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談判

第307章 談判

劉巴和蔣琬意見統一,功曹陶彰、五官掾李達、督郵黃乘即使心裡有異議也只能束手聽命。

爲了儘可能爭取更多的時間,劉巴給張津寫了一封長信,直言劉景乃是已故長沙太守張羨表舉,零陵士民共推的零陵太守,並非張津所指責的自署竊位。

如今劉景打敗劉表的不義之師,令零陵百姓免受戰火之苦,零陵上下皆承其恩德。是以,張津雖有天子詔書,董督零陵、桂陽二郡,他們也不能背叛劉景,否則就成爲忘本負義之人。

說完自己這邊不能迎接張津的客觀原因後,劉巴筆鋒一轉,“好心”的對張津提出建議,稱劉景素以仁義著稱於世,今又有庇護湘衡之德,深得荊南百姓歡心,張津若是無故與劉景動武,必定大失零、桂之心。不如先寫信和劉景溝通,看看雙方能不能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劉巴爲了增強說服力,甚至煞有其事的說劉景乃是仁義君子,雖處偏遠之地,猶懷忠貞之心,未必不會遵從天子的詔命。

就算劉景不願讓出零陵,不是還有桂陽嗎,兩人完全可以瓜分零、桂,皆大歡喜。

當然,這都是爲穩住張津的說辭,張津使者抵達當日,劉巴就命人火速前往酃縣告知劉景。眼下他還不知臨湘已經收復,劉景業已離開酃縣,乘船北歸。

目前留守酃縣的是劉宗和嚴肅,他們也是劉景最爲倚重信任的人。戰後加災後的酃縣,事情之多,不難想象,劉景本該親自坐鎮處理,只是臨湘對他太過重要,纔不得不做甩手掌櫃。

劉宗、嚴肅一收到劉巴的書信,心裡不由大吃一驚,劉景之前雖曾說過要警惕交州張津,但他們都沒有放在心上,交州那個地方,自古就是混亂之地,承平之世猶不能安寧,就更別說大亂之世了。張津自己尚且自顧不暇,怎麼可能對他們產生威脅。

而這無疑再一次印證了劉景機鑑先識,計慮如神。所幸劉景北上只帶走了數十艘兵船,酃縣仍留有數量可觀的兵力。

現在每時每刻對他們都至關重要,這時派人前往臨湘請示劉景,只會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兵法》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們現在必須自行決斷,兩人隨即召集衆將商議。

褚方、蔡升、馬周等人聞訊皆以最快速度趕來。至於劉修、劉亮、韓廣等人則已隨劉景北上。

經過短暫而激烈的討論後,最後衆人決定由褚方、蔡升、習珍率領三千人,緊急馳援零陵。

習珍是襄陽侯習鬱的後代,其出身襄陽大族,性情嚴正,熟讀兵法,去年跟隨蔡瑁南下,被拋棄後率餘衆歸降劉景。

不過當時劉景勢力還比較弱小,習珍並不看好劉景的未來,是以並未選擇積極融入其中。

事實證明他看走眼了,荊州軍覆滅後,習珍心中再無疑慮,徹底倒向了劉景,此後不少襄陽系將領都在他的勸說下歸降。

褚方、蔡升、習珍行動神速,當天便領兵乘船南下。

…………

始安南郊,灕水河畔,交州軍大營。

張津心裡認定零陵衆吏不久之後就會前來迎接,畢竟自己身懷王命,又擁強兵,零陵衆吏沒有理由,也不敢拒絕自己。

因此連日來他不斷讓始安進獻酒肉、糧谷,與交州衆將躲在營中飲酒作樂,幾乎無日不醉。

這天張津又喝得酩酊大醉,被左右僮僕攙扶着回到室中,躺在牀榻,坦胸露乳,呼呼大睡。

被派往泉陵的使者空手而歸,欲見張津,可惜僮僕幾次試圖喚醒張津,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夜幕降臨時,張津才轉醒過來,得知使者獨自返回,未能完成任務,立刻勃然大怒,待看過劉巴的長信,才臉色稍霽。

對於劉巴“以和爲貴”的建議,張津心裡還是比較認同的,與劉景動武是下下之策,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纔是上上之法。

況且,真要動武,張津底氣未必有多足,就像蔣琬分析的那樣,他麾下萬餘兵馬,近半都是蠻夷,將領中也不乏蠻人首領、渠帥。想要依靠他們奪取零陵、桂陽二郡,無異於癡人說夢。

張津的優勢從來就不是麾下這萬餘兵馬,而是身懷天子詔命。

張津強忍着宿醉後的不適,再度看了一遍劉巴的書信,隨後陷入沉思。

他雖然決定以談判作爲手段,但劉景亦非易與之輩,他多半不會乖乖交出到手的利益,只靠談判,怕是很難逼劉景妥協,將零陵、桂陽二郡收入囊中。所以,要想獲得最大利益,即便不動武,也要擺出強硬的姿態。

