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東宮三傑

第114章 東宮三傑

“穎國公心存死志,這是心病,臣無法醫治……”

幹清宮養心殿內,看着窗外的鵝毛大雪,聽着耳邊張御醫的回稟,此刻的朱元璋雖然手中抱着暖手的銅爐,卻還是覺得手腳冰涼。

又一個老兄弟被他逼死了,而且這個老兄弟原本無罪,這讓朱元璋百感交集。

“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良久,朱元璋對跪在金磚上的張太醫下了逐客令,張太醫見狀作揖退出幹清宮。

待他走後,偌大的幹清宮養心殿內便只有朱元璋和一排站在角落的隨身太監及宮女了。

對於這些懂得察言觀色的人來說,皇帝心情不好,他們都能看出來,所以每個人都謹小慎微,擔心打擾到皇帝而被論罪。

只是他們的這種小心,到了朱元璋眼裡卻讓他更爲傷感了。

此刻他便是想找個人傾訴都難以做到,郭英臥病在家,而李景隆又始終是勳貴,他的那幾個孫子又……

一時間,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煦,但此刻朱高煦也被他禁足了。

“沒什麼,當年俺也是那樣走過來的,孤家寡人便孤家寡人,沒有誰離不開誰……”

朱元璋在心底給自己打氣,但他也知道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年紀大了,終歸是想被人理解和疼愛的,饒是嘴上再怎麼強硬,卻還是瞞不過自己。

沉默無言,朱元璋沒有繼續處理奏疏,而是難得的提早進了拔步牀休息。

只是等他進了拔步牀後,他到底是休息還是難過,旁人卻無從得知了。

“看什麼呢?”

正當朱元璋休息時,南京皇城西街的一座氣派府邸中響起了一道聲音。

晉世子朱濟熺穿着一身常服走入一個亭子,而亭內站着一個身披狐裘紅衣的女人。

這女人身材高挑,恐怕有五尺三四寸,放在這個時代比一些男人都要高。

如此高挑的身材,加上那濃眉長目鵝蛋臉,倒是給人一種颯爽的感覺。

朱濟熺便是被這種感覺所吸引,因此纔會在婚後與她舉案齊眉。

“我在想我爹……”

看着朱濟熺來了,女人這才緩緩開口。

只是她這話一經說出,朱濟熺臉上便浮現了幾分尷尬。

“你們的野心我管不了,可眼下我連我爹都不能見,你說我還算爲人兒女嗎?”

女人側過身來,與朱濟熺四目相對,目光中流露着幾分悽慘。

她這話有些大膽,在這晉王府中,也只有身爲世子妃的傅氏纔敢如此對朱濟熺開口,因此她的身份不言而喻。

瞧見傅氏這模樣,朱濟熺沉默了片刻,隨後才上前抱住了她:“岳丈會沒事的,伱不用太擔心……”

話雖如此,但朱濟熺知道,自家岳丈恐怕自身難保了。

果然,他的想法還沒落下,傅氏便低下了頭:“那邊傳來消息了,我爹已經臥病在牀,這次是我害了他。”

“……”聽到答案,朱濟熺的腦子突然亂了起來。

他很清楚,一旦傅友德出了什麼事情,那晉府的所有佈局都會被打亂。

可是面對這樣的局面,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見他不說話,傅氏輕嗤:“果然,你根本沒有準備。”

“我……”朱濟熺想說什麼,但話到嘴邊,始終說不出來。

瞧他這模樣,傅氏搖頭:“原本以爲你們能救我那一家人,眼下看來,倒還不如燕府的朱高煦……”

“差不多行了……”聽到‘朱高煦’三個字,朱濟熺腦中立馬閃過了那張對應的臉龐,心中無端生出一股怒氣。

這股怒氣不止是他纔有,而是所有在武英殿內的嫡長都有。

這幾個月來,他們都能感覺到自家爺爺對自己硃批奏疏內容的不滿,儘管他沒有開口說些什麼,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透露着他們不如朱高煦。

私下裡,朱尚炳沒少和朱濟熺吐槽這一點,而朱高熾則是礙於朱高煦是他弟弟,因此總是沉默寡言。

朱濟熺很高傲,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會輸給任何人。

曾經在大本堂時,他只覺得朱高煦是一個粗鄙的莽夫,然而從朱高煦離開大本堂,進入大教場後,他這才發現朱高煦纔是藏得最深的一個人。

在武英殿裡他所遇到的朱高煦,與之前完全判若兩人,處處壓所有人一頭。

明明現在他都已經被禁足了,卻還要被人提及來噁心至極。

“怎麼?只是提及一個名字都能惹怒你?”

