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同符

第337章 同符

泉陵西數裡有西山,高僅四五十丈,首南尾北,綿延數裡,與奔騰不息的深水交相輝映。

夕陽下,張津及交州衆將立於西山峰頂,眺望北方,目光越過坦蕩如砥的田疇、越過城郭人稀的泉陵……定定地聚焦湘、深二水間。此刻湘、深水上,戰艦雲集,帆檣遮天,旌旗蔽日,鼓聲如雷,光耀川陸。

交州衆將見劉景軍兵船規模如此之盛,心下皆是一沉,面色分外凝重,此前被張津封官許願激起的戰意,不禁產生了動搖。

斥候之前曾有描述劉景軍的強大軍容,但張津認爲,劉景只是虛張聲勢而已,其靠着收攏長沙殘兵敗將才有了立足之本,又僥倖得天時相助,擊敗劉表軍,實則兵力有限,極亦不過萬人。

然而現在衆人看到的劉景軍,明顯與張津之前所說不相符。

張津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是驚疑不定,劉景怎麼可能有如此實力?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他收編了劉表降軍。

念及於此,張津悔恨不已,他當初若沒中劉景的緩兵之計,而是火速領軍北上,說不定現在已全據零、桂,豈會像現在這樣,被擋在泉陵城下,進退維谷。

張津環顧左右,發覺衆將大受震懾,人心浮動,開口說道:“諸君勿慮,劉景小兒僅一郡一縣之地,麾下斷不可能有這麼多兵船,如果我所料不差,其必是畏懼我等兵鋒,冒險徵用劉表軍降卒,以壯聲勢。”

衆將聞言亦覺有理,心中稍定,張津再接再厲道:“諸君,劉景小兒以微寡之卒,御狐疑之衆,兵力雖多,虛有其表,怎及我等真正的虎狼之師?只要我等戮力同心,必可戰而勝之!”

衆將相視一眼,皆肅拜道:“願爲使君驅使,討伐劉景,收復零、桂……”

“諸君努力……”張津注意力再度轉回湘、深水上,狹長的眼眸中,不覺流露出一抹深沉。

…………

劉景軍數以百計的兵船皆集於湘水北岸。守城歷來最忌死守,是以當日褚方、蔡升、習珍率兵趕至泉陵後,一分爲二,蔡升、習珍進駐泉陵,接管城防,而褚方則自將千餘人,在湘水北岸別立一營,與泉陵成掎角之勢。

劉景從樓船下來,登上湘水北岸,發現迎接他的除了褚方,還有本該在泉陵城中的蔡升。

劉景並未在意蔡升的擅離職守,拉起他的手,說道:“張津舉一州之衆而來,懷吞併零、桂之心,雖不如劉景升,亦爲荊南之大敵。我隱忍數月,招合部伍,積累軍實,然而直到出兵之際,心中猶無必勝把握……”

蔡升灑然一笑道:“劉君與張津素未謀面,只聞其聲勢,而不知其內實。張津據南州、擁大衆,看似強大,實際卻是庸人一個。以劉君之英勇明斷,用兵如神,當世無雙,敗之何難?”

劉景頷首笑道:“南下途中,聞宏超僅以數百兵,潛出地道逆襲,幾敗交州軍,我才知張津外強中乾,不足爲懼。”

蔡升主動請戰道:“我同交州軍交戰日久,熟知其虛實,決戰時,劉君不妨用我爲先登,我必斬下張津之首,獻於劉君。”

劉景含笑道:“此戰自少不了宏超之力。”

蔡升正要再開口,忽然看到一個頭戴赤幘繁冠,身着精美衣甲,滿臉湖海豪氣的人向他走來。蔡升雙目不由一凝,來人赫然便是甘寧甘興霸,當年他以劍術稱雄長沙,從無敵手,自以爲憑此劍術,足可縱橫天下,誰知一出長沙,就慘敗於甘寧之手,這是他平生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敗績,令他至今難以釋懷。

他回到長沙,聽取了甘寧的建議,棄劍,轉習刀矛,武藝日益精進,如今已是與褚方、韓廣並駕齊驅的猛將,因此再次見到甘寧,心中不免升起較量之心。

當然,蔡升早已褪去當年好勇鬥狠的市井遊俠習氣,相比於單打獨鬥,他現在更傾向於沙場建功。

甘寧抱拳道:“蔡兄,別來無恙?”看着英姿挺特,意氣飛揚的蔡升,甘寧眼裡滿是羨慕。

論武,蔡升不及他,論文,兩人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可四載過去,他在南陽蹉跎歲月,蔡升卻隨劉景崛起於荊南,北破劉表,南御張津,隱然楚國名將矣。

兩人際遇差別如此之大,只因劉景這位“伯樂”,昔周勃織薄、樊噲屠狗、灌嬰販繒、婁敬輓車,其等本是微賤之人、凡庸之徒,一遇高祖劉邦,立刻青雲直上,封侯拜將,成就功業。所幸甘寧雖遲一步,爲時未晚。

