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路(三)

校方張羅了酒席,孝莊喝的痛快,心情很爽。臨別之際,只說了一條建議: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情。

誰都沒有想到,朱孝莊的講話引起了廣大的反響,蔡州州學剛剛建立,就有了第一筆相當豐厚的資本——名聲。

第二天出發之前,朱孝莊驚異地發現,驛站外面圍滿了人,開始還以爲是蔡昌來送行的,仔細尋覓,並沒有看到蔡昌的影子。

他的身影出現在門口,立即引來了一陣歡呼聲,呼啦啦全都跪了下來。人多嘴雜,說什麼的都有,朱孝莊猛地吼一聲:“肅靜,爲什麼下跪?哪個來告訴我?”

一人說道:“我想拜您爲師,懇求您答應。”

嗯,這個人面善啊!想起來了,他就是昨天講演的時候,在底下嘈嘈“爲什麼是十年”的那個愣頭青。

孝莊笑道:“十年你都嫌長,我也沒有辦法,你還是另投名師吧!”

“先生,我不走,我跟定您了!”

孝莊也不搭理他,朝衆人問道:“你們也是來投師的?”

“是!”衆口一詞,回答的非常整齊,如同大殿上山呼萬歲一般。

粗粗一看,怎麼也有二十多人,這也太多了些!現在是貶官赴任,不是去玩,帶着這些人,像什麼話?

孝莊繞着圈拱手作揖:“本人該說的,昨日已經說清楚了。實在是沒有做你們先生的資格,諸位請回吧!本人還要趕路,恕不奉陪。”

說完,拉起杏兒就走。任憑後面的人說什麼,孝莊根本不做理會,車伕揚起一個響亮的鞭花,車輪滾滾,再續前程。

到了中午,在一個小村子打尖,孝莊下了車,一個懶腰還沒抻利索,只聽杏兒叫道:“哇,真厲害,快來看啊!”

向北方望去,馬蹄聲聲,迎面過來五匹馬,竟是那些學生追來了。其中一匹馬上還坐着兩個人,也許是家裡窮,買不起馬,也許是根本沒有時間再去準備,索性兩人同乘,一路追趕過來。

孝莊沉着臉說道:“別理他們,我們走!”

進了路邊的一個小店,隨便弄點熱乎的東西,簡單吃一點就行了。有女孩子在,車裡帶着很多零食,杏兒是走一路吃一路,悶了就要孝莊講故事,也奇怪了,吃的那麼多怎麼就不胖呢?

他們剛吃上,那六個小子靜悄悄地進來,點了幾個菜開吃;他們吃完,撂下筷子,那邊動作夠快,已經吃完出去了!

剛跨過門檻,他們齊刷刷地跪在面前,“咚咚”磕頭:“先生,請您收下我們吧!”

孝莊扭頭就走,只聽後面一個胖乎乎的小子又加了一句:“先生,我有錢,只要您肯收下我……”

你有錢,我朱孝莊很窮嗎?哪是因爲錢,實在是怕麻煩啊!

就這樣,車隊後面就多了一根甩不掉的尾巴,一直跟了三天。杏兒喜歡人多,喜歡熱鬧,一直央求孝莊收下他們,而且杏兒還有一個小小的心思:如果收下他們,他們該怎麼叫自己呢?嘻嘻,想想都有趣啊!

這天早上,孝莊發現那個說有錢的胖子,臉色不好,好像是着涼了,心中一軟,問道:“昨晚你們睡在哪裡?”

嫌十年太長的傢伙回道:“鎮子上沒有客棧,我們就在村口的土地廟將就了一宿。”

孝莊又問:“怎麼不去找個人家投宿?”

小子低頭說道:“走得急,身上沒帶多少錢,也不知什麼時候先生才肯答應,能省就省點吧!”

孝莊有些感動,杏兒牽着他的一腳,就像在抻皮筋,悠來蕩去,好不煩人:“你就答應他們吧!啊,行不行,求你了!”

六人擡頭看着杏兒,眼睛裡全是感激!着涼的胖子咳嗽兩聲,也許是太過用力,差點弄出眼淚來。對他們來說,杏兒就是那個雪中送炭的人,這件事情,他們會銘記終生吧?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誰會忘記真正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幫助過自己的人呢?

