六章 輪戍練兵法 令狐喜事爽第五十八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下)第十五章 打通士庶塹 挽袖振夫綱第一章 僧誠止募兵 建武督秦州第三十八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六)第四十一章 王成策取冀 唐艾議攻冉(上)第四十八章 和尚顯神通 府君禪理深第三十八章 遣使赴江左 姚戎攻關中(上)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一章 龍驤真英雄 徵虜淚滿襟(七)第五十九章 驅荔兩相耗 覓策殺姚桃第三十九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下)第十六章 富貴不相忘 球營嚴且整第三十二章 氾賈交書劾 左氏憐張妻第四十五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十三)第五十二章 無雙麴鳴宗 止啼溫石蘭第十六章 連環虛聲勢 蒲茂意決矣第十二章 君長公事重 大力一見故第二十七章 傅黃春風意 大力急事報第九章 被動化主動 兩個老實人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十章 高充隨機變 二讓苟將軍第三十一章 舉手設錄事 反掌覆宋家(上)第十三章 失魂阿利羅 安心王太后第五十六章 太后玉趾訪 將軍恭謹對(上)第五十三章 蒲秦佔洛陽 江左攻下邳(四)第六十三章 麴侯飲符水 阿恭誠可愛第五十一章 欲破酒泉先 功求襲斛律第二十二章 伴君如伴虎 攻敵攻不備第十六章 唐艾出奇謀 李亮三斫營(上)第十八章 拓跋十姓貴 苟雄半渡擊第二十三章 莘邇情仁厚 蒲茂降尊號第三十二章 成都道人唱 宮中天子怒第三十六章 卿輩哪得談 奇襲成都城(四)第二章 西海遲方至 酒泉候未來第四十六章 軍報請援兵 張宋增猜疑第三十八章 乞活投蒲茂 計破鐵浮屠(中)第三十章 心憂義從胡 黃榮第二計第十五章 鬥毆督座前 寶掌哼哼然第二十四章 宋方內外策 氾寬邀兩賓第九章 青雀得蒲寵 賈珍與寶絕第十四章 權錄三府事 備設六部制第五十一章 笮橋鼓聲動 捷報兩路傳(下)第四十四章 結拜一兄弟 魏家兩虎臣第五十七章 麴球拒秦衆 季和挫爽軍(五)第六十章 佳人難再求 長路漫漫險第二章 宋方自取權 曹斐用詐撫第十章 元光非池物 景桓再獻策第三十四章 何人吾可謀 無處不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