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石達開之死(4)

石達開見河道不寬,大喜,一咬牙,下令會水的數百將士脫衣服下水泅渡。

看到泅水的將士在河中迅速前進,石達開抱着極大希望。但他沒有料到,這裡的河水是雪山水匯入,冰寒徹骨,遊了一段時間,河裡的將士就都手腳麻木,轉眼間就被急流沖走。即使費盡力氣,爬上對岸,也因手腳僵硬,行動不便,立即遭到對岸土著的毒手。

時間急迫,石達開無奈,命人連夜趕造了幾隻大船,於夜間放入河道,首尾用鐵環扣住,作爲浮橋,以此來突破河防。

但這裡的河道特別崎嶇,船隻上下顛簸,鐵環被沖斷,石達開指揮的搶渡仍然失敗。

石達開率領大軍向紫打地進軍時,知道這一帶糧草難籌,對全軍需要的糧草是帶夠了的。他們到達紫打地時,見到王應元的土兵據險抵抗,估計搶渡時要發生戰鬥,就不把糧草帶到紫打地,而保存於紫打地東南五里的馬鞍山大營。

當石達開指揮部下全力搶渡大小兩河時,當地的土司嶺承恩卻領兵偷偷來襲擊了太平軍的大本營,搶奪糧草和輜重。

這個嶺承恩很狡猾,當賴裕新率領中旗部隊北上時,他爲了發財,就帶人攔路搶劫,在白沙溝設下埋伏,用滾木擂石打死了不少太平軍。當石達開全軍通過鐵宰北上後,他又率兵用巨大木石堵塞山間小徑,阻斷太平軍的退路。

太平軍初到紫打地時,嶺承恩不敢來惹是生非。直到這時太平軍搶渡連續失敗,兵力銳減,他才大膽來抄後路。爲了發財,他始終注視着太平軍的馬鞍山大營,因爲其中存有大量軍糧輜重。

那天夜間,嶺承恩傾巢出動,率領數千人偷襲馬鞍山大營,他們四處放火,趁火打劫。太平軍將士爲了保護糧草,拼命救火,無暇進行反擊,陷於被動,傷亡甚重。

“可惡!”石達開得到消息,大爲震動,連忙派來援兵。

但爲時已晚,石達開率軍奪回大營,但是糧草已經損失,被燒的,被搶的,數萬人從此因爲缺糧而陷入困境。

五六天後,存糧已經吃完,只好煮食樹皮草根,甚至忍痛宰殺戰馬,最後連鞍轡也煮食一空。

石達開陷入絕境,大會將士,引咎自責,說是由於自己指揮不當,以致全軍陷入困境。他語氣哽咽,號召部下隨他殺出重圍,說:“吾起兵以來十四年矣,跋險阻,濟江湖,如履平地重煩諸君,血戰出險,毋徒束手受縛,爲天下笑。”

當天深夜,石達開分兵三路,全軍出動。兩路搶渡大渡河,一路搶渡松林小河,一時船筏皆出,火把齊明,人聲鼎沸,山鳴谷應。

搶渡大渡河的將士們口銜利刃,手挺長貌,準備死戰。當夜水勢未退,河心浪濤洶涌,船筏十之三四,都被激流捲走。

石達開抱着血戰過河,有進無退的決心,與河心的激流勇敢搏鬥,未被捲走的船筏飛速前進。北岸清軍看到南岸一片火光,知道太平軍又要搶渡,沿岸嚴加戒備。

太平軍船筏靠近哪裡,他們就聚集到哪裡拼命抵抗。既是黑夜,又在急流如箭的洪水中,哪能選擇靠岸地點。船筏到了岸邊,往往撞上岩石,立時破碎。少數上了岸的太平軍,儘管奮力衝殺,殺傷十倍八倍的敵人,但因吃了幾天樹皮草根,體力不濟,最終還是壯烈犧牲。