孝莊點頭說道:“好,既然你們願意,那就跟着我吧!不過,你們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我朱孝莊也許會更倒黴的。”

六人喜出望外,跪倒叩頭,胖子“嗚嗚”大哭起來。想必這是一個富家子弟,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多苦,看把孩子委屈的。

嫌十年太長的傢伙叫石中堅,胖子叫王慕荊,喜歡算學的是劉公鑑,有書法專長的叫司墨,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子叫陳白崖,最後是一個書呆子——霍易書。這就是後世鼎鼎大名的“朱門六大弟子”,這時候,朱孝莊怎麼看他們怎麼不順眼,一個個長得歪瓜裂棗,不是沒長開,就是長裂了!唉,想我朱孝莊玉樹臨風,風流倜儻,怎麼就收了這些不是東西的東西。

“好好,都起來吧!”孝莊說道,“石中堅看看這裡有沒有藥鋪,給王慕荊弄點藥來,吃完再走,也不差這麼一會兒!”

“是!”石中堅答應着起身。

朱孝莊轉身要回驛站,只聽身後呼道:“師孃大恩,學生沒齒不忘!”

什麼師孃?誰是誰的師孃?

杏兒羞答答地站着,那個美啊!孝莊剛想分辯,杏兒先說話了:“記着別人的恩情,原也是做人的本分,我倒不記得對你們有什麼恩惠。今後,跟着先生要先學做人,再學做事,只要肯下苦功,總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是!”

我的親孃啊,這還是杏兒嗎?多像我可親可敬可怕的姐姐啊?我那天真可愛的杏兒哪裡去了?

孝莊不信啊,使勁揉揉眼睛,再看,她可真像杏兒啊!我的杏兒呢?

“好了,今後的日子長着呢,你們去忙吧!”

杏兒待到他們走遠,蹦蹦跳跳地回來,伸出可愛的小舌頭,做了一個鬼臉,又用小手拍着酥胸:“哎呦,可憋死我了。喂,我說你瞧什麼呢?你不知道,你現在的樣子好色啊!”

孝莊終於從噩夢中醒來,尷尬地說道:“呵呵,我還以爲見鬼了呢!那個,那個,這樣容易讓人誤會的。”

杏兒叉腰叫道:“誤會又怎樣?”

孝莊一攤雙手,說道:“我無所謂!”

杏兒有樣學樣,表情更是誇張:“我也無所謂啊!”

兩人相顧大笑,處的時間長了,孝莊發現:杏兒不僅漂亮,還真是一位可愛的姑娘啊!

孝莊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先生,現在下結論還爲時尚早,但是,孝莊確實是一個勤奮的先生,關於這一點,杏兒都讚歎有加。

利用早上的時間見縫插針:“書法一道,臨摹前人碑帖是繞不過去的一關。臨摹過程中,先求形似,再求神似。一個個神似之後,才能漸漸形成你自己的風格,才能寫出超邁千古的字來。公鑑,你的基礎太差,長此以往,難成大器。這是我爲你寫的一張書單,到了大一點的城市,自己去買。錢不夠用,找小丁要。另外,易書啊,騎馬不能看書的,小心摔破了頭。你們幾個還站着幹什麼,準備準備該出發了。”

晚上,要講一些最基本的東西,現在還不到因材施教的時候,最重要的基礎,地基打牢了,才能籌劃上面的建築。

臘月二十八,下了一場中雪,雪花落在地上就化,天氣算不上很冷,路卻是越來越難走了。眼瞅着鄂州就在幾十裡之外,瞧瞧天色已晚,只能把希望放到明天。一行人進了一個不大的村落,家家戶戶張燈結綵,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硫磺的味道,路上見到的人都是一臉的喜色,年味愈發濃了。

車簾子掀開,杏兒瞧着外面的光景,輕聲道:“要過年了,汴梁不知要多熱鬧呢!”

孝莊也在想家,想着家裡的女人和孩子們,不由得問道:“想家了吧?”

杏兒憂鬱地點頭,平時還好,過年了,怎能不想家?

孝莊將杏兒拉過來,撫弄着那烏黑的長髮,喟然一嘆:“在家待着不好嗎?這麼大的姑娘了,一點都不懂事,不知道你爹孃多惦記呢!”

杏兒撅着小嘴,頗爲不服氣:“姑娘大了嫁不出去才着急呢!”

是啊,花容月貌的姑娘,眼瞅着歲數一天比一天大,上門求親的走了一波又來一波,誰都看不上,一個都不想嫁,做爹孃的沒活活急死,就算是上輩子積德了。

“大官人,此地沒有客棧。我打聽過了,前方三十里纔有客棧的,請問大官人,如何是好?”小丁在車外說道。

孝莊與杏兒下車,路面很滑,杏兒一個趔趄,好懸摔倒在地,幸好孝莊早有提防,將丫頭抱住了。杏兒臉一紅,幽幽道:“呆子,還不把人家放下。”

孝莊是正常男人,此時產生了正常男人都會有的反應,下面一硬,如果在車裡,恐怕就要……

扶着杏兒站好,孝莊說道:“天黑路滑,還是不要走了。看看哪戶人家願意收留咱們,借宿一晚,明日再走吧!”

