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重用容閎

阿思本艦隊到達中國後,李泰國飛揚跋扈,但在曾國藩和曾紀澤、左宗棠等人的極力反對聲中,清政府以“中國費數百萬之帑金,竟不得一毫之權柄”,“中國兵權不可假於外人”等爲由,拒絕其要求,並照會英國阿思本艦隊取消。

當時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及美國公使蒲安臣曾嘗試調停亦不果。最後艦隊解散,按負責調停的美國公使蒲安臣安排,各船準備返回倫敦低價拍賣處理;清政府付各軍官水手遣散費七十萬兩白銀,曾紀澤準備找容閎代表大漢國將這支艦隊買下來。

李鴻章派人去找容閎後,曾紀澤鬆了一口氣,開始總結淮軍的缺點,拿下蘇州後,曾紀澤率兵北上的戰役,相當於實戰演習,這些戰役暴露了淮軍的不少缺點。

首先是在武器使用能力上,經過短暫訓練的淮軍,雖然在日常訓練中能夠免強完成射擊動作。但在面臨實戰時,使用比鳥槍較爲複雜的新式恩菲爾德式步槍,卻讓他們在使用時不夠連貫。從瞄準、裝彈、射擊等各方面,都只能發揮新式武器不到三成的先進性能。而淮軍的這些缺點,就間接導致了彈藥的不必要消耗。他們對洋槍的使用雖然比太平軍和清兵要好得多,但跟洋人比,還是有差距。

當然,讓淮軍能夠熟練用好先進的西式洋槍洋炮,這還需要一個訓練與實戰過程。

另外,曾紀澤已經在上海也建立了江南軍械所,最終設是在上海建一座屬於淮軍自己的兵工廠,能夠爲淮軍量產一種與西方同等先進的步槍。

現實的問題,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的來解決,曾紀澤並不心急,此時距太平天國的覆滅還有一大段時間,他有相當充裕的時間把淮軍建設成一支不遜於洋人的近代化軍隊。到了那時,即使曾國藩仍然執意要裁撤湘軍,那他的淮軍也可以取而代之,而爲他實現最後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那天,曾紀澤在他上海的臨時巡撫官邸中謀劃將來的一切,李鴻章滿臉喜色的前來,“大公子,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曾紀澤的目光離開了桌上的地圖,笑道:“是什麼好消息?”

李鴻章笑着搖頭道:“你一直找的那個美利堅的容博士,我給你找到了。”

曾紀澤怔了一下,隨即大喜過望,忍不住拍了拍李鴻章不太堅實的肩膀:“少荃呀,真有你的,快請他來見我。”

“他人就在外面。”李鴻章與曾紀澤年紀相差不大,彼此間少了幾分客套,多了幾分朋友間的隨意。

過不多時,李鴻章帶了一個三十多歲男人進來。那人穿着西式的服裝,戴着一副眼鏡,目光中透露着一種睿智,全然沒有國人者那種腐朽之氣,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朝氣蓬勃的印象,但是個子不高,曾紀澤目測容閎身高不超過一米六。

容閎穿着洋裝,但外面卻套了馬褂,仍然向曾紀澤行了大清的禮儀,道:“容閎見過巡撫大人。”

容閎,字達蔭,廣東香山縣人。那個年代,機遇大多來自命運,還有偶然。因爲讀不起收費的私塾,容閎只好去讀當時沒人讀的傳教士開辦的洋學堂,少入澳門馬禮遜堂,從七歲一直讀到十八歲。道光年間,耶魯畢業的洋學堂校長因健康原因要回國,想帶幾個學生去美國深造。這樣,沒有錢、沒有任何背景的容閎漂泊到了大洋彼岸,隨傳教士赴美留學,學英國文學專業,咸豐四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

咸豐五年,容閎回國,他認爲救國就是要利用可靠的政治力量,去實現自己救國的崇高理想:“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懷着這個理想,他回國後冒險去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實地考察,但結果很失望。容閎向幹王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頒定教育制度等建議七條並表示如被採納,願爲太平天國效力。這些措施,超越了當時的現實條件和時代,洪仁贊成其建議,但礙於形勢,無法實行。

容閎看到洪秀權的虛僞和落後,太平天國所謂改革的虛僞之後又大爲失望,對洪秀全授予一枚四等爵位的官印堅辭不受,很快離開了天京回到上海繼續在洋行做生意。

曾紀澤決心變夷爲夏,與美國建立良好的關係,引進美國的機器、聯絡政要,這時縱觀整個大清國,能代替他完成使命的,容閎非常合適。曾紀澤託李鴻章尋訪此人,短短數日,李鴻章就把容閎帶到了他的面前,看來李鴻章果然是力鴻章,辦事自有厲害之處。

“久仰先生大名,今日一見,實乃紀澤三生有幸,來來,快請上座。”曾紀澤知道容閎有一顆報國之心,眼見泱泱中國落後於世界,便憑着一顆赤子之心東奔西走,現在的他一心認爲教育乃立國之本,國家要富強,就必需學習西方先進科技,師夷長技,進而自強,這跟曾紀澤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對容閎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決定重用容閎!