石達開指揮太平軍從深夜血戰到天明,搶渡仍未成功。搶渡松林小河的情況大致相似。

“這次真的完了!”第二天清晨,石達開得到消息,各路搶渡均已失敗,悲痛萬分。

石達開部隊被困於紫打地一隅,戰守俱窮,進退失據,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痢流行,死亡枕籍,歷時大約一個月。

“王應元貪財,清狗可用收買他,我們也試試吧!”爲了讓將士們死裡求生,宰輔曾仕和向石達開建議,寫一封信給王應元,許以重酬,請他讓路。

“好吧,也只好死馬當活馬醫。”石達開本不願向貪婪的王應元低頭,這時見到將士們又餓又病,心情沉痛,決定一試。

第二天,石達開寫了給王應元的訓諭,拴在箭上,射入王應元營中。

“石逆給錢?能給我多少?困死他,東西都是我的,還能得到朝廷重賞!”這時太平軍糧盡援絕,搶渡無功的情況已爲王應元深知,他想得到的是太平軍全部的金銀財物,所以一口回絕。

石達開不得已,又寫信表示願意出高價跟王應元買糧。

“石逆氣數已盡。”王應元派人告知駱秉章。

石達開對王應元很失望,又寫信給嶺承恩,表示願意以重金買路。

嶺承恩也立功心切,知道石達開也沒多少錢了,不但不給回信,而且以加緊進攻石達開部來作回答。

船筏俱盡,搶渡無望,石達開知道長期困守紫打地不是辦法,北面是大渡河,西瀕松林河,南面是高山,只有放棄成都,向東突圍,還有一線希望。突圍中如果沒有清軍阻攔,或得以衝過,東進到上海棠的大道,就能脫離險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下定決心後,石達開率領六千餘人向東突圍,朝小水前進。看到太平軍放棄營地,突圍東去。

都司謝國泰,土司王應元見石達開跑了,立即發動追擊。他們共同攻入空營,掠奪財物,然後付之一炬。

石達開率太平軍離開紫打地,到達利濟堡。在這兩天中,清軍與土司兵對他們只敢遙遙尾追,不敢逼近。那天晚間到達利濟堡後,石達開才發現攔在前面的老鴉漩也在漲水,一片汪洋。他們幾天來鼓足勇氣,捨命突圍,是由於還有出險希望,這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樹皮草根,羅掘俱盡,已經到了絕境。

石達開不願意束手就擒,決定次晨與追兵決一死戰,雖全軍戰死也在所不惜。

計議已定,石達開就懷着滿腔悲憤來與家人決別。他的王娘馬氏在紫打地突圍前已服毒自盡,另幾位王娘吳氏,潘氏,胡氏,爲了消除他的後顧之憂,不在戰敗後被俘受辱,也抱着兩位幼子攜手投河,還有一位王娘劉氏帶着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基,由兩名侍衛保護,於深夜攀上逃出險境,打算去尋找李福猷,以後再興兵報仇雪恨。將士們患病受傷難以力戰的,不願被俘受辱,也相繼投河自盡。

既已下定必死決心,曾仕和向石達開提出一概詐降的建議。他說,由利濟堡南十里可到涼橋,過橋就是洗馬姑場,聽說那裡頗有存糧。我們可以拔隊先行,向那裡的清兵投降,伺機搶佔洗馬姑,如果成功,就能轉危爲安,重振軍威,如果失敗,也不過一死而已。突圍的希望此時極爲渺茫,即使詐降,敵人難道就會輕易上當?但事已至此,與其待死,不如一試。石達開即下令全軍南行,試圖詐降!

