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任務:復國。】
或許是上一世最後死的時候散盡家財做好事,最終得到了善報,又或者是幫助那些冤魂於己功德有增,反正這一世王平的身份還是不錯的,雖然沒能一下子成爲皇子,卻也投胎成了長公主的幼子,出身高貴,未來富貴可期。
然並卵(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剛進襁褓就被一個大丫鬟抱着逃亡是爲哪般?流淚做別的公主娘哭得極爲傷心,卻又極爲果決地把孩子交給了大丫鬟,並交代了幾句要緊的話,就讓侍衛帶着大丫鬟走了。
大丫鬟把襁褓抱得很好,應該是之前被培訓過,所以業務熟練,襁褓的外面還被她細心地用一件舊衣包了,遮擋住了那過於豔麗的襁褓皮,而她自己,則出於時間倉促的關係,只套了一件破舊大氅,摘去了釵環,匆匆在臉上抹了兩把香灰就走。
因爲告別時候流淚的關係,灰撲撲的臉蛋被衝出兩道白皙痕跡,卻又因爲手的胡亂抹淚而糊成了一團,看着不那麼顯眼了。
侍衛大哥脫去了那一身整齊的“制服裝”,穿着普通的舊衣,與大丫鬟兩個,好像城中普通的百姓一樣在一戶破舊低矮的屋子裡藏着。
“咱們,不用趕緊出城嗎?”若不是出了這件事,大丫鬟秋爽再過月餘便會嫁人,那時候,一個是公主府的侍衛,一個是公主身邊得用的大丫鬟,也算是天作之合。秋爽還想着過了新嫁娘那陣兒便回到公主身邊做嬤嬤,誰想到……
想到出來時候匆匆見到的那些火光和燒殺,秋爽的心裡就害怕,不安地想要離這裡越遠越好。
“還不能走。”侍衛李直比較有頭腦,他是從鄉軍一點點摸爬滾打混成侍衛的,比之普通的侍衛更多了一些見識,知道這時候逃出城反而更不安全,數日前大軍圍城,這會兒正是交戰的時候,衝出去萬一被當做守軍打殺了,可真是白死。
秋爽不過是公主府中的大丫鬟,所謂的見多識廣也就是針對那些深閨婦人而言,真的放到這種事情上,她表面上還好,其實心裡頭已經慌了,聽得李直這麼說,她便信了,作爲一個女子,她本能地依賴李直,不僅因爲對方是男子,還因爲對方是她未來的丈夫。
事實證明,李直的判斷是不錯的,趁亂往城外衝的百姓多半都死於戰火,也分不清是哪方的流箭傷人,而龜縮在城內的,平民區基本上沒什麼變化,倒是那些富貴宅院遭了災,其中最爲嚴重的便是長公主府,被焚燬一空,駙馬和長公主都殉國了。
牟陽城是黎國都城所在,如今被敵軍一夜攻破,等於徹底瓦解了這個國家抗爭的意志,黎國的皇帝不肯投降,竟被大臣勒死,獻頭於敵,恭迎敵軍將領入住皇宮,接管黎國。
黎國國小力弱,本不應和鄰近大國較量,偏偏有了個自恃甚高的皇帝,登基後不僅不想着睦鄰友好,還想要擴大版圖,做出一番武功給祖宗看,結果真正丟了先人,連國都保不住了。
自此,黎國成爲了鄰國周的領地,被改爲黎郡,賞賜給進攻黎國得勝的將軍厲棠威作爲封地。
厲棠威並未在黎郡久留,留下一些治理封地的人才並駐軍之後,厲棠威拉着大部分隊伍又再次奔走在爲周擴大版圖的途中。
經歷過戰火的牟陽城就這樣安定了下來,逐漸沉寂。
早早收到主線任務的王平在十歲的時候才大致弄明白這個時代的大事,這是一個宛若春秋戰國的時候,諸侯國林立。
換句話說,封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雖然“國王”這個叫法從不在這片土地上流行,但“國主”則是很普遍的稱呼。當然,因爲封國比較多的緣故,所以一般稱呼“國主”也不太好說是叫哪個,便會在之前加上對方封國的名號,又或者是對方的姓氏,甚至是對方的外號,用以區分。
若是對方還有比“封國”更大的功績桂冠,便會稱呼那個,而不是稱呼國主,避免引起誤會。
從這個角度來講,“復國”似乎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只要立下功勞獲得皇帝敕封,頂多要求封地必須是黎郡,原來的黎國所屬就行了,就可以稱之爲復國。
但,作爲一個被滅掉的國家來說,所謂的復國,不僅僅是那一片土地並土地上的子民的事情,還有那個國家的脊樑,曾經被打碎卻要再立起來的脊樑。