曾紀澤以巡撫之尊,待他若上賓,這是容閎自歸國之後所享受的“前所未有”的禮遇,他不由感到有點受寵若驚。

曾紀澤知容閎留過美國,便拋開了客套,直截了當的說明了邀請他前來的用意。表示自己竭盡所能,在江蘇推行師夷長技的自強運動,希望容閎這位西之士能加入他的幕府,助他一臂之力。

容閎正愁報國無門,一聽曾紀澤的用意,不由大喜,和曾紀澤談起自己的救國理想,懇請曾紀澤能夠向朝廷上書,着手實施那些救國救命的百年大計,都是當時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治國良策。

“你的建議挺好!”曾紀澤說,但而今局勢,諸事必須爲軍事讓步。何況這時的朝廷依然保守,即使有恭親王這等較爲開明的當權者,對容閎說的“前所未有之事”,只怕也報有懷疑態度。而建廠造槍造炮則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平息長毛的叛亂,這是目前朝廷迫切希望完成的事。但曾紀澤首先對容閎的教育計劃充分肯定,並表示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他將不遺餘力的推動這項利國利民的計劃。但眼下剿匪乃是第一要務,他需要容閎聯繫美國人,主要做三件大事,“一是代表大漢國買下阿思本艦隊;二是去美國找一個人商談在華合資建場之事,併爲江南製造局購買所需的機器設備與材料;三是去救美國總統林肯。”

“你是說,美利堅的北方會贏得戰爭,而林肯總統會被刺殺?”容閎瞪大了眼睛。

“北方如果解放奴隸,一定會贏得戰爭。不過林肯被刺殺,我也是猜的。畢竟南方的激進分子還是不少。”曾紀澤道,“我會派人配合你完成這些任務。你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好吧,你讓我去美國找的人是誰?”

“斯賓塞,此人原是美國康納迪格州夏普斯公司的一個機械師,他利用業餘時間造出了第一把斯賓塞步槍。南北戰爭開始後,此人創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生產銷售斯賓賽步槍。”曾紀澤回答說。

斯賓賽步槍解決了後膛槍漏氣的問題,其金屬彈殼同時也解決了彈藥防潮的問題。此槍與恩菲爾德、斯普林菲爾等這些前裝槍相比,不僅擁有高射速,而且還容易瞄準最快12秒可以打完7發彈,持續射速可達到14發/分。在當時的後膛槍中,也是一個可怕的射速。

在美國的內戰中,斯賓塞槍憑藉其優良的性能,在雙方士兵眼中成爲了一種不可戰勝的象徵。不幸的是,林肯總統向海軍要了兩把斯賓塞槍試射。一把因爲保養不善彈管生鏽,卡殼了;另一把由於林肯的操作不當,送彈簧一次就往彈膛裡塞了兩發彈,也卡住了。基於這些偶然性的失敗,林肯總統對斯賓塞的槍的印象並不佳,故而沒有運用他的影響力推動美械部採購斯賓塞槍。直至內戰要結束時,這種槍也只生產了不到1萬支,但這並不影響南北兩軍士兵們對斯賓塞槍的高評價。

曾紀澤很清楚這種槍的實戰價值,他決定搶先一步把斯賓塞挖到中國來,利於他的技術和自己的資金建立江南製造局,生產這種世界上優良的步槍。那個時代的美國,對軍事技術獨佔與封鎖並不像現在這樣的嚴格,曾紀澤相信如果能給斯賓塞以巨大的利益誘惑,併爲他的槍廣闊的市場前景,這個美國的人一定來華,變成他自強之計的一顆重要棋子。

容閎聽明白了曾紀澤的意思,先軍事後民事,曾紀澤對西方技術的渴求,對西方世界的瞭解和戰略眼光,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容閎的失望,他彷彿從這位最年輕的巡撫身上看到了希望,這給了他很大的鼓舞。

容閎深吸一口氣,起身鄭重回答:“曾大人是草民所見過最有遠見的大,請大人放心吧,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好你交代的這些任務。”

“我會安排好人和錢。”曾紀澤滿意的笑着:“購買軍艦,資金方面不成問題,而合資兵工廠,我方必須擁有多數股權,我們最需要的只是斯賓塞的技術。”

容閎點頭道:“這點我知道,請大人放心。”

曾紀澤放下了巡撫的架子,上前握住了容閎的手,誠摯的囑咐道:“這三件大事都很重要。中華強國之計,就全在先生身上了,此番美利堅之行千里迢迢,先萬千萬要小心。我們的國家正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古老華夏的明已經跟不上世界的腳步,在和洋夷的戰爭中,我們屢戰屢敗,這不光是火器和戰術差距,還有很多方面,咱們不得不承認,洋夷都遠遠超越了中國。所以咱們唯有放下傲慢,韜光養晦,不斷學習洋人優秀的東西,師夷長技以自強,如此,則有朝一日中華才能重振輝煌。”

