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爺孫和睦

第69章 爺孫和睦

武英殿內,朱高煦僅是處理第一本奏疏,便讓朱元璋詢問起了他的看法,這讓朱允炆無心處理奏疏,只得看看他們能說出些什麼。

面對詢問,朱高煦則是不假思索的脫口說道:

“滋陽縣屬淮河水域,其境內有泗河、洸府河、白馬河、南泉河等河流,合計十八條。”

“孫兒以爲,僅是賑災和蠲免百姓秋糧,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若是不徹底根治當地水患,那日後水患氾濫一次,朝廷就要蠲免一次,賑災一次,長此以往,府庫空虛。”

“因此,應當着當地官員以工代賑,同時工部派出水工,將滋陽縣境內河流徹底整治,避免當地日後水患再度爆發。”

朱高煦很輕鬆就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爲他很清楚“授人魚不如授人予漁”的道理。

這樣的看法,但凡是個幹臣都能說出來,因此並不能讓所有人刮目相看。

不過,那也僅限是幹臣說出,而不是被他人視作武夫的朱高煦。

因此,當他說出這番話後,朱元璋便滿意點頭,將奏疏遞給旁邊司禮監太監,同時交代:“按照這小子說的做。”

“奴婢領命……”司禮監太監接過奏疏回禮,隨後便當場派人去書寫回復。

只是,朱高煦的這番話,也僅限於此。

他的這番話,頂多爲他爭取到了一個百里政才的印象,遠遠比不上朝中的那些大員。

因此在朱元璋交代完後,他便再度低頭處理起了奏疏,而旁邊的朱允炆見自家爺爺沒多說什麼,心裡也鬆了一口氣,同時笑着對朱高煦誇獎道:

“煦弟初次理政便有如此看法,假以時日,恐怕能將北平城治理的井井有條。”

朱允炆這話聽着是誇獎,但實際上是在說朱高煦只有治理一城的能力。

對此,朱高煦即便聽出來了也不能說什麼,只是笑着作揖回禮,好似受到了多大的鼓勵一般。

瞧着朱高煦的舉動,朱允炆也滿意的低頭,繼續處理起了奏疏。

見狀的朱高煦也跟着低頭,對着他剩下的十五本奏疏一一處理。

他先是簡單翻閱了十五本奏疏,這其中內容基本涉及五軍都督府、兵部、地方府縣。

總結來說,就是涉及軍事、後勤、地方政治和經濟。

不過,這些涉及的範圍並不大,軍事和後勤都保證在千戶及以下的事情,地方事宜也是在府及以下的事情。

這種待遇,不難看出,老朱是準備一點點的試探出自己眼下的能力極限到底在哪。

說實話,朱高煦在治理民生這塊,前世確實沒有太多經驗,但架不住這廝玩過的策略戰棋遊戲多。

他雖然不知道怎麼治理地方民生,但思前想後也就那幾樣。

古代畢竟是農業爲主的社會,主要把農業搞好,就等同於將當地經濟搞好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只有農民手上有錢了,農民纔會去消費。

有錢的農民多了,那地方上的消費力就上來了,消費力一旦上來,自然而然會有商賈慕名而來。

不過這其中包含的問題還有很多,例如糧食如何轉運,如何保存,如何……

總之有太多的問題,而且明初本質上並不缺糧食,甚至糧食多到了明初不斷進行大規模的基建。

後世能看到的所有城池,幾乎九成都是明代時期興建的,如此時朱高煦手中就有一本關於地方城池竣工和開建的奏疏。

【乙亥、廈門城竣工,東莞南頭守禦千戶所開建,東莞大鵬守禦千戶所開建,都勻城始建。】

瞧着這些奏疏,朱高煦放下了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轉頭開始研究以工代賑。

不過,他手上的奏疏僅有滋陽縣那一本受了災害的奏疏,其它奏疏基本是普通的軍事防備、城池修建等內容。

有前世的工作經驗在前,他很快處理完了所有奏疏。

“爺爺,我弄完了。” 朱高煦發現了一件事,他每每叫朱元璋爺爺,對方都會給自己好臉色,所以他這次試探性的喊着。

“嗯?”果然,聽到爺爺兩個字,朱元璋擡頭看了一眼朱高煦,然後擺擺手,示意太監將朱高煦批閱完的奏疏拿過來。

只是幾步路的距離,朱高煦所處理的奏疏便被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他處理政務的速度比朱高煦還要快,因此僅花費一刻鐘的時間便把十五本奏疏看了個遍。

“字寫的不錯,辦法還算中庸。”

朱元璋眼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很滿意的看着朱高煦的字,對他提出的辦法也點頭表示還算可以。

“以後把都督府千……衛指揮使及衛以下的奏疏交給燕府二子煦處理。”

朱元璋對身旁的太監交代,同時也對朱高煦教導:“你在指揮後勤調度和備邊的回覆還算可以,但政務就差了些。”

“你先好好學學如何調度後勤,迴應地方武官奏疏,等過段日子再閱覽處理地方衙門的奏疏。”