清軍一方,自從太平軍紫打地被困,就不斷商量誘降的辦法。不過他們的高級官員和下層軍官又有不同想法,四川總督駱秉章,布政使劉蓉等老奸巨滑,非常世故,他們知道石達開是不可能投降等,因此只能以詐降爲手段,達到誘擒而加以殺害的目的。下級軍官如參將楊應剛,都司王松林等人都很佩服石達開的文才武略,很想爭取他真正投降過去,因此在招降中是很賣力的。

太平軍還沒有派人去聯繫清軍,楊應剛,王松林已經親自前來招降了。當時雙方是以平等的身份進行停戰談判。楊應剛,王松林知道石達開是個硬漢子,以榮華富貴來打動他是不行的,也知道他一向愛護部下,所以勸他爲了保存部下的生命而犧牲一切,石達開慨然答應,雙方談判的結果是,休戰後,清廷不再對太平軍將士追究罪責,一律遣散歸田。石達開願意自己一身承擔一切責任,只要部下能夠保全性命,自己粉身碎骨在所不辭。一切具體辦法,由石達開自己到洗馬姑軍營和周歧源當面商定。談定後,太平軍全軍進駐洗馬姑。

這次談判中,雙方各有各的想法,楊應剛,王松林認爲,只要談判成功,就算立了大功,至於對石達開本人如何處理,那是上級的事。他們相信只要石達開肯作官,朝廷是會加以重用的。

石達開,曾仕和認爲,只要太平軍將士能夠暫時脫離險境,就有伺機襲擊東山再起的希望。詐降成功,可以重振軍威,詐降即或失敗,只要部下能夠保全性命,石達開也甘心粉身碎骨。不管成功或失敗,他自己都是隨時準備犧牲的。

當晚到達洗馬姑,經過反覆談判,商定對石達開部下六千人先遣散四千,暫留精銳兩千,不繳軍器,移駐大樹堡,等駱秉章回文再作處理。楊應剛等人則在洗馬姑設宴招待太平軍將士,請他們安心。

石達開答應這樣的條件是很容易理解的。當晚如果發動襲擊,將士們體力太差,一旦衝突,未必能操勝算。既然可以保留二千精銳,攜帶武器移駐大樹堡,不妨把行動略微退後。大樹堡是南來北往的通途,糧食充裕,到了那裡,更容易成功。

不久,石達開預定遣散的四千人遣散完畢,一早,留下的兩千人重新編隊,不願意遣散回家,死活都要追隨石達開,他們仍由石達開部下週宰輔指揮,作爲前隊先行,向大樹堡進發。

人馬行進中,突然人喊馬嘶。原諒,唐友耕在大渡河北岸隔岸觀火,等招降成功,就迫不及待地跑出來搶功,把石達開和其子石定忠,部將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搶到自己手中。這不僅打破了楊應剛親到成都報頭功的美夢,也使石達開與及其部下脫節,詐降計劃落空。

不久,唐友耕率領清軍數百名,押解石達開等五人前往成都送給駱秉章。

一行人到達成都,駱秉章一見石達開,便問“汝欲降否?”

石達開坦然凜然答道:“吾來乞死,兼爲士卒請命,九泉當拜公賜。”

駱秉章在四川總督府大堂上進行會審,當時署內署外,刀槍林立,堂上堂下,警衛森嚴。堂上坐的是成都將軍崇實與省司道一級的大員,堂下兵丁人人弓上弦,刀出鞘,一片殺氣騰騰。大家都知道要審訊的是威名赫赫的石達開,當犯人帶到時,許多差役大聲吆喝,想給自己壯膽。

清制滿人擔任的成都將軍位在總督之上,故駱秉章讓崇實先問,但崇實卻“音低,不知做何語”,大不起聲來,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在石達開“昂頭怒目”的反駁下,崇實更“氣沮語塞”,狼狽不堪,被駁得說不出話來。

駱秉章只好親自出馬爲他解圍,但石達開“梟桀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

石達開在答話中痛斥清廷無道,義正詞嚴,不僅兩旁差役兵丁聽得發呆,連駱秉章覺得難以下臺,乃自我解嘲道:”今日就戮,爲汝想,亦殊值得。計起事以來,蹂躪數省,我方封疆大吏死於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結,抑何所恨。”

石達開冷笑說:“是俗所謂成則爲王,敗則爲寇,今生你殺我,安知來生我不殺汝耶?”

