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倉攢吏

第489章 倉攢吏

“一送小郎箱子邊,箱子底下兩吊錢……”

四月辛酉,當朱瞻壑從大理往隴川去的路上,衆人行到一處路旁便聽到了歌唱聲。

“停車!”

朱瞻壑的聲音從車廂內響起,負責護送他的十餘名西廠力士當即勒馬,馬車也隨之停下。

朱瞻壑走下了馬車,站在道路旁邊,道路修建在山腰,山腰上下是宛若臺階的梯田。

梯田裡,一些民族正在水田裡一邊勞作,一邊歌唱。

朱瞻壑饒有興致的看着這一切,梯田之中的那些人看到他們,不僅沒有收斂,反而笑着唱得越來越大聲了。

雖然聽不懂意思,但瞧着他們開心的模樣,朱瞻壑自己也笑臉掛到了臉上。

站在路邊看了半個時辰,朱瞻壑這才乘坐馬車離去。

馬車裡,朱瞻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在信紙上,其中大部分是關於民生的事情。

朱瞻壑一路走來,看到的基本都是各民族安居樂業的場景,少數也能碰到吏員不負責不認真的場景,但對於百姓們來說,只要不折騰他們,他們自己就能把自己照顧的很好。

將車窗打開,窗外是延綿的大山,山道也十分崎嶇,宛若巨蛇絞殺獵物般,環繞大山而上。

這樣的地勢和路況,想要修建鐵路無疑是難如登天。

朱瞻壑仔細看了,如果沿着河谷修建鐵路也可以,但起碼得建造七八丈乃至十幾丈的高橋才行。

那樣高度的高橋別說如今,便是未來二三十年都不一定能建造出來。

更別提還是批量建造,而非單獨建造了。

“這西南鐵路,是註定修建不起來了。”

嘆了一口氣,朱瞻壑也拿起信紙將其吹乾,將其放入了馬車上的一個小匣子內。

裡面裝着許多信紙,朱瞻壑是打算抵達隴川后再派遣人送往京城,不然幾日一份信的頻繁送往,未免有些浪費人力物力。

馬車漸漸前行,時不時可以看到一些修建在官道左右的村寨,大部分都是以少民爲主。

這點,朱瞻壑也仔細詢問過。

雲南並沒有那麼多的河谷地,而且部分河谷氣候悶熱,不如山林來的涼爽。

故此在部分地區改土歸流後,一些少民就會被安置到道路兩旁修建村寨,在當地開闢梯田。

在朱瞻壑看來,這樣的日子很苦,但在得以解放的那些少民看來,現在的日子比較曾經,那簡直就是天堂。

許多孩童站在路旁看着朱瞻壑他們的馬車與馬匹,眼神投來羨慕。

雖然年紀只有五六歲,但他們已經能分清商隊和旅人的區別。

商隊的馬車通常是敞篷的,馬車上拉拽着許許多多物資,而旅人的馬車就好似小屋子,可以供人休息。

朱瞻壑他們向前前進,期間也看到了一隊來此貿易的商賈。

他們帶來了鹽、醬油、醋、布匹等物資,而他們購買的東西則是一捆捆的甘蔗。

這些甘蔗會被他們拉拽前往縣城榨糖,而這是世界上最穩定的經濟作物。

滇農榨糖得益於江淮的大力推廣,他們在坡地種植甘蔗,稍微平整的土地種植水稻。

一年下來,糧食夠吃,還能販賣甘蔗來賺錢購買物資的銀錢。

繼續趕路,大約過了兩日,朱瞻壑他們在永昌府休息三日後,總算翻越橫斷山脈,進入了氣候悶熱的隴川之地。

朱瞻壑並不習慣這邊的熱帶氣候,只覺得好似把他泡在了水裡一般。

www ▪ttκǎ n ▪C〇

翻越山脈後,他們所見的便是寬闊的河谷。

遠處雖然還能眺望看到高山,但地勢總算是平整了一些。

平整的道路上有桑樹、水稻,甘蔗,也有土豆、紅薯、玉米和各類蔬菜。

與中原不同,這裡地廣人稀,根本沒有人會弄籬笆來圈着自己的田地,似乎這裡不存在小偷一樣。

“江南人口稠密,這種景象是在江南見不到的。”

