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良臣

靖康初,先爲御史中丞,進爲尚書左丞,犯顏敢諫,有大唐魏徵之遺風!世祖高皇帝盛怒之下,心不能平,而事後屢加賞賜,愈敬重焉!

世祖曾言,趙相公實乃國之脊樑!

流光閣功臣第三!

——《流光閣功臣譜》第二日,趙桓召集宰執、三衙都指揮使,共同議事。

“召諸卿來,就是想議議軍隊的事情!”趙桓突然頓了頓,聲音中帶着沙啞,少了些往日的光鮮,“朕決意整編全隊,諸位愛卿都談談自己的看法。”

官家的話,三位都指揮使聽是聽明白了,心裡比先前更加糊塗,殿前司都指揮使王宗楚問道:“臣請問陛下,軍隊整編,如何進行?”

趙桓指着張叔夜說道:“你來解釋!”

張叔夜將趙桓的想法解說了一遍,三位軍方大員,無比震驚。事情本身還在其次,整編軍隊之後,還要做什麼就很清楚了。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曚道:“軍隊整編之後,歸屬有無變更?”

大宋軍制,國內禁軍的統制、訓練、番衛、戌守、遷補、賞罰等權利統歸三衙,樞密院則負責下達軍令,而戰鬥的指揮權則歸於朝廷臨時委任的率臣。大總管就是率臣的一種,還是權利最大的率臣。也就是說,人事權在三衙,詔令權在樞密院,指揮權在率臣。自從兩府合班議事之後,率臣的委任,樞密院也起很大的作用,現在這個時候,三衙的權利被不斷削減,樞密院的權力愈發膨脹,但是不管怎樣,到底還有些權力。

趙桓不緊不慢地說道:“此後,軍隊指揮權統歸樞密院,愛卿清楚了嗎?”

曹曚黑着臉,道:“如此一來,三衙還有何執掌?”

曹曚的問題,張叔夜知道答案,卻不方便回答:官家當然想把整編後的軍隊指揮權併入樞密院,不僅如此,官家還想直接把三衙撤銷呢!撤銷了三衙,面前的三位大員做什麼?

“負責京城戍衛!”趙桓眯着眼,盯着曹曚道。

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石崇禮:“如此一來,三衙又有何用,還不如一併裁撤!”

趙桓緊繃着的臉突然笑起來,道:“王愛卿的話實在是說到了朕心裡,朕早有此意!”

三位大員同時跪倒,王宗楚奏道:“陛下,祖宗法度延續了一百餘年,豈可輕易變更,臣請陛下深思熟慮!”

另外兩人同聲附和:“臣請陛下深思熟慮!”

趙桓剛想說話,卻聽到張叔夜說道:“陛下,臣附議!”

張叔夜不想事態激化,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一旦官家與三衙的矛盾升級,恐怕整個朝局都會震動呢!

王宗楚直着脖子,道:“官家,朝中有奸佞之徒,請陛下明察!”

趙桓緊握雙拳,似乎不認識一般,看着這個親孃舅,陰冷地一笑,道:“你來說說,誰是奸佞之徒?”

“張叔夜!”

“好好好!”趙桓道,“曹卿、王卿以爲如何?”

“臣附議!”

趙桓霍地站起來,道:“他幫你們說話,你們卻反過來指責人家,是何居心?就衝着你們的心地,朕也絕不能輕饒!傳旨:褫去王宗楚、曹曚、石崇禮官職,由三衙副都指揮使試都指揮使一職。令沿邊六大總管麾下,整編爲六大軍團,軍事長官由大總管兼任。京城剩餘軍隊,整編爲兩個軍團。至於軍事長官的人選,明日再議!”

趙桓說完,剛想退朝,只聽張邦昌道:“臣不敢奉詔!”

一語出,無人不驚!

早就商量好的事情,張邦昌卻來了個不敢奉詔,是何用心?

趙鼎、何慄兩人在滑州處置水災事宜還未回來,剩下五名宰執,張邦昌已經表明了態度,其他人呢?

