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良法

第161章 良法

劉景執意要去市井,可不是爲了遊玩,市井乃是百姓匯聚之地,要深入瞭解一個地方,再也沒有比市井更適合的去處了。

況且,他當初就是以市吏起家,對於市井最熟悉不過,就像嚴肅以老本行“獄”開始入手,他也準備以“市”爲切入點。

劉景如今已是一縣之君,自然不能再像過去那樣騎馬出行,否則被酃縣士民看到,會認爲他“失儀”,沒有縣君的威嚴。

但他也不準備乘坐能夠彰顯身份的冠蓋安車,這次出行,他不想大張旗鼓,弄得人盡皆知,這會失去此次出行的初衷。

因此他特意選擇了一輛裝飾簡陋的有棚馬車,除了馬周、劉亮、於徵外,還有五名騎士隨從。

他雖不欲張揚,可酃縣到底不是太平之地,前任縣長也死得不明不白,劉景不能不有所提防。

長沙郡城臨湘人口超過十萬,城郭周圍十數裡,不但是荊南四郡的中心,亦是南海通往中原的要道,是以商業十分發達,城中一共設立東、南、西三市。

而酃縣只是一座普通的小縣城,相比之下就遜色多了,人口不滿萬人,城郭週迴四里有餘,僅設有一市,位於城郭東南,從縣寺大門出來,徑直南行即可。

劉景早就知道酃縣市井規模有限,可到達後,目睹市井全貌後仍然有些失望,別說與臨湘西市相比,即便與規模較小的東、南二市相比,也是多有不及。

酃縣市井不但規模很小,而且列肆之後,用於儲存貨物的邸舍十分稀少,多是茅棚、竹棚一類,十分簡陋寒酸。

馬車一進入市門,劉景便迫不及待看向左右兩側,可惜並沒有發現“銅鬥鐵尺”的蹤影。

這可是赤裸裸的打他臉。

劉景眉頭不由高高皺起,“銅鬥鐵尺”是他複製隋朝名臣趙煚的“良法”,也就是古代版的“公平秤”,爲此受到了長沙上下的一致讚揚,前年張羨就頒告長沙治下諸縣,通行此法。

其實劉景心裡十分清楚,就算在現代,公平秤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更別說以人治爲主的古代社會了,不管什麼良法都沒用,最重要的還是人。

然而,“銅鬥鐵尺”稱得上是劉景最爲得意的政績,其他地方且不論,他如今擔任酃縣的縣長,市掾但凡有一點腦子,也該知道擺幾個做做樣子。

在劉景的示意下,馬車行於坑坑窪窪的泥路,穿過稀稀落落的人羣,抵達市中心的市樓前。

在酃縣,能用良馬拉車,騎士拱衛者,屈指可數,市掾接到稟報,立刻率領市樓諸吏恭迎。

市掾看到褒衣高冠的劉景從車上下來,頓時吃了一驚,前幾天朝會時,他曾見過劉景一面,是以一眼便認了出來,立即撩衣下拜道:“下吏拜見明廷……”

“拜見明廷……”市樓諸吏亦隨之下拜。

劉景點了點頭,示意衆人免禮。接着上下打量起市掾,他年紀約二十餘歲,身材矮小,還不滿七尺,五官也並不出衆。

兩人之前應該在朝會上見過面,只是對方姿貌過於平庸,劉景根本就沒記住他這個人。

市掾臉上堆滿笑容,說道:“明廷乃一縣之君,竟然屈尊來到市井這等污濁之地……”

劉景微笑着打斷他的話道:“難道足下不知道嗎,本廷當初事郡,便是由市井而始。”

市掾不由惶恐,急忙道:“是下吏失言了。”

劉景緩緩道:“世人視市井爲污穢之地,不過是一面之詞,身爲市吏,當有所思量,切不可自輕自賤。”

市掾再拜道:“明廷所言甚是。”

劉景笑道:“本廷初爲市吏,今爲縣君,可知無論身處何處,只要勤於任事,都能大放光彩。”

市樓諸吏聞言面色各異,口中卻紛紛道:“謹記明廷之言。”

劉景隨後問道:“市中爲何不設‘銅鬥鐵尺’?”

市掾聽得一臉茫然,看樣子,好像根本就不知“銅鬥鐵尺”爲何物。

劉景看着他的目光始終平靜,可越是這樣,市掾就越緊張,額頭不覺見汗,眼見氣氛有凝固之勢,身後一吏出言爲其解圍:

“回稟明廷,前年郡府確有通告下達,令市井設‘銅鬥鐵尺’之法。然而設立之初,便引來市中衆多商賈的不滿,屢屢毀之,因此實行沒幾個月便廢止了。掾君、掾君去年秋才上任,是以纔不知‘銅鬥鐵尺’之法。”

“原來如此。”劉景得悉事情始末,恍然大悟,說道:“‘銅鬥鐵尺’之法,在臨湘市井實行已有數載,得益於此,市無欺詐,百姓受惠,乃是一等一的良法。——這等惠民良法,豈能因一兩奸商猾賈而廢之?”

