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免役

第162章 免役

市掾心裡是半點也不信劉景的說辭,隨他一同而來的隨從,便有近十人,此輩皆負刀劍、乘良馬,光是養活這些人,就不是區區縣長俸祿能夠負擔得起。

這不過是說辭而已,然而“損己肥公”,亦是常人所不能。

劉景這麼做的目的並不難猜,無非是想要在百姓間獲得一個好名聲,市井也會因此而受益。

最重要的是,他如果能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得到劉景的青睞,日後必能平步青雲。

市掾越想越是興奮,滿臉欽佩地道:“下吏素知明廷‘躬耕養客’、‘質書救鄰’之名,又聞明廷治縣,‘德化爲理,不任刑法。’今又以自身俸錢爲市作屋,下吏從未見過像明廷這樣視民如子、勞心諄諄的君子。”

劉景不由失笑,這馬屁拍的有水平,讓人聽得心情愉悅,他如今身邊盡是一羣大老粗,嚴肅又是一個“敬上而不媚上”的人,平時裡很難聽到這樣的話。

市掾又躬身說道:“明廷,此處人多眼雜,恐有滋擾,不宜久留,明廷請上樓。”

劉景點點頭,隨其沿梯而上。酃縣的市樓僅上下兩層,逼仄狹小,採光也差,視線昏暗,並且此樓好像年久失修,腳踩在樓梯上,竟能聽到“吱呀”、“吱呀”的異響。

劉景神情變得小心翼翼,唯恐一腳踩塌,從上面摔下來。

市掾趁機和劉景訴苦道:“下吏上任之初,見市樓殘破,曾向縣寺報告,請求修繕市樓,奈何縣寺無錢,便一直拖到了現在,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

市樓都破舊成危樓了,與建築“新麗姝甚”的縣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真是窮的窮死、富的富死。劉景問道:“你們自己籌集不到修繕市樓的資金嗎?”

市掾連搖頭帶嘆氣,市樓很久之前就已經失去了收租之權,現在的市樓,可謂是一窮二白。

市樓居然沒有收租之權?這聽起來就像笑話一樣可笑,偏偏卻是事實,直令劉景哭笑不得,說道:“此事我會親自過問,一定會給市井一個交代。”

市掾聞言心中一喜,劉景可是一縣之君,他親自開口,誰敢違之?市樓必能收回收租之權。不過他如今心思已不在市井,更多放在如何討好劉景上面。

走入掾室,劉景當仁不讓坐到主位,問市掾道:“足下久在市井,必定消息靈通,足下可知道酃縣之中,有哪些孝子、順孫、賢婦、烈女……”

市掾微微一怔,回道:“下吏確實知道一些有德行的人。”

“大概有多少?”劉景問道。

市掾好一番搜腸刮肚,回道:“大約十餘人。”

劉景頷首道:“這樣,足下可擬一份名單給我。”

“諾。”

市掾當即取出蔡倫紙,提筆而書,沒過多久便寫好了。

劉景接過來,看着上面一個個或名或字,或詳或簡的介紹,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是萬古不變的道理,劉景新到酃縣,當然也要做幾件“大事”。

除了爲市作屋,他還準備收集一些有德行的人,免除他們的徭役。賦稅是國家擬定的,他沒權力免除,徭役就沒問題了。

得知劉景的用意,市掾又是一通馬屁。

劉景很快就坐不住了,他怕自己再待下去,市掾就要將他比作當世聖人了。

臨上車前,劉景謂市掾道:“招募匠人,宜早不宜遲,最好今天就開始,錢糧的事不必擔心,本廷明日一早便派人送來。”

“諾。”市掾鄭重其事道。

“勉之。”劉景最後勉勵其一番,接着登車離開。

從市井出來,劉景一行出酃縣南郭門,往西南而行,行出數裡,繞過一座形如巨象一般的高山,便可望見浩渺的酃湖。

酃湖何止萬頃,寬時“周匝四十三裡”,小時亦“闊可三十里”,相當於十個酃縣城郭。

今日驕陽當空,萬里無雲,酃湖一望無垠,湖面不起漣漪,水色清晶,宛如明鏡。

劉景在房中悶了幾天,猛然見到酃湖這般壯麗的景色,心神不由爲之一震。

只是今日天氣難得晴朗,因此前來酃湖踏青者甚衆,亦不乏有人盪舟坐舫,遊於湖中。

劉景礙於遊人過多,沒有離開馬車一步,他如今可是穿着官袍,一現身,必會引起轟動。他剛到任,尚未做出任何成績,現在還不是與民同樂的時候。

匆匆觀賞一番酃湖風光,劉景便返回縣寺,第一時間找來褚方,將市掾擬的名單遞給他,問道:“子平,這些都是我打探到的賢德之人,你看看如何……”

