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虎鬥(一)

年十三,從太祖征伐,屢立大功,軍中皆服其勇。

及宗望伐宋,宗弼從軍。取湯陰縣,降宋軍三千人。大軍渡河,宗弼率三千鐵騎耀武汴梁城下,聞宋國太上皇南狩,派遣百騎追擊,不及而還。

後爲議和正使,與李綱脣槍舌劍;再與宋駙馬都尉岳飛戰於金明池畔,岳飛不能勝,宋人懾服!

後世論曰:“宗翰之後,唯宗弼一人!”

——《金史:完顏宗弼列傳》大宋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率領禮部右侍郎歐陽澈,翰林院侍講學士秦檜,出使金營,與金國重新進行談判。

金兵牟駝岡大營,大大小小的牛皮帳篷綿延十餘里,非常壯觀。李綱一行人到達營門口之際,偶爾可見金兵押着宋人裝束的男男女女進出大營,也有滿載糧草、金銀的車輛進出,李綱看到此番情景,心如刀割一般難受。

自從金兵包圍汴梁城以來,開封府治下的州縣可就遭了殃。十多萬金兵的全部開銷,都要從這些百姓身上出。金兵搶劫財物,奸**女,發掘親王、帝姬陵墓,無惡不作。原來還只是聽說而已,以今天所見,情況應該更糟啊!

唉,落後就要捱打,如果一個人喪失了還手的能力,就只有任憑對手欺負了!

爲今之計,談判還是要儘快結束,只有金兵退去,百姓才能過安生的日子!

再者說,春耕已經開始,時令不等人,誤了春耕,可不得了!這些已經飽受磨難的百姓豈不是雪上加霜?

“畜生,我要殺了你們!”一名婦女,衣衫襤褸,被金兵丟了出來,就象在仍一件不喜歡的東西一樣。女人不停地罵着。

李綱緊趕幾步,走上前來,道:“這位娘子,你……”

說些什麼好呢?該怎樣安慰她呢?

李綱囁嚅着,居然說不出話來。

女人擡眼看到李綱等人,眼睛一亮又迅速地黯淡下來,她猛地撲上前,抓住李綱的胳膊,張開嘴巴,惡狠狠地就是一口。

女人的反應太過奇怪,現場的人都愣住了!

秦檜第一個回過神來,一把拽開女人,將她丟在一旁,厲聲喝道:“大膽刁婦,知道他是誰嗎?睜開你的狗眼好好看看,他是李相公!”

李綱的左手,血肉模糊,殷紅的鮮血嘀嘀噠噠地流下來,傷口邊緣處,牙印兒排列得整整齊齊。

李綱雖不清楚女人是怎麼一回事兒,還是攔下了身邊的親兵,怔怔地望着女人。

“哈哈,哈哈,我管他丞相不丞相,我好恨啊!”女人淒厲地笑着,李綱從未聽過如此悽慘的笑聲。

“正月十四那一天晚上,孩子他爹出去給孩子買蝦鬚,人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正月十五,金狗來了。殺了公公、婆婆,當着孩子面,當着孩子面,把我糟蹋了。你說,我還能活嗎?”女人看着天上的白雲,淚水沖掉了臉上的泥土,顯得是那般光潔。

“他們把我帶到這個鬼地方,天啊,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要受這樣的罪。老天爺啊,你睜開眼看看,你瞎了不成?你叫我怎麼活,我還能活嗎?”女人叫着:“孩子那麼小,身邊沒有一個親人,他們能活嗎?兒啊,你在哪,娘想你啊!”

“你們這幫狗官!”女人猛然站起來,不知哪來的力量,指着李綱等**罵,“百姓養着你們,我們遭難了,你們在哪?咬了你還是輕的,我恨不得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兒啊!你要好好的活下去,別怨娘,別怨娘!”

女人說完,一頭撞向柱子!

衆人反應過來時,一切都晚了。李綱衝到近前,把女人抱在懷裡,眼淚怎麼也止不住,就下來了。

“大嫂,你是哪裡人,你的孩子在哪,叫什麼名字?”李綱語無倫次地喊着,“快說,快說呀!”

女人聽到這話,眼神中突然多了些光彩,嘴一張,剛要說話,先吐出一口血來。她胸脯劇烈起伏着,用盡最後的力氣,道:“我家在祥符縣鄭家莊,我……”

“我的兒子,八歲,叫,叫……”

“叫鄭七郎!”

女人又接連吐出幾口血,眼睛大大地睜着,手在迅速地冷卻。

李綱急道:“大嫂放心,我一定會找到你的兒子,把他養育成人!”

女人的頭歪向一邊,高興地去了。

“嗚嗚,”一旁的幾名軍士痛哭起來。

良久,李綱一手拭淚,指着一名親兵,說道:“你帶幾個人,把她送回祥符縣鄭家莊,好生葬了。無論如何,要找到她的兒子,孩子叫鄭三太。聽明白沒有?”

