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守節

第461章 守節

“竇輔拜見將軍……”

竇輔四方臉,高顴骨,闊口寬腮,是典型的關中人樣貌,不過因他從小長於桂陽,卻是滿口的荊南口音,令劉景倍感親切。

劉景含笑道:“我起兵時,足下已北上,遺憾沒能與足下共事,好在現在也不算遲。”

竇輔對此亦深感遺憾,他這些年在襄陽,並不受劉表重用,但處閒職而已。

他當初若沒有北上,而是留在荊南,以他的出身、才能,絕對比現在強千百倍,說不定已躋身荊南重臣之列。

接下來趙戩又爲劉景簡單介紹了一下身後的子侄。

京兆趙氏素來門風清正,趙岐、趙戩,莫不如此,年輕一輩雖比不上祖父輩,亦稱得上是可造之材,劉景一一溫言勉勵。

而後劉景隨趙戩入府,剛一落座,劉景就直接開門見山道:“自董卓亂國,九州崩裂,社稷淪陷。我雖不才,亦有匡扶社稷,澄清天下之心,然智術有限,急需趙君這樣的賢才輔佐。”

趙戩今已年過五旬,有重名於天下,曾入朝爲尚書,輔國理政,也曾外放縣令,主政一方,尋常職位,根本打動不了他。

劉景爲邀趙戩出山,欲舉其爲南陽太守,可謂下足了血本。

當然,這裡的南陽,僅指劉表實際控制下的南陽地區,也就是原南陽郡西部,南起山都,北至武關,一共十一個縣。

眼下南陽境內盤踞着數萬戶關中流民,他們不納賦稅,不服勞役,常爲寇盜,桀驁難制。趙戩是關中人,素有名望,他若出任南陽太守,能夠最大限度穩住南陽局勢,不使關中人生亂。

趙戩本無意出仕,此前劉表屢次三番邀他出山,他都沒有同意,因此就算劉景親自登門,禮賢下士,仍不足以動搖其心。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劉景竟然有意拜他爲南陽太守,如此一來,趙戩頓時猶豫起來。

沉吟片刻,趙戩心裡不由苦笑,他終究沒有潁容那般的操守,面對劉表許以的武陵太守之位,毫不爲所動,一心守節不仕。

見趙戩答應出山,劉景喜形於色,道:“善!有趙君坐鎮南陽,我無憂矣。”

劉景繼而又拜竇輔爲南陽析縣長,兩人正好一起上任。

屆時劉景會讓韓廣率兵與他們一道北上,沿途清剿地方,震懾不軌,韓廣的最終目的地是武關,武關乃荊州門戶,勾通關中的橋樑,必須要趕快掌握在手中。

劉景之後還要出城拜訪龐德公,是以沒坐多久便起身離去。

龐德公乃沔南高士,爲人學識淵博,淡泊名利,更難得的是,其人有識人之鑑,諸葛亮、龐統、司馬徽皆爲其門徒。

不得不說,劉景最“怕”的就是這種人,說好聽點是淡泊名利,說難聽點就是胸無大志。當初一心想做隱士的好友劉瑍,可是讓劉景吃了無數次“閉門羹”,至今想來,還有些氣結。

儘管知道希望渺茫,但劉景還是決定試試,就算被拒也沒什麼,劉表都被拒絕無數次了。

萬一龐德公認爲他是亂世真龍,從而答應出山相助呢……

劉景又特意喊來諸葛亮、龐統二人,陪他一同去見龐德公。

劉景入主襄陽以來,要論最忙的人,非諸葛亮、龐統莫屬,二人每天處理公務,從早到晚,幾乎無片刻清閒,即便二人年輕體強,亦身心俱憊。

今日被劉景叫出,盪舟沔水,飽覽風光,俱都大感輕鬆。

龐德公家住在沔水中的魚梁洲,諸葛亮看着洲上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不禁泛起陣陣漣漪。

諸葛亮少時旅居襄陽期間,這裡幾乎成了他最頻繁拜訪的地方,名義上是來看望二姐及姐夫龐山民,實際卻是爲見龐德公。

毫不誇張的說,龐德公是對少年時期的諸葛亮影響最深的人。

舟船停靠於岸邊,劉景隨諸葛亮、龐統步行前往龐德公家。

龐德公不願食官祿,耕種以自給,家門前開墾着大片黍田,時值九月,黍子已經收割完畢。

龐德公家方宅十餘畝,草屋七八間,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好一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劉瑍若是來此,就算要他拿長沙太守來換,他怕是也心甘情願。

龐德公只是無心仕途,並非孤高清傲之人,聞劉景來訪,立即帶着諸子大開柴門相迎。

劉景見龐德公朝自己行禮,急忙上前止之,口中道:“公,長者也,何敢勞煩長者出迎。”

龐德公峨冠單衣,鬍鬚精美,雖已五十多歲,但因爲長年下地勞作,身體十分硬朗,只聽他道:“我雖年長,卻是民,將軍雖年少,卻是君。禮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我身爲民,若不出迎拜君,纔是失禮。”

