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

“什麼?軍校道路兩邊的冬青都是無根的冬青?”康熙的眉頭皺了起來。

“應該是沒有錯的。我們家的一個奴才辦差挺得力,當初他家裡的老人也是跟着王爺打過仗的,後來王爺覺得皇上用兵的時候應該出份力,就讓那個奴才投軍進了全火器營。這事就是這奴才告訴我的。”玉蓉的口氣顯得比較凝重的樣子,她明白單憑這一件事不一定能搬到秦有福,這不過是一個引子,只要能引起康熙重視就好。

砍幾棵冬青樹,甚至在路邊栽上些無根的冬青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當時玉蓉說話時的口氣卻令康熙感覺到秦有福這樣做是別有深意起來。

要說起來,康熙是一個非常勤奮、聰明的人,四五經無所不jīng,文采比之那些應試的舉子怕也差不到哪裡去。不過在心底裡,康熙非常清楚,憑藉滿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若是跟擁有幾千年傳承的漢人相比那根本就是天差地別。滿人中要找不怕死的容易,可是論起文采來無論如何也是比不過天下漢人的,康熙也明白,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因爲人口基數上的差距造成的,但是不管怎麼說,在漢人的眼裡,滿清根本就等同於沒有開化的野人,無論是學識還是教養上根本無法跟漢人相提並論。這也是康熙爲什麼上杆子要跟孔子的家族拉上關係的原因。

別看康熙平rì裡顯得非常有教養,但是在根子上他還是對滿人不及漢人有學問感到自卑的,在康熙看來,辯論、討論,乃至於合理的讓步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對暗地裡冷嘲熱諷,用含沙shè影的手段諷刺滿人的無知和愚昧就不能原諒。

怎麼說玉蓉都是王府出來的,最是懂得揣摩人的心思,她知道康熙心底裡的忌諱,也很善於用語氣和表情表露自己的情感。玉蓉也明白,其實秦有福安排人在路邊插上冬青樹頭並沒有惡意,但是通過她語氣的這樣一番渲染,頓時xìng質就不一樣了。至少在康熙看來,秦有福的這個舉動有譏諷和詛咒大清國就猶如無根的冬青,沒有根底,命不久也。

康熙也是明白的,他感覺到玉蓉在語氣上有誘導他的意思,但是別人只不過是在陳述一個事實,的確不好計較,再說這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於是話頭一轉,問起了旁的東西:“要說這秦有福也算是個能人,赤手空拳的回到了大清,不過幾年的時間便創下了諾大的基業,爲我大清屢立戰功。若是從你這兒算起,他也算跟朕是親戚了。朕覺得這個人平時有些漫不經心的,但是辦起事來還是靠得住的。現如今他的爵位也有了,如果能好好的給朕辦幾年的差,也不枉我們君臣一場。”

康熙說這番話的本意是jǐng告玉蓉,後宮不得干政乃是大清祖制,她今天說話的口氣有些過了。

康熙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番話本身已經不經意間透露出來了一個信息,也就是說秦有福於康熙心中而言並不像原來想的,希望他能一直幫扶着自己,成爲國家的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康熙看來,秦有福是有用,但是也不過希望他能老老實實的在這幾年之內爲康熙所用,至少在康熙的心裡沒有將秦有福永遠用下去的意思。

玉蓉在康親王府的時候已經讓醫生檢查過了,按照醫生的說法,玉蓉不知道服用了什麼藥物導致了流產,而且這種藥物會令她這一生永遠都不會有孩子,一個女人、特別是一個皇上身邊的女人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不能生育,當康親王福晉將這個消息告訴玉蓉的時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般將玉蓉徹底擊垮了,康親王福晉對這件事的分析玉蓉並沒有聽清楚,其實她也不需要聽清楚,宮裡面的規矩她是明白的,身懷龍種的妃子飲食方面的安全措施毋庸置疑,能在這上面動手腳的人寥寥可數,皇上肯定是不會的,畢竟他有權利在每次房事之後迴應一聲不留,這樣玉蓉也就不會懷上孩子了。那麼剩下能動手腳的就顯而易見,也只有宮裡的那位老祖宗能輕易的、不用擔心承擔什麼後果的讓玉蓉順利的服用下藥物。既然連唯一的念頭都沒有了,玉蓉已經沒有什麼更多的好想了,誰也說不上哪一天自己就會因爲這樣或那樣的意外丟了xìng命,與其這麼糊里糊塗的死了,還不如快意恩仇,讓自己活得更痛快一些。

“皇上說得是,我的那個妹夫要真算起來說是皇親國戚也不爲過,不過他實在是散漫慣了,平時也不太懂規矩,記得當初秦府以爲建樓的事就差一點捅出簍子來,這一次又搞了這麼個無根冬青的事來,還不知道下一回會搞出什麼名堂呢。也虧得皇上不跟他計較,要不然怕是十個腦袋都丟了。”玉蓉裝着沒聽出康熙的話裡的意思的樣子,一句話就把無根冬青的事上綱上線,等同於建高樓窺視紫禁這樣大逆不道的情況了。

