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

“牆頭草”,“反覆小人”,這都是陳玉成的幕僚和部將們對苗沛霖的評價。但在陳玉成的眼裡,苗沛霖是個小人沒錯,可他卻是一個手握重兵、有根據地的小人,他若真能歸降太平天國,奪回安慶和安徽也是有可能的。

經過三天三夜的急行軍,陳玉成終於率部抵達壽州東的津渡,離壽州城已經不到五里路程,這時,卻仍然不見苗沛霖的蹤影。衆將覺得蹊蹺,再次提醒和勸阻陳玉成,他們說苗沛霖一向詭詐,心術不正,還是不要去了,我們迴天京見天王,帶人殺回皖。

陳玉成勒住了戰馬的繮繩,說:“我們都走到這一步了,你們就不要再多說了。”

陳玉成拒絕了部將們的勸告,率領諸將繼續前行,來到離壽州不遠的下蔡,這時,城門下有一隊人正在列隊迎接。

陳玉成臉上露出了笑容,他以爲苗沛霖來迎接了走近一看,卻發現領頭的並不是苗沛霖,而是他的侄兒苗景開。

“英王,你們終於來了,我叔父恭候多時了。”苗景開笑着說。

“天順王呢?”陳玉成性格豪爽,問道。

“叔叔在城裡候着,派我來接大夥入城。各位辛苦了。”苗景開解釋說。

“好吧,我們進城。”陳玉成一揮手,便要帶人進城。

苗景開又說叔叔苗沛霖擔心大軍入城多有不便,所以請大軍就在城外休息,讓陳玉成帶着將領們進城就行了。衆將疑竇再起,再次勸諫陳玉成不要進去了,一旦進去出來就難了。

一旦孤身進城,性命可就捏在人家手裡了,陳玉成不由也有些躊躇不定,於是舉目向城內觀察。這一看不打緊,陳玉成下定了孤身進城的決心。陳玉成看到有一個人此時也跪在城內的路邊迎候,於是心中剛剛升起的疑雲登時便煙消雲散了。

此人名叫餘安慶,是陳玉成的部將,此前被他安排在苗沛霖身邊做眼線。餘安慶沒有異樣,讓陳玉成放棄了最後一絲警惕,爲了表示自己的誠意,他命令三千將士留在城外等候待命,只帶了二十幾名心腹將領走過吊橋,進入壽州城。

陳玉成剛進城門,就聽背後傳來吱吱吱的聲響,回頭一看,原來是苗景開把城門前的吊橋收了起來。

“爲何扯吊橋?”一直精明過人,一時利令智昏的陳玉成這時才猛然警醒過來,拔出了佩劍,劍鋒直指苗景開。

“得罪了英王!”苗景開臉上的笑容頓時僵住了,他一揮手,埋伏在旁邊的刀斧手一擁而上。

“兄弟們,跟我殺出去!”陳玉成率領衆將一起奮力衝出城門。

可憐陳玉成一代名將,此時虎落平陽被犬欺,很快就被五花大綁。陳玉成自知迴天無力,也不再做無謂的掙扎,只是盼着城外的幾千名弟兄趕緊殺進城來。可是,苗沛霖已經到城外假傳陳玉成命令,將三千太平軍分散調配到各個部隊,他們根本不知陳玉成已經遭了暗算。

苗沛霖做賊心虛,不敢親自面見陳玉成,便派了自己的侄兒苗天慶,身穿大清官服,前來勸降他歸順清朝。

陳玉成一看,站在苗天慶身邊的還有陳玉成安插的餘安慶,這個人早就投靠了苗沛霖,氣極怒罵:“你們這幫狗東西,真是小人!想不到本王今日竟然落在苗沛霖這個卑鄙小人之手!要本王向清妖投降,真是瞎了你的狗眼!要殺要剮,任由爾便!”

苗沛霖知道陳玉成性格剛烈,料想勸降的希望非常渺茫,但陳玉成畢竟是太平天國的英王,這時洪秀全已經恢復了陳玉成的職務,苗沛霖不想殺陳玉成,於是便把陳玉成押送到潁州勝保大營。

陳玉成雖然看清了苗沛霖的真面目,無奈木已成舟,自知此劫難逃,神色始終鎮定自若。

這個苗沛霖不是自己稱王,可他爲什麼要精心佈下這個陷阱,算計與他同在一條船上的反清盟友陳玉成呢?