打開車窗,朱瞻壑毫不吝嗇的讚美着當地的民風淳樸。

向前行走,不多時他們見到了許多修葺官道的百姓。

由於官道在修建,朱瞻壑只能走下馬車,步行通過這段距離。

明明只有不到三裡的官道需要休整,但這裡卻有着數百名百姓在工作,不得不讓人詫異。

朱瞻壑讓西廠力士前去詢問,不多時便知道了江淮的用意。

“當地的村吏說,百姓一年到頭也就能從甘蔗和桑葉獲得微末銀錢,因此一些道路修建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僱傭部分地區的百姓一起動工,雖然耗費的銀錢多,但修建起來也快,實際到最後耗費不了多少,百姓也能因此得到實惠。”

西廠力士與朱瞻壑步行通過這段需要修葺的官道,聽到對方的解釋,臉上也露出笑意:

“這倒是像他的風格,不患寡而患不均,他當年常與我這麼說,現如今他倒還真是一碗水端平。”

朱瞻壑說罷,他們也通過了這段需要修葺的道路,上車向着幾十裡外的南甸城而去。

也在他進入南甸的範圍時,一些官兵早就注意到了他們這一隊伍,早早將消息送往了南甸的隴川伯府。

“和你預料的一樣,殿下還真的不帶隱藏,我原本以爲他在漠北作戰一年多,起碼會學點收尾的手段,不曾想……”

隴川伯府會廳內,四十多歲的王瑄搖了搖頭,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不少痕跡。

坐在他下首位,作爲隴川知府的江淮聞言也只能苦笑道:

“殿下的性格我太瞭解了,殿下並非不會這些手段,只是覺得沒有必要使用。”

“只是他這麼做,反倒是苦了我們。”

“倒也是。”王瑄捋了捋短鬚,沉吟後又道:

“不過話雖如此,我們卻不得不見殿下,不管是爲了當下還是爲了未來,都應該表明一下態度。”

“嗯,這件事我會主動去辦的。”江淮下了決心,儘管他認爲官員不應該拉幫結派,但以他的實力和能量,他保護不了自己,也抵抗不了官場的規則。

只有他適應了規則,他才能在日後創造更改規則的可能。

“大張旗鼓的迎接不好,屆時你帶殿下來見我吧,我若是出門迎接,恐怕隴川的所有官員都會知道殿下的身份。”

“好!”

與王瑄詳細談好後,江淮便起身走出了隴川伯府,安靜等待了朱瞻壑的到來。

在他安靜等待的時候,朱瞻壑也趁着夜色趕到了南甸北部二十里外的一處驛站休息。

他在驛員的安排下走上二樓房間休息,推開門便見到了一名獨臂的男子站在屋內。

見到朱瞻壑,這男子連忙用單手作揖:“西廠駐雲南千戶官王渙,參見殿下!”

“你便是王渙吧,我聽我父親說過你,快快請起,也不用稱呼我爲殿下,叫我郭壑就行。”

朱瞻壑將王渙扶起,與他坐下後便親切詢問起了隴川的事情,以及雲南的事情。

對此,負責雲南情報及三宣十慰情報收集的王渙也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總體來說,雲南現在還算太平,爲了迎接朱瞻壑,王瑄在鎮壓了孟養的叛亂後便撤回了隴川,大力清理了一些匪盜。

至於南邊的木邦、孟墾、緬甸、底兀剌、八百大甸、老撾、大古剌等宣慰司由於沐春和王瑄坐鎮,倒也都還算聽話。

興許正因爲邊疆安穩,皇帝纔敢派他來隴川擔任吏員。

聽完過後,朱瞻壑雖然有些惋惜,但也感到了一陣暖心。

自家父親很少說什麼關心自己的話,但實際行動卻從來不落下。

“殿下,您是準備擔任村吏,還是擔任縣衙和府衙的吏員?”

王渙詢問朱瞻壑,心裡則是希望他選擇擔任村吏,畢竟村吏的工作地點比較固定,也容易保護。

相比較之下,縣吏和府吏的工作範圍就太大了,保護起來也比較困難。

“明日我去詢問江淮,他缺什麼,給我安排什麼就行。”

朱瞻壑不以爲意的迴應,王渙聞言頷首。

“對了,王千戶你是江淮的教習?”

朱瞻壑突然詢問,顯然江淮與他說過這件事,對此王渙也沒有隱瞞,將他與江淮如何認識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當初也是因爲覺得他是可造之材,所以才保舉他前往江寧中學就讀,現在看來沒有保舉錯。”

“確實沒錯。”

面對王渙的話,朱瞻壑輕笑點頭,又與王渙聊了一些其它,最後還是朱瞻壑有些困了才讓王渙去隔壁休息。

興許是故友多年未見,故此朱瞻壑明明很困,卻在牀上輾轉反側直到深夜才漸漸睡去。

翌日一早,朱瞻壑沒有再選擇乘坐馬車,而是帶着兩名換了裝扮的西廠力士就騎馬向着南甸縣走去。

趕在中午前,他們來到了隴川府衙報到,朱瞻壑也拿着自己的調令跟着府衙吏員前往了知府的書房。

“江知府,朝廷調來的郭吏員到了。”

“進來吧!”