赴刑場時,石達開仍從容緩步,昂首赴刑場。

當時天色昏暗,密雲不雨,成都百姓到刑場上來圍觀的達數萬人,老百姓還是愛看熱鬧。

凌遲酷刑開始後,劊子手持刀碎割曾仕和“不勝其楚,慘呼”。

石達開說:“何遂不能忍此須臾?當念我輩得彼,亦正如此可耳。

就此,太平天國最後一位梟雄石達開,死在了四川成都的刑場。

曾國藩收到了劉蓉此消息,大爲寬慰,讓曾紀澤和曾國荃抓緊攻打天京。

щщщ ¸T Tκan ¸C○

而曾紀澤,知道太平天國滅亡指日可待,開始秘密籌劃一盤大棋,他可不想湘軍和淮軍受到裁撤,他要走朱元璋北上滅元的道路,驅除韃虜。這條路雖然艱辛,但不是不可能。。

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12章 勾心鬥角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105年光緒奪權第63章 齊人之福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34章 帝國崛起第83章 招攬奇才第64章 孤軍深入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64章 孤軍深入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180章 中國坦克第57章 自立吳王第20章 招兵買馬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59章 僧王被幹掉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47章 洪秀全該死(1)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1章 安慶城破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20章 臥底張作霖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168章 閃電戰第165章 世界大戰第153章 大擴軍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59章 建國大典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191章 毒氣戰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32章 進攻天京第184章 巨無霸戰艦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172章 法軍大反攻第162章 中英大海戰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57章 工業建設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1章 安慶城破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159章 殺到尼泊爾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53章 大擴軍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14章 四國聯軍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81章 放走石達開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12章 勾心鬥角第58章 蕩平海盜
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12章 勾心鬥角第59章 僧王被幹掉第31章 強攻九洑洲第55章 開疆拓土(3)第105年光緒奪權第63章 齊人之福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34章 帝國崛起第83章 招攬奇才第64章 孤軍深入第49章 攻破天京城第50章 反清準備(1)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64章 孤軍深入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27章 天京大殺戮(1)第180章 中國坦克第57章 自立吳王第20章 招兵買馬第126章 沙俄內亂第59章 僧王被幹掉147章 瓜分俄國計劃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74章 發戰爭財第47章 洪秀全該死(1)第123章 大敗俄國海軍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1章 安慶城破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55章 裂土封王(2)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20章 臥底張作霖第86章 慈禧的秘密(1)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168章 閃電戰第165章 世界大戰第153章 大擴軍第69章 一場大火第200章 中國出兵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130章 大海軍建設第59章 建國大典第118章 火燒靖國神社第85章 肅順攬權第11章 初見曾國藩第191章 毒氣戰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19章 論持久戰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76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5章 西洋軍事考第32章 進攻天京第184章 巨無霸戰艦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48章 蘭芳國的危機第135章 兩大陣營第192章 希特勒中毒172章 法軍大反攻第162章 中英大海戰第98章 魚雷和潛艇第66章 買炮艦打日本第57章 工業建設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78章 湖南告急第11章 安慶城破第171章 德軍犯大錯第142章 天堂即地獄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164章 中國人完勝第169章 大貝爾塔炮第10章 石達開退兵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26章 江南大營崩潰159章 殺到尼泊爾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185章 德國海軍戰敗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88章 中法大戰(1)第27章 敲打洋人(1)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92章 韋俊的戰鬥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53章 大擴軍第137章 侵略日本第114章 四國聯軍第41章 阿思本艦隊第91章 紅頂商人破產第152章 專業重炮部隊第81章 放走石達開第82章 做人要厚道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45章 二號人物第89章 艱難的決定第183章 德海軍的密碼第12章 勾心鬥角第58章 蕩平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