傅氏看着被氣到的朱濟熺,皺眉轉過身去,看着院中湖水平淡道:“我不知道你們什麼時候纔會像那燕府的朱高煦一樣站出來爲我爹他們說話,但我知道我爹若是走了,山西都司的諸將都會埋怨到你們身上去……”

說着,傅氏側過頭來看了一眼朱濟熺:“說不定,日後朱高煦得勢,他們會投到爲我爹他們說話的朱高煦麾下……”

“好了”朱濟熺皺眉,他知道傅氏有氣,但他朱濟熺不是泥塑的。

面對傅氏那明晃晃的話,朱濟熺咬了咬牙:“我會讓朝堂上的人爲岳丈求情的。”

“那你呢?”傅氏沒聽到自己想聽到的,繼續追問起來。

“我……”朱濟熺盤算了一下,卻是一想到自家爺爺的那張臉,便忍不住先膽怯了三分。

“我爺爺不會聽我的,說不定會把我趕出武英殿,如高煦那般禁足……”

“禁足?”傅氏忍不住嘲笑起自己的夫君:“你們這一家子人確實是舒服慣了,只是禁足幾個月就把你們嚇成這樣,那我爹他們呢?”

“他們被禁足兩年,可曾對你們發泄過什麼?”

說到這裡,傅氏似乎也累了,他轉身走向朱濟熺,從他身旁錯開的時候還拋下了一句:“你們家,還真是薄情寡義……”

丟下這句話,傅氏越過了朱濟熺,往長廊深處走去了。

聽着她丟下的那句話,朱濟熺緊了緊拳頭,儘管他再怎麼喜歡傅氏,但面對這樣明晃晃的羞辱,他卻還是忍不住的厭惡起了對方。

“如果不是山西……”

他咬緊牙關,沒把後面的話說出來,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爲了傅家背後的勢力,即便傅氏說得再難聽,他也得忍着。

想到這裡,他轉身走向了長廊深處,卻是沒有一點作爲,彷彿先前在傅氏那說的話沒有出現過。

“兩個多月了……”

風雪紛飛,在朱濟熺兩口子吵架的時候,東宮春和殿裡的朱允炆站在窗戶前欣賞着殿外的飛雪,看着漸漸昏暗的天色感嘆。

在他身後,齊泰、黃子澄二人左右分別站着,他們在等待朱允炆提及正事。

“你們說,皇爺爺會將高煦禁足到幾月去?”

朱允炆轉過身來,往書桌方向走去,齊泰二人緊跟。

待他坐下,二人站在書桌前三步開外,對他的問題解答:“以陛下先前的口吻來看,恐怕不會輕易解除禁足。”

聽着齊泰的話,朱允炆輕笑:“這禁足倒是成他能待在南京的藉口了。”

“話雖如此……”黃子澄小心作揖:“能將他留下也是好的。”

他在試探朱允炆想驅趕朱高煦的想法有多強,可下一秒朱允炆就陰沉了臉色:“留他在南京,恐怕日後爺爺會對他委以重任,屆時更危險。”

他這話不是空穴來風,畢竟朱高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施以恩惠了許多人。

削藩論、平倭論、以鈔抵稅、雲南金銀銅礦……

這三件事情的功勞可不是朱元璋想要遮掩就能遮掩的,還是有一部分人瞭解了事情的真相。

這點,可以從最近朱高煦在江東六府的名聲鵲起看出來。

“看山點礦”加“以鈔抵稅”,這兩個加在一起,就是惠利百姓和富戶的政策。

現在不希望朱高煦走的人有很多,尤其以廟堂之上居多。

誰都想讓朱高煦多點礦山,然後勸諫皇帝來繼續以鈔抵稅。

儘管朱允炆得到了最多的名聲,可朱高煦也一點沒差,只是他被禁足,不知道他在江東六府的名聲罷了。

除去江東六府,朱高煦本人在南京城的名聲也是越來越好。

當初他班值的時候,與羽林左衛的許多千戶、百戶都打過照面,衆人都對他有印象。

加上王儉這段時間的遊說,不少人都在爲朱高煦打抱不平,認爲不應該對他這樣的賢王禁足數月。

除了都督府,江寧縣養濟院的院正沈朝奉也知道了朱高煦被禁足的消息,因此與養濟院內的衆人散播着朱高煦的美名。

不得不說,以養濟院那羣殘疾之人來散播朱高煦的美名,這確實讓朱高煦的名聲在南京底層百姓中不斷傳播。

正因江寧縣養濟院的舉動,朱允炆才更加忌憚朱高煦。

在他看來,朱高煦當初去養濟院的舉動,就是衝着收買人心去的。 他纔來南京城多久,就鬧出了這麼多風雨,要是繼續讓他待着,是不是哪天自己的東宮護衛裡也會出現他的人?