“哎……,這和他當初建樓的事不一樣,再說了,當初他是剛回中土,哪裡知道這麼多規矩?你沒聽說麼?他們在澳大利亞的時候因爲氣候cháo溼炎熱,已經習慣住樓房了。你別說,朕去他那裡看過,那個樓房除了上樓的時候麻煩一點以外,要說舒適程度上還是可圈可點的。只是不知道這澳大利亞位於何處?想來當是個富庶之地。”康熙當然想不到玉蓉年紀不大卻有這樣的心眼,在康熙看來,秦有福是自己選出來當大清皇家軍校的校長的,現在看來,這軍校的確有可取之處,即使是將來不用秦有福了,也得等他訓練了這一批軍校學員以後才考慮。

“臣妾也覺得這澳大利亞應該是個好地方,若是能爲我大清之屬地就好了。只可惜秦有福現在還要當軍校校長,要不然皇上就派他去給皇上開疆拓土去。”玉蓉順着康熙的話說。

康熙搖了搖頭:“這事怕是不容易的,你沒聽說麼?秦氏一族幾千人迴歸中土,遭遇海上風暴全部罹難,也只有秦有福一人僥倖。這海上風雲變幻鬼神難測,開疆拓土不是那麼容易的。”

“臣妾聽我妹妹說,秦有福的火槍可厲害了,弓箭刀槍難以匹敵,現如今這軍校基本上都學的是火器,弓箭之類的已經不學了,難道我們大清的軍隊將來就不用弓箭了麼?”玉蓉拋出了她反覆考慮的撒手鐗。

“這可不能這麼說,我大清乃是馬上得的天下,八旗子弟總是要練習弓馬刀劍的,火槍的確犀利,但裝填麻煩,供給起來也不方便,所以我大清子弟還是要修習弓馬刀劍的。”被玉蓉這麼一提醒,康熙想了起來,大清皇家軍校現在的練習基本上都是以火器爲主,基本上放棄了弓馬刀劍,這樣下去就丟了滿人的一身本事了,看來以後得格外關注一些。

“臣妾也是這麼覺得,我聽我爺爺說,當初這大明也是有火器的,哪個城牆上都擺滿了火炮,可是當真打起仗來,終還是要真刀真槍的擺兵亮陣,臨了,還不是我大清得了天下?臣妾覺得,秦有福的這個訓練方法有利有弊,火器雖然犀利,可是缺點卻很多,當初全火器營在湖南攻城拔寨,可是幾仗下來,火藥沒有了,只能班師回營。臣妾想,現如今秦有福所教授的乃是我八旗jīng英,學員中多是我八旗中要臣之後輩,這些人將來都是要領兵打仗的。現在這樣在軍校裡使上幾年的火器,說不定連如何舞刀弄劍都給忘記了,現在在京城是不愈火藥補給,將來領兵打仗的時候要是碰上火藥供應不上,手裡的火器怕是用來砸人都嫌不順手,所以這弓馬刀劍還是要學的,再說……”玉蓉早就打好了腹稿,她準備先說動康熙解除了秦有福軍校校長的職銜,到時候在挑撥一下,恐怕康熙就會完全放棄秦有福了,到時候他一個光桿爵爺,恐怕連縣衙裡的衙役都比不上,還不是任由自己怎麼整治?

“夠了”沒等玉蓉的話說完,康熙一聲斷喝,打斷了玉蓉的話頭。別看康熙年紀不大,可這麼多年當皇帝,別的沒學會,怎麼分析人還是有點把握的,雖然他不知道玉蓉爲什麼跟秦有福過不去,但是就算是傻子都能聽得出來,這玉蓉是不希望秦有福有什麼好了。

其實康熙也承認,玉蓉說得話不無道理,這些天不少大臣也是這個意思,可大臣們說這個話沒有問題,但是玉蓉不過是後宮的一個妃子,居然也議論起朝中大臣起來,而且有很明顯的傾向xìng,這可就犯了忌諱,有後宮干政之嫌。康熙一慣在這件事情上非常謹慎,在他看來,歷朝歷代漢室江山每每出了亂子的時候最開始都是從後宮干政開始的,康熙不認爲女人就先天上對政治缺乏敏感。他能當上這個皇帝就多虧了現在在宮裡頤養天年的老祖宗,但是天底下像老祖宗這樣的女人幾乎找不着了。自己身邊的女人哪一個都不簡單,她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利益集團,一旦自己開了這個口子,讓她們參與到管理朝政上,就等同於對她們背後的利益集團開了一個口子,勢必打破目前的平衡狀態,大清朝說不定由此便會亂成一團,現在大清入主中原剛剛站穩腳跟,一旦自己內部亂起來,大元朝的前車之鑑便是大清的範烈,康熙寧願凡是謹慎一些,寧願犯一點錯誤,也絕對不會因爲一個女人耽誤了大清朝的命運。

