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色(一)

她是官家最疼愛的妹妹,她是大宋皇室的奇葩,她是名滿京城的姚黃仙子,她是萬萬人最深的牽掛!

趙明媚,永遠的明媚,永遠的姚黃!

——《永遠的明媚,永遠的姚黃》河北東路、陝西秦鳳路同時傳來軍報。

夏國國主李乾順出兵三十餘萬號稱五十萬,兵分三路攻打邊境諸寨堡。

夏軍第一路,統軍大將爲神勇軍司監軍使李良輔,率軍十餘萬,於三月十九日,攻取河北東路麟州神木寨、闌干堡進而兵圍銀城。銀城守將誓死抵抗,河北東路大總管王稟得到消息後,調集沿邊晉寧軍、保德軍、火山軍、岢嵐軍、寧化軍,於二十三日統兵抵達銀城,與夏軍對峙。戰場形勢基本穩定下來。

夏軍第二路,夏國國主的親弟弟,晉王、樞密使李察哥越過邊境,連下勝羌、通遠、蕩羌諸寨,圍懷德軍於平夏城。懷德軍崩潰,平夏城失守。涇原路經略使曲端率領本路軍馬,於靈平寨與敵對峙。三月二十日,涇原路第十將吳階率軍長途奔襲,一舉拿下夏軍存糧之地——通遠寨。吳階放火燒寨,燒燬敵軍糧草十萬石,夏軍潰退。曲端乘勝進軍,吳階半路邀擊,宋軍三戰三勝,斬敵三萬餘級,傷者不計其數。目前,夏軍已退出蕭關,宋軍收復全部失地。

夏軍第三路,原大宋降將、現任卓囉和南軍司監軍使任得敬率軍八萬,一舉而下蘭州城。守城官員兵敗投降,蘭州已失。任得敬繼續進兵,攻打會州、熙州,熙河路岌岌可危。

三路戰報有喜有憂,趙桓心裡早有準備,倒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金國退兵的時候,他就想到西夏會有所動作。种師中、姚古率領秦鳳路大半兵馬入援京師,西邊防備空虛,如果西夏不乘機撈些便宜,也實在是說不過去。二月中旬,趙桓便下旨給沿邊諸路經略安撫使司,令他們小心戒備。雖然明知道會出事,可是,又能怎樣?各路勤王軍隊全加到一起大概二十五萬,种師道完成護送金兵離境的任務之後,分兵備邊。韓世忠、宗澤各率十萬軍隊,防守河北東西路,剩下的五萬軍隊除了受傷的,都補充了王稟的河東路。秦鳳路那邊,只得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細細分析三路形勢,結果還不算太糟糕:王稟堅守太原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靠河東路本身力量,守個平分秋色問題不大。涇原路曲端表現優異,至於吳階,名將就是名將,而今一戰成名,正可以重用的。他的弟弟吳璘也相當了得,並不弱於乃兄。按照後來歷史的評論,曲端能力突出,不過剛愎自用、恃才傲物,有抗上的毛病,而且常常見死不救,以保全自己。這個人,毛病和特點一樣突出,用還是要用,不過得時常敲打着點。對了,還有一個劉琦,這個人有些本事,可不能讓他閒着。

“陛下,臣以爲應該依慣例派宰臣趕赴秦鳳路處置一切。軍情緊急,一刻也耽誤不得。陛下,陛下……”張邦昌一連說了幾個陛下,趙桓纔回過神來。

趙桓擺手示意張邦昌坐下,沉思半晌,慢慢地說道:“以張相公的意思,派誰去合適呢?”

“吳敏可以去,張叔夜也去得,臣雖不知兵,只要陛下認爲臣當去,臣亦不敢辭。”張邦昌道。

“李相以爲如何?”

李綱面有難色,轉而振作精神,慷慨而言:“臣以爲,宰執之中,只有張叔夜可以去。如果种師道還在,也可以。如果派不知兵之人前去都督衆將,恐怕會誤了大事的。”

“是何言耶?祖宗家法,以文臣爲樞密,難道文臣不可以將兵,不可以打仗?”尚書左丞耿南仲,一直以趙桓東宮舊人自居,年齡資歷都在李綱之上,而今位居其下,心有不甘,屢屢找李綱的麻煩。這一次,終於被他抓住了把柄,自然要窮追猛打了。

“臣也以爲,李綱的話有失偏頗。昔年,韓忠獻公、范文正公、富文忠公先後經略關陝,功績斐然,至今沿邊諸路唸誦其德。三人無不是以文臣將兵,僅此可見李綱之謬也!”唐恪也在一旁幫腔。

唐恪所說的三人,就是前朝名相韓琦、富弼、范仲淹。這三個人,先後督師關中,確實立下了大功。唐恪這樣說,道理自然是充分的。

李綱正身端坐,面色如常,似乎根本不想辯駁。

樞密使吳敏委屈得眼圈發紅,哽咽道:“臣願赴秦鳳帶兵,如不能保境安民,請陛下治臣之罪。”

吳敏雖然沒有明着反對李綱,這樣說話,如同直接扇李綱嘴巴子一般。

現在這樣的情況,李綱是很難做事的。今後,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李綱去辦,看來,宰執還需調整啊!