就眼下這局勢,說他朱高煦沒收買人心,誰信?

“高煦,還是前往北邊爲好,最好是吉林船廠。”

朱允炆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讓齊泰與黃子澄面面相覷。

面對黃子澄的目光,齊泰搖了搖頭,顯然知道事不可爲。

同時,他也不由得看向朱允炆,心中嘆氣:“太孫的容人之量還是小了些……”

在齊泰看來,先不提朱高煦目前沒有表現出爭儲的姿態,單單說他的身份就不可能參與到爭儲之中。

不管是立長、立嫡、立賢都輪不到他。

立長,他頭頂上還有一堆叔叔哥哥。

立嫡,他頭頂上還有四個皇帝嫡親血脈的叔父輩,以及包括朱允炆、朱允熥在內的八個嫡親兄長。

立賢,他功不如他爹朱棣、晉王朱棡,周王。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他都不可能越過叔父輩去爭儲。

況且即便他想幫燕王爭儲,也得燕王有那意思才行。

當下局面,燕王朱棣是最沒有心思爭儲的嫡親藩王,畢竟他頭頂上還壓着秦晉這兩個兄長。

因此在齊泰看來,在秦晉尚存的局面下,與其放逐朱高煦,倒不如想辦法把晉藩的朱濟熺弄走。

朱濟熺可是朱棡千方百計塞在南京城,讓齊泰他們死活弄不走的人。

更重要的是,朱濟熺不僅有晉藩的勢力在廟堂爲他撐腰,他本人的年紀也比朱允炆要大,而且表現得還算比較賢明。

可以說,嫡長賢三字他都佔着,只可惜他是晉王一脈。

正因如此,朱棡纔會死活都要把朱濟熺放在南京,讓他隨時都在皇帝面前轉悠。

入武英殿這三個月,朱濟熺雖然沒有出色的政見,但也沒有出什麼岔子。

在齊泰看來,這纔是最應該快點解決的對象。

只可惜,不管他這幾個月以來怎麼勸,朱允炆始終將矛頭對準着朱高煦這個最不應該離開南京城的人。

“我那三叔那邊,近來可有事發生……”

朱允炆略皺眉頭,似乎不想將朱高煦的話題延續下去。

面對他的話,黃子澄見齊泰沒有開口,只能作揖回答道:“晉王那邊目前還沒有消息傳來,自從穎國公府那邊出了事情,燕府嫡次子煦又被禁足後,晉王府便十分平靜,未有塘騎出府往南來。”

“哼……”朱允炆輕哼,眉宇間多了幾分得意:“我那三叔就這樣對待自己的姻親,怕是說不過去吧。”

“山西內部確有流言,不過都被壓下去了。”黃子澄侃侃而談,卻又看向了齊泰。

齊泰感受到他的目光,這才沉着開口:“山西都司內,本就以穎國公舊部最多,晉王不肯上疏爲穎國公執言,已經失了許多穎國公舊部的心。”

“倘若穎國公薨逝,那山西都司的人心也就散了,殿下可以趁機將山西及北平、陝西三處都司將領更換。”

“沒了他們,晉王手中便只有三護衛可供驅使了,形不成大患。”

“好!”聽到局勢向自己傾倒,朱允炆難得叫了一聲好,同時他也起身走到齊泰面前,拉起齊泰雙手,熱切道:

“三叔若去了兵權,那接下來就應該解除五叔的兵權了,請先生教我。”

晉王朱棡、周王朱橚,這兩人都是在朱允炆被立太孫後還有小動作的人,朱允炆眼下的當務之急就是解除他們的兵權,畢竟他不知道自家爺爺還能撐多久。

面對他的熱切,齊泰沉思片刻,隨後才道:“解除周王的兵權也不難,周王兵權大部分都在河南都司上,而河南都司之所以聽從周王的,又以宋國公爲主。”

“只要等宋國公薨逝,太孫可以依法炮製,以對山西那般對河南都司。”

“如此一來,晉周的問題就解除了……”

齊泰的話對此時的朱允炆來說,可謂是聲聲入耳。

得到了解決周晉的辦法,他也得隴望蜀的繼續追問:“若是晉周兵權解決,下一步是秦還是燕?”