這樣想的話,任務便很難了。
“李生,謝謝你的書。”
一個一身短打的青年快跑兩步追上來,他的體格好,腿又長,竟是真的只用了兩步便追了上來,憨笑着遞過來一本手抄書,那書的封面都是自己做的,用線縫上的,很古典的線裝書,價錢卻是昂貴,至少是他買不起的,這也導致他拿着書就像是捧着燙手的金子,還回來的時候神情中也帶着小心翼翼。
“無礙。”王平收回書,他對書本的珍貴程度雖然有所認識,但畢竟從未短缺過這些,所以舉動中便有一種慨然無畏的灑脫自然,讓那青年看得有些欽佩,能夠上書院的學生,到底和自己這等獵戶是不一樣的。
想到這裡,他眼睛一亮,“李生,你上次採的那種草我也見到了,你還要嗎?我照你說的方法摘了一些。”說着他就卸下身上的揹簍,直接連揹簍都遞過來,“這些都給你,你還要的話,我下次還去摘,山裡頭多着吶。”
看着那些並未經過妥善處理的藥草,王平微微嘆氣,他已經不指望讓這些人懂得“藥草不是草”,所以也就無法講究什麼處理方法對不對了。
道了一聲謝收下了揹簍,轉手就給了青年幾個大錢,不容他推辭地說:“這是揹簍的錢,我不好白要你的揹簍,還要勞累你幫忙背到家中。”
這個時代秉持的是家族教育,書院是極少的。
所謂書本在紙張不能普及的情況下,那就是相當昂貴和燒錢的物什,能看得起書的世家大族都有自己培養子弟的一套教學方法,不會公開給外人看,也不需要自家的孩子去學外人的學問,免得與家族對立,所以書院基本上是沒有市場的。
好在牟陽城原先是黎國的都城,各方面條件都要好一些,有大家愛傳道授業,便在清修之所建了書院。既然是清修之所,自然不會是在城中繁亂吵雜的宅門之中,而是在城外的一座山上。縱然路遠些,但環境的確是好,也給了一些富戶子弟投學的門路,所以還是很受歡迎的。
牟陽城被攻打的時候,戰火併沒有燒到書院,所以書院的保存還算完好,在牟陽城恢復安定之後,書院也重新開張,只不過換了先生。
因爲換了先生的關係,門檻過高的書院也開始接納一些僅僅是有錢的子弟了,這其中,王平就佔了一個名額,因爲李直給了足夠多的錢財,書院破例招收了王平這等“平民”家的孩子。
這個在書院內部要被其他同窗排斥的原因在旁人看來,卻是值得羨慕的,那麼好的書,那麼奧妙的學問,以後必然更好的“工作”,都是讓人羨慕的理由。
青年就是羨慕者之一,不同的是他入了王平的眼,與之有了交集,見得對方不是那麼討厭“平民”,他才微微流露了一些羨慕,最終得到能夠借書看的“恩賜”。
哪怕那本書不是精美的印刷本,而是一本簡陋的手抄本,於青年眼中,也珍貴無比。
王平不是第一回投身古代,但這個“古”似乎有些過早,什麼東西都沒有,實在讓他的生活很不方便。就拿鹽來說,只有那等最頂級的人家才能夠用上細細篩過毫無砂礫的“青鹽”,所謂的“白如雪,細若塵”的鹽他們從未見過,平常吃的都是粗鹽,吃菜吃到石子,或者覺得味道苦澀什麼的,實在是比較平常的事情。
而最讓王平無法忍受的則是大家都沒有刷牙的意識。也是,沒鹽,拿什麼刷?細柳枝還是毛鬃刷?講究些的嚼些薄荷葉之類的清新口氣就不錯了,不講究的都忙着幹活吃飯了,誰還顧得上計較口氣清新,牙齒潔白。
再想到那些用石鍋烹製的毫無特色的煮菜,並偶爾纔有的除燉之外只會火烤的肉食,王平就想去死一死,他覺得古時候的人都想修仙,多半就是想着辟穀之後不用再吃這些糟心的食物。
就拿他現在來說,哪怕主線任務擺在那裡,他想要做的還是弄一個適合本世界的修煉功法來,別的不說,先讓自己修起來脫離凡塵纔好。
想着雜七雜八的事情,王平也斷斷續續地跟青年說幾句話,解答一下他在看書過程中發現的疑問,隨着對方豁然開朗的表情,他抑鬱的心情也稍微好轉了一些,這可是自己看好的將才,需要好好培養。
亂世想要復國,首先要有什麼?地盤?士兵?金錢?米糧?王平把人才排在第一位,有了人才,就會有人去解決上述問題,所以,必須先要有人,還不能是那種只懂得聽指揮跟在屁股後面轉的人,必須是人才!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