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縱橫(二)

歇息一夜,留下五千人馬守衛烏樑素城,兵分兩路:一路由種無傷率領天武軍團中軍、押剌伊爾部、再加上兩萬河西諸軍團派來的精銳,組成左路軍,經東勝州、朔州、應州向大同府攻擊前進,其餘人馬組成右路軍,由周八率領,沿着長城北麓,掃蕩雲內州、豐州,在大同府與左路軍匯合。臨行前,種無傷反覆叮囑周八,遇事多和曹沅、徐長天商量,遇到敵人重軍駐守的地方可繞過不打,不要過多與敵人糾纏,一句話要用閃電一般的速度,打擊敵人的有生力量。

五天之後,也就是六月三日子時前,一定要到達大同府城下。六月三日也是岳飛那邊動手的日子,即使打不死敵人也要把他們活活地拖在原地,不能增援燕京方向。

踏上這片塞外的沃土,心中翻騰着一種別樣的感覺。衛青、霍去病的馬蹄踐踏過的青草,李靖、李蹟刺目的戰刀,中華兒女曾經在這裡留下了驕傲自豪,華夏英雄曾經在這裡留下了永遠的神話。現在,他們這一代人,大宋最優秀的男兒將用自己的熱血鑑證光榮,用自己的勇敢創立功名,他們在書寫着歷史,他們就是歷史長河中矯健的弄潮兒。

“大帥在想什麼?”押剌伊爾與種無傷並轡而行,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毫無疏漏地印在腦海中,現在的種無傷可不多見,就像在做夢一般。

無傷自失地一笑:“我聞到了大漢的豪邁,看到了盛唐的光輝,嗯,就是這樣。”

押剌伊爾連自己部落的歷史都不是很清楚,對於中國的歷史更是一竅不通,聽不懂的話,押剌伊爾還是很虛心地求教:“大帥在說什麼,我怎麼聽不懂?”

“那是我們中國在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朝代,漢朝一舉奠定了中華的版圖,異族從那個時候開始稱中華民族爲漢人;盛唐開創了無以倫比的天朝盛世,萬國來朝,共拜天可汗。大唐衰落了,我們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從此中原地區失去了賴以堅守的地利,對外戰爭屢屢失利。今天,我們回來了。”

押剌伊爾沉浸在虛幻的光榮中,喃喃道:“現在的大宋比它們如何?”

種無傷驕傲地大笑:“你處在第三個歷史的頂峰,這一次我們站的更高,這一次我們看的更遠。大宋帝國必將建立超邁千古的成就,因爲有我,因爲有你,因爲有千千萬萬的大宋男兒。”

“紀律、尊嚴、夢想、光榮!”親兵營的士兵齊聲高呼;

“紀律、尊嚴、夢想、光榮!”大宋男兒萬人同和。

大軍如洶涌的洪水,勢如破竹,所向皆捷,大小几十戰,殺到朔州境內的鄯陽城。中軍都指揮使李明理,率領前鋒追着敵軍衝進了城內,押剌伊爾繞城而過,堵在東城外面,列陣以待。

失去了祖國的契丹人,早就失去了戰鬥下去的勇氣;本在異鄉的吐蕃人、回紇人、党項人、蒙兀室韋人,有什麼理由爲女真人賣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漢人則揚眉吐氣,不用動員不用勸說,送水送飯,爲大軍帶路,竭盡所能幫助這夢中盼望的親人。

“聽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啊!”

“俺祖山是太原府人!”

“你是太原府的,我也是太原府的。”

“老鄉!”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老鄉”,他們就變成了血肉相連的一家人,親人到了,早先受到的屈辱要全部還回去,曾經存在的光榮要全部拿回來!

“折彥超,派人回去聯絡,我們的傷員和戰利品需要轉移!”

“是!”

曾經威名赫赫的折家將沒落了,幸好還有一個折彥超,也許有他在,折家就還會東山再起。

神衛軍團在雁門方向的守軍早就接到命令,密切注意對面的動靜,今天突然過來一隊人馬,打着是宋軍的旗幟,旗面上是幾個醒目的大字“大宋天武軍團”。

“前面的人站住,再向前走開弓放箭了!”

“小六子,你他孃的胡說八道!你手裡的是弓嗎,才幾天啊,連弓箭和火槍都分不開了!我看你是短教訓啊!”

小六子揉揉眼睛一看,呀,竟然是折彥超指揮。

“是折指揮嗎?”

“就是你老子!”

於是,山上響起歡呼聲:“折指揮回來了,折指揮回來了!”