李綱低頭不語,緊張思索着。

去年京城的戰鬥,由他親自指揮,他當然明白官家這樣做對國家有多大的益處,張邦昌不可能不明白,爲何反對?左思右想,李綱似乎抓住了什麼:若果真如此,此人的心地實在是……

盛怒之下的趙桓,瞪着李綱,道:“李相公,該你啦!”

李綱一步一步地出班跪倒,振聲道:“臣李綱奉詔!”

“臣張叔夜奉詔!”

“臣秦檜奉詔!”

“臣呂好問奉詔!”

趙桓指着張邦昌道:“褫奪張邦昌一切官職,給朕滾出去!”

張邦昌表情依舊,端正地叩首,摘掉烏紗帽,交給裴誼,轉身而去。三位都指揮使也摘掉烏紗,氣哼哼地去了。

一天之內,免掉四名重臣,舉朝皆驚。

汴河放水對於滑州潰堤的合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三月底黃河歸道,趙鼎處理完賑災、善後事宜,於四月十四日回到汴梁。時近未時,宰相應該在政事堂處理公事,趙鼎直奔這裡而來。遠遠地望過去,只見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李綱與尚書右丞秦檜前後腳迎了出來。

趙鼎緊趕幾步,來到近前,抱拳拱手道:“唉呦,大熱的天都挺忙的,還用這些俗禮?相公越發清減了,會之還是風采照人啊!”

李綱又黑又瘦,眼圈紅紅的,顯然睡得也很少,上前拉住趙鼎的手,上下打量着,道:“黑了,不過看上去精神還好。快,裡邊請!”

秦檜在一邊陪着,喊道:“把我今天早上拿來的白毫銀針,給趙相公沏上一杯。”

李綱聞言一愣,瞅着秦檜,道:“會之,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有好茶爲何沒我的份啊?”

秦檜哭着臉,道:“相公,這是從何說起呀?今天早上到現在,我問了你不下三遍,你連一句話都不回,又怎說我小氣?”

旁邊一名給事中中幫腔道:“秦相公所言不差。今天早上,他問您時,您正在與戶部尚書交代差事;中午用過飯,秦相又問,您正在想事,還是沒答話。最後一次下官就不清楚了。”

李綱敲着前額,自失一笑道:“唉呦,怠慢了,怠慢了!會之,賞我一杯白毫銀針,如何?”

秦檜高聲道:“沏兩杯,”回頭又道:“喝着好,一人送你們半斤。左右我再想辦法就是!”

說着話,來到裡間,趙鼎略微洗了洗臉,揀位置坐了。輕啜了口茶,長出一口氣,道:“昭容娘子的喪事都忙完了?”

李秦二人默默點頭,一副慼慼然的樣子。

“陛下還好嗎?”

秦檜起身,自書案上拿出一件摺子,遞給趙鼎。趙鼎展開觀瞧:這是一份熟狀,即由宰相初步擬定處理意見之後,上呈御覽。這種文書用白紙書寫,皇帝簽署“可”然後頒佈爲法規政令。還有一種情況,宰相遇到緊急情況,來不及奏稟皇帝,先行處置,然後再具制草奏知,這類文書稱爲“進草”,用黃紙書寫,宰執們在背面押字。

這份熟狀說的事情也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可是,好像有哪裡不對勁呢!再仔細看,那個御筆親書的“可”字,與往日大有不同。說他不是皇帝寫的,下面鐫着“靖康主人”的小璽是錯不了的。這又是怎麼回事?

趙鼎立目怒道:“這是誰籤的文書?”

秦檜道:“如果我所料不差,這個字應該是丁都賽所寫!”

趙鼎“啪”地將文書摔到桌子上,道:“哪有這個道理?李相,你就聽之任之?會之,你是幹什麼吃的?”

秦檜正色道:“元鎮公,我與李相公都爭過,官家表面應承,依然顧我,我輩做臣子的又能怎樣?”

“什麼話!”趙鼎盛怒而起,“這樣的東西,也是她一個女人能夠碰的?祖宗家法都不顧啦?伯紀兄,大宋一百餘年來,出過這樣的事嗎?”