“是,相公放心,小的去了。”軍士抹一把眼淚,帶三名同伴,把死去的女人放在馬身上,絕塵而去。

這時,一名金兵士兵站在轅門口,高聲宣和:“大金移賚勃極烈兼左副元帥宗翰,大金南京路都統宗望,令宋國使者入營敘話!”

擡眼望去,轅門兩側,金國武士各執刀槍,怒目而視。身上濃重的殺氣,即使遠在十幾丈外,也會感到極不舒服!

李綱輕蔑地掃一眼說話的金人,背手而立,昂首對天,道:“某乃堂堂大宋使節,這裡也是大宋的領土,何時輪到爾等猖狂。回去告訴你家元帥,如果想談就談,不想談則另當別論。”

歐陽澈、秦檜等人,聽到李綱的話,不由得挺直了腰板,整個人立即精神百倍。

那名金國官員,愣了一下,回身去了。

等了足足兩刻鐘,以完顏宗弼爲首,十幾名金國官員出門相迎,李綱略一拱手,邁開四方步,不急不徐,緩步而入!

從這一刻開始,宋金兩國的談判就已經開始了。

談判剛一開始,立即陷入僵局。李綱只同意按照遼宋澶淵之盟的舊曆,每年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再簽署一份宋金盟約。至於割讓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無須再議。燕雲之人在漢者,悉歸於金,這一條可以;尊金國國主爲伯父,不可,只能稱呼金國國主爲兄長;“以親王、宰相爲人質,乃退師”一條,有失國家尊嚴,萬萬不可。

於是,這一天的談判不歡而散。

當天夜晚,金國分兵攻打汴梁外城金耀門、安肅門、酸棗門。戰況激烈,金國使用了投石大炮,以及雲梯、火梯、編橋、鵝車洞子等攻城武器。金軍看到宋軍已有準備,在攻打了一個多時辰,死傷三四千人之後,鳴金收兵。

第二日,金國使者進城,雙方接着談判,而且雙方都決口不提昨晚的戰事,好象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本次談判,宋國同意將賠款數額提高到絹四十萬匹,銀二十萬兩;而且同意金國暫時管轄,金國已經佔領的燕京、涿、易、檀、順、景、薊州。

自從後晉兒皇帝石敬塘把燕雲十六州送給遼人之後,燕雲十六州便成爲漢人心中永遠不能撫平的創傷。漢人失去燕雲十六州之後,無論是先前的遼人還是現在的金人,騎兵在黃河以北的平原上馳騁,大宋京城汴梁猶如人家嘴邊的肥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處於非常不利的局面。

宣和年間,宋國與金國聯手滅遼,分得燕雲十六州一半的土地,全國上下很是歡欣鼓舞了一番。不料,剛離虎穴,再入狼羣。不到三年的時間,金人南下,勢如破竹,大宋剛剛得到的土地又被金人佔領。人家已經得到的東西,再從談判桌上要回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誰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李綱拿出來作爲一個談判的籌碼,也是無奈之舉。

夜裡,种師道率領各路勤王軍隊,於距離金人牟駝岡大營十里的地方紮營。從此之後,金人小股部隊再不敢四處搶掠,金人糧草短缺,談判時便不如先前那般從容不迫了。

靖康元年二月二十八日,宋金兩國使節於汴梁城都亭驛,簽訂盟約。盟約中說道:“維靖康元年,歲次丙午,二月甲子日,大宋皇帝謹致誓書於金國皇帝長兄闕下,共遵誠信,虔守歡盟。以風土之宜,助軍旅之費,每歲以絹四十萬匹,銀二十萬兩,送至邊界交割。金國暫時代管燕京、涿、易、檀、順、景、薊州,望善待我國子民,令其安居樂業,享受太平。緣邊州軍,各守疆界,互不侵擾,以安太平。自此保安黎讞,謹守封陲。質於天地神祗,告於宗廟社稷,子孫共守,傳之無窮。有渝此誓,不克享國。昭昭天鑑,當共殛之。遠具披陳,專候報復。不宣!”

盟成之日,趙桓率領文武,告天地、祖宗社稷,闔城百姓,奔走相告,鞭炮聲聲,如過年一般熱鬧!

雙方約定,三月一日,大宋岳飛與金國完顏宗弼的比武將於金明池畔舉行,屆時大宋皇帝趙桓與金國丞相、左副元帥宗翰將共同出席!