秦晉燕周,這四藩都是馬皇后所生,因此對朱允炆威脅最大,他自然會明確目標,而面對他的話,齊泰也不假思索道:“先秦後燕。”

“爲何?”朱允炆略皺眉頭,他心底還是比較想先除掉朱棣的,畢竟朱棣在遼東、大寧、北平都有威望,而朱樉還連陝西都司的兵馬都無法干涉,更別提陝西行都司了。

“秦王終歸是當今諸藩最長,加上又是嫡親,理當先對他動手。”

“何況秦王居西安,一旦有變則西北不保,理當早早解決。”

“燕王雖兵馬強盛,但北平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臣觀古今,只要山陝在手,河北便難以抵擋,因此只要收回山陝二省兵權,燕藩則不足爲懼。”

齊泰的這番話很有道理,古今王朝中,只要朝廷掌握了山陝二省,立馬就能對河北和中原一帶形成壓制。

秦漢隋唐皆是如此,前元也不例外。

這些先例在前,齊泰分析的並沒有問題。

因此在他說完之後,即便是朱允炆也被他所說服,而齊泰見狀也再次提起那個話題:

“雖說山陝在手則河北難以抵擋,但那燕嫡次子煦若是去了吉林船廠,恐怕生變。”

眼看齊泰又提起這個話題,朱允炆下意識鬆開了他的手,顯然有些不悅。

後續等他反應過來後,爲了掩飾自己的不悅,他爽朗笑道:

“齊先生言過了,先不提如你所說的山陝壓制河北之言,僅是那吉林船廠的底蘊就不允許高煦生變。”

“確實,那吉林船廠底子太薄了。”黃子澄也不免跟着附和,但他不是爲了附和而附和,而是真的覺得齊泰有些杞人憂天了。

誠然朱高煦才幹非凡,但那吉林船廠只有一千三百多的軍戶匠戶,口數也纔不到七千人,這點人想要成事,簡直就是在說笑。

這個道理,齊泰也知道,可他還是覺得不安,哪怕他沒有見過幾次朱高煦,卻能從今年朱高煦言行舉止大變之後感受到一些東西。

他相信他的直覺,但在朱允炆和黃子澄看來,他確實把朱高煦想的太厲害了。

如今的大明還是上升期,哪怕朱高煦真的造反了,就憑他手上這六千不到的人口,想要在遼東、大寧二十餘萬軍戶的圍剿下存活,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饒是一直佩服齊泰的黃子澄在聽到他的言論後,也不由得懷疑起了自己曾經的眼光,朱允炆更是覺得齊泰是爲了留朱高煦在南京才故意這麼說的。

不提他們的想法,只論齊泰看到他們的表情後,便知道了自己這話恐怕被他們以爲是杞人憂天了。

見狀,齊泰也沒有過多糾纏,而是作揖道:“確實,是臣想的太遠了,當下還是得先解決晉府,同時關注西南的平叛。”

“確實……”見齊泰改口,黃子澄也附和道:“近來廟堂之上,各方都在關注西南平叛的事情。”

“今日那封捷報傳到廟堂,下面便有人上疏建議先將昆明、曲靖二府的銅礦開採,想必都是在爲了明年的秋稅做打算。”

黃子澄並未提到以鈔抵稅,但卻處處都透露着以鈔抵稅的痕跡。

換做以往,廟堂之上可不會那麼擔心雲南的事情,自從雲南發現了大量金銀銅礦後,他們的態度就兩極顛倒了。

顯然自從蘇鬆二府以鈔抵稅後,所有人都將注意力放到了下一次以鈔抵稅的政策上。

當然,他們都清楚,如果雲南的金銀銅礦沒辦法順利開採,那皇帝是不會同意繼續以鈔抵稅的,因此他們纔會全力支持平叛。

“明年開春,還要發錢鈔給軍戶們嗎?”

