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凌通過歷史的常識,大致知道蘇秦曾隨鬼谷子學習縱橫捭闔之術多年,與張儀同出自鬼谷子門下,聲名評價,絲毫不弱於張儀,這兩個師兄弟,沒有在同一歷史時期登臺,難分高下。
張儀在六國叱吒風雲的時候,蘇秦還未出山,等張儀晚期離開秦國,來到魏國的時候,蘇秦剛在燕國任職不久,燕國發生大亂,蘇秦就被迫逃亡,等他再次被啓用的時候,叱吒戰國時候,張儀已經去世了。
提到蘇秦,歷史有段很有意思的趣聞,說是蘇秦出身農家,素有大志,入秦向秦王推銷統一全國的策略,沒有成功,盤纏也花完了,結果回家,妻子都不理他,向嫂子要口吃的,嫂子也看不起他,於是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業,“錐刺股”的故事就是這麼來的。
後來他改變策略,遊說六國合縱抗秦,身任六國宰相。衣錦還鄉,他的嫂子和妻子跪在地上都不敢擡頭看他。
正在辰凌回味的時候,侍衛已經帶着蘇秦來到點將臺上,辰凌轉過身來,目光投射過去,看着一位三十出頭年紀的男子,瓜子臉,丹鳳眼,短鬚長眉,鼻挺口方,紅衣玉冠,英挺脫俗。
“拜見儲君!”
蘇秦看到辰凌站在點將臺上,身形挺拔,夕陽灑在身上,泛着霞光,面相威嚴,目光犀利,舉手投足間一股爲人君的氣質,料定這位必然就是燕國新君公子職了,彎身行禮。
辰凌趕緊邁前兩步,伸手拖住蘇秦的胳膊,微笑道:“蘇先生不必多禮,國破山河碎,能再見到先生風采,職已慶幸之極。”
蘇秦見儲君開口不自稱寡人或孤王,卻以‘職‘本名自稱,謙虛恭謹,禮賢下士,讓這位尚未得志的縱橫家代表,頗爲感激,直起身子,長嘆道:“蘇秦接到儲君的信函,無限感懷,燕國沒有忘記蘇秦,蘇秦必然不會辜負燕國,常言道,人以國士待我,我以烈士報之,能再次回到燕國,爲燕效命,蘇秦甚是欣慰!”
“說得好,有先生如此推心置腹之言,我也就放心了,如今大燕,朝政近乎荒廢,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難,整個國家都要散架了,寡人有新復國大業,重振燕國雄風,缺少良臣名士輔佐,有蘇先生歸來,燕國振興有望矣!”
辰凌說得十分誠懇真摯,因爲他明白,盛名之下無虛士,張儀、公孫衍他都見識過了,都是一代名相,傳奇人物,這蘇秦,比那二人只強不弱,日後燕國的內政和外交,都需要蘇秦出力。
蘇秦一直鬱郁不得志,才華從未施展出來,這時聽到儲君如此稱讚,寄託重任,心下感動,臉有愧色,拱手道“蘇秦不才,定當爲大燕國鞠躬盡瘁,渡過難關!”
辰凌含笑點頭道:“蘇先生,如今燕國整治用人之際,三公九卿,相國、太尉、御史大夫均是空缺,由今日起,就由蘇先生擔任燕國的丞相了。”
“謝儲君!”
“不必客氣,以後你我君臣聯手,復國有望,得蘇先生一人,勝過十萬精兵!”
蘇秦一聽,頓時心裡暖烘烘,再有才華的人,也需要一個平臺,需要被人賞識,只有被重視、被賞識的人,纔會覺得自己人生充滿意義和價值。
“知遇之恩,當涌泉相報,蘇秦必當鞠躬盡瘁,竭盡全力,死而後已!”
“蘇卿,不必多想,來,看寡人這兩萬精兵如何?”辰凌說完,伸手一指,目光鎖定在點將臺前方的校場,正操練的兵馬,長槍法陣,點、刺、掃、平槍,招數直白狠辣,大開大合。
蘇秦看着校場上的新軍操練,陣型規整,勇武非凡,一點不像新入伍的散兵遊勇。
“蘇卿家,寡人慾復國,稱霸諸侯,可有何高見策略?此時你我尚未爲君臣,不必拘束,暢所欲言吧。”
蘇秦頓了頓,說道:“自古以來,王霸無非兩途:其一,弔民伐罪,取天子而代之,湯文、周武是也;其二,聯結諸侯,攘外安內,成天下盟主,齊桓、晉文是也;然則,如今戰國大爭之世,天子名存實亡,弔民伐罪已成無謂之舉。”
“戰國比肩而立,稱雄自治一方,盟主稱霸也已是春秋大夢,惟其如此,以上兩途均無法實現王霸之業,須得開創第三途徑,此爲如今王霸大業之新途,如何開創這條新路?方爲真正的奇策異謀。”
“好,好一個奇策異謀!正和寡人之意,尋常辦法,都無法迅速打破僵局,必須要變法圖強,必須要異軍突起,大燕國遠在偏僻東北,老舊無力,國力衰弱,文化墨守,毫無新奇之處,魏國、秦國、趙國、楚國、齊國能稱霸,唯獨我燕國,難以稱霸,寡人要做的,就是新謀一條策略,能把中原諸侯全部駕馭!”
蘇秦聞言一驚,原本以爲燕國新軍有志向,也不過是復國而已,守在偏僻一隅,現在聽儲君隨口一說,竟然有如此鴻鵠大志!
但轉念一想,儲君年紀尚輕,或許一時衝動而已,古往今來,多少新上任君王不是胸有大志,但往往脫離現實,就像秦武王,一味地勇武,不顧現實,反而招惹秦國大禍。
蘇秦試探問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完成稱霸大業,必須從強己開始,提升國力,不知儲君對目前燕國狀況,哪裡最爲擔憂?”
辰凌見蘇秦並未直接回答,而是避之求問,心中一閃,已知原由,嚴謹道:“從國內來看,連逢戰亂,以致誤了農耕,國庫空虛,賦稅不足,眼看寒冬來臨,直到明春,恐怕會出現大面積的糧荒,弄不好會餓死數十萬計的平民,這些都是燕國的希望和基礎,寡人最爲擔憂,萬幸的是,中原諸侯戰火正烈,五國聯軍與秦軍對拼在函谷關,我燕國偏居東北一隅,只要趁機趕走齊軍,平定了國內,暫時尚無萬憂;這是上天給我們恢復元氣,壯大國力地好機會,只是如何着手,還需從長計議,不知相國何以教我?”
蘇秦略一思忖,聽儲君先關心平民,這是實際客觀問題,由此可見,君王可是比較務實派的,心中一安,說道:”儲君,擔憂的是民生,糧食可從趙國、中山國、魏國調度,應對一時,這個並不難,只是欲壯大燕國,便涉及內政、外交、軍事諸多方面,以臣之見,最重要的,便是內政,稱霸天下,非一朝一夕之功,欲壯大自身,如今急需地,一是財、二是人,兩者不可或缺。”
“臣曾在三年前查點了燕國戶藉在冊人數,約有四十餘萬戶,加上不在戶藉的奴隸、行商、鄉間野人,我燕國人口在三百萬左右,經過這次戰亂,人口驟減,光是耕守我燕國之地已嫌不足,更不要說南望中原,稱霸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