神衛軍團動員了全部力量,接應大軍。傷員、繳獲、俘虜、以及願意暫時回到祖國躲避戰火的漢人,還有一心向漢的異族人,構成了一條長龍,絡繹不絕地進入雁門關。更有那一心報國的男兒,留下來爲大軍做嚮導。有了熟悉地理的當地人的幫助,又有先聲奪人的優勢,以有心算無備,措手不及的金軍迎來了他們最艱苦的一段日子。

沒有傷員的拖累,沒有投入在戰利品上面的精神關注,四萬大軍向前狂飆猛進。朔州境內的馬邑城出人意料地成爲難啃的骨頭。城內守軍雖然只有五千人,但是城池堅固,守軍抵抗非常猛烈,種無傷適時收兵,棄之不打,向東面的應州前進。應州距離大同府不到二百里,中間隔着一條桑乾河,探馬回報:大同府並沒有派出援兵,種無傷順理成章包圍應州城。拿下應州城,大軍可以得到暫時的休整,而且近在咫尺的龍首渡口可以成爲大軍渡河的最佳地點。應州的南面是恆山,陡峭的山峰成爲宋金兩國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這裡的邊境難得打仗,所以,在這裡駐守的士兵應該沒什麼戰鬥力。

應州城也只有五千守軍,城牆很矮,似乎戰馬都可以直接躍進城內,戰鬥爆發後,異常慘烈。臨時架設的五十臺旋風炮,將一枚枚轟天雷射到城上,從城內飛出的石塊,偶爾夾雜着幾枚轟天雷毫不示弱地還擊。不到兩刻鐘,儘管旋風炮將城頭削平了兩尺,五十臺大炮只剩下七八門還勉強能用,但是已經沒有轟天雷可以使用了。

騎兵的標準裝備:一窩蜂、火龍箭開始發威,城內硝煙四起,城頭上看不到一名士兵。

“紀律、尊嚴、夢想、光榮!”宋軍呼喊着口號,擡着雲梯向前衝去。

“阿骨打!”

距離城頭一箭之地,震耳欲聾的呼喊聲響徹大地。密集的箭矢歡快地將一個個士兵射殺,滾木順着雲梯放下來,一砸就是一串,正在攻城的水無傷,是的,應該就是那個小夥子,幾乎已經攀上了城頭,眼見黑壓壓的滾木砸下來,大叫一聲:“大鬍子助我!”

雙手握住戰刀,朝着頭頂上的雲梯架子刺去。戰刀沒入木頭,無聲無息;滾木砸下來,正好砸在刀身上,巨大的衝擊力使水無傷的身子搖晃起來,最關鍵的時刻,身後的雙手緊緊托住了他。

滾木失去了平衡,從身邊滑落。剛想鬆一口氣,頭頂上響起破空的尖嘯聲,一枝箭飛了過來。好一個水無傷,單手握刀,另外一隻手抓住木橙子,身子蕩了出去。他幸運地躲了過去,他後面的兄弟卻沒有躲過,正好射到肩膀上,“哎呦”一聲,栽了下去。

“大鬍子!”

大鬍子兄弟沒有迴音,水無傷剛剛回到原先的位置,城頭上三名女真士兵正奮力推着雲梯。雲梯劇烈搖晃起來,下面的兄弟明顯頂不住了,水無傷無奈地嘆一口氣,向下滑落。

連續攻擊了三次,城頭上居然出現了女人的身影,健壯的女真女人能頂半個男人用,箭術精湛的不在少數。種無傷心中產生了一絲動搖,太大的損失他是承受不來的,接下來還有更艱鉅的戰鬥等着他。

“命令……”

親兵營都頭魚大勇忽然喊道:“大帥,你聽!城裡好像有廝殺聲。”

細細一聽,果然從城裡傳來了廝殺聲,而且聲音越來越大。奇怪呀,哪來的內應?難道想誘使我軍繼續攻城?攻又怎樣,哼,沒有援軍,你們早晚都是一個死!

城門突然開了,先是一道小縫,轉瞬之間,全部開放。

一人手持長槍,振臂高呼:“宋軍兄弟們,快進城啊!”

正在城下的水無傷等人也顧不得什麼陷阱計策,冒着城上飛下的箭矢,殺到城門處。

“傳令,中軍第一軍,第二軍迅速搶佔城門!”

種無傷當機立斷,揮師進城。

城防一點告破,全線潰敗!很快,北城也被攻破。

“報大帥:應州漢軍指揮石耀祖獻城投降,我軍已肅清城內守軍,守軍主帥自殺,知州被俘。”

種無傷氣定神閒地催馬進城,未到城門,軍團中軍都指揮使李明理帶着最先從城內殺出的那個人來到面前。

“大帥,這就是石耀祖將軍!”

劉耀祖年紀大概有三十五六歲,中等身材,面貌英俊,頗有儒將之風。

“罪人石耀祖參見大帥!”

種無傷甩蹬下馬,幾步來到近前,扶起此役的大功臣,笑道:“將軍乃大宋的功臣,何言罪人。”

石耀祖突然跪在地上,重重地叩頭,種無傷驚詫莫名,再度把他拉起來,問道:“將軍何須如此?”

劉耀祖淚流滿面:“大帥有所不知,我家先祖就是大晉朝太祖皇帝。某愧爲石氏子孫,生不如死;今日能殺賊獻城也算是爲祖宗稍贖罪惡。”

原來是臭名昭著的石敬瑭的後人,這個混蛋爲了自己當皇帝,爲了藉助契丹人的勢力,喪心病狂地將燕雲十六州白白送了出去,實在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既便如此,石敬瑭犯下的罪惡,與他的後人沒什麼關係,況且如果這個石耀祖自己不說,也沒有人能知道這層關係。由此可見,石耀祖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能殺敵反正,也可見他是深明大義的人,正是可用之才啊!