“甘兄……”蔡升抱拳回禮道。“劉君素重甘兄之才,常言:‘甘興霸文武兼資,實乃天下一等一的豪傑,劉景升以凡人畜之,異日必爲天下所笑。’今甘兄來投,劉君必委以重任。”

甘寧笑道:“劉君以伏波喻寧,寧雖駑鈍,亦希慕古人。劉君恢廓大略,同符高、世,素有興復漢室之心、澄清四海之志,寧日後自當竭盡所能,爲劉君掃除羣兇,清復天下,重振社稷。”

“恢廓大略,同符高、世?”劉景不禁瞥了甘寧一眼,這句話出自《東觀漢記》《馬援傳》。當年馬援作爲隗囂使者,入京覲見光武帝,不僅留下“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亦留下“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由於當時劉秀已經稱帝,天下亦平復大半,馬援稱其同符高祖,並沒有什麼問題。而劉景現在僅爲一郡太守,甘寧卻說他同符高祖、世祖,這就僭越了。

這話應也不是,駁也不是,劉景只得故作不聞,岔開話題,隨後在褚方的引領下進入營壘。

不久,劉景在軍中大帳內召集麾下衆將,計有桓彝、諸葛亮、徐庶、賴恭、於徵、劉宗、劉承、陳進、黃武、劉亮、褚方、蔡升、馬周、韓廣、阿僕、單日磾、區雄、區勝、甘寧、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二十餘人。

劉景正是靠着這些人,才得以控制數萬水步大軍。

(本章完)

第335章 十哲第213章 女誡第4章 賴慈第180章 回鄉第458章 斬羽第513章 斬當第26章 市樓第483章 定議第452章 自白第455章 投降第39章 自負第49章 醫聖第492章 名士第427章 身當第214章 定計第339章 出戰第46章 馬周第509章 設計第342章 陷陣第23章 赴任第386章 面曹第465章 出使第367章 跛馬第398章 攻城(2)第309章 終抵第368章 江東第165章 猛將第400章 大雨第535章 人望第278章 射中第515章 不忠第256章 說客第190章 三窟第22章 交談第29章 承諾第423章 戰死第365章 劉備第240章 說和第506章 桃李第67章 掌權第334章 洗兵第289章 倒戈第525章 劉曄第226章 死第234章 耀功第464章 上書第308章 遺願第317章 祭祖第467章 射策(中)第507章 占卜第9章 躬耕養客第327章 西鄂第246章 名字第305章 內附第183章 吏治第132章 同席第104章 軍法第360章 獻計第168章 募兵第176章 親耕第255章 後續第384章 招攬第461章 守節第442章 破局第491章 徐宗第190章 三窟第157章 仁和第424章 入陣第463章 三郡第256章 說客第260章第332章 徐庶第473章 迴歸第72章 偷長第406章 打擊第273章 攻城(上)第386章 面曹第426章 拔箭第522章 變故第143章 縣丞第36章 劉瑍第24章 郡府第346章 青綬第96章 建安第64章 擒獲第540章 國士第422章 出陣第443章 韓暨第516章 夜取第31章 蔡升第356章 請婚第408章 試探第307章 談判第491章 徐宗第420章 評價第26章 市樓第422章 出陣第206章 逃亡第205章 失望第466章 射策(上)
第335章 十哲第213章 女誡第4章 賴慈第180章 回鄉第458章 斬羽第513章 斬當第26章 市樓第483章 定議第452章 自白第455章 投降第39章 自負第49章 醫聖第492章 名士第427章 身當第214章 定計第339章 出戰第46章 馬周第509章 設計第342章 陷陣第23章 赴任第386章 面曹第465章 出使第367章 跛馬第398章 攻城(2)第309章 終抵第368章 江東第165章 猛將第400章 大雨第535章 人望第278章 射中第515章 不忠第256章 說客第190章 三窟第22章 交談第29章 承諾第423章 戰死第365章 劉備第240章 說和第506章 桃李第67章 掌權第334章 洗兵第289章 倒戈第525章 劉曄第226章 死第234章 耀功第464章 上書第308章 遺願第317章 祭祖第467章 射策(中)第507章 占卜第9章 躬耕養客第327章 西鄂第246章 名字第305章 內附第183章 吏治第132章 同席第104章 軍法第360章 獻計第168章 募兵第176章 親耕第255章 後續第384章 招攬第461章 守節第442章 破局第491章 徐宗第190章 三窟第157章 仁和第424章 入陣第463章 三郡第256章 說客第260章第332章 徐庶第473章 迴歸第72章 偷長第406章 打擊第273章 攻城(上)第386章 面曹第426章 拔箭第522章 變故第143章 縣丞第36章 劉瑍第24章 郡府第346章 青綬第96章 建安第64章 擒獲第540章 國士第422章 出陣第443章 韓暨第516章 夜取第31章 蔡升第356章 請婚第408章 試探第307章 談判第491章 徐宗第420章 評價第26章 市樓第422章 出陣第206章 逃亡第205章 失望第466章 射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