趙鼎火氣很大,指責李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秦檜上前,將趙鼎按在椅子上,道:“元鎮公,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嘛!一個多月來,李相公每天睡不上兩個時辰,有時就在這裡湊合一宿。大事小事都要過問,又要時刻關注京城軍隊的動向,每天寫的字少說也有兩萬,你還要他怎樣?難道都要掛冠而去?張相去職,裡外就是我們兩人,忙都忙死,這些哪還顧得及!”

趙鼎老臉一紅,深深一揖,道:“唉,相公大人有大量,還請原諒一二。”

李綱剛說了一句客套話,趙鼎起身就走,道:“我去爭,說一千道一萬,做臣子該盡的本分還是要盡。”

秦檜拉住想說話的李綱,道:“陛下不在延和殿,元鎮公想知道官家的去處,直接問裴誼好了?”

“這個東西不在官家身邊?”

“他哪還有那個膽子!”

趙鼎點頭去了。秦檜小聲對李綱說道:“我聽說,官家這幾天心情不錯,元鎮公此去,即使事情不遂,也無大礙,相公放心就是!”

話是這樣說,李綱又哪能放心?

趙鼎來到丁都賽的住處,御前班直進去稟報之後,趙鼎擡腿而入!

見禮山呼萬歲,趙桓吩咐都賽爲趙鼎上茶,人都乖乖地退了出去,把門掩上。

趙鼎道:“陛下欲棄江山社稷乎?”

趙桓臉拉得老長,道:“你不要再說,朕不想聽,朕累了,想休息了!”

“滑州之下,幾十萬百姓等着朝廷的救濟,那不是幾十萬百姓,那是幾十萬根乾柴呀!陛下,您知道不知道?”趙鼎跪倒在地哭道,“金兵圍城,西夏侵邊,咱們不都過來了嗎?萬民伏闕上書,鐘相造反,不是也過來了嗎?逝者已矣,難道您要爲一個死去的人,放棄這些活着的人嗎?”

趙桓又被觸動了心事,眼淚“吧噠,吧噠”就下來了。

“爲一女子棄江山社稷,您對得起祖宗?爲一女子棄江山社稷,您對得起太上皇嗎?”趙鼎“咚咚”叩首,額頭流着血,“這種地方,也是萬乘之君應該來的嗎?讓百官、萬民怎麼說您?讓史官怎麼寫您?陛下,陛下呀!”

趙桓舉起茶杯,“啪”地摔在地上,道:“你這是在和朕說話嗎?朕累了,你給朕出去!”

趙鼎擦了擦眼淚,起身就走!

不一會,王德進來稟報:“官家,趙相公跪在門口,我們怎麼拉也不起來,您看……”

趙桓吼道:“他願跪就跪着,不要理他!”

王德黑着臉,也出去了。

“官家,臣妾爲您唱個曲,您說好不好?”乖巧的丁都賽搖着趙桓的胳膊,撒嬌地央求着,好像,聽曲的是她,而唱曲的是趙桓似的。

琴聲響,水袖搖,只聽都賽唱道:“映石先過魏,連城欲向秦。洛陽陪勝友,燕趙類佳人。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馬新。徒爲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這是一首詠玉的詩,名爲詠玉實在是借物喻人啊!

新婦都賽,妖冶風騷恁地撩人,依偎在趙桓腿邊,長嘆一聲道:“唉,官家剛來,就要去了嗎?奴家好苦啊!”

趙桓心頭上的烏雲散盡,笑道:“哪個說朕要走的?”

都賽撅着小嘴,道:“門口跪着鼎鼎大名的趙相公,奴家如何擔當得起?官家若是不走,明天奴家就會被京城士大夫活活羞死的。”

趙桓佯怒道:“朕倒要看看,哪個敢欺負朕的都賽!”

這個女人,真是善解人意呢!

兩人相擁着,不知過了多久,都賽幽幽道:“官家,趙相公都跪了兩個多時辰了,您真的該走了。”

“和朕回宮吧!”

都賽低頭攪着一縷黑髮,道:“人家進宮,又是什麼身份?”

“這也不能着急,得慢慢來。朕可以先封你爲郡君,嗯,叫什麼好呢?對了,就叫都賽郡君好了。然後哇,進才人、美人、嬪、妃。”

都賽搖搖頭,道:“不,就這樣挺好!每天三餐,豐樂樓都會送來;胭脂呀,有閻家胭脂鋪;用馬呢,有曹家千里馬行。我在這裡,吃的用的都不缺,想做什麼做什麼,多好!官家,不要讓臣妾進宮,好不好?”

