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香港造船廠。
海風吹拂着聖女灣的海岸線,海岸線上一字排開的沙灘船臺和簡易龍門吊看上去威風凜凜。幾艘已經初具規模的和諧輪矗立在船臺上,巨大的船肋如同一排一排樹苗一樣的指向天空。腳手架上攀爬着許多工人,正在敲敲打打的安裝材料。
六條和諧輪的龍骨已經鋪設完畢。工人們正在安裝肋材――龍骨和肋材全部來自馬嫋鋼鐵聯合體。儘管爲了節約工時船用龍骨用得還不是鋼材而是鍛鐵。
在距離船臺不遠的地方,有一片簡陋的竹棚子。這裡是船廠的臨時辦公室。爲了及時完成和諧輪,施建濤把所有的用工指標和物資全部投到廠區建設上了,辦公室這種“非急需”的基建全部壓縮。
“你這樣品不合格。”施建濤嘆了口氣,把卷尺和量角器放了下來。他看了看棚子裡一邊的木架,上面堆放着最近一批各土著造船廠送來檢測的洋品。又嘆了一口氣。
眼前的工作臺上放得是一片和諧輪的肋板。它有一個按照最新實施的標準代碼體系編制的標準代碼:用途是和諧輪H800標準型左舯部的一塊外殼板,材質是杉木。
從1631年元月開始,香山的船廠一邊搞建設一邊生產。在企劃院的任務正式下達前,施建濤的香港造船廠已經初步完成了1條800型和諧輪。
這艘船是屬於實驗性的,用來檢驗他的想法是否合格。當時的結果頗爲鼓舞人心,從開始製造第一個標準件,到全船完工下水,整個工期只用了不到50天。這其中還有相當部分的配件還是臨高的木器加工廠生產之後再運到香港的。
當時香港已經在建設一座新得木材加工廠了,施建濤的如意算盤是:只要等這家廠一完工,就可以就近利用廣東豐富的木材資源――從珠江上直接放排到香港。
正式基於這樣的考慮,施建濤纔會如此有膽有識的拍胸脯接下了企劃院的訂單――當然,博鋪造船廠在901工程上顯示出來的速度堅定了他的信念。901工程的原型是號稱三個月即可投入戰鬥的。博鋪造船廠即缺少足夠熟練的人手又沒有建造這種船的經驗,但是在機械化生產和現代管理學的幫助下,901工程的首艦大致在90天內也完成了下水。當然舾裝又花了一段時間。
按照施建濤的想法,除了龍骨、肋材和一部分需要較高加工精度的部件由臨高製造之外,其他材料全部由香港造船廠和珠三角的土著作坊外包生產。
眼下肋材的安裝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半。香港的木材加工廠順利的投入了生產,在廣東採購木材、亞麻、布匹、石灰、桐油、麻絲之類的造船材料在廣州站的協助下也進行順利。通過廣州站,還從珠三角地區招募到了一批造船工匠和木匠,邊培訓邊工作。
怎麼看,和諧輪計劃也屬於進展順利的感覺。但是施建濤的汗珠子在腦門上卻一點一點的多了起來。
從上個月的第一批外包產品的樣品交貨檢驗開始,他的腦門上就開始出現汗珠了。
通過廣州站招攬來得造船作坊的掌櫃們對外包造船配件這件事很踊躍――誰不想和澳洲人搭上關係做買賣!別得不說,光他們兵圍廣州,火燒五羊驛的這份實力,大夥就都想巴結。更何況澳洲人在商場上向來以說一不二的“誠實可靠小郎君”著稱。
現在能夠給他們的造得船備料,這簡直具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澳洲人有各種稀奇古怪的船隻的名聲是早就傳了出去的,大家都想從中學個一鱗半爪。而且自從有風聲說朝廷即將下達封鎖澳門貿易的旨意,到珠三角一帶造船的人愈發少了,許多船廠已經幾個月沒有買賣開張了。如今澳洲人要造船,大家都想來分一杯羹。
施建濤把外包的各種船材的配件樣品、具體尺寸交給來外包的船廠。爲至於圖紙他是不給得――倒不是爲了技術保密,而是船廠的工匠裡沒人能識圖,很多人連字都不識。
但是,外包船材的工作卻很進行得很不順利,第一批發包的配件在按時送回檢驗的時候,立刻就出現了尺寸不符的問題。
製造木船的船材配件,對公差的要求相對寬鬆,也不需要太精密的加工,但是這一批發包的件,不但曲率完全對不上號,公差更是大到無法接受的地步。甚至每家作坊交來的三個試生產品,彼此之間的公差都非常之大。更不用說和樣品相比較了。