原來,自封爲“河北大順王”的苗沛霖反清,把第一個目標選在了壽州,他藉口壽州方面處理死刑犯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所以要修理修理壽州城的清廷官員。鎮守壽州的是安徽巡撫翁同書,這位安徽省的一號人物,知道苗沛霖明擺着是要搶朝廷的地盤,只好上書朝廷大罵勝保害人不淺。1861年10月30日,苗沛霖攻破壽州,俘虜了翁同書。之後,他就開始走下坡路了。1862年1月,在他的策劃下,陳玉成派出的遠征軍,張樂行的捻軍和苗家軍,聯合在一起攻打潁州。

此時慈禧已經上臺,她覺得湘軍有能力收拾這個地霸,於是決定改撫爲剿,對苗沛霖實施強力打擊。此時湘軍已經打下了安慶、舒城和桐城,於是皖北的問題,很快就會輪到他們來解決了。是時候收拾苗沛霖了!根本用不着曾國藩親自出馬,隨便派個大將出馬,就能利索地收拾了他。

負責前去收拾苗家軍的是湘軍新任安徽巡撫李續宜,他的進軍速度比想象中來得還要迅速。一來苗沛霖的手下並不是都支持他當草頭王,二來懾於湘軍橫掃太平軍的強大威力,苗家軍舉白旗投降,先後將一百多個圩寨拱手送給湘軍,送給湘軍。苗沛霖衆叛親離,無奈故伎重施,苗沛霖再次找到勝保,想再次申請招安,表示願意打太平軍和捻軍,並且馬上命令部下將額頭剛剛長出來的頭髮剃掉,一律改成朝廷規定的法定髮型。

苗沛霖的花言巧語能騙得了勝保,還有控制在他手裡的翁同書,但是騙不了曾國藩和袁甲三,他們都主張不能再相信這個小人,必須採取強硬措施把他滅了纔是上策。但是翁同書貪生怕死,屢爲苗沛霖求情。搞得曾國藩大怒,讓李鴻章寫了一封鉅著名的奏摺彈劾他書於定遠失守時棄城走壽州,復不能妥辦,致紳練有仇殺之事。迨壽州城陷,奏報情形前後矛盾,欺騙朝廷。

苗沛霖爲了表現自己的誠意,開始搞起了小動作,切斷糧草供應,製造摩擦,最後他還寫了封信給陳玉成,說盡張樂行的壞話,挑撥太平軍和捻軍的關係。但曾國藩還是不相信他,就在苗沛霖焦頭爛額之際,陳玉成撞到了他的槍口上。

陳玉成此時大概被失敗衝昏了頭腦,沒有引起足夠的警惕,最終做了他的階下囚。朝廷得知陳玉成落在苗沛霖手裡之後,嚴令他馬上把陳玉成交給朝廷,即刻押送北京,措辭十分強硬。

此時苗沛霖只好落實清廷的指示,將陳玉成交給了勝保。陳玉成被五花大綁押進大營的時候,勝保不禁佩服起自己的慧眼識人來了:這些年來頂住了這麼大的壓力,在苗沛霖身上下了這麼多工夫,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沒想到竟能抓住一條大魚!

要是真刀真槍地打,勝保這輩子怕是沒指望能抓住陳玉成,勝保心想這回總算輪到自己揚眉吐氣好好露下臉了,他決定好好羞辱陳玉成一番,以彌補自己在戰場上丟下的顏面。

爲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勝保大費了一番周折,準備工作可花了他不少心思,審訊現場被佈置得非常威武嚴肅,在他的中軍大帳裡,站滿了人高馬大的肌肉男,手提利斧,爲他壓陣。高高在上的勝保以勝利者的姿態大聲喝道:帶陳玉成上來!

但陳玉成見了勝保,並不下跪。勝保見陳玉成不跪,大爲惱火,再次大聲喝令陳玉成下跪。

“本總裁是天朝開國元勳,三定湖北,九下江南。你是本總裁手下敗將,見仗即跑。本總裁曾饒過你的狗命,好不自量的傢伙!”陳玉成用輕蔑的口吻替勝保回顧了一下他光榮的“慘敗史”。

“混賬!”勝保當衆被撕開傷疤格外疼痛,他強作一副輕鬆狀,對陳玉成說,你既然這麼能打,怎麼還是被我抓住了?

陳玉成厲聲怒斥道:“我誤中苗賊毒計,陷入網羅,與你何干!我今天死,苗賊明天就要死在我軍手裡。你應該記得合肥官亭那一仗,你騎兵二萬,與我戰後,可剩一兵一卒!”

勝保玩不下去了,他決定放棄在挽回顏面上浪費時間。如果能夠勸降陳玉成,豈不是轟動天下的奇功一件!勝保不再班門弄斧,他希望陳玉成能成爲他仕途上的一顆棋子。

面對勝保的勸降,陳玉成的回答非常乾脆,毫不拖泥帶水,只有一句話:“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

勝保勸降不成,只好指望在獻俘上撈點好處,便按照朝廷的命令派重兵將陳玉成押往北京。走到河南延津,勝保收到朝廷指示,說陳玉成這個人名氣太大,太會打仗,太得人心,送到北京路途遙遠,恐怕夜長夢多,節外生枝,爲了防止路上有人劫囚,命令他將陳玉成就地凌遲。

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爲刑名是在遼,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共需要用3600刀,並且要在最後一刀處死罪犯,方算行刑成功。

