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倉惶(一)

創業難,守業難?

朕以爲,創業之難甚於守業者也!

——《世祖高皇帝實錄》回營之路被截斷,王德率領百餘騎,護送趙桓,向西南疾馳。一路且戰且走,行幾十裡,陣亡幾十人,暫時甩掉追兵,只餘十八騎。

酉時前後,逃至大河邊,再無去路。

王德、王希夷不由自主地望向朱孝莊,是向北,還是向南?

孝莊沉吟片刻,道:“向南,也要向北!”

王德率先領會了孝莊的意思,王希夷反應慢一點,也只是一點而已。軍事方面的事情,經過姚古點撥,王德彷彿走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再加上天生的稟賦,就連人精一般的王希夷也遠有不如呢!

王希夷跪倒在地,斷然道:“事急矣!臣請率一部北上誘敵,陛下南下,尋道回營!”

王德想爭,卻又忍了下來。

護駕重,誘敵重?

生易,死易?

這一刻,兩位年輕的將領做出了一生最重要的抉擇,也是當下最正確的抉擇。

趙桓下馬,握住表弟的手,手兒在輕輕顫抖着,心中五味雜陳,難以言表。看似紈絝的弟弟,經過戰火的考驗,經過生死的洗禮,已經成長爲一名真正的男兒。可是,他又要走了。此去,凶多吉少,恐再無相見之時,莫非這就是人生?

王希夷眼圈發紅,慢慢道:“臣去了,請陛下保重!”

趙桓強忍傷悲,默默點頭,這時,竟不知再說些什麼。

王希夷率九名勇士,上馬行禮,正欲離去,朱孝莊想了想,還是說道:“馬尾綁上樹枝,把聲勢搞大一點!”

王希夷回身,答一聲“明白”,打馬向前。

去了十人,還剩下趙桓、朱孝莊、岳雲、鄭七郎、王德、劭成章、老迷糊、小磕巴八人。趙桓等五人先行,王德率老迷糊、小磕巴在後面抹去痕跡,至少要把目力所及的地方清理乾淨,否則,王希夷以身犯險,還有什麼意義?

前行五里,前面突然出現一條小溪,趙桓撫掌大笑:“哈哈,天助朕,羌人其奈朕何?”

孝莊笑道:“循河而上,敵無跡可尋,真乃妙計也!”

其餘人也在陪着笑,王德不像在笑,倒更像哭呢!

趙桓的笑,是爲鼓舞士氣;孝莊的笑,是爲詮釋聖意;他人的笑,是因爲官家笑而笑。已經落到這般境地,笑好還是哭好?既然笑好,爲何不笑?一瞬間,趙桓悟到了這麼多道理,心內平靜了許多。

河寬兩丈,深尺五,水兒清冽,河底的一切均清晰可見。

趙桓下馬,掬起一捧水來,貪婪地喝着,讚道:“好水,好水啊!”

衆人下馬,喝過之後,就連小磕巴也磕磕巴巴地附和:“是,好,好……好水。真,真,真……甜呢!”

岳雲捧起水,可勁地往小磕巴身上撩,逗狗一般:“甜,甜,甜……甜你個頭啊!”

十三歲的鄭七郎也來湊趣:“到,到,到……到底怎樣甜?”

這兩個傢伙,身份高貴,武藝又高,更兼官家寵愛,小磕巴一個人咋能惹得起?回到尋找援兵,老迷糊已經坐了地上,雙眼合攏,彷彿睡去了。

小磕巴指指老迷糊,道:“瞧,瞧,瞧着沒,又迷糊了!”

趙桓看到老迷糊得樣子,心中的怨氣一掃而空,哈哈大笑。

孝莊看看西邊的太陽,道:“時候不早了,走吧!”

王德上前,踢醒老迷糊,趙桓一馬當先,激起朵朵Lang花,向上遊衝去。

行四五里,渡河登岸,順着河道,催馬狂奔。天黑前,一行人居然到達了河流的源頭,前面再沒有路,只見巍巍青山,連亙綿延,山上的綠色,濃得如墨一般。

沒有了路,又當如何?

夜晚還可以觀星辨位,而今星星還沒出來,孝莊也無計可施了。

正在這時,突然從密林中竄出一頭野豬,毛髮根根如針、行如小牛犢一般的野豬。野豬猛然看到這麼多人,大驚,慌不擇路,竟朝趙桓衝來。

寶馬“赤電”驚了,“稀溜溜”一聲長嘶,前蹄躍起,趙桓猝不及防,摔落馬下。

“錚”地一聲,弓弦作響,王德射出一箭。

“嗚嗚”,風聲大作,岳雲揚手飛出大錘。

“護駕!”王德大喊;

“拿命來!”岳雲的聲音一點都不弱於殿前都虞候。

野豬倒黴,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冤家。箭從左目貫入,右眼穿出,已經要了他的命;岳雲的大錘,一錘將豬頭砸得稀爛,可惜了好好的豬頭!

趙桓還未落地,被小磕巴、老迷糊雙雙抱住。這兩人平時未見如何本事,此次出征,連番廝殺,能活到現在,沒點本事,那是萬萬不能的。

小磕巴託着官家,朝老迷糊問道:“你,你,你……你怎麼不迷糊啦?”

老迷糊睡眼圓睜,罵道:“你個孫子,才,才,才……才迷糊呢!”

趙桓大笑,道:“還不把朕放下!”

趙桓落了地,從林中追出一名獵戶,那人擡眼看看面前的人,又看看野豬。神色間甚爲驚奇,湊到近處,仔細看看,“嘖嘖”稱讚:“好箭法,好箭法!好力氣,好錘法!”