屋裡傳出的動靜一下驚動了侍寢的太監和宮女,馬上便有人進來查看動靜。康熙翻身下牀,一邊的小太監趕忙上前幫他穿上了衣服。

“傳旨,玉蓉言辭不當,妄議朝政,着降一等。”別看玉蓉是康親王府出來的,可是進了後宮就得按後宮的規矩辦,再說康熙這麼做也有敲打康親王的意思,省得康親王的勢力太大。

玉蓉萬萬沒有想到,康熙居然如此果決,連話都沒有讓她說完就直接降了她的品級。玉蓉到不是太擔心直接因爲被降了品級在後宮裡受欺負,憑着康親王府的面子,敢欺負她的人還不多,可是這一次的事會導致康熙對她產生了厭惡的感覺,將來要想跟康熙再說什麼就困難了。

看着漸漸遠行的康熙,玉蓉心裡冷冷的自嘲了一番:別看表面上康親王府風光無限,可是在這大清,不管什麼人都不過是皇上的一條狗,康親王是這樣,自己這個後宮的娘娘也是這樣,便是秦有福也不過如此。看來今天自己是孟浪了,處理事情上還是不夠謹慎,這才弄得個損人不利己。

……

秦有福這兩天一直得意洋洋的,畢竟這次康熙檢閱軍校的事算是順利過關了,從康熙的表情上不難看出,至少這個大清朝的皇帝是滿意的,秦有福憧憬着有朝一rì他站在大軍陣前振臂一護,麾下大小將領在一片校長聲中應和着。試想一下,能夠統領着這天下最強大的軍隊東征西討,那個成就感就不用說了。當年成吉思汗也不過是打到了多瑙河,結果因爲統御不善導致金帳王國四分五裂,諾大的大元朝不過幾十年的歷史。

在秦有福看來,康熙總是個好皇帝,如果他能放手讓自己幹,說不定美洲就沒有歐洲人什麼事了。至於歐洲的那些小國家現在還無法跟大清相提並論,只要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推過去,那些個小國家誰會是大清的對手?

不過可惜了,這大清畢竟是滿人的天下,自己是漢人,即使再有雄心壯志,這大清朝怕是也容不下的,好在現在還沒有鬧出什麼事來,若是急流勇退,恐怕還能善始善終。一旦康熙覺得自己成了威脅,恐怕能流亡天涯以及經是好運氣了。

秦有福一家反覆商量,覺得恐怕還是不幹這軍校校長的好,至於大清朝的將來會怎麼樣,康熙這個當皇帝的想幹什麼就由他們去,保住命比什麼都好。

第一百一十二章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67章 丁憂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02章 打擂臺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65章 邊緣人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1章 救縣令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73章 脫險記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1章 救縣令第151章 幌子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36章 軍校-1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51章 幌子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6章 日講第9章 確山危機第178章 談判-1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十章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73章 脫險記第32章 御賜門匾第32章 御賜門匾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23章 殲敵第180章 談判-3第123章 殲敵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36章 軍校-1第9章 確山危機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94章 領兵出征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59章 伏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35章 佔便宜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4章 領兵出征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87章 封賞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05章 戰局第73章 出售產業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27章 論功行賞第73章 出售產業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61章 變數第48章 架橋第39章 離京第59章 三家籌謀第4章 忽悠領導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
第一百一十二章第71章 秦有福請辭第15章 安家落戶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第130章 婚前的顧慮第21章 初見康熙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25章 獻策定計第167章 丁憂第152章 密切關注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104章 殺郝連澤第115章 攻打岳陽-1第103章 戰鬥前夕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148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75章 秦有福的怪癖第102章 打擂臺第116章 攻打岳陽-2第65章 邊緣人第78章 秦府超市第11章 救縣令第169章 海上戰船第173章 脫險記第87章 大清報業-3第8章 小常識挑大樑第11章 救縣令第151章 幌子第57章 秦府女當家第85章 大清報業-1第97章 御賜筆洗第136章 軍校-1第80章 吳應熊回京第151章 幌子第138章 夫人聯盟第125章 滿漢一家第156章 秦府家宴第150章 朵藍懷孕第36章 日講第9章 確山危機第178章 談判-1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一百一十二章第122章 夜襲 軍營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十章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5章 咱也是有身份的人了第174章 台州縣衙第173章 脫險記第32章 御賜門匾第32章 御賜門匾第2章 被古代人俘虜了第98章 火燒藤甲兵第123章 殲敵第180章 談判-3第123章 殲敵第113章 岳陽城外第136章 軍校-1第9章 確山危機第163章 壓到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第162章 急流勇退?第86章 大清報業-2第94章 領兵出征第127章 秦有福鬧笑話第159章 伏筆第93章 尋死覓活第46章 第一次攻擊第70章 研究辭職第141章 新任校長第147章 風雨欲來第168章 秦府離京第129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135章 佔便宜第153章 寧可信其有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65章 損人不利己第94章 領兵出征第107章 攻克咸寧第144章 捅了馬蜂窩第187章 封賞第181章 澎湖計劃第1章 開玩笑要有個限度第105章 戰局第73章 出售產業第51章 老謀深算第134章 白癡新郎第27章 論功行賞第73章 出售產業第96章 鐵索攔江第164章 玉蓉省親第160章 被彈劾了第61章 變數第48章 架橋第39章 離京第59章 三家籌謀第4章 忽悠領導第132章 高手對局第83章 沒出息的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