褚方雖是酃縣本地人,可也不是什麼消息人士,加上之前跑到山上爲母守孝三年,上面記載的人只識得一半。

不過這顯然難不倒褚方,他讓人喚來兩名手下,這二人都是從小長於酃縣的輕俠一流,城中就沒有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市掾提供的名單還是比較靠譜的,上面的人都得到了兩人的肯定。

眼前就有兩位“包打聽”,沒道理放着不用,劉景又讓他們推薦一些有德有行的人。

兩人沒有辜負劉景,令名單一下子擴大到超過四十人,而且範圍不再侷限於酃縣城內,涵蓋了都鄉、臨蒸鄉等地。

這件事,劉景交給褚方去做,交給其他人,他實在不放心。

此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能獲得一個好名聲,褚方不缺名聲,但名聲這種東西,當然是多多益善,誰也不會嫌多,因此十分痛快的答應下來。

隨後劉景罷退外人,與褚方密語良久……

…………

翌日,素來冷清的市井,突然間熱鬧起來,原因只有一個,新任縣君劉景,途經市井,見市中無屋,自出俸錢,爲市作屋。

昨日便應募的市中諸工,一得到錢糧,立刻熱火朝天的幹起活來。

中午時,或有百姓持茅竹、材木來到市井,爭赴趣作,聲稱“縣君以自俸惠民,可謂賢矣,我等安可坐視之?當盡綿薄之力。”

數十板竹之屋,不日而成。

(本章完)

第321章 瀏陽第404章 赴死第100章 大船第366章 歎服第60章 跋扈第189章 噩耗第109章 難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75章 百石第213章 女誡第462章 郊迎第415章 龐統第148章 警鼓第242章 三爵第451章 水鏡第410章 中箭第532章 用意第192章 開戰第360章 獻計第271章 火攻第29章 承諾第417章 柤中第520章 厚禮第432章 獻計 (2)第435章 裴司第545章 對策第102章 劉修第412章 刺史第144章 褚方第400章 大雨第541章 有望第279章 連雨第531章 放歸第112章 擔憂第340章 部督第18章 劉蟠第479章 蒼梧第36章 劉瑍第19章 桓階第288章 義士第164章 動手第370章 同州第77章 赤驥第238章 求援第113章 啓程第227章 火攻第411章 不義第444章 東曹掾第345章 騎兵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70章 同州第483章 定議第148章 警鼓第501章 彭虎第333章第240章 說和第31章 蔡升第376章 出征第388章 突破第73章 送別第317章 祭祖第164章 動手第469章 重法第165章 猛將第468章 射策(下)第346章 青綬第487章 盛匡第242章 三爵第219章 開戰391.第391章 大敗第151章 全殲第252章 週歲第443章 韓暨第200章 兵臨第280章 投靠第70章 攤牌第363章 攬才第267章 比箭第477章 要求第492章 名士第523章 南下第394章 夜襲第62章 拔刃第36章 劉瑍第72章 偷長第345章 騎兵第152章 改名第259章 送禮第396章 怒吼第164章 動手391.第391章 大敗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23章 赴任第169章 奔襲第265章 再勝第86章 醉鄉居第401章 城塌第291章 召見第40章 悲歌
第321章 瀏陽第404章 赴死第100章 大船第366章 歎服第60章 跋扈第189章 噩耗第109章 難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75章 百石第213章 女誡第462章 郊迎第415章 龐統第148章 警鼓第242章 三爵第451章 水鏡第410章 中箭第532章 用意第192章 開戰第360章 獻計第271章 火攻第29章 承諾第417章 柤中第520章 厚禮第432章 獻計 (2)第435章 裴司第545章 對策第102章 劉修第412章 刺史第144章 褚方第400章 大雨第541章 有望第279章 連雨第531章 放歸第112章 擔憂第340章 部督第18章 劉蟠第479章 蒼梧第36章 劉瑍第19章 桓階第288章 義士第164章 動手第370章 同州第77章 赤驥第238章 求援第113章 啓程第227章 火攻第411章 不義第444章 東曹掾第345章 騎兵第530章 仁義第511章 開戰第370章 同州第483章 定議第148章 警鼓第501章 彭虎第333章第240章 說和第31章 蔡升第376章 出征第388章 突破第73章 送別第317章 祭祖第164章 動手第469章 重法第165章 猛將第468章 射策(下)第346章 青綬第487章 盛匡第242章 三爵第219章 開戰391.第391章 大敗第151章 全殲第252章 週歲第443章 韓暨第200章 兵臨第280章 投靠第70章 攤牌第363章 攬才第267章 比箭第477章 要求第492章 名士第523章 南下第394章 夜襲第62章 拔刃第36章 劉瑍第72章 偷長第345章 騎兵第152章 改名第259章 送禮第396章 怒吼第164章 動手391.第391章 大敗第94章 族宴(感謝盟主七月流風帝)第23章 赴任第169章 奔襲第265章 再勝第86章 醉鄉居第401章 城塌第291章 召見第40章 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