齊泰看向朱允炆,旁敲側擊的向朱允炆打探朱元璋對錢鈔法的態度。

在朱高煦的《錢鈔法》中,以鈔抵稅來回收寶鈔,然後存放保管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不再以鈔抵俸、抵餉。

往年朱元璋都會將官員的部分俸祿、賞賜以寶鈔的方式發放,而今年從朱高煦說出《錢鈔法》後,朱元璋便停下了這舉動。

不僅是六部如此,便是連五軍都督府的軍戶們也得到了這樣的待遇。

往年賞賜的寶鈔變成了銅錢和糧食、布匹、棉花,省去了軍戶們去城裡購買的時間,而且發放的東西比寶鈔買來的東西還多了一倍。

朱高煦的這篇《錢鈔法》,不僅僅惠利了民間,也同樣惠利了六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高官小吏,將領軍卒。

對此,朱允炆心知肚明,但他確實不知道自家爺爺現在對《錢鈔法》的態度如何。

《錢鈔法》施行後,鄉紳富戶和基層百姓、軍戶、胥吏都得到了實惠,但朝廷卻是實打實虧損了。

儘管九華山的銅礦成功開採,但國庫總歸是支出大於收入。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收支平衡,朱允炆可以篤定自家爺爺會停止《錢鈔法》的實施。

“如今皇爺爺的態度難以揣摩,不過只要雲南的金銀銅礦可以順利開採並交入京庫,錢鈔法起碼還是能維持到明年秋稅的。”

“到了明年秋稅,若是叛亂平定,雲南各地數十礦場都會開掘金銀銅礦,屆時就更不用擔心了。”

朱允炆沒說出一個具體的答案,這讓齊泰和黃子澄心中略有不安。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繼續追問,而是微微頜首,腦中不斷構思如何與下面的人轉述。

在他們構思的時候,東宮的李帶班卻走進了殿裡來,對着朱允炆作揖道:

“殿下,陛下剛纔出宮了,還帶着……”

李帶班遲緩了一下,朱允炆心頭也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帶着誰?”

(本章完)

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61章 校臺比試第49章 傲雪欺霜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58章 改書爲史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441章 父慈子孝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420章 亦步亦趨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9章 營中小院第567章 甕中之鱉第471章 西南事終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340章 青藏驛道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534章 耕耘海外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66章 宮中密談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78章 何安瑤苗第445章 解縉案第11章 親親相爭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27章 練兵爲強第71章 燕府勢大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34章 戰亂之苦第478章 洪熙三年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29章 百廢待興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560章 朝日孝子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401章 再議北征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10章 輕鈔重錢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397章 哀毀骨立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24章 領功受賞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129章 百廢待興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30章 父子相似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23章 歲朝兆佳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476章 大明銀行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581章 日落西斜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411章 喜上加喜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483章 恩賞難爲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
第545章 風向南吹第61章 校臺比試第49章 傲雪欺霜285.第285章 謀劃安南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379章 家國難掌第358章 改書爲史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104章 歸北不遠第441章 父慈子孝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271.第271章 兵圍京師第420章 亦步亦趨193.第193章 卻胡兵七百里175.第175章 睚眥必報第372章 色厲內茬第590章 後記正德(1)第352章 永樂大閱兵229.第229章 破軍如牧羊第9章 營中小院第567章 甕中之鱉第471章 西南事終189.第189章 一夜暴富267.第267章 撥亂反正第50章 漢人皆說胡兒語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587章 後記景泰第340章 青藏驛道第416章 琵琶湖之戰第434章 皇明宗規第534章 耕耘海外231.第231章 遼事糜爛第66章 宮中密談第347章 鄭和回國第78章 何安瑤苗第445章 解縉案第11章 親親相爭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477章 拉幫結派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370章 父子合謀第415章 戰爭序幕第502章 洪熙大閱兵215.第215章 女真八衛261.第261章 軍民魚水第437章 江左恥辱第27章 練兵爲強第71章 燕府勢大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187.第187章 螳螂捕蟬第34章 戰亂之苦第478章 洪熙三年173.第173章 翻手之間第129章 百廢待興247.第247章 三方拉攏220.第220章 着手燕藩第560章 朝日孝子323.第323章 討債兄弟第401章 再議北征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214.第214章 建文削藩第403章 養倭爲犬第493章 癸卯貪腐第106章 倭夷入寇第10章 輕鈔重錢第600章 後記永曆新明第522章 崑崙角海戰194.第194章 君子不妒第354章 伉儷情深第397章 哀毀骨立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第24章 領功受賞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140.第140章 建功立業第496章 枕戈待旦第129章 百廢待興256.第256章 蒙古來投第460章 好事成雙第596章 後記崇弘中衰第30章 父子相似225.第225章 風起雲涌第131章 日出松江第485章 遠征克什米爾第523章 歲朝兆佳249.第249章 海軍朱成功第576章 烈士暮年第541章 重登吉林城第117章 終得所願第476章 大明銀行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303.第303章 替父教子第581章 日落西斜241.第241章 歷史變動第520章 與時俱進第411章 喜上加喜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第483章 恩賞難爲276.第276章 理清稅制263.第263章 馳騁淮南176.第176章 三王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