施建濤當即發了黃牌,要他們回去“整改”。他反覆強調了幾遍,他要的是和樣品“完全一樣”的配件。
掌櫃們包拍胸脯表示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之後回去了,過了幾天他們又送來了新做得三件樣品。結果還是不行。
“那塊板有多長,你就得做多長,有多寬就得多寬,一絲一毫也不能錯。還有外形,一定要一模一樣,明白嗎?”他不厭其煩的說道。
於是就又有了這回第三次送檢的樣品。施建濤就好像一個成績不好,但是還得努力考試的學生一樣,巴望着這回能出一個還算說得過去的結果。
“這會肯定一樣了。都是我們領工師傅做得。”掌櫃的連連保證。
檢驗的結果還是比允許公差大得多。施建濤看着誠惶誠恐,伸着腦袋觀望結果的掌櫃,不禁搖了搖頭。
“不會吧,您看,這塊和您老給得樣品,不完全一樣嗎?”掌櫃的儘管很畏懼“澳洲人”,但是連着第三回還是通不過,心裡有些焦急了――他的船廠子裡有三五十號人等着開工吃飯。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買賣了,要是和澳洲人的生意做不到,別說賺錢,要維持攤子都不容易了。
如果不借助量具,光憑肉眼的話,這一次的外形和尺寸和樣品已經相差不大了。但是在量具下,尺寸上的差距依然體現出來了。
“還是有差距呀。”施建濤有些爲難的擦了擦腦袋上的汗,怎麼辦?他想象得很美妙的外包業務就好像一個肥皂泡,五光十色,卻正在他的眼前一個個的破滅。
如果現在還是讓他們回去整改,估計下一批還是一樣。施建濤忽然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一直忽略了一個問題:儘管他外包給土著船廠的全是最爲簡單的部件,可以說是標準的“粗活”,但是這些“粗活”在標準化製造的前提下都有較高的公差要求。
要滿足公差要求就必須有較好的生產工具和精密的量具。而這些在這些土著造船廠裡都是不具備的。施建濤實地考察過土著船廠,僅僅靠着木工師傅粗糙的鋸子、斧子之類的簡陋鐵工具能製造出什麼樣的產品也就不問可知了。沒有精密的量具,當然也無法做到準確的掌握尺寸。
這不是在21世紀,標準化的生產設備、量具全都是唾手可得的東西。就算是鄉下設備不全的小電子廠、小機械廠,只要發包方有足夠的業務,老闆也能很迅速的從市場上購得必要的設備立刻開始組織生產。
相形之下,本時空的造船廠什麼也沒有。他們甚至連基本的標準化生產的概念都沒有。要想他們的產品能夠使用,看來不花很大的力氣去幫助他們整改,甚至升級工藝裝備是不行得了。
這樣一來就又回到了自己培訓工人的老路上了。施建濤簡直就要揪自己的頭髮了。他費盡心機的折騰了半天,要是再建造H800這件事上栽了跟頭,不用說將來自己就是“大話之徒”,背上了洗刷不掉的污點了。要知道自請到香港來辦造船廠、建造和諧輪和標準化之後的外包生產可全是出自他的提議。
“明個開始,你把你手下的所有工人都給我帶來。”施建濤無奈之中只好做了一個無奈的決定,“我們來教他們怎麼幹活,你的明白?”
“是,是。”掌櫃的連連點頭。心裡直嘀咕:來學澳洲人怎麼幹活的他倒是樂意,不過這飯錢得誰出?幾十口人跑到這小島上吃喝拉撒不都得花錢?
施建濤當然明白他的心思,但是他心有不甘,要知道按照舊時空的規矩,這檢驗什麼的都是收費的,至於來培訓,你還得倒貼培訓費。就是本時空,學徒也只是白吃飯,斷然沒有拿工資的道理。然而眼下正是用人之際,船廠的工匠雖然不怎麼合用,總比一點木工基礎都沒有的新歸化民強――再者眼下也沒有多少歸化民能劃撥給他用。
“你的人過來,吃住全由我們負責。跟班學習。”
就這樣,傍晚前他和第一批接受外包工作的土著船廠的掌櫃和領工達成了“代培”協議。協議爲期一個月。期間吃住費用由香港造船廠負責,船匠跟班學習。
施建濤想,就算他們學不會,起碼也算是幹了一個月的活。萬一再搞不定,他只有想其他辦法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