說完,取下豬蹄上的一個鐵夾子,起身朝趙桓道:“既然被你們捕到,就是你們的了!”

王德握住大刀,面冷如霜;就連老迷糊、小磕巴也在全身戒備,只待一聲命令,便可以將這人拿下呢!

這**概五十多歲,年輕一點也有可能。瞧面相,此人似乎是漢人;而一口流利的漢話,無疑也印證了這一點。

趙桓還未說話,朱孝莊搶先說道:“這個你儘管拿去,咱們也沒什麼用處!請問老丈,此爲何地?”

老者道:“由此向西六十里就是鳴沙城,此山名爲割踏山,山上的寨子就是割踏寨!”

鳴沙城,割踏山,難道已經跑出一百餘里啦?唉呦,難怪大腿內側的肉火辣辣的疼,何時騎馬跑過這麼遠的路啊!

趙桓想揉揉大腿,腿上還罩着盔甲,哪裡揉得動!

朱孝莊又道:“聽老丈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

“祖上亦爲中國人,淪落至此已經二十年啦!”老者道,“天色已晚,幾位如果不嫌棄,到寒舍歇馬如何?”

不該問的不問,瞧情形,老者也是明白人呢!

趙桓輕輕點頭,他相信這個人沒有惡意,從見到的第一面起,就相信!

衆人正欲上馬,鬼精鬼靈的鄭七郎牽着官家的衣角,退後幾步,小聲道:“陛下,如何便信了?”

鄭七郎機靈歸機靈,天生的大嗓門卻忘了剋制,儘管已經壓低了聲音,卻足夠讓所有人聽到了。趙桓道:“不礙事,朕信得過!”

老者好像什麼都沒聽見,招呼着老迷糊、小磕巴幫忙將野豬擡到馬上,在前引路,衆人在後徐徐而行。

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八章 盛事第九章 驕傲(三)第二章 視疾(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三章 出山(二)第八章 常日(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七章 弄月(一)第九章 聖使外篇 望燕雲(一)序一 風流第六章 交趾(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九章 太歲(一)第五章 夢蝶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破陣(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九章 聖使第三章 武威(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四章 杭州第三章 遠航(三)外篇 高麗公(三)第四章 協力(二)第八章 臺灣第七章 血光(七)第十章 發芽外篇 破陣鉞(三)第九章 逐鹿(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四章 廟算(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二章 天威(三)外篇 陽關曲(五)外篇 望燕雲(八)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六章 交趾(三)第三章 巨匠(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七章 光復(四)第八章 偉業第九章 太歲(二)第六章 秦淮(二)外篇 高麗公(五)第一章 夜花(三)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交趾(二)第二章 奇襲(一)第八章 宋州(七)關於和親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二章 春雨(八)第一章 中宮(二)第四章 折衝(二)外篇 高麗公(五)第十章 發芽第八章 對壘(三)第五章 火藥(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四章 廟算(一)第十二章 追捕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日出(二)外篇 陽關曲(四)第九章 倉惶(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七章 蘭若第三章 巨匠(二)第十章 驚心(一)第五章 鳥羽院(二)上架公告第九章 逐鹿(二)第十章 決斷(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九章 情殤第四章 都賽第五章 縱橫(四)第十章 國賊第二章 天威(三)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破陣(二)第二章 視疾(一)第八章 常日(一)第十三章 手足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九章 日出(一)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日出(二)外篇 照夜白(四)外篇 望燕雲(二)
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第十二章 春雷(二)第八章 盛事第九章 驕傲(三)第二章 視疾(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第三章 出山(二)第八章 常日(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七章 弄月(一)第九章 聖使外篇 望燕雲(一)序一 風流第六章 交趾(三)第三章 涼州(三)第九章 太歲(一)第五章 夢蝶第三章 入局第六章 破陣(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九章 聖使第三章 武威(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十四章 杭州第三章 遠航(三)外篇 高麗公(三)第四章 協力(二)第八章 臺灣第七章 血光(七)第十章 發芽外篇 破陣鉞(三)第九章 逐鹿(一)第四章 平安京(一)第四章 廟算(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二章 天威(三)外篇 陽關曲(五)外篇 望燕雲(八)第十一章 大同(二)第七章 日高見(一)第一章 夜花(一)第六章 交趾(三)第三章 巨匠(一)外篇 破陣鉞(四)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七章 光復(四)第八章 偉業第九章 太歲(二)第六章 秦淮(二)外篇 高麗公(五)第一章 夜花(三)第一章 夢想(二)第六章 交趾(二)第二章 奇襲(一)第八章 宋州(七)關於和親非常無恥地呼籲第二章 春雨(八)第一章 中宮(二)第四章 折衝(二)外篇 高麗公(五)第十章 發芽第八章 對壘(三)第五章 火藥(二)第六章 震動(二)第四章 廟算(一)第十二章 追捕第九章 驕傲(五)外篇 望燕雲(五)第九章 日出(二)外篇 陽關曲(四)第九章 倉惶(二)第十四章 痛飲(二)第二章 國色(一)第七章 蘭若第三章 巨匠(二)第十章 驚心(一)第五章 鳥羽院(二)上架公告第九章 逐鹿(二)第十章 決斷(二)外篇 望燕雲(七)第九章 情殤第四章 都賽第五章 縱橫(四)第十章 國賊第二章 天威(三)第七章 戰火(四)第六章 破陣(二)第二章 視疾(一)第八章 常日(一)第十三章 手足獻給一個叫雲霓的女孩第九章 日出(一)第三章 武威(二)第九章 日出(二)外篇 照夜白(四)外篇 望燕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