雖說只是一個吏員調動,但對於全府不過七八百吏員的隴川府來說,任何一個吏員都是需要江淮面試,考校能力後選擇崗位的,所以也沒有人感到奇怪。

“你進去吧” 帶路的吏員回頭看向了朱瞻壑,朱瞻壑也按壓着心中的激動走入其中。

不多時,他便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江淮,而他身穿一身知府的常服,面容依舊清秀,不愧是那一年的探花。

“草民郭壑,見過……”

朱瞻壑還想裝裝樣子,江淮見狀卻坐不住,連忙起身:“你還是不要這麼做了,我怕你日後尋我穿小鞋。”

“哈哈!”聽到這話,朱瞻壑確定江淮沒變,江淮也露出笑臉,示意道:

“自己拉開椅子坐下吧,說說怎麼會想來我這裡。”

“那自然是……”朱瞻壑坐下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無非就是覺得江淮不會袒護、包庇他,所以來到這裡是他最好的選擇。

況且他已經去了北方,瞭解了北方的情況,而南方的海外他去不了,所以選擇雲南能瞭解更多東西。

聞言,江淮頷首道:“伱也算來對了,隴川這裡時常需要和昆明府、蠻莫、鎮康溝通,各地與各地的情況不一樣,十分複雜。”

“你來這裡,我自然不會袒護你,也不會給你什麼額外的待遇。”

“你既然來學習,那最好就是從府衙開始學習,但府衙需要跑的地方比較多,沒個三五年學不了真東西,縣衙比較適合你,你就在南甸縣衙任職吧。”

“如果你能學好,那到時候再在府衙學習,至於村吏就算了……”

“別的不說,單單你那份氣質丟到村裡,前去溝通的吏員只要不瞎,都知道不該惹你,你想做事情也很難不成功。”

朱瞻壑要磨練自己,那江淮自然要找一些不怕他的人。

縣衙之中,有不少功臣子嗣任職,這些人只要不知道朱瞻壑是太子的身份,那自然不會怕他,畢竟這些人心氣也很高。

不過這樣也好,可以用朱瞻壑殺殺他們的威風,也可以用他們磨礪磨礪朱瞻壑。

如此想着,江淮這纔開口說道:“南甸縣縣衙戶房中的倉攢吏如何?”

“倉攢吏?”朱瞻壑略有疑惑,江淮聞言苦笑道:“你連這些都沒研究過啊?”

見狀,江淮只能與朱瞻壑介紹起來。

在明代初創的縣衙中,除知縣、佐貳(副官)、首領官等數量很少的“朝廷命官”之外,大量的日常行政事務是由各房、科中的吏書來完成的。

吏書爲吏員與書算的合稱,其中吏員是由朝廷任用,在吏部註冊,地位低於官的公職人員,大致相當於後世的公務員。

書算包括書手、算手,書手又有主文、貼書等多種稱呼,是從百姓中僉僱,輔助吏員辦理文書、會計事務的人員,大致相當於後世的事業編。

雜役多從事跑腿、緝捕盜賊、收稅等苦力工作,大致相當於後世的輔警。

隨着永樂新政推行,原本的縣衙也經過整頓改制,不再存在書算和雜役,整個縣的編制分爲一名知縣,一名縣丞,一名主簿,六名六房典史、六名六房司吏,一名縣教諭、一名縣巡檢使,合計十七名正九品以上的主官。

主官之下,是規模二百餘人的縣吏員和村吏,以及規模從一百到三百不等的兵馬司員。

縣吏主要在縣衙的各房科中辦事,處理案牘文移事務。

村吏主要就是在村鎮上擔任鎮長、里長、糧長等職位的吏員,主要負責收稅和招工修建和人口統計等事務。

兵馬司員主要負責城內捕盜,巡視街道,以及巡視城外官道等事務。

朝廷將五人以下規定爲盜,五人以上規定爲匪。

盜由兵馬司處理,匪由軍隊出面,分工明確。

在縣衙大堂兩側,衙門會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政務較爲冗雜的縣還從中分出糧科、馬科等。

