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區景

第336章 區景

正如劉宗所言,現今泉陵可謂安如泰山,已經與劉景出兵前的緊張形勢全然不同,因此劉景不再急於南下,而是決定在酃縣休整兩日,再行出發。

這兩日間,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原荊州軍將領身上。

自七月末戰敗,荊州軍歸降者萬餘人,在經過長達七八十日的修養,精力稍復,堪爲驅使,這次他們也將隨劉景南下作戰。

對此,荊州軍衆將表現得十分積極,紛紛自請爲先登。

他們作爲新降之人,目前處境尷尬,爲儘快取得劉景信任,唯有立功以自效。

劉景原本便有意以荊州軍作爲此戰的主力,衆將如此積極,他自然不會拂其等心意。

第三日,劉景以嚴肅率本部七百縣兵留守,盡起酃縣兵馬南下,總計有桓彝桂陽郡兵三千人、劉宗所督水軍,及步兵千人、馬周步兵千人,馮習、高翔、霍篤、霍峻、魏延等荊州軍萬人,連同劉景所將水步軍近萬,總人數達到兩萬八千餘人。艦隊出酃縣,浩浩蕩蕩,開赴零陵,規模之宏大,遮蔽江路,難顧首尾,沿途見者,莫不瞠目結舌。

…………

張津雖握有天子詔書,佔據大義名分,卻不得零陵士民親附,反而視之如寇仇。

這也不奇怪,劉景入主零陵以來,並未將零陵百姓拖入戰火,反而據守酃縣,禦敵於境外,使零陵百姓免於戰亂之苦。

相比於劉景,張津就像是一個趁火打劫者,其來時,零陵正受到水患的困擾,導致秋收大幅減產,有些地方甚至顆粒無收。

《孫子兵法》曰:“善用兵者……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張津率兵萬餘人,離家數千裡,軍糧幾乎全部就地徵集,零陵百姓本就因水災而倍感艱難,甕中無數月之儲,今又遭張津橫徵暴斂,零陵百姓皆恨其入骨。

張津在零陵不得人心,消息自然十分閉塞,對於劉景的情報,知之甚少,直到劉景艦隊抵達泉陵地界,張津方纔察覺。

聽了斥候對劉景軍軍容盛大的描述,張津沉默良久,隨後下令收兵,嚴陣以待劉景大軍。

區景、夷廖、錢博、衛毅等交州軍將領接到張津命令,立即率軍還營,直奔中軍大帳。

蒼梧人衛毅駐地與區景比鄰,二人並馬行於營中,口中和區景抱怨道:“我等七月初隨張使君出兵,至今已超過百日,結果僅取得零陵南部兩三縣,如今圍攻泉陵月餘,士卒傷亡慘重,毫無所獲。我此前曾勸使君,泉陵難以攻克,不如暫時退回交州,再做打算。奈何使君不肯聽從我的勸告,現在好了,想脫身都難了。聽說劉景軍此來,足有戰艦數百艘,兵馬數萬人,我等區區萬餘人,如何能敵?”

交州人素來以力爲雄,不守禮法,交州衆將經過相處,發現張津雖是中國名士,卻不通軍事,威武不足,衆將對其漸漸失去敬畏之心,言行越發無忌。

區景一臉深沉,未作迴應。不久前,他收到一封來自族弟區雄的密信,後者稱自己已經歸附劉景。區景對此感到非常震驚,當年族弟區雄和劉景的恩怨,即便他遠在數千裡外的交州,亦有所耳聞,沒想到時隔多年兩人竟會冰釋前嫌,簡直不可思議。

區雄信中對劉景極盡誇讚,稱劉景寬博容納,計慮如神,才備文武,心懷大志,今破劉表、據荊南、擁強軍,進可成桓、文霸業,退亦不失竇融之功。信上雖然沒有明言,但區景豈會不知,區雄是在替劉景做說客,希望他背叛張津,歸順劉景。

歷史上張津便是死於區景之手,但那是因爲張津爲同劉表爭奪荊南,窮兵黷武,歲歲興軍,極大損害了交州衆將的利益。畢竟,張津是在拿他們的身家性命博弈,而且還是一場必輸的賭局,區景這才代表交州衆將,殺死張津,歸附劉表、吳巨。

眼下張津遠沒到後來那種諸將厭患,衆叛親離的地步。何況區景現在頗受張津重用,被任命爲交州軍都督,董督諸營軍,因此哪怕族弟區雄親自寫信做說客,他也沒有背叛張津之心。

當然,區景也不是什麼忠臣義士,族弟區雄就是他的後路,如果未來真的事不可爲,他肯定會毫不猶豫背叛張津。

區景沉聲道:“如今大敵臨近,抱怨無濟於事。此戰我等若不能團結一致,恐怕這裡,便是我等的葬身之地。”

衛毅嘆道:“我又何嘗不知這個道理,怎奈使君……”

“行了。”區景出言打斷衛毅道:“使君性情寬和,疏於檢攝,我等卻不可無尊卑之心。”

衛毅一臉不以爲然,不過他素來信服區景,也不做反駁。

兩人策馬直入中軍營壘,不久夷廖、錢博等人也相繼到達,衆將齊入中軍大帳,拜見張津。

張津在軍中數月,仍絳巾博帶,薰香誦經,像他這樣的人,怎能讓交州衆將感到信服?

