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對壘(一)

看到張浚、韓世忠臉上的笑容,趙桓知道肯定有好消息了,不由得問道:“燕京有消息了?”

兩人上前見禮,起來落座,張浚率先說道:“我軍從初十日開始,包打燕京,十四日,張憲率五千軍隊從密道進城,裡應外合,一舉拿下燕京。當日卯時左右,宗固在順州城外的溫諭河谷,遭到李顯忠的阻擊,被部下所殺。燕京可以算是完完整整地拿下來了。”

趙桓進入北京大名府以來,每天都在等待着前方傳過來的軍報,這是他最關注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樂趣所在。一直盼望的東西一旦擺在面前,馬上就產生了新的奢望:“部隊損失大不大?燕京周邊府縣情形如何?”

韓世忠的臉上也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捎帶着臉上的那道傷疤都顯得可愛多了:“前幾日種無傷也奏過的,押剌伊爾率領本部人馬自飛狐城躍過紫荊嶺,出擊易州,本是興之所至的一次軍事佯動,卻收到了奇效。易州守將率軍投誠,押剌伊爾揮師北上,在燕京城的西北部繞了一個大圈,除居庸關守敵還在負隅頑抗,其它的地方都已經納入我天朝版圖。目前,岳飛以一部北上,在檀州古北口與金軍援兵對恃,再分兵攻擊東部府縣,已經有人開始與岳飛聯絡投誠事宜,相信用不了幾天,東部就可以全都拿下來。”

趙桓連忙起身,在地圖上尋找古北口的位置,急忙問道:“金國援兵到的好快啊,何人統軍,兵力多少?”

“據可靠情報,金國發動了全國動員令,宗磐親自督軍救援大同府,宗弼則率領兩萬先頭部隊增援燕京。宗弼的實力每天都在增加,女真人拿起弓騎上馬就可以變成一名合格的戰士,看起來北部還會有一場惡仗。”張浚曾經出任樞密副使,對軍事並不陌生,似乎比趙桓還要在行一些。

趙桓皺緊眉頭,再問:“你們估計,金國最後能動員多少人馬?”

“燕京方向,至少要十五萬到二十萬才能與岳飛抗衡;大同府方向,至少要十萬。金國全國人口八百萬,女真各部只佔三分之一,其他各族應該不會一心一意幫助女真人,他們也要防備老窩被端,中京、東京、上京三地都要留下必要的人馬防守,這是他們所能動員的極限了。”韓世忠站在地圖前,冷靜地分析戰場態勢。

“二十萬對二十萬,岳飛的兵力是不是不太充足,是否需要增兵?”

韓世忠道:“金國倉促之間組成的軍隊,戰鬥力根本不能與我軍的一線軍團相比,岳飛下一步的職責就是守住新佔領土,令金兵無功而返。防守戰中,我軍的火器可以充分發揮威力,戰局的主動權已經牢牢地握在我軍手中,請陛下不必憂慮。想必無論是宗磐還是宗弼都知道,燕京對於金國的重要性。失去了燕京,金國再沒有與大宋爭奪天下的實力,我軍則進可攻退可守,完全處於主動地位。所以,金國傾國來攻,人人抱着必死的決心,而我軍新勝不免懈怠,士氣上要差許多;岳飛手下以步兵爲主,騎兵實力稍顯薄弱。女真人即使戰局不利,選擇退卻,我們也沒有足夠的實力進行追擊,進而擴大戰果。”

騎兵,趙桓手裡還有一隻最強的力量沒有動,就是虎賁軍團。目前,虎賁軍團一分爲二,一半留在京城,一半來了大名府。這幾天,王德沉着臉不說話,簡直就像一個啞巴;鄭七郎、岳雲在校場上殺的不可開交,嘴上不說,心裡憋悶,再不活動活動,都要瘋了。登基之初,擔心的是軍人太文弱太精緻,沒有軍人必須具備的虎威;現在呢,一聽打仗樂得“嗷嗷”叫,輪不到自己,氣得直罵娘,在愛將中間搞平衡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啊!既然是老虎,只用來守家就太可惜了,還是應該放出去咬人的。

想到這裡,趙桓心中有了計較,坐回龍椅之上,隨便地說道:“把京城的一萬虎賁也調過來,如何?”