也是巧了,話音剛落,就聽到一位老人的聲音:“早上喜鵲叫個不停,原來是貴客盈門啊!若不嫌棄,就到老朽家裡,將就一晚吧!”

順着聲音的方向望過去,一位穿着體面,精神矍鑠的老人,年紀在六十歲上下,正笑吟吟地望着他們。孝莊上前,深深一揖:“正有此意,只恐叨擾了。”

“聽口音是汴梁來的貴客吧?無妨,無妨,平時想請都請不到呢!走,隨我來!”老人說着話,在前面領路,搭幾句話,孝莊得知老人姓魚,單名一個“城”字。魚城老人的家在村子的中央位置,大概有二十幾間房子,大門看起來是新修的,門內一塊塊大青石,顯示着主人家的身份,應該是村子裡數一數二的富戶吧?

“十三他娘,來客嘍!”魚城招呼着。

一位老夫人由媳婦陪着出來,身邊還跟着一名小丫鬟,笑容滿面,那媳婦拉着杏兒主僕,閃進一個月亮門不見了。

自有下人幫着安排,孝莊與主人至正廳續話。

“上茶,把十三捎回來的好茶拿出來,款待貴客。”十三他娘就是一愣,老頭子今天是怎麼了,怎麼就一口咬定來的是貴客?六月間來了知縣,好茶都沒捨得拿出來,唉,真是越老越糊塗了。

“老伯今年有六十歲了吧?”孝莊舒服地坐在椅子裡問道。

魚城大笑:“六十有七了。”

“不像,不像。家父比老伯還要小兩歲,卻沒有老伯年輕呢!”這話一半是奉承,一辦是實話。小兩歲是真,不過孝莊的父親保養的好,看着怎麼也要比魚城年輕個五六歲。

茶端上來,一品竟是“顧渚紫筍”,在這偏僻的山村,居然能喝到極品“顧渚紫筍”,主人的身份一定不簡單。

孝莊由衷讚道:“這是極品顧渚紫筍,真是好茶呢!”

“是嗎?看起來十三沒騙他老子。”聽到客人的讚頌,老人顯然也高興,臉上浮現出自得之色,“這是十三從他們軍團大帥那裡弄來了,聽說是殺了三名金狗才得到的賞賜,真的就好,真的就好。”

“哦,原來是英武之家。”孝莊來了興趣,“不知魚將軍在哪隻軍隊供職?”

“天武軍團,小子也爭氣,做了軍都指揮使。”魚城提到兒子,無比的驕傲,看來孝莊是問對了,兒子是老人最大的驕傲呢!

孝莊也很驚奇:“呀,是種無傷的手下。”

老人得知孝莊也兒子的大帥是老相識,更是高興,酒菜弄得很是豐盛。臨睡前,孝莊寫了一副春聯送給魚城,就算是報恩了。一副春聯,魚城並未在意,吩咐人明早貼上,拉了孝莊說些種無傷和天武軍團的事情。從魚城嘴裡,孝莊也知道了一些當地的事情。

魚家原來家境很平常,只是餓不着罷了。魚十三在外面立下軍功,受封開國男爵,魚城竟也補了一個員外郎,家道中興,買地蓋房子,愈發紅火了。村子裡原來有一大戶人家,嫌收租子來錢慢,全家遷往鄂州城;村子裡沒地的人家,由官府組織,遷往河西、交趾、臺灣,村子裡剩下的人家,日子都過得去。

“誰能想到,十年的時間,日子變得這麼好了呢?十年前,甭說點蠟燭,就是燈油都捨不得呢!”魚城用剪子將燭芯剪得短一些,屋子裡的光線暗下來,燭影投在雪白的牆上,突突向上竄着。

孝莊問道:“出去的人日子過的還好嗎?”

老人笑着說:“都好,都好着呢!到了那邊,分的都是好地,上邊還給安家的錢,開的荒地,五年不收租子只怕比咱這裡還好呀!”