念及於此,趙桓笑了笑道:“君臣議事,要的就是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大家把話說開就好了。宰執總共不過七人,朝裡也有大事要辦,還是暫時不要動了。朕看這樣:依照河北兩路的辦法,秦鳳路設置三個大總管:曲端守涇原、環慶兩路大總管,吳階權熙河路、秦鳳路大總管,劉琦權鄜延路、永興軍路大總管。軍事上就這樣,你們再議議,派何人去做經略安撫使好些,提幾個人選上來,明日再商議。朕的意思,大總管管軍,經略安撫使管民,互不統轄。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全力辦差,也少了些物議人非。”

官家的話沒有說透,其實是可以防止尾大不掉。原來的經略安撫使管的地方雖小,卻是軍政一把抓;今天的大總管、經略安撫使管的地方雖大,互相制橫,若沒有相互勾結之事,譬如朝廷打出去的拳頭,想收回來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衆宰執都是人精,焉能不明白這些?

張邦昌道:“陛下聖明燭照,臣萬萬不及。臣等立即擬定經略安撫使的人選,進呈御覽。”

趙桓擺擺手,示意宰執們可以先行退下了。延和殿內的紅燭在“噼啪”作響,趙桓癡癡地望着蠟燭,想着心事。

剛剛走到殿外,張邦昌拉住吳敏問道:“元中公留步:官家所說的劉琦是何許人也?”

吳敏字元中,呼字而不名是大宋的傳習。

吳敏搖搖頭,雙手一攤,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劉琦如果是位高明顯之輩,他們一個宰相一個樞密使沒有不知道的道理。劉琦如果是一個岌岌無名之輩,他們不知道還有情理可原。可是,他們不知道的,官家卻知道,這就奇怪了。聯想到官家提拔韓世忠時的情景,連韓世忠的妻子都知道叫什麼名字,這樣的官家,精明得可怕啊!

張邦昌、吳敏越想越怕,急匆匆地去了。

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三章 出山(一)第一章 魂傷(三)第四章 升龍(五)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二章 視疾(一)第五章 縱橫(三)第三章 武威(一)第十章 承極(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九章 逐鹿(一)第二章 魂傷(二)第二章 南郊(一)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五章 觀潮第一章 夜花(三)第五章 縱橫(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常日(一)第二章 國色(二)第三章 遠航(三)又是一年啊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二章 護花(三)第四章 死鬥第七章 光復(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冷夏第十章 驚心(一)第九章 天使(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章 決斷(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六章 曙光(三)第十六章 聖訓外篇 望燕雲(七)第二章 國色(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六章 君臣(二)第十六章 聖訓第一章 夜花(三)第五章 播種(一)第九章 逐鹿(二)外篇 望燕雲(四)第十四章 盛宴(二)又是一年啊第一章 心路(三)第九章 驕傲(一)第二章 視疾(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五章 縱橫(三)第五章 打援(一)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八章 虎鬥(一)請假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二章 春雨(三)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莫須有第七章 光復(三)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遠航(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二章 奇襲(二)外篇 陽關曲(三)第一章 夢想(二)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涼州(二)第二章 護花(四)第八章 變革(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日出(二)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三章 心意第六章 交趾(五)第二章 狼王第八章 宋州(六)第一章 夢想(二)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章 日中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九章 倉惶(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五章 江寧(二)第三章 凱旋第三章 入局第五章 火藥(一)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四章 廟算(二)
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八章 對壘(一)第三章 出山(一)第一章 魂傷(三)第四章 升龍(五)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二章 視疾(一)第五章 縱橫(三)第三章 武威(一)第十章 承極(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八章 宋州(六)第九章 逐鹿(一)第二章 魂傷(二)第二章 南郊(一)第七章 光復(二)第十五章 觀潮第一章 夜花(三)第五章 縱橫(一)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常日(一)第二章 國色(二)第三章 遠航(三)又是一年啊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二章 護花(三)第四章 死鬥第七章 光復(二)第一章 心路(四)第五章 冷夏第十章 驚心(一)第九章 天使(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十章 決斷(一)第三章 捧日(二)第六章 曙光(三)第十六章 聖訓外篇 望燕雲(七)第二章 國色(一)第四章 平安京(四)第六章 君臣(二)第十六章 聖訓第一章 夜花(三)第五章 播種(一)第九章 逐鹿(二)外篇 望燕雲(四)第十四章 盛宴(二)又是一年啊第一章 心路(三)第九章 驕傲(一)第二章 視疾(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五章 縱橫(三)第五章 打援(一)第十四章 落日(二)第八章 虎鬥(一)請假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二章 春雨(三)第七章 護軍第四章 莫須有第七章 光復(三)第一章 中宮(一)第三章 遠航(三)第十章 日中第十章 小町王(三)第二章 奇襲(二)外篇 陽關曲(三)第一章 夢想(二)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震動(二)第三章 涼州(二)第二章 護花(四)第八章 變革(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日出(二)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三章 心意第六章 交趾(五)第二章 狼王第八章 宋州(六)第一章 夢想(二)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章 日中第三章 出山(二)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九章 倉惶(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十二章 春雷(一)第五章 江寧(二)第三章 凱旋第三章 入局第五章 火藥(一)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四章 廟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