韓、張二人異口同聲地說道:“不可,萬萬不可。”

趙桓“噗嗤”一聲,被他們着急的樣子逗笑了:“身爲執政就要有執政的氣度,你們哪!你們的意思是,不可將京城的虎賁調上前線,還是朕去不得燕京?”

韓世忠起身說道:“當年大戰統軍川,陛下脫離大隊,陷入至危之境,如果不是祖宗有靈,萬民有福,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陛下是在拿江山社稷,拿中華的千秋大業做賭注啊!陛下絕不能到燕京去,臣萬死不敢奉詔。”

張浚的話就要委婉的多了:“吳階吳大都督,被羌人稱爲吳閻王,臣以爲,閻王的膽子肯定是大的沒邊了。而且吳階作戰,擅長鑿穿戰術,中央突破,每每身先士卒衝鋒在最前面,沒聽說怕過什麼。臣曾經與吳階私下裡聊過統軍川大戰,吳階聽到‘統軍川’三個字,當時冷汗就下來了,提到陛下失蹤一事,悔恨無極,竟痛哭失聲。陛下,無論是李張二位丞相,還是臣等五位執政,膽子沒有吳階大,不能承受那份驚嚇,所以……”

所以的後面應該就是——臣等不敢奉詔。

這是搬出所有的宰執來說事,趙桓貴爲天子,一言九鼎,放個屁都會讓大地抖三抖,這些都沒錯;但是他的意旨是靠着宰執傳達到四面八方的,沒有宰執們的協助,他什麼都做不了。當年張邦昌等人撂挑子,他就有了最真實的感受,最後還是請了太上皇出面斡旋,這才化解了一場政治地震。李綱明確說過,趙桓能來大名府,宰執們已經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再北進一步,宰執就集體請辭。身爲不同勢力的七位宰執,在這個問題上竟是空前的團結,趙桓那套分而治之的策略根本就沒有發揮的地方。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遇到一時解決不了的事情,暫時擱置起來,不失爲妥當的方法。趙桓無奈地嘆一口氣,說:“此事再議吧!還有什麼事要奏,沒事朕想出城散散心呢!”

氣氛緩和下來,韓世忠坐下,喝一口茶說道:“陛下,種無傷走馬活擒第五風,請旨如何處置?”

“哦?”想不到的事兒啊!原本想讓第五風在金國那邊在待些日子,看來他是等不及了。第五風向宗磐告密,不知是宗磐故意泄露消息還是無意中傳出去的,總之金國上層沒有不知道這件事的,宗弼告密知道的人倒是不多,第五風從大英雄一下子變成了人民的公敵,日子確實不好過。再待下去,恐怕會有生命危險,回來就回來吧!趙桓已經爲他想好了一個去處:將“風花雪月”從開封府分離出來,成爲一個獨立的組織,隸屬樞密院,原本是權宜之計,讓聶山統管,聶山老了,該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本來聶仲遠也是合適的人選,但是聶仲遠和歐陽澈關係密切,而且他還是聶山的本家侄子,象“風花雪月”這樣重要的部門,不能成爲任何人的私家領地,只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五風沒有任何根基,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能力又不錯,應該是合適的人選。

шшш. тт kΛn. ¢O

“讓第五風到北京來,朕要見一見這位國家的大功臣。”

這時,張浚小心翼翼地將三本奏摺雙手奉上,輕聲說道:“陛下,這是三個極重要的摺子,臣恭請聖裁。”

一封是尚書省發來的節略,另外兩封是樞密院的正副長官何慄、王稟的奏摺。掃了兩眼節略,趙桓感到十分意外,京城內的局勢似乎有不穩的跡象:岳飛與燕京商人議定的具體條款,在京城傳的滿天飛;吳階不經尚書省、樞密院私自調兵,出擊大同府,也是罪不可赦。還有人舊事重提,希望陛下以萬民爲念,早立儲君。現在正值議政院會議期間,上下兩院代表本來就要弄出點事情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這算找到了目標。至於何王二人,慢慢發展到水火不容的境地,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對國家有利沒利,這個說東,那個肯定說西,比如關於最顯赫的兩名大都督的事情,何慄認爲:對吳階的指責是無中生有,對正在領兵的岳飛,則必須申斥,彰顯朝廷的體面和尊嚴。