張津坐在主位,環視帳中衆將,揚聲道:“諸君,劉景小兒不從王命,霸佔零、桂,與劉表乃一丘之貉,皆國之大賊也。今發兵而至,我等當同心一力,共討國賊,如能擊敗劉景,奪取零、桂,牧必當不吝獎賞。”

衆將皆默不作聲,劉景此番來勢洶洶,兵船甚盛,想要擊敗對方,談何容易?且出兵以來,張津就不斷給他們畫大餅,然而時至今日,他們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所獲卻寥寥無幾。

張津見衆將反應冷淡,不由大感惱火,這些粗鄙無知的交州蠻夷,目光短淺,只顧私利。心知必須要拿出切實的好處,才能驅使他們與劉景決一死戰。

張津先是爲衆將加官,原別部司馬皆升爲都、校尉,而原都、校尉則升任中郎將,並當衆做出承諾,若擊敗劉景,他會將零陵、桂陽二郡分給衆將。

www ⊕тt kǎn ⊕¢O 衆將這才欣喜領命。

(本章完)

第76章 新左史第287章 自刎第14章 市井第394章 夜襲第531章 放歸第14章 市井第263章 水戰(下)第429章 逆轉第186章 八月第90章 朝會第282章 建言第323章 爲壽第363章 攬才第484章 丹陽第385章 夷陵第184章 七夕第328章 許都第420章 評價第88章 臘月第326章 相遇第440章 匕見第545章 對策第254章 突圍第11章 帶經耕鋤391.第391章 大敗第456章 房陵第178章 來接第57章 示好第49章 醫聖第467章 射策(中)第385章 夷陵第283章 洪水第110章 主簿第253章 戰死第245章 巡視第488章 柴桑第84章 魚梁洲第93章 墓祭第318章 放歸第204章 曲轅第442章 破局第526章 薄行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385章 夷陵第118章 劉表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2章 歸家第22章 交談第476章 冬至第354章 屯田第76章 新左史第461章 守節第256章 說客第382章 西進第268章 填塹第215章 南下第88章 臘月第483章 定議第473章 迴歸第246章 名字第83章 預言第277章 急報第203章 魄力第445章 薦才第443章 韓暨第524章 馬尾第422章 出陣第221章 矢石第274章 攻城(下)第385章 夷陵第66章 徙邊第505章 周鳳第177章 施恩第476章 冬至第394章 夜襲第500章 敗慈第354章 屯田第62章 拔刃第435章 裴司第426章 拔箭第35章 馬周第403章 破城第250章 說服第435章 裴司第518章 海昏第323章 爲壽第81章 必須死第82章 圍攻第275章 交趾第208章 斬殺第482章 預言第519章 抵達第154章 縣舍第440章 匕見第423章 戰死第229章 鳴金第414章 託孤第91章 壁畫第108章 名望第72章 偷長
第76章 新左史第287章 自刎第14章 市井第394章 夜襲第531章 放歸第14章 市井第263章 水戰(下)第429章 逆轉第186章 八月第90章 朝會第282章 建言第323章 爲壽第363章 攬才第484章 丹陽第385章 夷陵第184章 七夕第328章 許都第420章 評價第88章 臘月第326章 相遇第440章 匕見第545章 對策第254章 突圍第11章 帶經耕鋤391.第391章 大敗第456章 房陵第178章 來接第57章 示好第49章 醫聖第467章 射策(中)第385章 夷陵第283章 洪水第110章 主簿第253章 戰死第245章 巡視第488章 柴桑第84章 魚梁洲第93章 墓祭第318章 放歸第204章 曲轅第442章 破局第526章 薄行第80章 蹲守(感謝堂主卿塵)第385章 夷陵第118章 劉表第56章 謝良 (三千字)第52章 歸家第22章 交談第476章 冬至第354章 屯田第76章 新左史第461章 守節第256章 說客第382章 西進第268章 填塹第215章 南下第88章 臘月第483章 定議第473章 迴歸第246章 名字第83章 預言第277章 急報第203章 魄力第445章 薦才第443章 韓暨第524章 馬尾第422章 出陣第221章 矢石第274章 攻城(下)第385章 夷陵第66章 徙邊第505章 周鳳第177章 施恩第476章 冬至第394章 夜襲第500章 敗慈第354章 屯田第62章 拔刃第435章 裴司第426章 拔箭第35章 馬周第403章 破城第250章 說服第435章 裴司第518章 海昏第323章 爲壽第81章 必須死第82章 圍攻第275章 交趾第208章 斬殺第482章 預言第519章 抵達第154章 縣舍第440章 匕見第423章 戰死第229章 鳴金第414章 託孤第91章 壁畫第108章 名望第72章 偷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