趙桓道:“這些人,還真會巴結!不進宮,眼下倒是沒問題,可是你一旦結了龍胎,那就不成了。”

都賽一聽這話,很是犯難呢!

做了官家的女人,誰不想生個皇子?有了兒子,纔有依靠。女人青春年少,光陰如箭,總有年老色衰之時。女人老了,寵遇難期,可是,不管到什麼時候,兒子都是爹的心頭肉呢!轉念一想,進宮之後,就再也由不得自己了。

這樣的難題,趙桓也沒辦法解決,輕輕撫弄着她的長髮,享受着轉瞬即逝的愜意。

上燈了,真的該走了。

趙桓將沉沉睡去的都賽放到牀上,蓋好被子,剛走到門邊,只聽道:“官家,什麼時候還能再來呢?”

什麼時候,朕又如何知道。

趙桓狠下心腸,推門而出。

走到門口,不鹹不淡地丟下一句:“你要跪只管跪着,朕回宮了!”言罷,催馬絕塵,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趙鼎目送官家走遠,在兩名家人的攙扶下起來,又看了一眼這個不起眼的小院,朝衚衕外走去。

開始幾步,腿腳不靈便,一瘸一拐地,如同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行十幾步,傳來悲涼的歌聲,趙相公好興致啊!

第四章 升龍(六)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九章 生根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廟算(二)第二章 善惡第九章 銀行(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九章 銀行(二)外篇 紫電獸(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章 良臣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六章 曙光(二)序一 風流第六章 君臣(一)第五章 蹊徑外篇 高麗公(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九章 驕傲(三)第一章 厚積(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八章 對壘(四)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五)第九章 太歲(三)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六章 破陣(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二章 視疾(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血光(七)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日出(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破陣(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縱橫(三)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一章 魂傷(三)第二章 春雨(七)第八章 對壘(五)第七章 雲頂(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八章 虎鬥(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章 神仙(四)第八章 臺灣第二章 護花(二)第四章 升龍(六)外篇 破陣鉞(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二章 人道第四章 協力(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雲頂(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十六章 聖訓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五章 如夢(一)第六章 屠龍(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一章 回家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一章 入夢第六章 曙光(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三章 凱旋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六章 屠龍(一)外篇 陽關曲(二)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八章 對壘(二)第七章 光復(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三章 苦戰(二)
第四章 升龍(六)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九章 生根第十三章 天火(一)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廟算(二)第二章 善惡第九章 銀行(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九章 銀行(二)外篇 紫電獸(一)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章 良臣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七章 日高見(二)第六章 曙光(二)序一 風流第六章 君臣(一)第五章 蹊徑外篇 高麗公(二)第三章 南洋(三)第九章 驕傲(三)第一章 厚積(一)第五章 播種(二)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八章 對壘(四)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一)第八章 宋州(五)第九章 太歲(三)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二章 無聲(一)第六章 破陣(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二章 視疾(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二章 追捕第七章 血光(七)第一章 盟好(二)第九章 日出(一)第八章 常日(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破陣(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五章 縱橫(三)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三章 捧日(一)第一章 魂傷(三)第二章 春雨(七)第八章 對壘(五)第七章 雲頂(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八章 虎鬥(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章 神仙(四)第八章 臺灣第二章 護花(二)第四章 升龍(六)外篇 破陣鉞(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二章 人道第四章 協力(一)第十章 決斷(二)第一章 夜花(三)第七章 雲頂(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十六章 聖訓第五章 火藥(三)第十五章 如夢(一)第六章 屠龍(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八章 對壘(四)第十一章 回家第十一章 救駕(二)第三章 遠航(一)第八章 宋州(七)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一章 入夢第六章 曙光(二)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三章 凱旋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六章 屠龍(一)外篇 陽關曲(二)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三章 武威(四)第八章 對壘(二)第七章 光復(四)第三章 遠航(一)第六章 曙光(一)第十三章 苦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