曾紀澤的語調有點慷慨激昂,這是他穿越以來第一次比較明顯袒露心聲。換作別人,他是絕對不說這番話,但眼前這人是容閎,曾紀澤知道,這個人能夠理解他的一片赤誠之心。

容閎一言不發的聽着他的陳詞,但曾紀澤能從他變化不定的眼神中看出,自己的這番話確實是引起了他內心強烈的共鳴。

曾紀澤一番言語,拳拳之心確實感動了容閎,他感同身受。所謂士爲知己者死,有時候,對於容閎這些有志之士,利益遠不及懂得更具有意義。

容閎帶着曾紀澤的三大任務離去,曾紀澤又完成了幾件關鍵之事,心頭總算又可以鬆一口氣。曾紀澤與容閎的對話,李鴻章從頭到尾都聽得清清楚楚。來到上海之後,親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種種先進,本就具有開明之心的李鴻章,與曾紀澤一樣堅定了變夷爲夏,師夷長技的想法。

最初,曾國藩安排李鴻章來輔佐曾紀澤,他不服氣,心想曾紀澤無非是仗着其父曾國藩的權威聲名而已。但自從跟隨曾紀澤之後,他先進的治軍之法,與洋人打交道里的熟練與靈活,他建江南製造局的計劃,無一不體現着他的與衆不同和領袖般的氣質。李鴻章生自負才高,生平服氣的人區指可數,他的恩師曾國藩是一位,而如今,年輕的曾紀澤似乎也讓他心服口服!

容閎離開不久,李鴻章見四下無人,便道:“劼剛兄,看來你來滬之前就做好了變夷爲夏的打算,這麼做,真的能挽救大清的頹敗之勢嗎?”

“你說呢?”曾紀澤哈哈大笑,挽救大清國滅亡的命運?這個腐朽落後野蠻的政權,沒有比摧毀它更能大快人心的。是救中國嗎?這理由很高尚。其實曾紀澤是在救自己,穿清不造反,生不如死!作爲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註定無法做一個平凡的人,他必須去面對這個時代的大變革,面對國內外那些醜惡、愚昧、屈辱和陰謀,一步步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命運和世界,驅除韃虜,復興中華。

(。

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46章 借雞生蛋第2章 頓生殺機第68章 搞定榮祿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24章 當江蘇巡撫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43章 火燒荷蘭公館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72章 改朝換代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52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64章 曾國藩的遺囑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161章 佔領南亞腹地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173章 德軍攻陷巴黎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45章 饑荒之城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29章 天京大殺戮(3)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32章 進攻天京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65章 世界大戰第14章 冤家路窄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57章 自立吳王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44章 蘇丹玉璽第45章 饑荒之城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68章 搞定榮祿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43章 重用容閎第40章 下南洋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7章 大決戰(3)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4章 李秀成擴軍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88章 權力的遊戲第87章 設行省計劃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05年光緒奪權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68章 搞定榮祿
第20章 朝廷的心思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46章 借雞生蛋第2章 頓生殺機第68章 搞定榮祿第72章 學霸李鴻章第24章 當江蘇巡撫第75章 駐軍琉球和臺灣第146章 聯軍干涉第189章 英國發飆第140章 軍用飛機第43章 火燒荷蘭公館第10章 天國的黃昏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50章 駐軍莫斯科第72章 改朝換代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52章 槍桿子出政權第64章 曾國藩的遺囑第78章 少年袁世凱(2)第65章 猛將李續賓第143章 愛情與革命第97章 刺殺日本首相第161章 佔領南亞腹地第1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151章 國際分贓會第173章 德軍攻陷巴黎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45章 饑荒之城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127章 沙皇是騙子第103章 康大忽悠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196章 中國參戰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16章 陳玉成自尋死路第29章 天京大殺戮(3)第9章 程學啓投降第28章 敲打洋人(2)第73章 出征打日本第32章 進攻天京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21章 小將陳玉成第165章 世界大戰第14章 冤家路窄第85章 搶入漢城第197章 列寧上臺第57章 自立吳王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30章 血洗東王府第44章 蘇丹玉璽第45章 饑荒之城第28章 天京大殺戮(2)第46章 與蘭芳結盟第68章 搞定榮祿第68章 石達開受挫(1)第25章 天京會戰(1)第121章 準備大戰第48章 洪秀全該死(2)第77章 李鴻章捱打第89章 中法大戰(2)第54章 開疆拓土(2)第198章 世紀大海戰第116章 消滅日本海軍第60章 曾國藩復出第74章 大敗日本第106章 反清時機成熟第43章 重用容閎第40章 下南洋第34章 石達開之死(2)第144章 列寧遇刺第113章 瓜分日本計劃第80章 少年袁世凱(4)第81章 虛僞的愛迪生第175章 巴黎夜色第128章 多軍種作戰第7章 大決戰(3)第95章 佔領日本長崎第4章 李秀成擴軍第40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125章 收復庫頁島第22章 陳玉成之死(2)第163章 英國妥協第112章 俄日開戰第88章 權力的遊戲第87章 設行省計劃第157章 吞併不丹第195章 奇怪的暗殺第17章 天大的秘密第101章 捍衛海權第131章 收回法租界第105年光緒奪權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騷第179章 中國無戰事第91章 分裂的天國第68章 搞定榮祿