市掾雖然搞不清楚“銅鬥鐵尺”之法和劉景的關係,但見他這般重視,當然知道該怎麼做。立刻說道:“聽明廷之言,下吏方知世間竟有如此良法?當年若是下吏在,必不令此法荒廢。”

劉景頷首道:“古語云:‘亡羊補牢,爲時未晚。’足下當思復此法,以濟百姓之困。”

市掾馬上表態道:“明廷請容下吏數日,下吏這便令人重鑄銅鬥鐵尺。”

劉景滿意地點了點頭,繼而又道:“本廷今來市井,發現市中無屋,酃縣素來多雨,一旦下起來,市中商賈、遊人,連個能避雨的地方都沒有。”

市掾聞言,忍不住嘆氣道:“酃縣的錢大部分都用來修築牆垣、堤壩,不瞞明廷,市井已經好些年沒有獲得修葺錢了,加之百姓窮困,這纔沒有屋舍。”

劉景心裡一動,開口說道:“而今縣寺財政困難,本廷剛剛上任,一時也變不出錢來。這樣,本廷自出奉錢,爲市作屋。”

市樓諸吏聞言無不目瞪口呆,市掾面露遲疑道:“這、這怎麼行?”

劉景笑道:“本廷隻身赴任,而縣長月俸米二十石,錢兩千,本廷每月不過米二石,餘者留之何用?不如拿出做些善事。”

市掾下意識看了看劉景身後的劉亮、馬周、於徵……等人,隨後識趣的閉上嘴巴。

(本章完)

第106章 調離第387章 夏口第537章 茂才第342章 陷陣第19章 桓階第141章 酃縣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4章 歸心第527章 有君第175章 授田第187章 袍鎧第38章 諸葛玄第502章 選將第16章 決定第438章 勸降第130章 親迎第205章 失望第471章 官爵第148章 警鼓第398章 攻城(2)第442章 破局第499章 縊殺第337章 同符第365章 劉備第259章 送禮第320章 來投第392章 落幕第191章 計議第124章 宴會第118章 劉表第17章 杜襲第52章 歸家第310章 親近第37章 邀請第244章 生子第49章 醫聖第117章 清茶第443章 韓暨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66章 射策(上)第170章 斬首第101章 招撫第474章 柤中第61章 鞭笞第84章 魚梁洲第299章 兵臨第382章 西進第263章 水戰(下)第106章 調離第415章 龐統第437章 薨第46章 馬周第462章 郊迎第30章 陶觀第195章 韓廣第487章 盛匡第454章 委蛇第206章 逃亡第68章 俠客行第467章 射策(中)第397章 攻城(1)第63章 突襲第285章 敗逃第108章 名望第353章第85章 囚徒第191章 計議第253章 戰死第326章 相遇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73章 南下第258章第215章 南下第339章 出戰第330章 封拜第252章 週歲第199章 撤離第384章 招攬第78章 曬書第93章 墓祭第206章 逃亡第131章 嫁妝第21章 未婚妻第103章 營壘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31章 獻計第232章 負傷第392章 落幕第267章 比箭第103章 營壘第241章 蔣琬第129章 雙戟第212章 寫信第484章 丹陽第368章 江東第374章 圍攻第91章 壁畫第120章 茂才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
第106章 調離第387章 夏口第537章 茂才第342章 陷陣第19章 桓階第141章 酃縣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534章 歸心第527章 有君第175章 授田第187章 袍鎧第38章 諸葛玄第502章 選將第16章 決定第438章 勸降第130章 親迎第205章 失望第471章 官爵第148章 警鼓第398章 攻城(2)第442章 破局第499章 縊殺第337章 同符第365章 劉備第259章 送禮第320章 來投第392章 落幕第191章 計議第124章 宴會第118章 劉表第17章 杜襲第52章 歸家第310章 親近第37章 邀請第244章 生子第49章 醫聖第117章 清茶第443章 韓暨第47章 衝突 (三千字)第466章 射策(上)第170章 斬首第101章 招撫第474章 柤中第61章 鞭笞第84章 魚梁洲第299章 兵臨第382章 西進第263章 水戰(下)第106章 調離第415章 龐統第437章 薨第46章 馬周第462章 郊迎第30章 陶觀第195章 韓廣第487章 盛匡第454章 委蛇第206章 逃亡第68章 俠客行第467章 射策(中)第397章 攻城(1)第63章 突襲第285章 敗逃第108章 名望第353章第85章 囚徒第191章 計議第253章 戰死第326章 相遇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73章 南下第258章第215章 南下第339章 出戰第330章 封拜第252章 週歲第199章 撤離第384章 招攬第78章 曬書第93章 墓祭第206章 逃亡第131章 嫁妝第21章 未婚妻第103章 營壘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31章 獻計第232章 負傷第392章 落幕第267章 比箭第103章 營壘第241章 蔣琬第129章 雙戟第212章 寫信第484章 丹陽第368章 江東第374章 圍攻第91章 壁畫第120章 茂才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