1862年6月4日,延津西校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被凌遲。行刑場上,起初,每當劊子手接連割下陳玉成幾十刀,陳玉成便會朗聲大笑,發出聲音來應對劇痛。但當快要割完右半邊胸肌的時候,陳玉成長笑漸止,逐漸安靜下來,必須咬緊牙關才能強忍住劇痛。

陳玉成的面孔已開始有些變形,他咬緊牙強忍着,暗想寧可活活疼死也不能在劊子手面前喊痛示弱。劊子手看着陳玉成已經痛得渾身亂抖。劊子手知道陳玉成正處在劇痛折磨之中,只是他剛烈堅強,強忍痛苦而己,於是放慢了剜肉的速度,每割三五刀,便用蘸着濃鹽滷的毛巾擦拭陳玉成流着血的胸膛。

陳玉成極力控制自己的身軀,劇痛之下始終沒有人們想象中的掙扎與慘叫。劊子手每切開一刀,讓人馬上塗上一層油,這種油止血不止痛,既避免了陳玉成流血過度而死,又保證他清晰地感受到凌遲的痛苦。劊子手擔心陳玉成脫水死掉,於是停下來喂他一些清水。陳玉成也不客氣,大口喝水時,往往把杯子咬得咯咯作響,以抵禦疼痛。但他的表情,卻格外堅毅,他強迫自己,儘量不要五官扭曲。無數次,淚水忍不住在陳玉成眼眶裡打轉,但陳玉成瞪大眼睛,無論如何也不讓淚水掉下來。這位天國最年輕的統帥到死也還神情自若,這般神勇的表現讓劊子手都佩服不已。

勝保在刑場附近設下陷阱,重兵埋伏,一直在設法營救陳玉成的陳德才遠征軍聞訊只好作罷,從此以後就在陝西、河南、山西一帶發展力量。

對自己的被擒被殺,陳玉成清楚地預計到可能產生的嚴重後果,他說“太平天國去我一人,江山也算去了一半”。陳玉成的自述,是太平天國高級將領留下來的自述中,最有志氣也是最有骨氣的一份,除了與他的稟性有關之外,大概還與他出身童子軍有着很大的關係。太平天國的文件規定,十五歲以下的少年,都編進牌尾,不能上前線,主要是當勤務兵,閒暇時練習打仗,實際上是太平天國的戰略預備隊。他十四歲參加太平天國,十八歲就獨當一面,二十一歲擔任統帥,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隨着英王陳玉成兵團的徹底覆滅,皖北再無太平軍主力牽制湘軍,湘軍得以全力圍攻天京,從此再無後顧之憂。

而陳玉成死後,李秀成的軍隊在太平天國一軍獨大,連洪秀全的話他也敢不聽。天王洪秀全本來讓他率軍到安徽與湘軍作戰,他卻率軍跑到了江浙,攻下了杭州和蘇南,再次攻打上海。曾國藩這才讓曾紀澤才招兵買馬,新建了淮軍到上海獨立發展。

(。)

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3章 重用容閎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172章 法軍大反攻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38章 開始佈局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49章 荷蘭人求和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91章 毒氣戰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2章 頓生殺機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43章 重用容閎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67章 政變第一步第9章 大戰告捷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43章 重用容閎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72章 改朝換代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3章 色膽包天第6章 大決戰(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64章 曾國藩的遺囑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65章 神秘來客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24章 曾國藩的難題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05年光緒奪權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6章 血戰武昌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141章 革命風暴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58章 率軍北上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166章 導火索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58章 蕩平海盜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24章 收回海參崴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32章 石達開的憤怒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8章 雙胞胎姐妹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2章 曾國荃的野心
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43章 重用容閎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第201章 攻佔東南亞172章 法軍大反攻第75章 湘軍三大紀律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38章 開始佈局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203章 攻佔中亞第49章 荷蘭人求和第102章 日軍傷亡慘重第188章 血色土耳其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3章 虎父無犬子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91章 毒氣戰第23章 李秀成的野心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2章 頓生殺機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43章 重用容閎第71章 慈安干預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67章 政變第一步第9章 大戰告捷第38章 踏進新徵程第1章 最年輕的艦長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82章 洪大炮來了第70章 石達開受挫(3)第43章 重用容閎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72章 改朝換代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3章 色膽包天第6章 大決戰(2)第111章 大刀王五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64章 曾國藩的遺囑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65章 神秘來客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24章 曾國藩的難題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62章 三位夫人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05年光緒奪權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6章 血戰武昌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141章 革命風暴第92章 袁世凱的小妾第37章 竟然被逼婚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181章 坦克的威力第58章 率軍北上第41章 挺進蘭芳國第25章 韋昌輝的殺心第166章 導火索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22章 澤字營開戰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86章 搞定朝鮮第194章 沙俄內亂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58章 蕩平海盜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24章 收回海參崴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32章 石達開的憤怒第154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8章 雙胞胎姐妹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12章 曾國荃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