一直聊到子夜時分,孝莊纔算安穩地睡下。

第二天吃罷早飯,孝莊要走,要給主人留下十貫錢,主人說什麼都不要。正在你推我讓之際,闖進來一問鬚髮皆白的老人,急匆匆地叫道:“老魚頭,從哪裡弄來的春聯,快給我從實招來。”

有外人在場,孝莊不好再堅持,坐下等着人家把話說完。

一來二去,聽明白了,老人是村子裡的先生,平時教孩子們讀書,看到了春聯,進來詢問。魚城得知春聯上的字是極好的,指着朱孝莊說道:“就是這位大官人給寫的。”

老先生極爲詫異,試探着問:“敢問官人,可是姓朱?”

孝莊含笑點頭。

老先生起身再問:“莫非就是翰林朱學士?”

孝莊道:“現在是鬆滋縣丞朱孝莊,不是翰林朱學士嘍!”

老先生要拜,朱孝莊緊忙拉住,魚城也知道翰林學士是極大的官,兒子也說起過什麼京城文武二璧的事,種無傷就像神話中的人物,那麼朱孝莊也錯不到哪裡去吧?

又客套幾句,三人坐下。老先生喝着顧渚紫筍,面色一變,罵道:“好你個魚老兒,不是早說沒有了嗎?還有多少,快交出來!”

看來,兩位老人交情深厚,魚城是打了埋伏的。

魚城無奈,叫夫人取出一半,送給老先生,紛爭才告結束。老先生看着朱孝莊,幾次都想說什麼,又生生止住,孝莊是讀書人,自然清楚讀書人的心思,說道:“老人家,孝莊不才,爲您也寫一副春聯可好?”

老先生忙不迭地點頭,興奮得忘了道謝。

不大的功夫,寫好了春聯,老先生一連讚了三句“好字”,又道:“哎呦,這麼好的春聯,我可不捨得掛出去。過了年進城找一家店裱起來,我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呢!”

老先生告辭出去了,魚城說什麼都不讓朱孝莊走,非要留在這裡過了年再說。

小丁進來稟報:昨日的雪都化了,今天的路更難走。孝莊思量一番,只得說道:“那就只能多打擾幾天了。”

“哪裡是打擾,留下就好留下就好。”魚城非常高興,興奮得不知再說些什麼。

爲了謝謝www。qb5200。Com主人的盛情,孝莊取出自己帶的好紙好墨,要留下一件墨寶。杏兒親自磨墨,孝莊略一沉吟,一段著名的司馬溫公家書躍然紙上,洋洋千字,一氣呵成。只見筆走龍蛇,精魄四射,行間大小錯落,鋒出則破空殺紙,遊絲則剛柔兼濟,英氣間不乏爲父的慈悲,真是難得的好貼。

杏兒遲疑着說道:“好像,你的字又進了一層呢!”

孝莊大笑道:“我也是這樣的感覺,十年前,也寫過此書,只是連自己都不滿意,付之一炬。今天才知道,不爲人父,是寫不好這卷手書的。功夫在字外,就是這個道理吧?”

魚城插不進話,知道這是朱學士非常得意的作品,他也得意起來,吩咐人準備酒宴,要爲傳家寶好好地慶祝一番。

酒酣耳熱之際,一人忽然進來,跪倒在地,大哭道:“員外,將軍部隊上來人了,將軍他,將軍他……”

“十三怎麼啦?”魚城急忙問道。

“將軍爲國捐軀了。”

老人失神地坐下,清淚長流;魚十三的母親直接昏了過去,院子裡響起一聲高過一聲的哭聲。瞬間,魚城老人蒼老了十歲,一下子就老了。在門口顫巍巍地站住,一名軍官,手裡捧着一身血跡斑斑的盔甲,還有那無語的長劍;大門口,一具黑紅的棺材裡面就是曾經的勇士嗎?

棺材被擡進來,放在院子裡,魚十三的妻子撲上去,錘着棺材,嚎啕大哭;兩個兒子,大的抱着父親的遺物,已經把嘴脣咬破了,還兀自忍着;小的牽着孃親的衣角,哭得更甚。魚城緩緩地坐下,任憑淚水長流,卻沒有發出一絲響聲,只有那花白的頭髮在風中起舞。下人們在緊張地忙碌着,所有的紅色都要不得,包括朱孝莊題寫的春聯,他們不知道這是價值千金的東西,一把就扯成了兩半。鄉親們得到了消息,向這裡彙集,孝莊吩咐手下人,能做什麼就幫着做點什麼吧。魚十三的大哥魚九還能擔事,成了總指揮,按照當地的風俗,死人是不能過夜的,這時候就要立即派人去挖墓穴了。

酉時前,送葬的隊伍出發了,紛紛揚揚的紙錢,滿眼的雪白,滿耳的哭聲,魚十三的小兒子,嘴脣青紫,兩眼無神,跟着打着靈幡的大哥,一步步地向前。父親在他心目中一定佔據着無可動搖的地位,父親去了,他的精神連帶着也就垮掉了吧?魚十三是這個家庭的靈魂,靈魂走了,這個家該怎麼辦?