“好”朱高煦點了點頭,而此刻朱允炆身側的太監也開始從他桌上那一堆奏疏中挑選出衛及以下的都督府、兵部奏疏。

瞧着太監們從自己桌上取走一本本奏疏,朱允炆波瀾不驚,似乎他並不在意這些備邊、調度之事。

不多時,朱高煦的桌上就擺上了六十餘本奏疏,可見洪武年間軍事之繁忙。

有了朱元璋的提醒,朱高煦變得更爲謹慎了些。

他翻閱一本本奏疏,其中大部分都是衛所指揮使的奏疏,內容不是請求撥發棉花,就是請求賞賜過冬的布匹。

對於這些奏疏,朱高煦則是按照對方報上來的衛所人數來計算髮放。

這樣做看上去有些無聊,但卻很有必要。

朱高煦一一計算後批覆,而他所批覆的奏疏也會被朱元璋閱覽一遍後批紅。

如此處理了三十餘本關於後勤調度這一塊的奏疏後,朱高煦才終於迎來了第一本事關備邊的奏疏。

【西平侯沐春謹奏:甲申,臣置建昌前衛,然層臺衛地多山林、少平衍,難於耕稼,軍餉不給,至是請置衛於建昌徙層臺衛,來年官軍可實之】

西平侯沐春,這個名字朱高煦早早便聽說,只是他沒想到沐春不僅打仗厲害,治理軍隊後勤也那麼厲害。

不過對於沐春的奏疏,朱高煦還是發揮了自己前世去雲南所看過的一些東西回覆。

他先是建議沐春走訪滇南、滇西等地,參考當地人的梯田來吩咐一些地勢險要的衛所開墾,然後又交代了雲南當地容易出現的一些病蟲害,以及如何防護。

除此之外,朱高煦又提起了雲南的氣候,並列舉了諸如甘蔗、胡椒、核桃、半夏、雲木香、杜仲等實用的經濟作物,以此來讓當地百姓富裕。

這些東西,有的可以榨糖,有的可以曬乾運送,很容易保存,十分適合雲南。

寫完這些東西,朱高煦讓太監將這本奏疏遞給了朱元璋。

期間,朱高煦一直等着朱元璋說自己,然而他僅僅是看了一眼內容,便滿意點頭:

“你這些建議還是不錯,不過伱是怎麼知道雲南的氣候適合這些作物?”

“是王瑄告訴孫兒的。”朱高煦省去了很多敬語,讓他和朱元璋更像一戶普通老百姓的爺孫。

“嗯……”朱元璋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將奏疏遞給了太監,交代對方讓驛站的人給沐春提醒,顯然是讓沐春把朱高煦的這些建議重視起來。

做完這些事情後,朱元璋也與朱高煦先後低頭處理奏疏。

只是他們二人的這舉動在朱允炆眼裡,卻是怎麼都看不習慣。

他隱晦的看了一眼朱高煦,而後迅速低下頭,執筆之手不由攥的更緊了些……

(本章完)

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364章第487章 草臺內閣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36章 以利誘之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551章 父析子荷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92章 鳥盡弓藏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343章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514章 南楊北王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40章 燕府三子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88章 晉府難安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397章 哀毀骨立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78章 何安瑤苗第33章 金陵街坊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10章 輕鈔重錢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80章 白手起家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391章 大明孝子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48章 老當益壯第470章 洪熙元年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342章 開港招撫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82章 拓土之論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37章 蘇州遊行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37章 蘇州遊行第375章 臥龍鳳雛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358章 改書爲史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523章 歲朝兆佳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9章 營中小院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90章 燕府三寶第27章 練兵爲強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5章 洪武暮色第87章 老謀深算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
第362章 後事之師第364章第487章 草臺內閣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36章 以利誘之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593章 後記正德(嘉靖)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551章 父析子荷248.第248章 渤海入關第92章 鳥盡弓藏第608章 地府勢單唐宗力孤漢祖320.第320章 高歌猛進第343章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122章 臨出行前第514章 南楊北王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490章 擔子難挑第40章 燕府三子第540章 衣錦還鄉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88章 晉府難安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397章 哀毀骨立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234.第234章 烽火夏至第78章 何安瑤苗第33章 金陵街坊177.第177章 南北榜案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10章 輕鈔重錢第114章 東宮三傑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84.第284章 諸事繁雜第380章 白手起家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334.第334章 道貌岸然第391章 大明孝子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111章 喜事連連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48章 老當益壯第470章 洪熙元年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342章 開港招撫161.第161章 一騎當千第82章 拓土之論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37章 蘇州遊行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375章 臥龍鳳雛第373章 廟堂局勢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37章 蘇州遊行第375章 臥龍鳳雛302.第302章 三子欲比高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第447章 瘈狗噬人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536章 歲月催人老233.第233章 解放遼南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358章 改書爲史169.第169章 西虜猖獗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517章 國有疑難可問誰第523章 歲朝兆佳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344章 把船靠過去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9章 營中小院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90章 燕府三寶第27章 練兵爲強308.第308章 父不識子265.第265章 午夜驚魂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10章 輕鈔重錢第420章 亦步亦趨第5章 洪武暮色第87章 老謀深算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163.第163章 歸家亦苦第398章 大發戰爭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