金明池位於汴梁外城順天門外西牆,街道北面,與路南的瓊林苑遙遙相對。金明池始鑿於太宗朝太平興國元年,宋太宗趙光義造池是爲了訓練水軍,強化國家水上軍事實力。動用工匠三萬,歷時多年,終告竣工。後來,歷朝不斷增修,使得池上各種設施逐漸完備,金明池的功能也從訓練水軍,逐漸演化爲水上娛樂。

每年三月一日到四月八日,金明池對庶民開放,這些日子裡,遊客如織,雖風雨亦有遊人光顧,實在是汴梁城極爲吸引人的幾處勝地之一。

自池南門而入,向西走百餘步,有一座恢弘的殿宇,正門上“臨水殿”三個大字在太陽的照射下光彩奪目。每年,官家親臨,觀看龍舟爭標,大宴羣臣皆在此處。再西行百餘步,一座三拱橋躍入眼簾,彷彿三道彩虹相連直入水天之間,汴梁人把它稱爲仙橋。跨過仙橋,盡頭是五座大殿,都是飛檐勾角,雕欄畫柱,美奐美崙。開池之日,此處最爲熱鬧。賣東西的小販在人羣中穿梭,關撲的叫聲此起彼伏,翩翩公子憑欄遠望,暗頌華麗辭章;二八女兒眉目含春,早把那書生看重。水面上,**條龍舟競標,掀起波光粼粼;龍舟裡,十幾漢子赤膊上陣,渾不覺寒熱陰陽。

仙橋南面,遠遠地矗立着櫺星門,門後兩座綵樓千花爭豔;綵樓上面,婀娜女子盛裝依依,星目流光,惹人遐思。門外便是街道,街道對面又是一座大殿,名叫寶津樓。樓高几十丈,站在高樓上,頗有高處不勝寒之感。

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四章 親征(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七章 和談(一)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八章 無主(二)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五章 定州第十五章 觀潮第七章 血光(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九章 太歲(二)第二章 定計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九章 聖使第七章 血光(二)第三章 南洋(二)外篇 陽關曲(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四章 協力(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十章 神仙(二)第五章 播種(一)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九章 驕傲(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三章 遠航(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四章 折衝(一)第六章 交趾(二)外篇 望燕雲(五)第二章 護花(四)序一 風流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逐鹿(一)第十章 明媚第七章 血光(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五章 天意(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一章 中宮(二)第八章 盛事第二章 南郊(一)第六章 交趾(二)外篇 高麗公(一)第四章 升龍(四)第二章 狼王第七章 血光(四)第一章 心路(四)第八章 虎鬥(一)第八章 雪紅第五章 蹊徑第六章 破陣(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二章 國色(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七章 光復(四)第十一章 北客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五章 定州第七章 血光(四)第四章 風化(一)第四章 升龍(一)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高麗公(一)序二 無疆第十章 決斷(二)第九章 太歲(四)第八章 宋州(四)第七章 光復(四)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三章 武威(四)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光復(三)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望燕雲(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二章 護花(二)第六章 曙光(四)外篇 陽關曲(五)第八章 遇刺(一)第三章 武威(三)第四章 死鬥
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四章 親征(二)第九章 太歲(三)第十二章 無聲(二)第十二章 柱國(二)第八章 遇刺(一)第七章 和談(一)八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八章 無主(二)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五章 定州第十五章 觀潮第七章 血光(一)第十章 驚心(二)第九章 太歲(二)第二章 定計第十三章 太原(二)第三章 巨匠(一)第九章 聖使第七章 血光(二)第三章 南洋(二)外篇 陽關曲(一)第一章 心路(二)第三章 武威(二)第六章 秦淮(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一)第四章 協力(一)第十一章 救駕(一)第九章 倉惶(二)第十章 神仙(二)第五章 播種(一)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望燕雲(一)第九章 驕傲(三)外篇 望燕雲(六)第三章 遠航(一)七月軍史頻道獲獎感言第四章 折衝(一)第六章 交趾(二)外篇 望燕雲(五)第二章 護花(四)序一 風流第九章 驕傲(五)第九章 逐鹿(一)第十章 明媚第七章 血光(二)第二章 護花(一)第十三章 天火(三)第五章 天意(二)第二章 國色(二)第一章 中宮(二)第八章 盛事第二章 南郊(一)第六章 交趾(二)外篇 高麗公(一)第四章 升龍(四)第二章 狼王第七章 血光(四)第一章 心路(四)第八章 虎鬥(一)第八章 雪紅第五章 蹊徑第六章 破陣(二)第六章 交趾(五)第二章 國色(二)第三章 太聰明(三)第七章 光復(四)第十一章 北客第五章 江寧(一)第七章 弄月(二)第五章 江寧(二)第五章 定州第七章 血光(四)第四章 風化(一)第四章 升龍(一)第八章 兒山城(四)第十章 承極(一)外篇 高麗公(一)序二 無疆第十章 決斷(二)第九章 太歲(四)第八章 宋州(四)第七章 光復(四)第五章 鳥羽院(三)第三章 武威(四)外篇 照夜白(二)第七章 光復(三)外篇 望燕雲(四)外篇 望燕雲(一)第七章 雲頂(二)第二章 春雨(二)第二章 護花(二)第六章 曙光(四)外篇 陽關曲(五)第八章 遇刺(一)第三章 武威(三)第四章 死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