事情想多了,張津越發感到頭昏腦漲,只好暫時作罷,躺回牀上休息。

次日,張津不再置辦酒宴,與衆將作樂,而是將自己關在寢室,伏案疾書。

張津乃是南陽名士,熟讀經書,頗有文才,其在信中各種引經據典,博引旁徵,彷彿劉景不將零陵、桂陽二郡交還他,就是道貌岸然,禍亂社稷的國賊。

洋洋灑灑數千字,足足花去了張津半天時間,不過他認爲一切都值得,劉景看到這封信後,必定汗流浹背,無可辯駁。

張津將信送出後,又將始安縣長喚來,讓他籌備軍資。

始安縣長心裡叫苦不迭,雖然他們剛剛獲得豐收,可也架不住張津萬餘大軍人吃馬嚼。

隨後聽說張津打算繼續北上,始安縣長不禁暗出一口氣,返回城中後立刻掏空縣倉,湊了數百車糧谷,全部送入交州軍大營,像送瘟神一般送走張津。

張津率軍沿着灕水北上,過靈渠,至湘水,目的地是零陵縣。

零陵縣與郡同名,位於始安東北百餘里處,期間道路還算平坦,交州軍只用了三天多的時間,就成功到達零陵縣。

零陵縣長和始安縣長的做法一樣,並沒有選擇抵抗,而是頗爲識趣的帶着酒肉勞軍。不過零陵縣位於湘水之畔,和郡治泉陵一樣,遭到洪水所淹,糧食自用尚且不足,難以供給交州軍。

(本章完)

第160章 搶權第368章 江東第362章 臨衝第77章 赤驥第483章 定議第399章 攻城(3)第213章 女誡第62章 拔刃第298章 歸來第63章 突襲391.第391章 大敗第299章 兵臨第300章 召集第307章 談判第256章 說客第271章 火攻第28章 暢談第67章 掌權第342章 陷陣第224章 潰敗第98章 高利貸第464章 上書第170章 斬首第258章第110章 主簿第259章 送禮第231章 勸降第49章 醫聖第236章 看清第384章 招攬第401章 城塌第99章 王彊第454章 委蛇第21章 未婚妻第170章 斬首第338章 烏滸第24章 郡府第286章 軍令第72章 偷長第377章 再孕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9章 醫聖第136章 婚宴第195章 韓廣第2章 劉亮第398章 攻城(2)第330章 封拜第153章 龔氏第3章 後母第348章 南下第369章 出使第312章 心意第153章 龔氏第206章 逃亡第51章 區雄第274章 攻城(下)第255章 後續第101章 招撫第128章 甘寧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5章 誓師第517章 古樟第423章 戰死第492章 名士第370章 同州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3章第218章 樓船第491章 徐宗第33章 示衆第486章 主力第173章 南下第337章 同符第57章 示好第32章 求字第398章 攻城(2)第218章 樓船第478章 黃鐘第339章 出戰第290章 可惜第156章 邀請第527章 有君第210章第252章 週歲第451章 水鏡第262章 水戰(上)第538章 董和第184章 七夕第385章 夷陵第503章 餓虎第111章 歸來第505章 周鳳第91章 壁畫第417章 柤中第106章 調離第117章 清茶第207章 合兵第353章第232章 負傷
第160章 搶權第368章 江東第362章 臨衝第77章 赤驥第483章 定議第399章 攻城(3)第213章 女誡第62章 拔刃第298章 歸來第63章 突襲391.第391章 大敗第299章 兵臨第300章 召集第307章 談判第256章 說客第271章 火攻第28章 暢談第67章 掌權第342章 陷陣第224章 潰敗第98章 高利貸第464章 上書第170章 斬首第258章第110章 主簿第259章 送禮第231章 勸降第49章 醫聖第236章 看清第384章 招攬第401章 城塌第99章 王彊第454章 委蛇第21章 未婚妻第170章 斬首第338章 烏滸第24章 郡府第286章 軍令第72章 偷長第377章 再孕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9章 醫聖第136章 婚宴第195章 韓廣第2章 劉亮第398章 攻城(2)第330章 封拜第153章 龔氏第3章 後母第348章 南下第369章 出使第312章 心意第153章 龔氏第206章 逃亡第51章 區雄第274章 攻城(下)第255章 後續第101章 招撫第128章 甘寧第95章 別部司馬第485章 誓師第517章 古樟第423章 戰死第492章 名士第370章 同州第95章 別部司馬第353章第218章 樓船第491章 徐宗第33章 示衆第486章 主力第173章 南下第337章 同符第57章 示好第32章 求字第398章 攻城(2)第218章 樓船第478章 黃鐘第339章 出戰第290章 可惜第156章 邀請第527章 有君第210章第252章 週歲第451章 水鏡第262章 水戰(上)第538章 董和第184章 七夕第385章 夷陵第503章 餓虎第111章 歸來第505章 周鳳第91章 壁畫第417章 柤中第106章 調離第117章 清茶第207章 合兵第353章第232章 負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