此外縣中的官學、巡檢司、稅課局、遞運所、水馬驛、河泊所、倉庫、閘壩等機構均設有吏。

吏員在公務執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而大明朝以主官決策,吏員執行。

大量的刑名、錢穀、行移文書等工作是依靠吏員來完成的,自然這也給了吏員作弊弄權的空間。

由於許多具體的行政事務實際上是由吏員負責實施的,因而一旦出現問題,也首先以吏員是問。

新政中規定,如出現集體職務犯罪,首先要追究吏員的責任,自下而上進行追究。

當然,吏員也不是那麼好當的,每三年考覈一次,考覈失敗則發放三個月的俸祿,剔除縣衙。

朱瞻壑被授予的職位是六房之中的戶房,而戶房有典吏和司吏各一人,麾下有吏員三十餘人。

其中的倉攢吏就是倉庫看管員,各房取用物資,都需要倉攢吏驗證文書並簽字後才能取出物資。

“你來也是好的,以你的情況,我也不擔心你缺錢,讓不缺錢的人看管錢糧,這是最好的。”

江淮爲朱瞻壑倒了一杯茶,笑着推給他,同時眼神詢問意見。

“這差事有些得罪人,不過我也不怕。”

朱瞻壑知道這差事得罪人,不過他來這裡就是磨練的,所以也不怕得罪人。

“好,這是你的腰牌,好好幹吧!”

江淮似乎早就預料到朱瞻壑會這麼說,故此連腰牌都準備好了。

連同腰牌一起被推出來的,還有一把掛着木牌的鑰匙。

“我給你買了一處二進出的小院,不過五貫錢,倒也不算貴,算是償還當年的一部分恩情,你就不用推讓了,常服什麼的都在裡面給你備好了,你入住就行。”

“另外戶房的典吏叫做高觀,司吏叫做房繼,兩人怎麼樣我不說,你自己感受就行。”

江淮沒給他提示,朱瞻壑也不需要:“行,那我先去休息了,明日就上任。”

“不用,你先休息十天,熟悉熟悉南甸縣,然後再上任.“

“如果三個月後你還沒走,到時候我帶你去見隴川伯。”

江淮解釋一番,朱瞻壑也點頭表示清楚,隨後轉身向外走去。

在他走後,一道身影從屏風後走出,眼神複雜道:“我是真沒想到,你真的認識太子。”

這身影是高觀,而他雖然早就知道太子會來,但沒想到太子和江淮的關係那麼好。

“你也好好準備吧,明年科舉考個舉人回來,反正現在有了他,你也能輕鬆不少。”

江淮樂觀的對高淮說着,高淮卻搖搖頭:“你這話說的好聽,我就擔心我這負擔不僅沒輕鬆,反而還加重。”

“哈哈,放心好了,你相處之後就知道他這人不錯了。”

興許是太久沒見到老朋友,江淮不免有些高興。

高觀見狀,只能長嘆一聲:“希望如你所想吧……”

一聲嘆氣,道出了隴川府內部的不太平,而朱瞻壑的信件也在進入隴川前加急送往了北京。

接下來的十天時間裡,朱瞻壑在熟悉南甸縣內外的情況,而西廠也經過八百里加急,水路並行的將信件送抵了北京。

朱高煦拿到信件的時候,距離朱瞻壑抵達隴川縣已經過去二十天了,也就是說朱瞻壑已經在戶房擔任倉攢吏了。

坐在武英殿裡,他慢條斯理的看着朱瞻壑所寫的那數十頁信紙,目光時不時打量在正殿處理奏疏的殿閣大學士們。

經過這五位大學士的處理,能送到朱高煦桌面的奏疏基本都有了大致的建議,他只需要批紅或修改批紅就行,工作量驟降。

“怪不得老朱弄出殿閣,精力不足的時候,這種日子是真舒服啊。”

經過二十多年的高壓理政,忽然放鬆下來,朱高煦都不覺得有些享受。

靠在椅子上,朱高煦將一頁頁信紙看完,隨後將它們放在了木匣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後纔對身旁的亦失哈說道:

“這廝要吃苦頭了,倉攢吏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這不正是您想要的嗎?”亦失哈臉上掛着笑意,朱高煦同樣:

“確實,挫挫銳氣也挺好,你看看江淮的這本奏疏。”

朱高煦將與木匣先後送來的江淮奏疏,不過這份奏疏是密奏,顯然也是通過王渙上奏的,越過了六部。

若是旁人和西廠如此合作密奏,朱高煦必然要生氣,但江淮和王渙他卻不會。

首先這件事情關於朱瞻壑,因此採取密奏來保護朱瞻壑也是應當的。

其次就是江淮經營隴川鐵路的修建,他確實有密奏的資格,而王渙則是渤海的老兄弟,朱高煦很信任他。

“奴婢失禮了……”