劉景當即不再多言,就他肚子裡那點墨水,哪辯得過龐德公這等鑽研了一輩子學問的老儒。

這時諸葛亮、龐統適時站出,行子侄之禮,拜見龐德公。

龐德公笑着拉起二人,滿臉欣慰,諸葛亮、龐統少年時或外朗,或內潤,皆不同於凡俗,龐德公堅信二人日後必能成爲國家棟梁,“臥龍”、“鳳雛”之譽,就是對他倆最大的期許。

如今諸葛亮、龐統年紀輕輕就受到劉景殊遇,任以股肱,參謀大事,可謂少年得志,龐德公又怎能不爲二人感到高興。

龐德公無慾無求,一心隱居,所以劉景沒有像先前招攬趙戩那樣,直接開口邀請,而是大談漢室傾頹,天下疾苦,最後才隱晦地道:“龐公德行高廣,才周當世,如今天下喪亂,龐公正應憑藉所學,濟世救民,怎能保全一身,而棄天下於不顧?”

龐德公搖頭道:“鴻鵠巢於高林之上,暮而有所棲;黿鼉穴於深淵之下,夕而有所宿。人亦如此,天下非我所保也。”

見劉景還要再勸,龐德公手指諸葛亮、龐統,對劉景道:“我已年老,不堪驅使,孔明、士元俱得我所學,將軍有他們相助足矣,何必執着於老朽?”

龐德公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景自然沒法再勸,只好放棄,不久即告辭而去。

(本章完)

第109章 難題第134章 流淚第266章 兵臨第442章 破局第126章 六禮第525章 劉曄第364章 使者第406章 打擊第434章 伏擊第444章 東曹掾第138章 徵辟第455章 投降第49章 醫聖第359章 八月第376章 出征第234章 耀功第377章 再孕第44章 單程第13章 張羨第440章 匕見第424章 入陣第241章 蔣琬第11章 帶經耕鋤第99章 王彊第372章 召見第295章 召見第340章 部督第272章 魏延第247章 病逝第328章 許都第49章 醫聖第41章 吟詩第535章 人望第307章 談判第467章 射策(中)第424章 入陣第267章 比箭第27章 皓月第350章 歸來第117章 清茶第344章 中箭第317章 祭祖第291章 召見第461章 守節第186章 八月第141章 酃縣第181章 棄嬰第114章 襄陽第222章第268章 填塹第147章 衡山第168章 募兵第282章 建言第417章 柤中第449章 隱戶第491章 徐宗第521章 傾出第168章 募兵第73章 送別第48章 取字第111章 歸來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73章 迴歸第449章 隱戶第344章 中箭第489章 太史慈第339章 出戰第328章 許都第8章 腫足第150章 開戰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63章 三郡第382章 西進第366章 歎服第474章 柤中第414章 託孤第164章 動手第198章 招降第365章 劉備第234章 耀功第16章 決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135章 歸來第337章 同符第253章 戰死第527章 有君第165章 猛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17章 祭祖第473章 迴歸第413章 潘濬第271章 火攻第252章 週歲第151章 全殲第257章 爭執第217章 牀弩第335章 十哲第358章 戰略第246章 名字第294章 輕鬆
第109章 難題第134章 流淚第266章 兵臨第442章 破局第126章 六禮第525章 劉曄第364章 使者第406章 打擊第434章 伏擊第444章 東曹掾第138章 徵辟第455章 投降第49章 醫聖第359章 八月第376章 出征第234章 耀功第377章 再孕第44章 單程第13章 張羨第440章 匕見第424章 入陣第241章 蔣琬第11章 帶經耕鋤第99章 王彊第372章 召見第295章 召見第340章 部督第272章 魏延第247章 病逝第328章 許都第49章 醫聖第41章 吟詩第535章 人望第307章 談判第467章 射策(中)第424章 入陣第267章 比箭第27章 皓月第350章 歸來第117章 清茶第344章 中箭第317章 祭祖第291章 召見第461章 守節第186章 八月第141章 酃縣第181章 棄嬰第114章 襄陽第222章第268章 填塹第147章 衡山第168章 募兵第282章 建言第417章 柤中第449章 隱戶第491章 徐宗第521章 傾出第168章 募兵第73章 送別第48章 取字第111章 歸來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473章 迴歸第449章 隱戶第344章 中箭第489章 太史慈第339章 出戰第328章 許都第8章 腫足第150章 開戰第12章 質書救鄰第463章 三郡第382章 西進第366章 歎服第474章 柤中第414章 託孤第164章 動手第198章 招降第365章 劉備第234章 耀功第16章 決定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135章 歸來第337章 同符第253章 戰死第527章 有君第165章 猛將第202章 衝城(感謝盟主浮沉一念間)第317章 祭祖第473章 迴歸第413章 潘濬第271章 火攻第252章 週歲第151章 全殲第257章 爭執第217章 牀弩第335章 十哲第358章 戰略第246章 名字第294章 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