種無傷溫言說道:“前人的罪惡難道還能追究到現在?將軍大仁大義,大忠大孝,本帥深爲敬佩。此正值報國之時,將軍暫時在我軍團屈就如何?”

“願從大帥軍令!”

種無傷道:“請將軍收攏城內潰兵,能爲我所用者,單獨編爲一軍,暫時歸李明理將軍調遣。本帥會上奏朝廷,相信不久就會有恩旨下來的。”

“是!”

從與石耀祖的談話中種無傷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應州東面的蔚州兵力空虛,只有三千人駐守,其中大多爲契丹、漢族等組成的雜牌軍,統領這些雜牌軍的將領恰是他的至交好友——契丹人耶律屋質,此人痛恨女真人的滅國之恥,只是因爲實力太弱,不得不虛與委蛇。只要他一封書信過去,耶律屋質肯定會投降大宋。另外,自蔚州飛狐城有一條便道直通南京路治下的易州。雖然中間要經過五回嶺、紫荊嶺,車馬不易通過,徐徐慢行,騎兵還是可以過的。這是一條極爲有用的線索,種無傷想着如何才能好好利用一下。

一旦他包圍大同府,岳飛那邊包圍燕京,金國方面要救援會先救哪裡呢?金國要想與大宋爭奪天下,那麼勢必要守住燕京;而失去大同府則意味着大同以西的廣大區域將不再是金國的領土。金國再想南下只能從燕京一個方向發起進攻。燕京周邊地區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人口衆多,是金國賦稅最重要的來源,據說區區七州之地竟然佔到了金國賦稅的三成。由此看來,燕京比大同府更重要。但是,如果燕京能多堅守一些時日,金國最有可能先救援大同,他們勢必會先以優勢騎兵擊潰天武軍團,再全力援救燕京。

說到底,大同府這邊總是次要方向,所有的行動都是爲主攻方向做貢獻的。那麼,怎麼樣才能更好的策應呢?如果有一隻軍隊,翻過紫荊嶺,突然出現在易州城下,再稍稍擴大一下聲勢,女真人會怎麼想?

難道大同府已經被宋軍佔領了?

是的,這是最合理的解釋,如此一來……

第十章 小町王(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十章 良臣第二章 護花(一)外篇 破陣鉞(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八章 常日(一)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二章 善惡第五章 播種(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七章 灌溉(二)扯脖子喊啊第一章 心路(四)第七章 戰火(三)第六章 交趾(四)第二章 春雨(三)外篇 陽關曲(四)外篇 陽關曲(一)第九章 驕傲(二)第十章 小町王(二)扯脖子喊啊請假第一章 中宮(一)第九章 天使(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廟算(一)第二章 人道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一章 夜花(三)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八章 偉業第二章 春雨(四)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四章 風化(一)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三章 初戰第十一章 流花第二章 人道第五章 打援(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七章 色魔第一章 心路(一)第二章 春雨(三)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虎鬥(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四章 作樂第十章 神仙(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二章 定計第七章 戰火(三)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綢繆第四章 都賽第七章 雲頂(一)第七章 血光(七)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一章 厚積(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四章 儲貳第十章 驚心(一)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三章 涼州(三)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五章 天下第七章 戰火(三)第七章 弄月(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五章 觀潮
第十章 小町王(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二章 奇襲(二)第十章 良臣第二章 護花(一)外篇 破陣鉞(一)第一章 盟好(一)第八章 常日(一)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二章 善惡第五章 播種(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七章 灌溉(二)扯脖子喊啊第一章 心路(四)第七章 戰火(三)第六章 交趾(四)第二章 春雨(三)外篇 陽關曲(四)外篇 陽關曲(一)第九章 驕傲(二)第十章 小町王(二)扯脖子喊啊請假第一章 中宮(一)第九章 天使(二)第三章 遠航(四)第七章 和談(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二章 春雨(八)第四章 廟算(一)第二章 人道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一章 夜花(三)第三章 遠航(二)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日出(一)第五章 江寧(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四章 親征(二)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八章 偉業第二章 春雨(四)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四章 杭州第四章 風化(一)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二章 柱國(一)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七章 光復(一)第三章 初戰第十一章 流花第二章 人道第五章 打援(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七章 色魔第一章 心路(一)第二章 春雨(三)第八章 偉業第八章 虎鬥(一)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十四章 作樂第十章 神仙(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外篇 望燕雲(六)第二章 定計第七章 戰火(三)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綢繆第四章 都賽第七章 雲頂(一)第七章 血光(七)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一章 厚積(二)第一章 盟好(一)第四章 儲貳第十章 驚心(一)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三章 涼州(三)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五章 天下第七章 戰火(三)第七章 弄月(一)第十四章 盛宴(二)第八章 常日(二)第六章 破陣(二)第五章 爲雲(二)第一章 厚積(二)第十五章 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