亦失哈拿起江淮的奏疏,其中主要就是講述了朱瞻壑的性格問題,另外也交代了爲何派他前往戶房擔任倉攢吏。

隴川府的倉攢吏和其它地方不同,隴川府的倉庫之中因爲修建隴川鐵路而積攢了近百萬錢糧。

這筆錢糧不是一般的倉攢吏能看住的,畢竟隴川府內有許多家世背景雄厚的主官和吏員。

朱瞻壑能否看住這筆錢,不僅是對他的磨礪,也是對他的考驗。

如果通過了,那朱瞻壑就可以升任六房的戶房典吏,到時候他要做的就不止有看管倉庫了,還需要合理的運用錢糧。

合理運用錢糧,這是每一個皇帝都應該學習的知識,但鮮少有皇帝在成爲皇帝前能擁有這樣的資格來學習。

江淮等同是給朱瞻壑創造了一個平臺,讓他好好明白調動錢糧的不容易。

如果失敗了,那頂多就是隴川府的經濟出現問題,朝廷想補救也簡單,朱瞻壑也能長記性。

雖然對於隴川府乃至雲南來說,這成本很大,但相比較朱瞻壑監國失敗,這成本簡直太划算了。

“這江淮是個妙人,留在隴川府太浪費了。”

看完奏疏,亦失哈只覺得江淮放在隴川府,乃至雲南都有些浪費,應該調來北京才能實現他價值。

“不急,等隴川鐵路完工再說。”

朱高煦穩坐釣魚臺,輕撫自己的八字眉,瞧着朱瞻壑的書信眯了眯眼睛:

“讓我看看,這小子到底會鬧出什麼事情來……”

第427章 積學有待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第565章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21章 權力遊戲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511章 不甘人下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22章 《削藩論》第54章 洪武移民第569章 安西北庭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15章 戰爭序幕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110章 佈局成功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3章 燕府虎兒第95章 身不由己第45章 爲朱氏孫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65章 上架感言第7章 便宜舅舅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25章 春和宮內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489章 倉攢吏第92章 鳥盡弓藏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14章 常鱗凡介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56章 陳年往事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567章 甕中之鱉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424章 燕臺虎峪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409章 資本道路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405章 怨種父子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54章 洪武移民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582章 後記宣德(1)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第560章 朝日孝子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6章 陰晴圓缺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570章 城頭論政第582章 後記宣德(1)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18章 小子野望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363章 誘敵深入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76章 造船平倭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64章 募兵之論
第427章 積學有待236.第236章 演員陳亨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97章 後記隆永而終第565章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21章 權力遊戲165.第165章 偷樑換柱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511章 不甘人下331.第331章 高麗者魚鱉也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22章 《削藩論》第54章 洪武移民第569章 安西北庭298.第298章 家有遺傳第415章 戰爭序幕235.第235章 枕戈待旦第110章 佈局成功211.第211章 危機四伏275.第275章 貓哭耗子第3章 燕府虎兒第95章 身不由己第45章 爲朱氏孫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65章 上架感言第7章 便宜舅舅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25章 春和宮內315.第315章 打開新世界第99章 閉門思過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489章 倉攢吏第92章 鳥盡弓藏183.第183章 收復忽喇溫第14章 常鱗凡介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139.第139章 萬事俱備第454章 北上之旅第371章 西南震怖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第521章 西方來敵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164.第164章 燕王掃北第56章 陳年往事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第481章 日不暇給第567章 甕中之鱉294.第294章 相川金礦第424章 燕臺虎峪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158.第158章 黑雲壓城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201.第201章 喪子之痛第409章 資本道路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137章 北亂南治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130章 秦王樉薨第451章 繁花似錦第405章 怨種父子155.第155章 枕戈待旦第119章 心態轉變第54章 洪武移民321.第321章 南北夾擊310.第310章 南北分卷第582章 後記宣德(1)300.第300章 滿載而歸306.第306章 定額之爭279.第279章 永樂新政第605章 地府翹首以盼朱高煦第560章 朝日孝子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6章 陰晴圓缺第43章 春和不和第422章 新年氣象第472章 瓦剌西遷第134章 以待天時第570章 城頭論政第582章 後記宣德(1)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18章 小子野望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65章 生擒阿魯臺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414章 張弛有序第380章 白手起家第29章 二王相猜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第363章 誘敵深入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269.第269章 緩兵之計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第76章 造船平倭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64章 募兵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