王稟爲什麼要抓住吳階不放?吳階是接到了朕的手札才調遣兵力,展開行動的,朕也與宰執們打過招呼,難道王稟的忘性這麼大?還是他認爲,樞密院比朕的尊嚴更加需要維護?打掉吳階的威風,他是否就可以接替何慄,掌控樞密院的大權?神衛軍團左廂都指揮使徐長天,是王稟信用的人,負責指揮由各個軍團精銳組成的部隊,顯然是吳階賣了他一個人情。王稟不是一個知恩不報的人,難道他已經算準了……

第五章 蹊徑外篇 紫電獸(一)第五章 縱橫(四)第六章 曙光(一)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常日(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八章 對壘(四)第八章 盛事第三章 武威(三)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九章 情殤第六章 家國(二)第一章 蕭牆(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一章 流花外篇 望燕雲(七)第八章 對壘(三)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外篇 照夜白(三)第五章 火藥(一)第七章 護軍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七章 灌溉(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四章 風化(一)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十一章 流花第八章 虎鬥(二)第四章 升龍(六)外篇 陽關曲(二)第一章 蕭牆(二)第二章 定計第一章 夜花(二)序一 風流第一章 厚積(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八章 宋州(七)序一 風流第九章 情殤第五章 天意(一)第一章 厚積(一)外篇 望燕雲(五)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七章 弄月(二)第三章 初戰第二章 春雨(四)第八章 變革(一)第一章 中宮(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四章 親征(一)第七章 血光(六)第九章 銀行(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七章 色魔又是一年啊第五章 爲雲(二)第二章 定計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無主(二)第十章 驚心(一)第七章 戰火(一)第十章 決斷(一)第八章 臺灣第七章 血光(三)第十章 發芽第九章 逐鹿(二)第八章 雪紅第一章 心路(四)第三章 遠航(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二章 南郊(二)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一章 北客第九章 聖使第十四章 杭州第五章 打援(二)第四章 風化(一)第三章 涼州(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三章 捧日(二)第二章 視疾(二)第六章 交趾(四)第六章 曙光(三)第十三章 手足外篇 高麗公(一)
第五章 蹊徑外篇 紫電獸(一)第五章 縱橫(四)第六章 曙光(一)第五章 鳥羽院(二)第十三章 手足第八章 常日(二)第三章 武威(一)第八章 對壘(四)第八章 盛事第三章 武威(三)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一章 論劍(一)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九章 情殤第六章 家國(二)第一章 蕭牆(一)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一章 流花外篇 望燕雲(七)第八章 對壘(三)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六章 屠龍(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十章 小町王(二)外篇 照夜白(三)第五章 火藥(一)第七章 護軍第十二章 海戰(一)第七章 灌溉(二)第七章 戰火(三)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四章 風化(一)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十一章 流花第八章 虎鬥(二)第四章 升龍(六)外篇 陽關曲(二)第一章 蕭牆(二)第二章 定計第一章 夜花(二)序一 風流第一章 厚積(一)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二章 上京第三章 太聰明(一)第八章 宋州(七)序一 風流第九章 情殤第五章 天意(一)第一章 厚積(一)外篇 望燕雲(五)第十一章 祥瑞(二)第四章 平安京(三)第七章 弄月(二)第三章 初戰第二章 春雨(四)第八章 變革(一)第一章 中宮(一)第七章 和談(一)第四章 親征(一)第七章 血光(六)第九章 銀行(二)第一章 魂傷(三)第七章 色魔又是一年啊第五章 爲雲(二)第二章 定計第九章 情殤第十章 承極(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八章 無主(二)第十章 驚心(一)第七章 戰火(一)第十章 決斷(一)第八章 臺灣第七章 血光(三)第十章 發芽第九章 逐鹿(二)第八章 雪紅第一章 心路(四)第三章 遠航(三)第七章 和談(二)第二章 南郊(二)道可道,非長道第十一章 北客第九章 聖使第十四章 杭州第五章 打援(二)第四章 風化(一)第三章 涼州(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三章 捧日(二)第二章 視疾(二)第六章 交趾(四)第六章 曙光(三)第十三章 手足外篇 高麗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