唉,一個人走了,他無苦無悲,而且他是幸福的,因爲有這麼多人在爲他哭泣,真心地哭泣;這裡又多了一個不幸的家庭,無盡的悲傷只能在歲月的長河中慢慢消逝。他的父母,再也不能幸福了吧?上天把他們最重要的東西帶走了,爲什麼不一同帶走他們的身體?

這就是生不如死,這就是痛不欲生。

晚飯味同嚼蠟,夜間久久難眠。

早上,孝莊再也不能留下,人家已經如此不幸,既然什麼都做不了,少添些麻煩總是能做到的。聽說,兩位老人都病倒了,十三的母親本來身體就不好,這下更是雪上加霜。聽說,魚十三的大兒子不告而別,留下的信上說要去京城,要去捧日軍官學校。

孝莊上了車,將杏兒的手緊緊握住,深情地說:“杏兒,嫁給我好嗎?”

———————————————————————————————————————甭管您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本書,空閒的時候,請到QB5200冒個泡留句話,讓我知道還有人在看就好了。無償提供鏈接:http://lishi.QB5200.org/book/21560.html———————————————————————————————————————

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九章 太歲(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七章 血光(三)第八章 對壘(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一章 疾苦第八章 對壘(一)第六章 私奔外篇 望燕雲(三)第九章 逐鹿(二)第八章 宋州(五)第一章 夢想(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十四章 杭州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九章 生根第二章 春雨(六)第一章 入夢第九章 倉惶(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九章 驕傲(二)第四章 升龍(四)第十四章 作樂第七章 雲頂(一)第六章 曙光(三)第四章 升龍(三)第五章 縱橫(三)第六章 屠龍(一)第四章 儲貳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五)第七章 和談(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四章 風化(二)第二章 盤龍山(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十章 發芽第五章 播種(一)第五章 夢蝶第九章 生根第二章 天威(三)第九章 太歲(二)扯脖子喊啊第二章 國色(一)第八章 變革(二)第九章 綢繆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外篇 高麗公(一)請假第九章 天使(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逐鹿(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九章 太歲(四)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章 發芽第九章 日出(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十章 日中第二章 視疾(一)第二章 春雨(二)上架公告第七章 蘭若第三章 南洋(一)第六章 求賢第五章 天意(一)第七章 蘭若第八章 宋州(六)第七章 戰火(三)外篇 望燕雲(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七章 灌溉(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六章 曙光(四)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高麗公(四)第七章 血光(四)第一章 心路(二)
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二章 護花(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九章 太歲(一)第五章 火藥(二)第九章 驕傲(六)第十三章 苦戰(一)第七章 血光(三)第八章 對壘(一)第三章 涼州(二)第一章 疾苦第八章 對壘(一)第六章 私奔外篇 望燕雲(三)第九章 逐鹿(二)第八章 宋州(五)第一章 夢想(一)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一)第九章 天照神(一)第十四章 杭州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章 神仙(四)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九章 生根第二章 春雨(六)第一章 入夢第九章 倉惶(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九章 驕傲(二)第四章 升龍(四)第十四章 作樂第七章 雲頂(一)第六章 曙光(三)第四章 升龍(三)第五章 縱橫(三)第六章 屠龍(一)第四章 儲貳第七章 光復(二)外篇 陽關曲(五)第七章 和談(一)第四章 平安京(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春雨(七)第四章 風化(二)第二章 盤龍山(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十章 發芽第五章 播種(一)第五章 夢蝶第九章 生根第二章 天威(三)第九章 太歲(二)扯脖子喊啊第二章 國色(一)第八章 變革(二)第九章 綢繆外篇 陽關曲(五)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一)外篇 高麗公(一)請假第九章 天使(一)第六章 會戰(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逐鹿(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外篇 破陣鉞(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二章 春雨(六)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二章 淳和院之變(二)第八章 宋州(三)第九章 太歲(四)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十章 發芽第九章 日出(二)第一章 盟好(二)第十章 日中第二章 視疾(一)第二章 春雨(二)上架公告第七章 蘭若第三章 南洋(一)第六章 求賢第五章 天意(一)第七章 蘭若第八章 宋州(六)第七章 戰火(三)外篇 望燕雲(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七章 血光(七)第七章 灌溉(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六章 曙光(四)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高麗公(四)第七章 血光(四)第一章 心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